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建设的价值分析与功能实践
2022-03-15朱茜
朱 茜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13)
重视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和法宝,也是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非常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党的建设被赋予更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摆在首位,作为根本性建设。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建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建设概念的提出及对其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党建理论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党的十九大之前,政治建设这一术语所表述的意义虽然没有今天这般明确,却始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其所包含的各项党建具体工作的建设过程和成效无不对当时中国共产党自身及其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而体现出政治建设对于作为政党组织的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信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组织所必须不断进行和不断坚持的工作,是保证其政治方向与组织上一致性,并不断发挥其作为政治组织社会功能的必须要素。
一、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治组织,这决定了其组织的基本性质和运行方式,也意味着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不断进行政治建设是维持其自身性质不变并不断提高其自身能力的必要手段。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了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资本、私有制与阶级这一经济—社会结构中所隐藏的决定性力量。也为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把握其中的规律提供了一种真正有效的分析方法。对这种社会发展真理的信仰坚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特征和主要优势。
正如马丁·路德的 《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罗马天主教神圣的面纱,暴露出其贪婪丑恶的嘴脸,从而招致整个天主教教会对他个人的攻击,马克思主义也因为揭露了资本主义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自由市场”“自由雇工”等重重伪装背后所隐藏的剥削和压榨,从而招致整个资本主义的憎恨与打击。因此,作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组织,必须要意识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信仰者的憎恨与打压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即使其形式从警察的手铐和干涉军的大炮转化为思想渗透和各种 “带路党”的离间和歪曲,也永远不会停止。可以说,阶级斗争也许不再充满流血,但从未消失,甚至变得愈演愈烈。因此,作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始终注意保持自身的政治方向,保持其组织的政治纯洁性,努力发现和排除各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误导和错误,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定力,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信心。
因此,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外情况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其自身进行政治建设的工作必须持续不断、毫不松懈地进行。在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空前复杂和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将政治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最根本任务,作为保证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战胜各种思想上的误导和困惑,保持自身政治先进性的基本手段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二)作为政治组织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区别于公司这样的商业组织或者读书会这样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组织,其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特定政治目标的信仰。这种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得以凝聚并产生力量的源泉,也是其能够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并逐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根本原因。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1]111因此,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工作,首先就要加强其政治建设,确保广大党员政治信仰的一致和政治追求的统一。
即使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早期,相关的建设也一直不曾放松,只是这些建设工作更多的是以思想建设的方式出现。重视推动全体党员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的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革命时期的教训和经验都表明,通过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能够使其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性与必然性,从而能够坚定广大党员的政治信仰,并促进党员的思想认识的提高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并长期领导中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本身的情况,特别是党员的思想认识状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广大党员,特别是大量年轻党员在学校时期就已经受到了大量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掌握了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虽然不见得获得了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是其基本的知识储备是充足的。但是,充足的知识与内心的信仰之间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单纯传授马克思主义知识已经不足以同时提高党员个人的政治信仰,和平的外部环境也不再能够帮助党组织淘汰缺乏信仰和意志、对党组织缺乏忠诚的党员,从而使得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仅仅依靠传统的以思想建党代替政治建设的党建方式已经不能充分完成党的政治建设的需要,这也是需要将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来加以强调的重要原因。
(三)作为政党的社会功能的需要
纵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框架和总体设计,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其自身的政治建设对于整个中国的建设事业都有着显而易见的指导作用,担负着为整个国家的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指引方向、凝聚力量、锚定价值的重要作用。
政党是现代国家政治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处于现代化之中的政治体系,其稳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那些在实际上已经达到或者可以被认为达到政治高度稳定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至少拥有一个强大的政党[2]。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而言,强大政党的权威性主导是保持稳定与秩序的先决条件。从政党功能上说,政党发挥意见收集、政治教育、组织和参与选举等功能,不同的研究者围绕这一主题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总结。但是,其中有一项功能,对于任何政党,特别是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执政党来说是共通的,那就是政党要为国家提供政策。政策是政党根据其收集的民意和自身的政治取向和政治判断进行综合而形成的,是国家赖以运行的方向指引。如果说国家是一台机器的话,那么政策就是操纵国家机构运转的指令。正如邓小平同志在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对其改革政策进行的具体解读时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3]。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执政党,也毫不例外地需要把为国家制定政策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从另一个角度看,制定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其执政党地位的主要方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和人民的主要方法。
