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江县森林资源科学经营体系建立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3-15舒清态

绿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林地森林资源面积

席 磊,舒清态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单位编制林业生产年度计划,安排林业生产,组织经营活动的法定性规划设计文件。该方案能有效指导经营主体科学、合理、有序地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增强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1,2]。

科学合理地经营林地可以从经营区的基本情况、森林资源分析与经营评价、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森林功能区划与经营、森林培育规划、森林采伐规划、森林资源利用规划、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就实际生产情况,提出高效、合理、科学的森林经营手段[3]。使用年度资源出数的调查小班档案为依据,同时进行外业补充调查,通过对森林分类区划与确定、森林主导功能划分、森林管理类型划分、经营模式组织构建目标区域森林经营体系,及其相配套的森林经营措施类型体系,并将经营期内的规划结果层层落实[4,5]。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元江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属玉溪市管辖,地理坐标北纬23°18′~23°55′,东经101°39′~102°22′。与红河州石屏县、红河县及普洱市墨江县毗邻,地处昆曼国际大通道、楚河经济干线交汇处,全县东西长71.5 km,南北宽64.5 km,土地总面积272507 hm2,距省会昆明220 km。

2.2 地形地势

元江县的地质构造是极为古老和复杂的基地地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南北走向,自西北入境的云岭以江为界一分为二,西南和东北山岭各属哀牢山脉、横断山脉,两山脉南向延伸,使元江河谷形成了各类河谷盆地。境内最高海拔2580 m,东南角元江与小河底河交汇处的最低点海拔327 m,相对高差较大。

2.3 森林土壤

元江县土壤受地质、地貌、气候和植被影响,由不同的母岩发育成不同的森林土壤,森林地带性土壤有黄棕壤、红壤、燥红土和赤红壤,其中红壤是全县分布面积最大的土类,分布于各乡镇海拔1300~2000 m地带的中山山地。在成土过程中有强烈的风化作用并配合有旺盛的生物积累条件,母质在强烈风化作用下,盐基与硅酸盐等淋失,高价的铁、铝等的氯化物积累,使土壤出现红色、鲜红色,pH值5.0~6.0。

2.4 气候因子

元江县地处低纬高原,属季风气候,冬夏半年各受两种不同的大气环流影响,冬春干旱风大,夏秋多雨湿润,干湿季明显,雨热同季。受县域内综合地形影响,海拔相对变异性较大,热量垂直差异明显,总体划分为5种气候类型。分别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

2.5 动植物资源

元江县森林植被根据专业书籍《云南植被》中的分类系统,可具体划分为6大植被类型,12个亚型,18个群系,具体见表1。

表1 元江县森林植被类型

元江县有哺乳动物97种,隶属8目17科另6个亚科34属。鸟类258种17目40科3亚科84属,其总数占整个云南的13.4%。爬行类71种,两栖类53种,鱼类34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3种、20种。野生植物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元江苏铁(Cycasparvula)、伯乐树(Bretschneiderasinensis)两种;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十齿花(Dipentodonsinicus)、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柄翅果(Burretiodendronesquirolii)、红椿(Toonaciliata)、千果榄仁(Terminaliamyriocarpa)、黑黄檀(DalbergiafuscaPierre)、翠柏(Calocedrusmacrolepis)10种。

3 森林资源与经营现状

元江县国有林经营辖区总面积为19583.16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3769.86 hm2,占总面积的70.31%;非林业用地面积5813.30 hm2,占总面积的29.69%。按地类统计。有林地面积10208.79 hm2,占林地面积的74.14%,其中:纯林面积5538.19 hm2,乔木经济林面积4626.80 hm2,竹林面积43.80 hm2;疏林地面积138.50 hm2,占林地面积的1.01%;灌木林地面积2860.22 hm2,占林地面积的20.77%,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373.69 hm2,灌木经济林面积2378.64 hm2,其他灌木林地面积107.90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23.14 hm2,占林地面积的3.07%;苗圃地面积10.20 hm2,占林地面积的0.07%;无立木林地面积71.37 hm2,占林地面积的0.52%,其中,采伐迹地面积1.80 hm2,其他无立木林地69.57 hm2;宜林地面积56.56 hm2,占林地面积的0.41%;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08 hm2;国有林地森林覆盖率54.60%,林木绿化率54.80%。

