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城乡区域发展成就综述
2022-03-15王子蘅
□王子蘅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1+3”重点功能区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深化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一体化发展成为显著特征,均衡协调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增添了强劲动能。
|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一)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引擎不断壮大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江苏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两个综合试点省份一,圆满完成各项试点任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苏北五市范围内实现城镇户口通迁,南京、苏州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其他设区市落户限制全面取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持续健全。2014 年试点以来累计964 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2012—2021 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由5116.3 万人增加到6288.9 万人,增长22.9%。2021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9%,比2012 年提高10.9 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0 个百分点。
都市圈、城乡和县域融合发展走在前列。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首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规划,10个县(市)纳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2021 年,全省13 个设区市城镇化率均高于60%,其中南京、无锡、苏州城镇化率分别达到86.9%、82.9%、81.9%,城镇化率高于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县域经济实力全国领先
县域经济层次水平不断提升。2021 年,江苏40 个县(市)的生产总值为47464.5 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0.7% ;第二产业增加值22674.8 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3.8%。2021 年,全国43 个GDP“千亿县”中有17 个在江苏,比2012 年增加12 个。其中,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GDP 总量分列全国前三甲,昆山市和江阴市的GDP 均已突破4000 亿元大关,超过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和贵阳市经济总量基本相当。2021 年,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百强县”名单中①①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等4 个方面筛选12 项指标,综合考量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江苏共有25 个上榜,其中,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包揽前四名。
(三)特色小镇建设成果显著
特色小镇建设扎实推进。2016—2021 年,江苏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单位从0 增加为75 个,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苏派特色小镇。2021 年,全省75 家培育创建特色小镇主营业务收入7208 亿元,其中特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307 亿元,占比达到87.5%;固定资产投资额1469.1 亿元,其中用于特色产业投资1105.54 亿元,占比达到75.3%。常州石墨烯小镇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创造了石墨烯领域10项“全球第一”。句容市打造集新能源产业、科技研发产业、智慧田园产业、新能源文旅产业于一体、生态与技术交融的绿色新能源小镇,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示范”。
(四)宁锡常接合片区建设成效积极
宁锡常接合片区高质量发展。2019 年,宁锡常接合片区获批成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江苏以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城乡产业协同平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和农民持续增收机制为重点,将宁锡常接合片区作为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2021 年,南京新建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0个,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项目10 个、累计达33 个。无锡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率先开展“五园五区六带”规划建设,确立12 镇为无锡市首批农业农村现代化先导镇,扶持项目29 个、总投资1.88 亿元。2021 年,常州共计拥有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832 家,县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562 家;涉农区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占比达27%,全年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60 亿元。
|乡村振兴成效凸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一)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民增收基础不断夯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聚焦乡村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扩大农民工就业岗位供给量,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1 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 元,比2012 年增加14658 元,增长1.2倍。2012—2021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由5634元增加到13109 元,增长132.7%;经营性收入由4108 元增加到7022元,增长70.9%;财产性收入由409 元增加 到 950 元,增 长132.3%;转移净收入由1983 元增加到5710 元,增长187.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2013—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高于城镇居民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37∶1 缩小至2.16∶1,连续12 年缩小,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
(二)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农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130 元,比2012 年增长1.1 倍,2013—2021 年年均增长8.8%,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2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2.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已经位于30%—40%的富裕水平区间。农民家庭耐用品实现从无到有再到较为充裕的进步。农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2021 年,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65.6 平方米,比2012 年增加15.7 平方米。2019 年,江苏全面启动苏北农房改造工程,对苏北地区存量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实现清零,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江苏样本”。截至2021 年,全省累计30余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高质量实现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任务。
(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城乡交通通达度全国领先。江苏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基础网,在全国率先实现建制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全国领先。截至2021 年,城乡公交日均班 次12.7 万,76.3% 的乡镇 和57.7%的行政村实现公交直通县城,居全国第一;农村公路路网密度139 公里/百平方公 里,居全国第五;农村公路桥梁5.97 万座,居全国第一。2021 年,江苏完成13 个农村物流示范县建设任务,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建制村100%设置“村邮站”,推进实现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扎实推进。从2018 年起,江苏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截至2020 年,全省已有11480个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行政村治理覆盖率为77.7%,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苏南地区为100%,苏中地区为77%,苏北地区为64%。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已超过99%,南京市高淳区、溧水区,常熟市,徐州市沛县,泰州市高港区等5 个县(市、区)被列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省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乡镇(街道)已达到151 个,开展全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乡镇总数超过300 个。