政策的制定是一个需要结合整个政党的力量来共同进行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党的各级各类组织,包括下到基层,上到中央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参与并发挥各自收集信息、了解需求、加工总结、集思广益等作用。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诉求,不同的政治理论和方法的混杂,就必然会造成政党组织中的大量对抗和混乱,从而严重阻碍政策的制定过程。因此,对于致力于有效输出政策,从而切实高效地领导国家的政党而言,首先必须要在政治上统一全体党员的认识,明确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规范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也体现了政治建设对于任何致力于领导国家的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作用。
二、明确政治建设的主要功能
与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地位相对应,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应当具体瞄准以下三个目标,从而形成对中国共产党自身性质和任务的三重回应。
(一)增强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是其一切工作的最终指引。只有通过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从最根本上保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这意味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其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能够提高中国共产党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各种环境下不断地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推动其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倒转来说,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够,并且更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更正确地处理关于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问题[4]。这一论断,也是被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所证明。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社会都得讲政治……[1]166。
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虽然没有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但是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也始终坚持结合具体的社会和思想实际,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促进了当时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其他工作的开展,从而证明了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自身组织和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尽管阶级矛盾已经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党员规模的扩大,执政地位的确认和不断巩固,外界环境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不断变化,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所面对的环境和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各种思潮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平演变的不断威胁等,不断地挑战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坚定性,不断考验着广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信仰,不可避免地造成一部分党员思想上的混乱、信心上的丧失和信仰上的崩塌。因此,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政治建设的需求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特别是对于政治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要求。
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党的政治建设确定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并明确其在党的建设整体布局中的核心和首要地位,不仅仅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觉悟,也充分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政治需要。
(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国家与社会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地位,首先是其政治属性决定的。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作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先进思想意识和科学理论的政党,在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并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就必须站在人民的前列,提出社会改造与建设的具体方案和方法,并承担指引和领导人民的工作。非如此,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就不能真正应用于实践,不能真正贯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中,不能发挥其对社会现实的指引作用,共产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列宁指出,要 “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不这样,便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5]由此可见,作为信仰马克思主义、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保持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切实发挥其政治上的先进性,通过其所掌握的科学的政治理论和广大党员的身先士卒,带动示范,引领并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当前,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领导的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列宁同志也指出: “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荐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6]在中国共产党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曾先后出现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领导发生动摇的时期,而这种动摇无不造成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自身的重大损失和其所领导的事业的重大挫折。因此,坚决巩固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组织和制度设计的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和任务的需要。正如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民主集中制中首先要求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系中居于核心和领导地位,所有党员都必须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并积极自觉地同损害党中央的权威和领导地位的行为做斗争。只有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才能保持结构的完整、功能的有效和行动的统一,才能真正担负起领导国家和人民的重大责任。
