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萍乡农民画艺术特征浅谈

2022-03-15钟慧萍

中文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萍乡农民画色彩

钟慧萍

(萍乡市文化馆,江西 萍乡 337000)

萍乡农民画是萍乡地区民间绘画的优秀代表,它在发展的过程中整合借鉴了当地的民间剪纸、民间年画、刺绣、皮影等形式,表现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它的色彩鲜艳,描述夸张,主题寓意深刻,风格简洁明快,以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等为主要内容,再现了一幅幅现代农村的风俗画卷,对于研究农民的生存状况、社会心理、审美文化等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萍乡农民画涌现出众多名家精品,曾数度进京参展,也曾走出国门扬名海外,并先后在美国、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展出,反响很大,大批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是我省文化领域的一朵奇葩。

一、萍乡农民画溯源

萍乡传统民间绘画渊源久远,与剪纸、年画、皮影、编织、刺绣、堆漆、雕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萍乡农民画包括纸面画、堆漆画、漆画、布贴画、烙画、纺织画、刺绣画、雕画等十多个品种,画面生活场景鲜活,构图新颖风趣,造型稚拙细腻;概括性、随意性较强;不拘泥于形似,着力于天然的神韵;着色大胆、不落俗套,对比强烈,明淡鲜明,红而不火,绿而不俗,富丽堂皇,雅俗相宜;不注重审美客体的如实描绘,不受时空限制,而是突出作者自身的感觉和意念等,生动地反映了萍乡当地的生活风俗。

1983年,萍乡农民画第一次走出江西,4幅作品进京参展,全部被选送出国展览,并有两幅作品获奖;1987年,300多幅萍乡农民画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等地隆重展出,鲜活的生活场景,新颖风趣的构图,顿时倾倒了在场的观众,新华社也当即对萍乡的农民画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农民日报》等各大报刊都纷纷予以转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进行了报道。画展后,萍乡农民画又被选参加中国艺术节民间绘画展;1989年,芦溪县再次组织计划生育农民画进京展出,同样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新华社以《全国第一个计划生育农民画进京》为题发了通稿;1990年,萍乡农民磨漆画进入亚洲艺术节展出,因风格别致,画面精美,便于收藏,因此引起中外关注和赞誉,并有15幅作品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2007年10月26日,参加第三届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多幅作品入选,农民画家龙成前的论文获三等奖等。从第一次进京展出后,萍乡农民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轰动京城、名扬海内外,为此,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被文化和旅游部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占全国画乡总数的二十分之一,5名文化系统的美术工作者被授予“农民画优秀辅导员”的荣誉。近年来,萍乡农民画在全国、省的比赛中多次获奖,萍乡农民画的文创产品也是深受群众喜爱。

二、萍乡农民画艺术特点

萍乡农民画是民间美术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劳动人民在生活富裕以后自由创作,以独特的思维表达形式,反映农村题材的艺术构思,从创作开始就以自己的生活、农村的变化、身边的现实世界为题材,把农业丰收、节日庆典、农村面貌等事物都搬上了画面。它吸收了剪纸、刺绣、皮影、民间年画等其他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又具有常有的现代气息。

1.萍乡农民画的造型特征

1.1 画面讲究“满、密、全”。萍乡农民画的内容大多取材于劳动丰收、生活小景、农家生活等,画面大多不讲究透视法则,而采取全景式构图,不遗漏掉任何一个细节,通过形象的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将观众的视线全部集中在画面之中。如农民画《丰收》:描绘了一幅农民丰收,孩子欢快的场景。整个画面被金色的稻谷布满,稻田的中间小水沟里全是肥美的鱼儿,村民站在稻田的水沟里,捞着众多的肥鱼,孩子举着钩杆跟在身后,一副高兴、兴奋的表情。画面饱满稚拙,用色明快生动,具有清新的生活气息,给观众一片丰收喜悦的感受;又如农民画《洗衣》:蓝色的河流围绕着一片金黄的土地,深浅不一的蓝色描绘的河水流畅,波纹起伏,围在中间的土地上晒了很多已洗好的各种颜色、样式的衣服,有大人的外套、有姑娘的花裙、有孩子的背带裤等,在河流里3个妇女正在洗衣服,而水里还有很多的鱼儿在游,色彩对比强烈,人物视角不同,造型质朴生动,画面满而信息全,充分地表现出河边洗衣的劳动场景。