(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显著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化“书香江苏”建设,促进农家书屋、乡镇影院转型升级,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中心”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乡村教育均衡化统筹推进。2016—2020 年,江苏启动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省级财政每年投入5000 万元专项经费,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训,通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培养培训10000 名学科带头人和20000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特别是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十三五”以来交流轮岗比例达到18.2%。基层医疗服务网底进一步夯实。2021 年,江苏基本建成8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累计已建成160 个,实现农村医疗点全覆盖。全省3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有“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2021 年专家下基层常态化开诊19.3 万人次,“联合病房”开放床位达2812 张,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满足农村群众就近获得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愿望。
|“1+3”重点功能区定位鲜明,特色发展活力彰显
(一)扬子江城市群“主引擎”作用显著
2017 年,江苏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意见》,统筹部署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辐射带动江苏中轴崛起,共同打造开放创新、绿色低碳和集约高效的现实样本。2021 年,扬子江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为90397 亿元,比2012年增长1.1 倍,占全省的比重为77.7%,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30 亿元,2013—2021 年年均增长9.4%,比全省增速高3.3 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7815 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量比重超过95%,2013—2021年年均增长4.3%。
(二)沿海地区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十年来,江苏加大沿海地区开发力度,全域谋划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沿海地区GDP 总量从2012 年的8096 亿元增加到2021 年的21372 亿元,占比从17.4%提升至18.4%。2013—2021 年,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8.4%、7.9%、7.8%,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4%)。产业布局彰显优势。沿海经济区初步形成了以高端石化和精细钢铁产业为核心、以新能源产业和港口物流为特色的沿海临港产业体系。2021年,沿海地区钢铁产能达到3300万吨,以沿海三市为主的江苏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2021 年,南通如东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300 万千瓦,约占全省新增规模的一半、全国的四分之一,建成了全国首个风电母港、亚洲最大海上风电群,“海上三峡”加速崛起。中心城市能级提高。南通作为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2012—2021 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 个千亿级台阶,2021 年达到11027 亿元,在全国城市GDP 排名中位居第22 位,所辖县(市、区)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
(三)江淮生态经济区底色更绿
江苏将江淮生态经济区作为全省生态安全保障的“绿心地带”,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立足生态优先,注重节点培育,走出相对欠发达地区聚力绿色发展的典型路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2021 年,淮河流域总体水质处于良好状态,流域内主要河流、湖库监测断面中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断面占89.6%,比2012 年提高23.9 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面占10.4%,比2012 年下降15.4 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由2012 年的8.5%下降至0,实现全面清除。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及里下河湖泊群实现“五湖联防联控、多方共治共享”。要素吸引能力持续增强。2021 年宿迁常住人口499.36万人,比2012 年增长4.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4.8 ∶47.3 ∶37.9 调整至2021 年的9.5∶43.4∶47.1,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成功打造“电商名城”。
(四)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龙头地位日益巩固
淮海经济区由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接壤地区10 个地级城市组成,2017 年促进淮海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批复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省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作为独立板块列入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2021 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跃上八千亿新量级,达到8117.4 亿元,2013—2021 年年均增长7.2%;2021 年,徐州市GDP 占淮海经济区比重达到21.1%,比2012 年提高0.7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淮海经济区比重达到21.6%,比2012 年提高1.8 个百分点。2021年,徐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7.3亿 元,2013—2021 年年均增长4.3%。
|区域发展布局统筹优化,联动发展新格局构建形成
(一)省域一体化发展提质增效
江苏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发展成效明显。区域差距不断缩小。2021 年,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生产总值分别为66648 亿元、23749 亿元、26732 亿元,与2012 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7.3%、7.9%、7.4%;占全省GDP 比重为56.9%、20.3%、22.8%,苏中、苏北经济总量比2012 年提高2.9 个百分点。综合交通网络辐射更优。截至2021 年底,江苏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达18.7 万公里,“苏锡常”“宁镇扬”“通泰盐”“徐淮连宿”片区实现乘坐公交、地铁出行同城待遇。13 个设区市全部通动车,2021 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5028 公里,高速铁路里程达2212公里,高速公路实现“县城通”。隔江相望的设区市之间均有过江通道直通,综合交通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
(二)与时俱进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
江苏持续推进南北挂钩合作,优化拓展合作领域,高质量推进南北共建园区建设。截至2021 年,全省共有7 家南北共建园区,苏北五市共有45 家南北共建工业产业园,基本实现苏北地区及苏中苏北接合部经济薄弱地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目前,全省南北共建园区累计入园企业超1700 家,项目注册金额超2000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40 亿美元,带动就业66万余人。2021 年,苏北五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8%,比全省增速分别高1.7 个、1.1 个百分点。
(三)都市圈发展活力迸发
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动能强劲,苏锡常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2021 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首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规划。2021 年,南京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为46665.7 亿元,占全国比重的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384.33 亿元,占全国比重的4.2%。2021 年,南京都市圈139项群众急需的服务事项接入“跨省通办”,61 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南京都市圈通办”。苏锡常创新要素加速融合。2020 年,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共同签署 《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推动三地共同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加速创新要素聚集,共同打造高技术产业链,推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2021年,无锡高技术制造业、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0.5%、17.2%;常州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全年产值规模突破2000 亿元;苏州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四大先导产业产值为9623.1 亿元,完成“智改数转”项目1.06 万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立足新时代背景,聚焦“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全面增强经济创新活力、空间治理效力和省域综合竞争实力,走出了一条引领江苏新一轮区域联动发展、特色发展和均衡发展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江苏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着力推动城乡深度融合、深化区域协同合作,为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江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