(三)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曾经指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因此,回应广大人民的根本需要,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天然的政治目标和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须臾不可离的导向。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也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密切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与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一路走来所坚持的政治路线和行动目标一脉相承,与党的历代领导人的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因此,真诚地发现、总结人民的需要和要求,并通过具体的工作加以实现,是中国共产党本身政治性质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政治建设,与提高回应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能力和积极性具有政治上的一致性,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必须面向全国广大人民,覆盖全国广大地区,必须要处理中国广大的国土面积和千差万别的经济、自然、社会因素所造成的难以预计的差异性。具体情况千差万别,群众的具体需要多种多样,因此服务群众的工作并不仅仅是照搬某一种做法或机械执行某一项政策,而是需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将决策权下放到对应层级的具体管理者和经办人手中,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问题的更好解决。在经济状况、地理条件和对服务需求差别较大的国家,从分散的能够体现一定地方需要的自适应决策体系中所获得的行政效率的提升带来的收益会更加明显[7]。而这种工作方式就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自己的位置上真正把党中央的要求放在心上,把党的政治本色体现在工作和行动中,充分运用上级赋予的权力和能够利用的各种资源,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政治建设的成效能够极大促进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各种具体环境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具体需要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工作的满意度,而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将成为政治建设成效的最终体现。因此,我们也要把人民群众,特别是一时一地的人民群众对当时当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领导的政府工作的评价和满意程度,作为发现和评价党的政治建设的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此为基点,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深化和落实。
三、把握政治建设的实践要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自身政治建设认识的逐渐深化与相关理论的逐渐完善不仅带来了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新认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进行政治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不同于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具有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的思想体系,其用以团结其党员,凝聚其组织,指引其行动的是一种能够描述、解释和预测社会发展历史与现实的科学理论,而不是某些仅仅基于政治压力和阶级利益而诞生的粗糙而不稳定的政治理念。因此,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首先必须保证其不同于一切资本主义政党的这一根本特点,也就是保证其政治上的先进性。始终坚持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得以保持其在政治上的先进性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富强的根本理论保障。
具体来说,政治上的先进性又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从政治理想、政治追求、政治品质、政治纪律四个方面入手,通过教育、引导、监督等多种方式,维护广大党员的政治先进性不动摇、不缩水,符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改进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被已经取得的成果证明是切中要害,具有实效的,必须予以继续深化和坚持。
(二)着重把握政治方向、巩固政治领导、扎实政治根基、净化政治生态
对于具体的组织建设而言,首先不可或缺的就是以整个组织为对象,以整体性的策划,结合思想、组织、制度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特定主体的重视来实现整体工作。
首先,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事关一定时期内中国共产党事业和工作能否顺利发展的根本前提,方向错误将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而言,能够正确、充分地理解党的政治方向,理解当前整体的工作目标,对于其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能否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造成阻碍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大力推进对党的政治方向的宣传工作,并通过党的各级组织,针对本地区的具体实际为党员干部提供具体切实的指引,并充分接受党员干部的反馈信息,使得整个党组织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次,政治领导。早在苏联建立之前,作为俄共领导人的列宁就通过多篇文章反复强调了共产党对于革命、对于无产阶级、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坚决的领导,非如此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正常运行。这也是我们应当汲取的实践财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政治领导核心,是决定中国现在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者,这是国家层面上政治领导的核心意义,而通过教育、纪律等各种方式保证全体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领导责任的认同和坚持就是组织层面上政治领导的核心意义。这两者共同构成政治领导,并成为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政治根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根基在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不能正确地团结、组织和领导人民,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一切工作就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其不仅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积累的成功工作经验,也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阶级性质和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必然结果。切实坚持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党必须排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排斥贪污腐化,排斥慵懒散等各种不正之风,从而维护并巩固我们党的政治根基,推进自身政治建设的发展。
最后,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对于政党组织内部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道德品德等个人特质及其外在影响进行综合性观察和评价而产生的概念,其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对于政党组织内部非制度性互动和文化机制及其运行情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工作的新发展,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政治生态的维护和改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并且充分体现了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复杂影响及组织文化的发展规律,需要进行大量、持续和细致的工作。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能够持续地推动身处其中的党员、干部不断地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纠正,并显著增强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三)落实于党员个人
一切政党的自身建设工作最终都必须落实于党员个人。虽然党的建设必须从组织层面进行整体谋划,开展工作,但是要保证党的建设工作的成效,就必须以作为独立个人的党员为着眼点,教育其思想,提高其能力,从而从基础上强健党的组织。
具体而言,要提高和巩固党员的思想认识,要从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等基础层面入手,树立正确的政治目标、思想方法和明确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真正自觉地从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工作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和思考自身的工作,提高其政治站位,使其能够自觉纯洁自己的政治本色,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要开展多种方式的教育活动,普及、巩固和提高党员对中国共产党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的认识、体会和应用能力,确保每个党员都能懂理论、会工作,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和经验学会并传承下来,提高其完成党的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