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法课生活化教学应用与分析

2022-03-15陆建飞

文理导航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陆建飞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教育工作愈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此,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文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以《情绪的管理》为实际案例分析该教学方法的应用途径,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情绪的管理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事业调整教育重点,素质教育进程的推进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其中,对于该学科最为重要的是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分析应用生活化教学的途径是必要的。

一、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所谓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将教学内容建立在生活背景上,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相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接受度,使其更好地理解、内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往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较为单一和专制的教学模式,虽然知识理论的传达十分完善,但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且没有注重学生主体学习体验,知识的汲取和使用均较为被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该课程将会逐渐产生抵触心理或消极情绪,不仅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高效展开,甚至阻碍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结合生活化教学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其应用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与内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哲学观点和理论知识教学,虽然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事物认知的能力,但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存在相关理论知识认知理解困难的情况。但是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等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感性认知,从另一个角度引领学生理解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提升教学效率。

第二,应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高效课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教学场景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无趣的课堂教学环境,并以不知不觉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教学环境中,使其自发思考、主动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可以从学习和问题解决中获得学习成就感,不会产生畏难等消极情绪,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增长。

二、基于《情绪的管理》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途径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教学氛围无趣、死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位置。为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拉近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以学生相对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开展《情绪的管理》教学工作时,教师应明确章节的教学目的,即:(1)让学生领悟到情绪具有感染性;(2)了解自己的情绪,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3)学生正确对待情绪感受;(4)掌握情绪调节方法。明确教学目的后,教师在课上可以先让学生回答自己都出现过什么情绪,营造一种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之后使用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播放相关视频,例如针对情绪具有感染性这点,可以播放某国外母亲假装悲伤最终导致身边孩子哭泣等视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被情绪感染的片段,从而将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加深学生对情绪的理解。在学生掌握情绪具有感染性这点后,紧接着播放南宁4名17岁青年仅因一句话而情绪冲动致人死亡的新闻,引导学生思考情绪的控制以及表达,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将课堂带入重点环节,即情绪的表达与调节。同时设计一些生活情境,例如同学之间或是孩子与父母之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深化教学效果,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思考

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要想将生活化教学真正应用于课堂之中,最需要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任何思考都是通过老师下达任务的方式完成,没有产生思考的过程。在新课改下,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引领学生自主产生思考。《道德与法治》与语文、数学等科目性质不同,不是需要通过传授方法才能使学生理解的课程,而大多是依靠学生自身感性领会,尤其是《情绪的管理》这一课。所谓情绪管理,管理的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只有学生通过自我感受才能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别人是无法帮助其自身形成情绪管理的。因此,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程预学,然后在课堂之中表达感受,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思考,正确领悟如何做到情绪管理,进而展示出优秀教学成果。

(三)利用相关案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开展《情绪的管理》教学工作时,应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或是学习中非常高兴或悲伤的事情,在面对这类事情时是如何表达情绪的,通过将学生记忆力情绪最为鲜明的部分搬到课堂上,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情绪管理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积极性,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认知经验,从而增强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影响其情绪的关键因素就是考试,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软件展示生动案例,例如开展“请你来支招”活动。画面一:小强愁眉苦脸,原因是第二天就要期末考试了;画面二:小强在考场上眉头紧锁,不知所措,迟迟不动笔;画面三:小强看着满是红色错号的试卷伤心极了。通过三幅画面,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小强此时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以及这些情绪的应对方法。当学生讨论并反馈完毕后,教师应及时点评和引导,最后进行总结。学生在讨论、思考过程中难免会结合自身考试后的情绪经验,通过案例讨论后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对情绪管理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小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当身边同学出现低落情绪时能够主动安慰,不仅提高教学质量,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素养,深化教学深度。

(四)利用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目的是为了给当代中学生做出正确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的引导,让学生面对社会能够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感。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将角色扮演这一模式深入课堂之中,以加深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在进行《情绪的管理》这一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创一个情景故事。比如,将考试没有考好或者朋友和自己出现了矛盾等作为基础,然后在讲台上通过每个人扮演其中角色的形式将故事展开描述,其他同学可以根据演绎出来的情景来讨论剧中人物该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管理,最后再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故事设计最好、情绪管理最佳的一组给予奖励。这种角色扮演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使他们真正地去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进而达成教学目的。

(五)合理运用情感延伸,开拓学生思维

由于人本身具有两种展现形式的认知,一种是偏理性认知,另一种是偏感性认知。角色扮演使学生产生思考的方式是理性认知,在理性认知后,自然要将感性认知做进一步加深,两种认知相互交融,才能真正达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和思考的目的。在角色扮演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就演绎内容进行提问,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不一样的方式和故事发展倾向,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最后,可以让学生自愿上台讲述自己一节课下来的感受,通过感性升华,会有更多学生愿意表达自己,进而做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六)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而这些除了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引导,还需要开展相关实践工作。不同于其他课程,《道德与法治》与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可以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深化、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切实提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感兴趣的话题,结合班级日常事件开展情景表演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提前将主题明确告知给学生,要求学生以组别的方式列举情绪情感对人的重要性、情绪管理的调节方式

等,重点是掌握情绪情感失控后产生的负性效应,进而开展全面、有效的情景表演活动。教师还可以自命主题,要求学生根据该主题进行创作,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诠释主题,在思考过程中学会如何更好处理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如何保持理性客观。通过情景表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付出了情感体验,同时表演前的研究、讨论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获得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议题式教学,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进行《情绪的管理》这一课程学习时,可以采用议题式教学的方式,将“如何实现正确情绪管理”作为议题核心。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当下跟情绪管理有关的热点新闻,让学生针对真实的新闻事件去思考情绪管理。例如,经常出现中年男子酒后痛哭的事件,就现象发生背后原因这一问题进行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接下来的讨论,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在整个议题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将学生讨论出关于如何做到情绪管理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出理论框架,最后还必须要进行整体升华,不仅要让学生产生思考,更要将这些思考落到实处,以达到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实现良好自我情绪管理的目的。

(八)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提升教学效果

為有效延续《情绪的管理》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就必不可少。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踏入青春期的阶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与父母存在摩擦,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的重点落在与父母的相处方面。对于父母不理解的想法,学生应能够通过合适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让父母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获得双方的体谅与了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聊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判断此类作业的完成情况,为后续教学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的调节提供科学方向,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在应用该教学模式时,应将其贯穿于课堂导入、具体情绪管理和方法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而让学生正确面对和调节情绪,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珍兰.浅析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应用[J].文渊(高中版),2019(4):36.

[2]林琦.让生活“常驻”课堂中——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9(18):63-64.

[3]李玉萍.联系生活,挖掘资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6):66.

3452500589266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