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序参量的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优化研究:可持续生计视角

2022-03-15刘慧媛

中国园林 2022年2期
关键词:参量生计武夷山

刘慧媛

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自然保护领域的里程碑。截至2020年底,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但是,开创性、挑战性的工作也意味着需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1],其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即是人地关系问题[2]。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地都存在大量的原住居民和集体土地,由此造成了多种形式的人地矛盾[3-4]。可持续生计是国家公园体制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思考方法或手段,强调在分析确定国家公园发展的目标、范围和优先重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社区的生计问题,从而优化国家公园设立的整体效果,这为参与协作式“公园-社区”关系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1 研究综述与基本理论

1.1 国家公园人地系统:人是优化的切入点和调控重点

国家公园及其社区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演化的复杂人地系统[5-6]。该系统由环境[7]、资源[8]、经济[9]、社会[10]等子系统构成,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有主管部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旅游企业等[11-12]。系统内外部进行着频繁的人员、物资、能量、资金、技术、信息的交流,并在人地系统内部复杂的反馈结构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耗散结构特征[13]。国家公园人地系统中的生物过程和非生物过程都叠加着强烈的人文过程,人既依附于“地”,又是“地”的主宰[14]。在人地系统构成要素中“人”的影响力强大、破坏性最强,且调控功能也最强[15-16]。因此,国家公园人地系统的优化可以把人作为优化的切入点和调控重点。

1.2 国家公园社区:从研究背景到研究对象

社区是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及其所处的空间和地域[17]。在国家公园早期研究中,社区常常只作为研究的地理背景,而未能将其视为具有不同观点和愿望的人的集合,社区的利益诉求和态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8]。然而,社区是国家公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国家公园的管理过程就是与社区利益博弈的过程[19]。对社区诉求的合理应对是缓和管理机构与社区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国家公园与社区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在国外国家公园的建设[20-21]和我国国家公园试点方案的施行中已得到验证[2]。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社区发展对国家公园的影响、社区感知公平、社区参与形式、社区利益分配与保护机制等问题[22-23]。

1.3 国家公园社区生计:人对地的利益驱动导致人地关系紧张

生计是“建立在能力、资产和活动基础之上的谋生方式”[24]。国家公园的设立作为外力进入其所在社区,不可避免地对社区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产生扰动[25-26],促使传统生计活动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27]。同时,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既得和未来收益寄予厚望,利益分配和利益补偿成为社区居民关注的焦点,一旦“得不偿失”,就会引发社区冲突,出现居民对公园设立和管理规则不重视、不合作,甚至严重影响公园生态环境[28]。

2 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分析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总称,包含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反馈作用[29]。人地关系中的“人”是指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个体或群体,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地关系中的“地”是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1 人地关系构成

国家公园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互相适应与融合的过程,由此形成了国家公园社区中复杂多样的人地关系[30]。其中最为典型的三重关系(表1)包括:1)地缘关系,指的是因国家公园设立而与特定地域的人和环境产生的联系;2)景缘关系,指的是来访游客与构成国家公园独特审美价值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产生的联系;3)业缘关系,指的是因国家公园设立而出现的商业现象与社区发展之间、商户与原住民之间产生的联系。

表1 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构成

2.2 典型人地矛盾及其产生原因

社区是由具有多种价值观和期望的个人组成的,这使得公园与社区之间关系的管理难度较大,社区包容性和参与性的实现常常受到不同期望和兴趣的阻碍。因此,社区中存在3类典型矛盾。

1)“地地”矛盾。

作为我国保护等级最高的生态保护区,国家公园的设立会部分改变所在社区的土地使用功能,使得社区原有的生产生活空间缩小,这就产生了国家公园与其所属社区之间为争夺发展空间形成的“地地”矛盾。

2)“人地”矛盾。

国家公园的功能限制社区的生计途径。国家公园作为生态重点保护和禁止开发区域,承担着为国家或地区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功能,社区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数量和资源使用的方式受到一定限制,这就产生了社区居民与国家公园之间争夺发展优先权和资源使用权的“人地”矛盾。