(1)造林绿化工作推进。元江县林草局按照元江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的战略部署,以县城中心城区近山面山、高速公路沿线、主要红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耕地等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造林绿化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2)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持续加强。元江县林业与草原局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的林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顺利开展退耕还林核权发证工作,强化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各项限额指标的林木采伐严格做到凭证采伐;严格林地林权管理,规范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坚决遏制林地资源的非法流失,认真开展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清理整顿工作,依法维护木材经营加工的正常秩序,进一步规范木材市场,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认真落实破坏森林资源责任追究制度和案件报告制度,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队伍建设,林政资源管理的力度和水平均有所提高[6]。

(3)森林保护工作效益显著。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全县各级政府不断强化行政领导负责制,狠抓火源管理,加强专业扑火队伍的建设,连年实现了森林火灾“三无”(无群死群伤、无“火烧连营”、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目标和要求,将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通过开展有害生物普查和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实施小蠹虫等主要虫害综合防治,使全县的森林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7]。

(4)顺利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元江县根据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具体工作。通过多次调研和摸底方法,拟定了元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操作技术规程,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自然保护区及重点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各种案件明显下降。组织完成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和规划工作的同时,还完成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8~10]。

4 现状分析

4.1 林地利用率较高,增加森林面积潜力较大

辖区内林地面积13769.86 hm2,占总面积的70.31%,有林地面积10208.79 hm2,林地利用率达74.14%,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373.69 hm2,占林地面积的2.71%,森林覆盖率达54.04%,综合分析数据可知,林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均不低。辖区内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和辅助生产林地总体面积为3187.38 hm2,占总面积的23.15%,占比较小,且多为立地条件不好的困难造林地块,因此,增加森林面积的难度大、潜力小。

4.2 天然林资源比重相对大,相对占优势

经营区内有林地面积10208.79 hm2。其中,天然林面积5086.69 hm2,人工林面积5186.19 hm2,天然林(天然、人工促进、飞播)和人工林面积占比分别为49.20%、50.80%,人工林资源和数量相对占优势。

4.3 林地利用结构和树种组成比例不合理

辖区内不含乔木经济林的乔木林面积5538.19 hm2,占林地面积的40.22%。均为纯林,林分结构有待提高。因而,森林群落抗逆性不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成为对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在森林经营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培育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将有效改善地力,提高林分营养空间利用率,增加林产品和林副产品数量和质量,增强林分抗火灾和病虫害能力,提高森林生态防护效能[11]。

4.4 龄组结构较为合理,森林后续资源相对充足

经营区内乔木林地中,幼、中、近、成面积比分别为42.34%、53.36%、3.71%、0.0059%,蓄积比例分别为22.88%、67.81%、8.68%、0.0045%,龄组结构以幼、中龄林占绝对优势,近熟林比重不大。乔木林龄组结构较为合理,现有可利用可采伐森林资源不多,但森林后续资源相对充足,可逐渐实现林龄级结构趋向均匀。如何对现有森林结构进行合理利用和经营调整,实现林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开发利用,将是元江县森林经营的重要任务。

4.5 乔木林地林分总体单位面积蓄积水平低,提升空间大

经营区内乔木林地平均每公顷蓄积为59.6 m3,林分单位蓄积不高,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远低于云南省乔木林平均公顷蓄积97.8 m3的水平。但考虑元江县国有林林地自然条件和现有经营水平,经营期内应着重于提高森林集约化经营水平,合理调整林种、树种和林龄结构,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加大林分改造力度和森林抚育力度,充分挖掘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地活立木蓄积量[12]。

4.6 森林类别结构合理

元江县国有林林地中,商品林地8164.42 hm2,占林地面积的59.29%,生态公益林地面积5605.44 hm2,占林地面积的40.71%,两类林比例合理,符合元江县国有林以森林资源保护为主又兼顾营林生产的经营目标和定位。

4.7 林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受限于生产技术和专业人员的配置,投入资金不足,致使元江县国有林林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模式单一。发展林下经济不仅能利用各种资源提高附加值,还能提高林业的整体效益。元江县国有林近年来在发展中不断探索,目前主要大力发展林下草果和天麻的种植。2017~2019年,林下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咪哩乡,面积2000亩,种植面积小且未形成规模。因此,在现有成熟模式和技术的基础上,经营期内应扩大发展规模、加强林下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元江县国有林林业产业结构,增加元江县国有林经济收益,进而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 经营体系建设

5.1 总体方针与理念

按现代林业经营理论,在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从原有的木材永续利用为目标的体系转向以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和恢复为目标的体系改革和发展,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从单纯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转向到提升林业科技含量,全面加强森林经营上来,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努力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健康、协调、持续发展[13]。

根据元江县国有林的实际情况,结合大环境对林业的发展要求,制定本经营期森林经营方针为:围绕生态建设一个中心,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两个基本点,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指导下,秉承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优化森林结构,改善森林景观,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发展林下种植产业,提升元江县国有林经营效益,培育稳定复杂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资源的多功能、多元化可持续经营发展[14]。

