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和市场连接:高职教育培养新时代文创人才的案例研究
2022-03-15徐平利熊涛涛黄志立
徐平利 熊涛涛 黄志立
摘 要:新时代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高职教育培养新时代文创人才应特别重视“文化赋能”和“市场连接”,其主要内容是激发学生的天赋才能和职业志趣、在专业教学和市场连接中培养获知“最好之物”的能力、促进从业者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劳动快乐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创人才;文化赋能;市场连接
作者简介:徐平利,男,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职院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原理;熊涛涛,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设计教育;黄志立,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2-0067-06
一、问题提出:何为新时代文创人才及如何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到,当代中国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现实建构始终围绕着‘人’这条主线,‘人’在价值与事实上都构成了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主体”[1]。近年来,把人的创造力作为核心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与之相应,新时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人才(以下简称“新时代文创人才”)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何定义“新时代文创人才”?本研究认为,第一个关键词是“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看,新时代所关注的是人民的美好生活和较高水准的生活品质,其根本是“以人民为中心”;第二个关键词是“文化”,包括产品的文化内涵、工作的生命意义和生活的审美意趣等;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意”,其延伸意义还包括创新、创造和创业,必要条件是人才的“自由全面发展”。综上,新时代文创人才是指主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中具有文化内涵、审美意趣、市场敏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才。
如何培养新时代文创人才?本研究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重视以下四点。第一,必须重视“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教育。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价值体现在人民主体,如果文创人才的心中没有人民,就没有根基和灵魂。第二,必须重视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赋能”,主要是发掘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趣,强调文创人才的天赋才能和生命意义。第三,必须重视学校教育中的“市场连接”。文创人才追寻美好生活,而美好生活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如果学校教育不主动连接市场,文创人才的培养就成了无本之木。第四,必须重视教育中的“体验为王”。文创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体验性,文创专业教学的特点在于动手、实践、探索和体验,其人才培养如果离开了体验性,就失去了方法论基础。
接下来,本研究需要进一步聚焦的问题是:高职教育如何培养新时代文创人才?首先,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培养文创人才的特点是更加重视“市场连接”;其次,与中职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培养文创人才的特点是更加重视“文化赋能”。因此,本研究把文化赋能和市场连接作为高职教育培养文创人才的核心内容。
笔者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研究高职教育如何培养文创人才的文献资料,发现相关研究成果很少,在中国知网中收录的仅有几篇论文,而且受关注度极低,大量的论文论著都是集中在文创行业和产品方面。在现有相关研究中,有三篇论文是探讨“文化赋能”问题的,其中,《闽南文化在高职文创专业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和《荆楚文化融入高职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探究》着重探讨了地方文化如何赋能于文创人才培养的问题,《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实现活态传承的研究——以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为例》则探讨了传统文化赋能的问题。其他几篇论文,如《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育与区域经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初探》《行业视阈下高职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分化探究》《数字经济时代武汉文创产业发展趋势对高职教育的启示》等,主要从专业融合和行业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也没有涉及新时代文创人才的特点及由此引发的专业教学改革。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迫切需要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高素质文创人才。那么,高职教育如何培养此类人才?本研究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深入探讨高职教育培养文创人才的文化赋能和市场连接问题。
二、典型案例陈述:主要内容和突出特征
本研究的典型案例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文创人才培养专业群。从2013年开始,该专业群通过持续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了高职教育培养文创人才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论,取得了突出成绩。如:在专业教学研究成果方面,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专业产品设计成果方面,获得iF设计奖、红点产品奖等国际国内设计大奖17项,其中“声活”项目获得李克强总理签名点赞;在市场连接成果方面,创造了“南山匠人”“印天堂”“香蕉宿”“非凡空间”“美域展览”“北海文化”等文创行业知名品牌,文创产品在“京东众筹”“故宫宫廷文化”“百匠大集”等平台热销,年均产值达千万量级。
本案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抓住新时代文创人才在行业中的痛点问题,根据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提出的“新匠人”概念,重新定义了文创人才的职业能力;(2)从“新审美、新技艺、新连接”的创新理念出发,把关注重点转移到文创产品的艺术性、整体性、个性化和感受力上面,使学习任务、职业志趣和市场需求融为一体,探索了以“文化赋能”和“市场连接”为关键特征的“课程包”体系(该体系呈“T型”分布,见图1),兼顾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宽度;(3)以市场需求、大数据分析、真实项目、技艺审美为支撑,搭建线上线下、圈层社交和故宫文化等项目教学平台,充分挖掘不同場景中项目教学和市场紧密连接的交互关系,在“教学研创”和“产品销售”之间建立直接连接,贯通文创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既避免了为刻意追求工作流程而弱化艺术感受力,也避免了为刻意追求知识系统性而弱化市场敏感性。
本案例的突出特征在于教学项目全部来自于企业的真实订单。如何做到高质量交付订单?这正是学校实施探究型教学的最好机会,也是培养学生“致良知”意识的最好机会。为此,学生必须主动抓紧时间去查阅资料,艺术的、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书籍都在其涉猎范围。这种“市场连接”的课程设计促进了专业教学的“文化赋能”,实现了专业课程的“因境而生”和专业教学的“因学而长”。
