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4孟玉兰焉晓明贺高红
孟玉兰,焉晓明,贺高红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辽宁 盘锦 124221)
研究生是高校科研创造和双一流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十分必要。授课教师在对研究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思政教育。韩愈《师说》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研究生的人格品质,使研究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研究生良好的道德素养[1-4]。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深入挖掘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结合本学院的专业特点,以《学科研究热点导读—化学工程与技术》课程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该课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研究热点,主要内容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碳捕集等重点方向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燃料电池、液流储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分离等过程,以及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共价有机框架等前沿功能材料。对其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材料等进行介绍,并对材料与应用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在与研究生接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同学,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逐渐培养学生健全的独立人格,并不断增强研究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认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5-6]。
1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7]。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8-10]。
研究生经历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初步掌握并熟悉所在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特点,因此,结合专业内容,对化工专业研究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可以使研究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研究生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
2 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结合化工专业的特点,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主要从优秀榜样、科技前沿、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内容涵盖新能源开发、新材料研究及环境保护等,激励研究生积极努力,养成多动手、勤思考的好习惯。
2.1 邀请专家授课,提升榜样力量
在授课过程中,邀请学校优秀教授进行了授课,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授课内容包括学科领域的重要进展,学术的传承与合作共享,以及自己课题方向的研究进展。授课教师并就学术热点和研究思路从高处给予学生指导,传授科研之路的经验,从自身经历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奋斗。
除了身边优秀教师的素材之外,课程教学中还增加了其他优秀科学家故事。如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屠呦呦女士,在特殊历史时期,屠呦呦带领团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并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因此受益。“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是一种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屠呦呦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后这样对外界表示。屠呦呦女士的科研经历鼓励研究生热爱国家,勇于尝试,永不言弃,同时团队合作,民族责任等也是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通过学习具体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并在授课内容里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内容,使研究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更深入和具体。
2.2 汇报科技前沿,增强专业认识
围绕能源和材料等主题研究方向,课程内容中增加团队汇报内容,鼓励学生了解当今科技前沿知识,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授课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文献调研、分析和整理,最终形成完整的报告,并进行PPT汇报。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思政内容,在报告中融入思政元素,如国家重大需求、社会责任、学术态度、学术传承、合作共享、勤于思考等等。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一组同学进行汇报时,讲到当今能源问题的关键,并介绍目前最有希望应用的清洁能源是太阳能。从远古时代钻木取火到如今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图1),材料的升级是促进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内动力。该电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由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具有完全自我知识产权。远远望去,日光下的发电站熠熠生辉,光彩夺目。该电站的成功建造使用预示着我国在新能源领域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充分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其他组的研究生也对该报告中的科学研究和思政内容进行讨论,不断提高自身认识、自信心及思想境界。
图1 敦煌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Fig.1 The 100 MW tower thermal power station in Dunhuang
2.3 鼓励学生提问,主动思考学习
在上课过程中,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或者带着问题来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针对当今国家能源领域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等方面出现的“卡脖子”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影响燃料电池技术和成本的因素及氢气安全储存与运输等问题,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工艺的设计,通过不断的地提问和解惑,在不断累积知识的过程中,使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逐渐树立信心,并开阔研究视野。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和思考、懂得分享、善于合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2.4 建立思政案例库,丰富学习内容
结合课程教学,对各类课程思政资源进行整理,创建化学化工课程思政案例库,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内容[11-15]。
思政案例库所包括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表1 思政案例库所包含的部分思政元素Table 1 Parti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ase library
2.5 线上线下结合,提升思政效果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及网络办公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在师生面对面交流不方便时,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探索。通过线上授课,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新冠疫情期间,教育部发布停课不停学的通知,线上教学如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种软件开发并及时调整扩大功能,满足了全国大中小学生的教学需求。
此外,建立上课qq群或者微信群,鼓励学生在群里积极发言,讨论授课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引发研究生的情感共鸣,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3 结 语
本文围绕《学科研究热点导读—化学工程与技术》课程,结合能源、材料、环保等前沿内容,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社会责任、学科热点等方面,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新技术,利用网络化、多样化的学习途径,线上线下教学结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研究生勤于思考、自主创新、合作共享,培养钻研奋斗的工匠精神、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爱国敬业的责任意识。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反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对化工前沿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及所承担的民族责任等。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其他任课老师、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等共同努力,改善育人成效,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和素质的一流研究生群体,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