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对肉牛养殖小区建设的思考
——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2022-03-15王鸿盛徐琳娜冯秀娟张乐年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甘州区母牛肉牛

王鸿盛,徐琳娜,冯秀娟,张乐年

(1.甘州区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张掖 734000;2.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30;3.甘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甘州区地处千里河西走廊腹地、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北纬38°“黄金带”上,境内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沛,灌溉农业发达,饲草料丰富,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1]。肉牛产业是甘州区草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科学养殖是构建肉牛产业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而养殖小区规范建设又是养殖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肉牛产业的重要载体。甘州区基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农户肉牛养殖需求和饲养方式,在全区示范推广了5种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模式,得到了养殖场户的广泛认可,助推了全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1 甘州区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模式

甘州区紧密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和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在肉牛养殖小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相适应的养殖模式。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规划、规模适度”的原则,突出“绿色、生态、环保、经济”和“重养殖、轻基建”的发展理念,建设“散户出院进区、大户联建联营、生产要素集中、经济效益显著”的标准化养殖场区,示范推广围栏散养式肉牛育肥(母牛繁育)小区、双列式大户联建(小户合建)肉牛育肥小区和单列式母牛繁育小区等5种不同规格的养殖小区建设模式,做到了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建设规范、管理严格、防疫科学和设施完备,达到了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区“人畜分离、科学养殖”的建设要求,也符合当前乡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产业规划。

1.1 围栏散养式肉牛育肥模式

该模式主要针对肉牛大型养殖户或公司化牧场,建设简易,成本低,牛舍为敞开式隔断布局,配有牛槽、自动饮水、遮阳顶棚等设施,饲喂、清粪等生产活动可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场区上风向安装有多孔式挡风墙,在寒冷天气下可为肉牛提供御寒保障。每栏可饲养200~300头牛,饲养密度约4~6 m2/头,牛只可自由采食活动,日增重较高,抵抗力强。甘肃农垦祁连牧业有限公司采取该养殖模式,年出栏肉牛达1.2万头,经济效益显著。

1.2 围栏散养式母牛繁育模式

该模式主要针对能繁母牛养殖量大的村社,建设规格可根据建设面积和养殖需求进行调整,与围栏散养式肉牛育肥模式相似,不同之处是,结合西北地区夏季炎热和冬季寒冷等气候特点,设置了母牛产犊室,主要用于母牛围产期护理和犊牛出生后保育。该模式可为怀孕母牛提供充足的光照和活动空间,有助于提高母牛分娩时的顺产率,降低难产率和繁殖疾病发生率。

1.3 双列式大户联建肉牛育肥模式

该模式是将肉牛养殖大户集中组织到一起,根据农户生产需求和肉牛养殖数量,按照一户一栋牛舍一座青贮窖一处堆粪场的“四个一”建设原则,修建不同规格的双列式牛舍,联合开展肉牛集中育肥,有助于加强养殖户之间的沟通联系,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碱滩镇架子墩村、甘浚镇西洞村等肉牛养殖量大的村社采取该养殖模式,组团发展效益明显。

1.4 双列式小户合建肉牛养殖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养殖用地紧缺且肉牛养殖量小的村社,利用空置房屋和老旧房屋拆除后的闲置土地,由村社牵头统一规划,按照两户一栋、四户一栋或多户一栋的自由组建原则以及防疫室、草料棚、堆粪场等生产设施共享模式,联合建设肉牛养殖小区,开展肉牛小群体育肥,提高养殖小区共享资源的利用效率,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安阳乡王阜庄村和甘浚镇光明村采用该模式,运行状态良好。

1.5 单列式母牛繁育模式

该模式主要针对能繁母牛养殖量大且养殖用地相对紧缺的村社,结合养殖用地面积和地形,集中建设朝南向阳半敞开单列式母牛繁殖圈舍,并配套产犊室和运动场,组织农户集中开展能繁母牛生产,使能繁母牛养殖实现“小群体、大规模”的繁育效益。该模式比较适用于沿山地区农户集中开展肉牛养殖,既可以解决养殖建设用地问题,又可以保障冬季寒冷天气御寒保温。

2 肉牛养殖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小区建设用地供应短缺

目前国家土地政策规定,永久基本农田严禁用于建设畜禽养殖设施,一般耕地严格控制新增养殖设施建设,确需使用的要落实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进出平衡”,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审批越来越难。此外,目前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理后的土地不允许开展养殖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用地空间进一步压缩。

2.2 农户对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认识不到位

甘州区肉牛养殖多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基本处于前庭后院养殖模式,“单打独斗”的小农思想仍比较严重,农户对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认识不够,接受程度还比较低。

2.3 养殖小区附属设施配套不完善

养殖小区在建设时基本能够按照畜牧部门提供的设计方案修建,但场区内部需配套的防疫室、消毒池、堆粪场、青贮窖等附属设施不完善,存在动物疫病防控风险、生态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隐患,极不利于肉牛健康高效养殖。

2.4 养殖小区管理机制不健全

养殖小区正常有序运行的重点在于管理机制的规范。大部分养殖小区以村社为单位建设,运行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和运营模式。牛只流动贩卖、人员和车辆随意出入小区等现象较为普遍,给养殖小区生产管理和疫病防控造成很大风险,影响养殖小区可持续发展。

