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和实践路径研究

2022-03-15单海斌朱雪娇

中文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立德劳动评价

单海斌 朱雪娇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300)

引言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育场所,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提供支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处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如何发挥立德树人教育的优势,提升劳动教育效果,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劳动教育内涵

劳动教育,就是学校带领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不以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的生活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提升综合素质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劳动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劳动观念教育。在劳动教育工作中,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十分重要,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德育品质的核心。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为学生的行为举止提供指导,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第二,劳动技能教育。劳动技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劳动教育工作的重点。在高效劳动教育工作中,应以学生专业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劳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获得更多的劳动技能,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三,劳动法律法规教育。在劳动教育工作中,劳动法律法规教育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维权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媒介[1]。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劳动纠纷、劳动事故作为教育重点,围绕学生就业中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权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第四,劳动养成教育。劳动教育工作中,劳动养成是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思想态度,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受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厌烦劳动、想要不劳而获的消极情绪。劳动养成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使其获得劳动的热情。

二、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理念方面不足

在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文化课程、轻劳动教育的情况,对学生劳动技能的教育上存在一些不足。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理论性的特点,需要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为日后的就业提供基础保障[2]。但是因为学校思想观念的问题,所以课程设计与内容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劳动课程与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同,仍以陈旧的劳动理论知识为主,无法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支持。此外,劳动课程的课时与文化课程的课时相比相对较少,不能为劳动理论课程内容的传授提供支持。在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所以出现了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情况,无法为学生劳动技能、素养培养提供驱动力。

2.缺乏教学保障

在高校劳动教育工作中,需要学校做好教育的保障工作,为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内在动力。通过对高校劳动教育工作情况的分析,发现较多关于劳动教学保障方面的问题,因为劳动教育保障的缺失,所以不能保证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效果。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缺乏时间保障。在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的支持,通过清晰科学的教学计划,可以使劳动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能够实现学生劳动素养与思想观念培养的目的。但是因为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高校劳动教育时间无法得到保障,不能为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第二,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3]。在劳动教育工作中,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与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但是,当前部分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兼职,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教学不能为高质量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支持。第三,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劳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将课本知识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通过针对性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但是因为种种因素,所以劳动教育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不能为高质量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3.教学评价相对单一

劳动课程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求高校以学生学习情况为基础,结合劳动教育的特点,制定教学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使学生在教师评价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4]。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出现了评价机制缺失的情况,很少对学生劳动过程与劳动能力进行评价,无法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劳动情况与劳动品质的发展情况。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不仅无法体现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对学校的教育改革、教学创新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无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劳动教育工作开展的对策

1.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明确劳动教育重要性

在高校劳动教育工作中,若想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员队伍,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基础,促使学校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推动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同时可以端正学生对劳动的看法,对高质量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往学校中的重文化、轻劳动教育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端正教师的思想观念,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并主动利用劳动教育工作内容开展相关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与价值理念方面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劳动观念得到发展。第二,利用新时代的劳动观武装学生的思想。我国的总书记曾在多个不同的会议中提出了尊重劳动、关心劳动者、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高校劳动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将此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与价值观[5]。第三,利用我国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劳动方面的熏陶与培养。在教育工作中,可以引入各个行业的优秀榜样、劳动模范,将劳模的精神渗透在劳动教育中,借助中华美德,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劳动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时能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保障,促使学校优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例如,某个高校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精神,组织了劳动教育启动仪式,目的是希望青年学子在亲手美化校园环境的过程中树立劳动观念、认识劳动价值、体悟劳动艰辛,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发现美、感受美,进一步树立劳动意识,激发劳动热情,掌握劳动技能,强化劳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完善教学保障,强化劳动教育效果

在高校劳动教育工作中,为了促使教育工作有序进行,需要为劳动教育提供充足的教学保障,将此作为支撑教育工作实施的媒介,为高质量教学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为高质量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基础保障。高校教育工作中需要改变以成绩为主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结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及高校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与载体,为学生呈现更多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内容,使学生在劳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劳动在自身未来发展中的意义,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动参与劳动的思想认知。同时,还应做好理论教学内容的创新,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理论内容,丰富学生的素养,使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品质与道德素养得到提升。通过对劳动课程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对立德树人教育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为劳动课程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将劳动教育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教育方法、教学方式等内容作为培训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高校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学校还应对做好劳动课程专业教师队伍的招聘活动,为学校注入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学校劳动教育事业的开展与创新提供人才支持,促使教育工作更好的发展。

第三,对劳动教学实践方式进行创新。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中获得更多积极的体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与思想观念。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结合课本知识、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与校园环境建设等等,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高质量教学活动开展打下坚实基础[6]。

如中国药科大学针对学生的专业,组织个性化的时间教学活动。为了提升中药学院学生的劳动意识,为学生布置种植中药材的任务。其中有一块种植金丝皇菊的特殊田块,它的主人是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大一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走进田里翻土、除草,一边流汗一边学习,在实践中收获成长。通过专业知识与劳动实践的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能够让学生感受专业知识学习与劳动的重要意义。

3.创新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教学评价的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在自身发展与成长的意义,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需要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入手,结合学校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等,完善教学评价内容与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首先,对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影响较大。若是对教师的教学考核不到位,会失去教师失去教学的热情,会影响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无法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学校需要参考其他专业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对劳动教育教师进行考核与评价,端正教师的思想态度,使其形成积极的教育观与职业发展观,为高效率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生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应改变以结果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需要对学生参与劳动的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利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面评价,让学生在教育评价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7]。同时,还应创新教学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中利用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主评价的方式,使其对自身劳动学习情况下产生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可以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的改革提供支持,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道德品质与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其获得更多的劳动技能,为后续的就业与人生成长提供基础保障。由于当前高校教育理念、教学评价及教学保障方面的问题,所以不能为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支持。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提升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视,并结合当前劳动教育情况,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优秀的教师队伍,借助实践教学提升劳动教育工作效果,利用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立德劳动评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热爱劳动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