5.2 综合经营目标

根据元江县国有林现阶段森林资源状况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在森林经营方针指导下,确定森林经营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规范元江县国有林的森林经营活动,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生产技术,着力于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森林培育,优化树种、林龄结构,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结构,发展林下种植产业和森林旅游业,提高林地的生产力(产出率)和稳定性,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发展。

在森林的培育和经营管理中,加强林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未成林造林地和中、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合理调整林种、树种和林龄结构,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或珍贵用材树种营造林和改造林分,切实做到适地适树和使用良种壮苗,实行集约化经营,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积极营造培育近自然森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期末初步探索建立起一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监测评价指标、技术体系和生产经营策略。

科学调整树种结构,对纯林和适宜造林地块进行人工干预,逐步提高针叶树的比例,实现林分的稳定和森林近自然经营,尤其是乡土针叶树种和珍贵用材树种比例。积极发展非木质资源经营产业,加大林下种植的发展规模,推动元江县国有林的生产结构优化调整。

5.3 森林经营区划

元江县国有林土地面积19583.16 hm2,其中,林地面积13769.86 hm2,非林地面积5813.30 hm2。结合元江县国有林的森林资源分布、自然条件以及各自的特点和所发挥的作用,根据森林资源主导功能、生态区位和利用方向等,采用系统分析的分类方法,将元江县国有林林地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功能区域,实行分区管理,分类经营。全林区划分为5个主要森林经营区,包括东部水土保持林经营区;南部严格保育的自然保护林经营区;西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兼果树林多功能经营区;北部果树林、用材林兼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区;中部果树林兼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区。

6 保障科学经营森林措施及建议

森林是发展森林资源的物质基础,只有合理规划、配置现有资源,掌握资源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才能科学经营森林,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单位科学经营森林的重要依据,因地制宜的安排生产和建设,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为了保证森林经营方案的顺利实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下列建议措施。

6.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度

对于各项规划建设内容,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基本建设程序及管理办法实施,规范建设行为,实行林业建设项目法人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监督制度、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实施建设项目,保证质量,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管理机制。

6.2 贯彻林业政策,完善多元化经营模式

认真贯彻落实林业建设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国有元江县国有林改革,结合元江县国有林林业发展的实际,树立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搞活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多种经营体制模式,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6.3 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在森林经营中,转变粗放型为集约型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资源主导型为技术主导型林区经济结构,是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因此,秉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林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一理念,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力度,把林业科研范围逐步拓展到林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而完善科技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和科研单位以及规划设计单位的技术合作,加强内部技术科研活动,积极引用先进技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6.4 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监测方案实施

进一步加强“3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推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有步骤、有条理地建立和推进森林资源经营档案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等日常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经营区内各项森林资源和经营活动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指导性[15]。

6.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技支撑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保障,人才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元江县国有林发展的未来。要加强元江县国有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以林业生产实践与开展科研项目等多种方式,培养和锻炼人才,提高元江县国有林人才队伍素质。同时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优势,建立有效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快林业科技的应用与转化,加强以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科学研究。

6.6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加强森林防火日常工作管理,落实文件规章制度,优化防火林带规划与建设;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灭”的方针,不断改善与提高防火手段,细化防火措施,提高防火效果。同时要积极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摸清病虫害的分布、发生规律,开展防治跟踪。当病虫害发生时,要控制灾情的蔓延和扩大,力争治早、治小、治了。同时加快营造林层结构完整的混交林,提高森林抗病虫害能力。从根源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7 结语

方案顺利实施后,可在保证巩固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规模的基础上,促进森林资源结构优化,保证商品材、林副产品、经济林产品及其他非林产品的持续稳定产出,全方位保持并提高森林生产力。可预防和减少森林消亡所带来的碳释放。充分保证了营造活力充沛的森林生态系统所需的各项基础和条件,保证了碳的释放量显著小于吸收量。

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必然产生丰富的林副产品,如采集薪材和菌类等,通过正确引导、规范采集行为及其他获取森林物质产品的行为,既维护了周边人民使用森林的权利,又拓宽了人民的增收渠道。林区道路网、管护站所、防火通道等管护设施和林火阻隔系统的建设,提高了自然障碍阻隔、工程阻隔、生物阻隔三大林火阻隔系统的贯通和衔接水平,将显著加强管理范围内对森林火灾的预警和反应速度,为及时、有效地组织和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阻隔林火蔓延,保护林区城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林地森林资源面积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Summer Is Coming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分析
面积最少的国家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