3)“人人”矛盾。

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社区居民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生产方式来利用相对容易获得的资源,这些有限的资源代表了生计权利。可利用资源数量和种类减少、自我发展能力受限、人口压力增加等问题将引起社区居民之间争夺有限生计权利的“人人”矛盾。

3 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与社区生计

所谓生计,是指一种生活方式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本[31]。英国国际发展署(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FID)在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它是指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及压力冲击,保持甚至提高人们能力和资产的生计方式[32]。可持续生计对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这一视角分析国家公园社区的生计困境和机遇,能够为提高社区风险处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提出更学科有力的对策建议。

3.1 国家公园的设立为社区生计创造机遇

我国国家公园的设立与当地社区的生计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家公园的设立为周边社区提供了新的生计途径,如受雇于旅游企业、旅游部门、个体经营等人力资源参与方式,通过房屋出租或投资入股的资产参与方式,活态展示国家公园社区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生活方式等的文化参与方式,都为解决社区困难提供了保障。

3.2 国家公园为社区带来的生计困境

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空间地理上与生计脆弱的乡村地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国家公园内的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有大量居民,国家公园的设立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他们的生计状况,使得国家公园建设与区域可持续生计的目标之间存在高度重叠。国家公园作为生态重点保护和禁止开发区域,承担着为国家或地区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义务,一些限制性生态保护措施,如禁止伐木、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方式等限制了社区居民的生计方式[33]。而生计方式的转变和生计能力的提升对于一些居民来说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因此,社区的可持续生计与国家公园的设立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矛盾。

3.3 社区可持续生计是保障国家公园设立整体效果的有效途径

现有对保护地居民生计问题的分析主要围绕在制度增权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这些政策本身以激励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通过外部性内部化来调节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受益者和当地社区之间的利益管理。但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居民多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和长远发展应当被考虑到。只有可持续生计的实现才是社区变被动为主动的根本之道,使得社区也转化成为国家公园体制的受益方,作为利益共同体更加积极参与国家公园的建设,实现合作共赢。

4 基于探索图的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影响因素求解

1)序参量与控制参量。

哈肯的协同学将系统中影响系统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称为“序参量”,而将非关键因素称为“控制参量”[34]。序参量一方面支配着系统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为系统所支持,它们通过彼此间的协同和竞争来决定系统自组织的程度和方向,进而决定系统的有序程度。

国家公园社区人地系统的运行状况受到系统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系统时间延迟的作用下,其中某些因素会越来越明显地主宰整个系统的演变方向,即为序参量。相应地,系统具有对序参量“适应”和“选择”的能动性。在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系统中的各个构成要素会主动调整与趋向合作,使得有利序参量发展和增长,而不良序参量被同化或减弱,从而达到整个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国家公园社区人地系统优化机制的建立过程就是科学地寻找支配体系发展演变的有利序参量,促使系统达成新的、更高的有序。

2)影响因素求解结果。

由于目前针对国家公园社区的相关研究数量有限,这个领域的探索仍属于探索性研究。基于这一特点,本文求解序参量的方法选用了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2019年9月—2020年4月,与22位国家公园、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管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多轮座谈,在征求多方意见的情况下分层次绘制了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影响因素的探索图[35]。基于探索图的序参量定性求解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影响因素探索图(作者绘)

经过反复归纳整理得出了意见相对集中的结果,该图描绘了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影响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协同关系形成的多个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主要表现和层次关系。在这些与社区生计水平相关的影响因素中,生计方式的多样性、社区参与和协作态度、社区话语能力、社区学习创新、财产管理水平、收益分配方式、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对国家公园人地系统的影响更为直接,是对系统协同运作起支配作用的序参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公园管理政策法规、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水平、公益组织的支持作用等属于宏观序参量,在国家公园社区人地系统中作为控制参量反映在系统自组织过程中。

5 案例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

5.1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概况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包括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和周边社区,涉及武夷山市、光泽县、建阳区、邵武市4个县(市、区)的9个乡镇、24个行政村、1个林场及1个农场,范围内涉及人口约3万人。