三、讨论分析:在专业教学和市场连接之间
(一)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和市场连接的本质意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强耦合”特征决定了其必须与市场建立紧密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建立于教学团队、科研项目、员工培训、课程开发、专业教学等多个方面。就课程开发和专业教学而言,成功的课程开发是实施有效的专业教学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个主要方法是工作过程系统化,即从工作过程的分析出发来安排课程内容,其优点是既保证了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又保证了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能通过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满足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但是,这种方法使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具有滞后性,难以即时反映市场变化,而且对于中高职课程内容的区分不够明显。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下问题:专业教学和市场连接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是课程开发还是及时就业?高职教育基于不同专业特点的专业教学如何实现市场连接?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是一种合目的性的价值追求。现代职业教育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大机器生产对技能工人的需求,也是底层劳动人民争取学校教育公平权的胜利,这种胜利是因不断进取而完成的从少数人向所有人、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今天,当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当人民大众向往更加美好生活的时候,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成为全民共识的时候,职业教育应当是促进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正如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中所引用的恩格斯的重要论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2]在这个意义上,本研究认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和市场连接的本质意义既不是课程开发也不是及时就业,而是“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3]。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4]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在专业教学和市场连接的即时互动中找到学生的天赋才能和职业志趣,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职业幸福感体验。马克思称之为“工人的解放”[5],教育哲学家杜威也曾详细论述过这个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旨在“找出一个人适宜做的事业并且获得实行的机会”[6]。深刻认识这一本质意义对于职业教育培养新时代文创人才来说尤为重要。文创产品设计特别需要美的感知力和创意的天赋,如果从业者缺乏这方面的天赋才能或者缺乏这方面的职业志趣,那么就很难创造好的产品。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人类对于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表明,“学习已经演化为了一种更广的社会行为”[7]。在本研究的典型案例中,文创课程的专业教学被看作是一种广阔的社会行为,教师带领学生去行动、去探索、去试验,直达火热的社会生活世界。正如陶行知所说:“要先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8]这个过程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其“文化赋能”的意义更为重要。往大的方面说,文化赋能是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一部分;往小的方面说,文化赋能是高职教育培养文创人才在产品设计中的“IP赋能”。
(二)在专业教学和市场连接中寻找“最好之物”
英国诗人、教育家马修·阿诺德(Mathew Arnold)曾呼吁寻找文化中的“最好之物”,即那些体现美好生活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要素。阿诺德由此而定义文化,“在阿诺德看来,文化乃是:(1)获知‘最好之物’的能力;(2)‘最好之物’本身;(3)将‘最好之物’运用于精神与灵魂;(4)对‘最好之物’的追求”[9]。阿诺德的观点启示我们,要在文化的意义上认识和实施专业教学,培养人才获知最好之物的能力并追求最好之物本身,这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
在本研究的典型案例中,最好之物是在专业教学和市场连接中实现的。换言之,培养人才“获知最好之物的能力”是在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赋能中实现的。本案例中的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直接接入国内著名商业平台,将故宫文化、百匠大集、京东众筹、柴火创客等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学生既可以学习故宫文物修补匠的工匠精神,也能够在柴火创客的“工作坊”中体验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是紧张有序地完成并交付公司发来的真实订单,师生合作的成果直接面向市场销售,良好的业绩回馈进一步激活了课程生命力。实践证明,最好的文创产品设计成果来自于设计者获取最好之物的能力,但如果文创人才没有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品质,就不可能认识并获取最好之物。
在专业教学和市场连接中寻找最好之物,体现了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的文化性、探究性和整体性。文化性是文创产品的本质特征,探究性和整体性是文创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高职教育文创专业教学特征在实践中的体现,就如雅克·勒考克在其创造性戏剧教学中所思考和追求的那样:“达到人类共通的诗意本质,进而显示出藏在生命表象之下的真实,不再只满足于停留在生命表层;学生们也可以于此发展出属于他们个人的创作之路。”[10]本案例把文创人才的学习情境浸没于文创产品设计的全部场景,把市场当作课堂,把产品置于场景却不再拘泥于某一岗位技能的训练。这种整体性实战教学能够使职业伦理、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教育很好地发挥效用。
本案例中,在专业教学和市场连接中寻找所谓“最好之物”的目的,用职业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齐的话说即是:“教孩子们学会工作的技能,他们可以在工作中挣到足够的钱来支付生活费。最重要的是,孩子们会感到幸福,成为好人。”[11]意思是,高职教育培养新时代文创人才必须避免工具主义和技能主义的弊端。英国当代著名课程社会学家迈克尔·杨(Michael Young)提出了“强有力知识”(powerful knowledege)的观点,与本研究所强调的最好之物不谋而合。迈克尔·杨特别反对技能性职业教育“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在企业工作场所中就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他指出,學校教育就是要给学生“强有力知识”,即使出于经济压力的原因而太多关注应用型知识和各种技能,那也是危险的,因为这样做会导致“我们将有许多具有技能的人,却很少有能思考怎样发展新知识,以及如何将这些新知识迁移到某项技能中的人”[12]。