1.2 造型上“互不阻挡”“互不遮盖”。萍乡农民画在造型上相互之间不遮挡,同一幅画面中出现的事物有着不同的视角,俯视、平视、仰视、侧视等,形成了独特的构图方式。如农民画《劳作》:画面描述了几个村民的日常劳动场景,在一个画面中展现了3个不同的劳动场面,太阳、水牛、人物、水桶等也尽显,每一个事物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相互之间不遮挡,并且在同一画面中有俯视、侧视、仰视不同视角出现,每个场景通过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形象地为观众展现在同一画面;又如农民画《绣馋枷》:画面为观众展现了妇女绣馋枷的场景,画面的周围是一圈的小孩馋枷儿,为观众美观形象的点出了主题,而一对老奶奶坐在中间,一左一右,边绣着馋枷,边聊着天儿,一个在咬线,一个在比划,所有形象分别描绘,互不遮盖,并呈平面在画面中展现,整个画面和谐而生动,装饰效果强。

1.3 “透视眼”表现全貌。萍乡农民画为表现全面,也往往采用“透视眼”或画面叠加的方法,为表现房屋内人物的活动情况,把阻碍视线的墙、树、窗等拆掉或移开,画出当时场景的全貌,营造了艺术的真实,这在民间剪纸中也可以经常地看到。另外在表现自然场景时,为了画出事物的实际存在,将视域中的花草树木做了有序整理,使它们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和互不遮掩,事物不受视角的限制,不受焦点透视的约束,将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看到的形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观看画面时如同在看一部电影,既突出了个体的完整性,又全面地描述了视觉场景。如农民画《迎亲》:巧妙的安排,采用俯视和平视的角度相结合,使每一个形象都很好地得到展现。热闹而长长的迎亲队伍被安排在S形的山路上,人们吹着喇叭,点着鞭炮,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新郎推着自行车来娶新娘,走在队伍的前面,嫁妆或被担着,或被抬着,每一件迎亲礼都被像剪纸般的一一描绘,连装在箱子里的绣鞋儿也被透视了一般的仔细绘出,深浅不同的红色把喜庆透露出来;又如农民画《抽水图》:在一个池塘中,人们正在抽水、洗菜等,而水里游着很多的鱼,还有荷花等,深色的池塘、白色的边线、美丽的鱼儿等都一一展现。

1.4 造型纯朴,有较强的装饰性。萍乡农民画有着深厚的装饰风格,其造型独特、色彩鲜明、画面美观,具有典型的装饰性。从人物、花鸟到静物无所不画,既可以表现现实当中所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表现想象的,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色彩、比例的束缚,有很大的随意性,造型粗犷,造型自由,将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视角的形象组合在同一幅作品上,始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极强的装饰效果。如农民画《摊饼》:画面中间一个大火炉,一个人在摊饼,两个人在扇火,连狗也在旁边围着转,而周围一圈的架子上晾着很多摊好的饼,一幅劳动的快乐场面。画面用色对比强烈,主体突出明显。又如农民画《扎灯笼剪窗花》:快过节了,乡亲们劈竹子、扎大红灯笼、剪窗花,忙得不亦乐乎。艳丽的红、明快的黄、清丽的蓝在白白的底色上更加明亮,富有节奏感,纯色运用,装饰效果突出。

1.5 从构图到内容都追求圆满。中国“尚圆”习俗从古至今。圆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精灵。它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至高无上的“天”被想象成一个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被描述成一个圆;不是直线式的进化,而是终而复始式的循环。

“圆满”对于国人来说,意味着成功、吉祥和幸福。夜空上的一轮满月,引发过多少动人的情愫,除夕的“团年饭”牵动万千游子踏上归途。“圆满”不仅仅是潜在的民俗心理,也是一股强大的艺术精神。它制约着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铸成古典艺术独特的审美品格。如农民画《福娃》:小男孩儿戴着虎帽,身着五毒图案的围兜儿,驱邪祛病,四周的蜻蜓围成一个圆圈儿,就像是所有的祝福、所有的爱都包围着他、保护着他,此图,也反映出人们对孩子的爱,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2.萍乡农民画的色彩特征