5.2 武夷山国家公园人地关系分析

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社区的经济收入以茶叶、毛竹、外出务工和其他经济产业为主,经济收入共性明显,80%以上的社区以茶叶生产为主,毛竹次之,居民多为“茶农”和“竹农”。社区家庭生活用品与生活物资主要为市场购置。一些社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原因,不适宜发展茶叶或茶叶品质较低,则按照“一村一品”发展了其他地方特色农业。与此同时,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也存在明显的人地矛盾。

1)集体土地比重大,造成“地地矛盾”。

根据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成果,国家公园内国有土地面积为276.59km2,占总面积的29.36%;集体土地面积为665.43km2,占总积的70.64%。武夷山国家公园集体土地面积比例大,社区的生产生活空间受限。

2)社区茶业种植蚕食林地与林木资源,造成“人地”矛盾。

“武夷岩茶-大红袍”“正山小种”“金骏眉”畅销海内外,丰厚的利润带来的是茶农不断蚕食集体林、自然保护地的林地与林木资源。虽有较严厉的治理手段,但由于此类用地不属于保护地的林地、林木,治理效果不佳。随着武夷山开展了违规茶地的清理整顿工作,茶地蚕食林地的状况有所缓和,但此类问题仍然突出。

3)生计来源单一,造成“人人”矛盾。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及周边,80%以上的社区居民以茶叶、毛竹为主要生计来源,产业发展规模大,但是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行竞争激烈,且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冲击。

5.3 武夷山国家公园人地关系优化建议

根据前文序参量求解结果及武夷山国家公园人地关系特点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对其人地关系进行优化。

1)提升社区资源整合效率。

通过优化社区获取、整合、重新配置、剥离资源的组织和实践过程,使得社区居民更高效地参与国家公园的建设、保护、管理工作,提升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游憩资源、闲置房产等的利用效率。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景观农业带、乡村文化体验项目,支持社区基础设施、文化展示设施、环境改善的项目,打造国家公园的接待站、管理站、文化体验站、野营补给站等。

2)加强社区风险控制能力。

改善社区对发展转向和生计重建不确定性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定期公开国家公园相关规划及实施进展,作为社区生计风险识别和控制的依据;丰富社区生计资本的构成,克服生计资本单一带来的风险;提升个人财产和集体财产的管理水平等。根据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社区特点,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在保护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特色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寻找适合的替代性生计,利用武夷山品牌推进特色产品的认证和产品标准化开发水平,增加附加值。

3)优化社区环境适应能力。

提升新环境下社区协同适应能力,促进和谐友好人地关系的形成,具体内容包括:增强社区主体意识、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社区参与积极性;提升社区话语意识和话语能力;提供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突破生计困境,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保护管理、生态产品生产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4)把握创新创造机会。

创新创造是社区生计策略和整体发展思路优化的动力和保障。借助国家公园设立带来的新机遇,在适应性发展之外,寻求社区内生性发展的新的可能,发掘新元素,创建新连接,实现新目标。

6 结语

本文以人的生计为视角,分析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的构成和主要人地矛盾类型,运用探索图法求解影响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的序参量,发现人地关系的优化机会。文中对人地关系的探索可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落实和完善提供实践依据,促进国家公园和谐友好人地关系的形成,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社区参与积极性,从而能更好地保持国家公园全民共享性。

但同时,由于国家公园人地系统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复杂系统,具有多输入、多输出、多控制点的特征,因此文章内容对系统的还原度不足。此外,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现有资料呈现碎片化,难以形成时间序列,相关的规划管理方式还没有经历充分的时间和实践考验,因此有些观点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猜你喜欢

参量生计武夷山
中国农村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的研究进展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含参量瑕积分的相关性质
基于含时分步积分算法反演单体MgO:APLN多光参量振荡能量场*
光参量振荡原理综述
自然条件下猪只运动参量提取算法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来自稳定同位素分析证据 鲜卑族的生计方式
武夷山漂流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