(三)在专业教学和市场连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劳动快乐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人的全面发展和劳动快乐是两个核心概念。马克思强调,职业教育必须是工人阶级获得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综合技术教育,而且只有在工人阶级不可避免地夺取政权之后才能实现。恩格斯指出:“生产劳动供给每人以全面发展并运用自己一切体力智力的可能,生产劳动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是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从一种重担变成为一种快乐。”[13]无疑,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全面发展和劳动快乐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职业教育是“为每个人的人生出彩提供机会”的教育,全社会每一个劳动成员的潜能需要充分地释放出来;其次,职业教育是让“有业者乐业”的教育,当劳动者的劳动潜能被激发,其劳动就不是负担而是快乐。
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劳动快乐?在本研究的典型案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相对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在总体上比较缺乏。本案例根据高职教育文创专业特点,把文创市场直接连接到在校学生面前,通过真实订单和及时反馈点燃学生的兴奋和热情,通过成功体验来树立学生自信心。当自信树立之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也由此点燃,为了使订单实现最优化,他们会主动建立学习和探究小组,涉猎广泛。就具体教学设计而言,本案例根据文创产品的基本形成过程,创建了专业教学与市场连接的“七步法”:第一步是观察社会、商业和用户,第二步是以独特视角定义市场需求,第三步是开发软件和硬件,第四步是产品需求的可视化表达,第五步是连接设计与制造业,第六步是整合供应链,第七步是借助互联网等各种平台进行传播和销售。
有文创行业投资人指出:“文创行业更值得关注的是创意能力、推广能力、人才资源以及IP等重要无形资产。”[14]这一行业特征决定了文创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和快乐工作的,一个狭隘而痛苦的人不可能给别人带来美好的文创产品。因此,在高职教育的文创人才培养中,传统职业院校那种“在此塑造和制作满足各种生活需要的产品”[15]的标准化训练模式是绝然需要废弃的;当然,“独自小楼成一统”的“艺术范儿”在高职教育的文创人才培养中也是要不得的。如果说标准化训练模式生产的是同质化产品,那么“艺术范儿”则只能孤芳自赏,这是在高职教育的文创人才培养中应当避免的两大弊端。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则,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作为根本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职业教育和市场连接的本质意义不在于将来从事某种特定职业,而在于激发每个从业者的劳动热情和职业幸福感。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来说,文创专业教学具有典型意义,因为美好的文创产品设计不仅要有即时的市场连接,而且要有致良知的文化赋能;成功的文创人才不仅要有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而且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本研究的典型案例也给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一个启示,即超越传统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分解式课程开发模式,使高职教育课程在市场连接中探索“最好之物”,这是一种重视文化赋能的整体性课程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项久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样态变革及价值引领[J].中国社会科学,2019(11):4-24,204.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共产党人,2018(10):4-10.
[3]本报评论员.奏响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强音[N].人民日报,2014-06-24(1).
[4]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2).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2.
[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27.
[7]徐光涛,许作栋,李英明,等.近二十年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对《人民如何学习的》系列报告的文本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92.
[8]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63.
[9]约翰·斯道蕾.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M].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2.
[10]勒考克.诗意的身体:雅克·勒考克的创造性戏剧教学[M].马照琪,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63.
[11] FREDALENE B. B,THORN G.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8th Century Swiss Educator and Correctional Reformer[J],The Journal of Correctional Education 55(4),December 2004:309.
[12]麦克·扬,张建珍,许甜.从“有权者的知识”到“强有力的知识”——麦克·扬与张建珍、许甜关于课程知识观转型的对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2):99-105.
[13]戴白韬,张凌光,刘松涛,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78.
[14]陈少瑜.新时代文创企业的价值发现之旅[J].中国资产评估,2018(2):37-39,1.
[15]卡拉汉.教育与效率崇拜[M].马焕灵,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4.
Cultural Empowerment and Market Connection: A Case Study of Cultivat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 in the New Era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XU Pingli, XIONG Taotao, HUANG Zhili
Abstract: The market demand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talents in the new era is increas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cultural empowerment" and "market connection" in cultivat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 in the new era. Its main content includes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talent and professional interest,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knowing the "best thing" in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market connection,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ractitioners and realize the labor happines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 cultural empowerment; market connection
33705003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