2.5 养殖小区建设投入过大

肉牛产业属于重资产产业,养殖小区建设所需的人工、建筑材料等成本较高,对于农户而言,修建一栋标准化牛舍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后续补栏、购买饲草仍需要大量资金。“有钱修圈无钱养牛”的空圈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养殖小区正常运行。

3 建议和对策

3.1 落实土地政策,严把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关

国家对土地调控越来越严,在耕地保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收紧了养殖业用地政策。养殖小区建设用地要严格落实《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以及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土地使用政策,按照农田“四严禁”、耕地“五不得”要求,切实落实好“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和耕地“非农化”,严禁养殖小区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编制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方案,养殖小区建设确需占用一般耕地的,做好耕地转为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进出平衡”,通过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整治为耕地等方式,补足同等数量、质量,且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保障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合法化。

3.2 科学规划布局,规范养殖小区建设标准

严格把好养殖小区登记备案申报关口,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实用性强、整齐紧凑,建设标准要符合国家、省市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规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以及动物疫病防控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养殖小区建设前期,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和草原局、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严把养殖场区选址关,组织专业技术人进行现场勘测核查,选址要符合养殖用地性质、水源地、生态环境、林地草地、文物古迹等利用和保护要求,凡不符合养殖小区备案要求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不予登记备案。在建设过程中要配套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粪污无害化处理、饲草料加工等附属设施,既要有利于生产管理,又要便于动物防疫,推动养殖小区建设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3 强化扶持力度,解决养殖小区建设融资难问题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落实甘州区委“1号文件”精神,积极与国家、省上有关部门对接,争取肉牛增量提质、畜禽良种补贴、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肉牛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在肉牛良种繁育、基础母牛提质增效、饲草基地建设、青贮窖建设、高标准肉牛养殖小区建设等方面给予补助扶持,进一步激发农户从事肉牛养殖的动力与活力。同时,政府部门要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衔接,研究出台入驻肉牛养殖小区农户贷款贴息、肉牛活体抵押担保等一系列惠农金融政策,搭建融资平台,加大农户肉牛养殖金融扶持力度,提高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夯实养殖小区肉牛养殖基础。

3.4 加强宣传引导,发展规模养殖实现提质增效

紧抓乡村振兴重大机遇,把高标准肉牛养殖小区建设同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村民大会、政府动员、观摩学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利用农村空置房、老旧房拆除后的现有空置土地,以组团联建的方式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让农户切实认识到肉牛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带来的好处和效益,推进肉牛养殖由小院分散养殖向联建规模养殖转变,扩大小区养殖规模,促进肉牛养殖提档升级,实现肉牛养殖业提质增效。

3.5 健全管理机制,推动养殖小区有序运行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保障养殖小区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推进养殖小区规范化、标准化运行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村社作为养殖小区建设的主体,应发挥牵头作用,组织农户建立养殖小区生产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值班值守制度、饲养管理制度、疫病防控制度、技术培训制度、饲料兽药投入品使用制度、畜禽出入场门禁制度、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养殖户做好肉牛存栏出栏、销售淘汰、疫苗免疫、药物治疗、死亡情况、无害化处理、饲料购进等生产记录台账,实现溯源管理。通过建章立制,引导农户推广统一规划审批、统一供应畜禽、统一防疫消毒、统一饲料兽药、统一做好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规范养殖小区生产活动,实现养殖小区产前、产中、产后制度化管理,促使入驻养殖小区的农户形成肉牛养殖联合发展的强大合力,推进肉牛养殖小区向更高水平、更高效益发展[3]。

3.6 强化科技服务,保障养殖小区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养殖小区农户养殖肉牛的实际需求,区、乡两级畜牧(农业)部门应建立养殖小区包抓技术服务机制,选派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定点联系养殖小区,指导养殖户推广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五良”技术开展肉牛养殖。通过帮带指导,为养殖小区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实用型技术人员,在生产中能承担起动物免疫、疾病治疗、卫生消毒、肉牛改良等常规性技术工作,进而提升养殖小区肉牛养殖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同时,发挥市、区两级乡村振兴肉牛产业专家服务团技术优势,依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试验站,联合甘州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项目协作单位甘肃农业大学专家服务团队,邀请肉牛界专家教授,采取集中讲座、现场指导、观摩培训、技术服务等方式,定期组织养殖户开展以肉牛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粪污无害化处理、饲草料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指导解决肉牛养殖中的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提升养殖户科学养殖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养殖小区动物疫病防控力度。肉牛养殖由分散养殖转变为集约化养殖,动物疫病防控是养殖小区健康运行的重中之重。在机构改革后现有畜牧兽医人员少的现状下,区、乡两级政府仍需强化区、乡、村、场四级防疫体系建设,重点要加强乡镇防疫队伍力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养殖小区防疫工作。针对甘州区肉牛养殖小区数量多、养殖规模大的实际情况,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强制免疫和定期补防相结合的原则,在做好春季和秋季两季常规性防疫的同时,加强养殖小区常年补针工作,重点做好口蹄疫、布病、结核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同时,做好养殖小区日常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保障肉牛养殖小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甘州区母牛肉牛
张掖市甘州区奶业肉牛产业联盟成立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肉牛口炎咋防治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合理运用监测结果推动区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