色彩是绘画艺术再现和表现的重要方式。色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会用心去感受客观世界中的色彩,产生情感,与绘画相结合,势必对绘画艺术表现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其实,也是将人的主观意识赋予到色彩中,从而,将主观性转化为具有艺术个性的绘画作品。萍乡农民画在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表达艺术特性。

2.1 用色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萍乡农民画用色大胆,色彩的运用上表现出极强的主观性。如农民画《群鸡图》:它完全违背客观事实,主观用色。母鸡的毛色是普蓝的,翅膀上描绘大朵的花儿,绿色的围脖,以黑色勾勒轮廓,中心的浅黄底色配上周围一圈夹花的黑色底板。整幅画面用色主观性强,装饰效果突出。又如农民画《进城卖菜了》:乡亲们把收获的蔬菜装得满满的,架在自行车的后架上,送往城里。进城的路被描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彩虹路,一辆辆装满丰收的蔬菜、装满希望的箩筐,正骑行在彩虹路上,充分地表达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愿望。

2.2 色彩单纯明快。单纯明快的色彩表现是萍乡农民画色彩的显著特点。用色体现着充分的饱和度。萍乡农民画用色简练,色彩对比强烈,巧妙搭配,使画面色彩醒目而和谐。运用红、黄、白、蓝、紫等鲜明的色彩,表达豁达的情感和明快的风格。又如农民画《打谷子》:描绘的是农民在打谷子的画面。其色彩搭配,运用大块的粉红与大红、金黄、普蓝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小块的黑色、棕色、粉紫、土黄加上白色边线的穿插,使画面色彩艳丽而又简洁明快。用色不多,却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2.3 表现效果艳丽强烈。萍乡农民画的色彩整体鲜艳浓重、对比强烈、明丽轻松,突出吉祥喜庆、红火热闹的气氛,同时又讲究和谐统一,追求视觉强烈和雅致协同的效果。色彩搭配体现出朦胧的明度对比,色相、色彩的冷暖以及面积的搭配与对比。明度的对比使画面疏朗、透气,色调清新,而多种色彩冷暖的不同和面积大小的对比产生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同时,色彩的冷暖对比丰富、强烈,极具现代装饰色彩效果。如农民画《炸油》:在大块的明亮的色块上布着蓝、紫红色等,并点缀上大红、橘红、深红等,使得画面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而不同橘、红色的搭配,使画面富有节奏,不平板。又如农民画《喜茶》:在紫色桌面上分布着茶壶、茶杯、喜果子等,深色的桌面底色,很好地衬出了桌面上的白色的茶壶、茶杯、鲜亮的明黄果盘、上面的喜果子及红艳的双喜字。整个画面色彩沉稳、和谐,茶壶、茶杯、果盘等形象突出,显眼。通过桌面喜果子的描述,很好地表现了农家喜事的热闹、喜庆。

三、萍乡农民画对当今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萍乡农民画源于群众、源于生活,是老百姓自己的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民间文化是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在农村世代传承,融入农民的精神世界,构成当地传统文化根基和传统思想道德规范;传承好民间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和谐新农村;通过对萍乡农民画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有力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群众中的广泛传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1.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

农村文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扶植、推动、保护等综合措施,统一规划,全面发展。萍乡农民画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遍布在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培养和激励农村文化的活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对农民画创作人才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形式多样的农民画展以其众多优秀的作品向众人展示萍乡农民画艺术创作的整体实力和成就,把萍乡农民画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丰富旅游内容,扩大萍乡的知名度,与旅游业有效地实现优势互补,对发展农村文化,培养新型农民,推动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和广阔的前景。

2.促进农村的文明和谐

萍乡农民画立足于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关注生命,回归生活。它追求幸福,情感丰富,积极向上,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在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并通过娱乐的方式达到寓教于乐、传承文化的作用。它通过画面的描绘,让欣赏者与之共鸣,传达和谐、文明、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提高新型农民的修养,减少不良嗜好,形成文明的乡风,增强人民的凝聚力,调节人际关系,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和谐构建有着积极的作用。

萍乡农民画寓意丰满,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与民间接风俗习惯,审美意识,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适应时代所需,对当今社会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一大批热爱萍乡农民画的人们的努力,我们期待,萍乡农民画的又一个灿烂的春天。

猜你喜欢

萍乡农民画色彩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