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政课教师时政素养的提升路径
2022-03-14邱晓兴
邱晓兴
(福州第七中学,福建 福州 350012)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教师的成长,从2014 年的“四有”好教师到2016 年的“四个引路人”,从2019 年3 月18 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教师提出的“六要”要求再到2022 年提出教师要坚持“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充分体现出了党中央对教师素养的殷殷期望。新时代中学思政教师除了要保持优秀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身心素养之外,如何应时代之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尤其是时政素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出中坚力量,亦是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中学思政教师的时政素养存在的困境和挑战
在基础教育学科中,中学思政学科具有很强的时政性、时代性的重要特点,时事政治知识不仅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载体。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实施推进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时政素材的载体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亦是当下每位思政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对思政教师的时政素养提出挑战和要求。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中学思政教师的时政素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时政信息更新速度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信息增长呈爆炸性高速发展。然而,一些教师或者受落后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认为只要讲好教材知识就好了,不需要关心时事政治;一些教师或者是忙于行政事务、家庭事务而忽视对时政信息的关注,导致自身的时政信息库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及时更新。这就导致思政教师在授课中不能与时俱进选用新鲜的时政素材,不能设置出优质的教学情境,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它应有的鲜活性和时代性。这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科学理论教学因缺乏生活实践的支撑而缺少说理性,难以实现灌输性与启发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最终使思政课无法有效完成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科学理论的历史任务和育人目标的达成。
(二)时政内涵的深刻性不够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方式更加便捷,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然而,这种便捷性也带来了弊端,在大量的时政素材面前,一些思政教师在选择时,仅仅关注时政素材是否符合学生的喜爱,过分追求时政形式素材的新颖性和内容的多样性,没有深度挖掘时政素材的内涵,导致对时政资源的利用缺乏有效性,不能充分发挥时政素材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导致思政教师的教学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不利于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的有机统一。
(三)时政资源优化性不强
在大量可便捷获取的时政素材面前,一些缺乏教学经验的思政教师往往无法对素材进行优化整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出现结构性不强、优化性不够等问题,具体这表现为课堂上时政素材太多、时政素材的价值性不明确、时政素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教学环节之间缺乏逻辑性。这样不仅颠倒了教材与时政素材的主次地位,严重影响了教材知识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而且使得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逻辑性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等高阶思维能力。
(四)时政素材与学科内容融合不充分
以时政素材构成的教学情境是运用学科内容、执行教学任务、展现核心素养水平的条件和平台,教材内容则是印证与考查核心素养水平的理据和依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时政素材与学科内容、教学任务三者是有机统一的。但一些老师在选取时政素材时,没有深度挖掘时政知识与学科内容、学科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导致课堂上时政素材很新颖,学生活动很热闹,但是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出现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两张皮”的现象。缺乏教学内容支撑的教学情境没有了灵魂,缺乏教学情境支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则缺少实效性,最终不利于实现政治性与说理性的统一以及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二、新时代背景下提升中学思政教师时政素养的必要性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笔者以为,重视中学思政教师的时政素养,是做好新时代思政教师的应有之义。
(一)中学思政教师提升时政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2020 年12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指出:“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2]这为新时代中学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对中学思政教师提升时政素养进一步提出要求:中学思政教师要利用好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将时政素材运用于思政课教学中,将科学抽象的理论问题放到现实问题中去理解,使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这不仅有利于初中学生更好地感知科学理论的力量和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而且可以为打牢思想基础奠定基石;对于高中生而言,借助时政素材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科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最终实现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育人目标。
(二)中学思政教师提升时政素养是“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背景的紧迫要求
为了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任务中的关键课程作用,推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中都引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教材中也同时引入相关时政素材。与之配套,教育部修订了普通高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与此同时,2020 年1 月教育部又推出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评价的“一核四层四翼”标准,要求命题评价要在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的引领下,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运用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可见,提升自身时政素养、更好地把握时政素材,对于中学思政教师而言是有效应对“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这一背景的重要举措。
(三)提升中学思政教师时政素养是“双减”政策背景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如何在“双减”政策这一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这就要求思政教师要向课堂要效率。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思政教师可以通过选取能够体现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的时政素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选取社会复杂情境,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的科学精神;选取设计法律法规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选取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方法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可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运用时政素材构建的有效教学情境。提升中学思政教师的时政素养,关系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关系到育人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背景下提升中学思政教师时政素养的路径
如何有效提升中学思政教师的时政素养?这是一线思政教师们不能回避且需要不断努力探索的问题。笔者作为高中思政教师,同时是学校管理者,在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和总结,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提升。
(一)以生活为基础,不断完善自身的时政素材库
时政素材是对社会实践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等内容的总称,从“时”“政”二字看,它具有时效性和政治性的重要特点。从内容上看,它既可以包括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新闻事件,也可以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影响的热点事件。可见时政素材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外交等动态,通过主流报刊等传统途径获取时政素材,利用官方智能媒体、微信、QQ、各种教学资源网站等平台收集时政素材。除此之外,还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选择和思考,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完善时政素材库,提升各种时政素材资源的有效性,进而有效提升把握时政资源的能力。
(二)以教学为支撑,提升把握时政素材内涵的能力
新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的编写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使教材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点;既彰显中国立场,又开阔国际视野。[3]可见,在教材中不仅蕴含着广博的知识视野,也具有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比如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提到的“我们的世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等单元,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必修二《政治与法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整本书,这些教材知识与国内外时政大事息息相关。思政教师对这些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直接有效地拓展思政教师的时政素养,在读通、读懂、读透,在钻研教材中就能有效培养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树立时政意识,在精通教学中也有效提升思政教师把握时政素材内涵的能力。
(三)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时政素材与教学任务的有机融合
新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开展议题式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而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设计,以案例为载体进行综合性教学。[3]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开展议题式活动型课堂教学时,思政教师要对身边的社会重大事件及国内外重大新闻进行选择,并以此作为教学情境的重要载体;在创设优质化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思政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指导,以教学任务为目标,在议题的引领下,对选择好的时政素材内涵进行深度挖掘,然后有逻辑性地建构教学情境。可见,议题式的活动型课程能够极大提升思政教师对时政素材的把握能力,教师开展议题式活动型课程能够有效提升时政素材与教学任务有机融合的能力。
(四)以学习为保障,为提升教师时政素养提供广阔的空间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与时代密切相关的思政教师的要求更甚。保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状态是当下中学思政教师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思政教师保持不断更新时政素材的热情、不断提升挖掘时政素材内涵和利用时政素材资源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政教师要提升自身时政素养、提升把握时政素材的能力,除了在教学活动中来获得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来获得相关先进的经验成果。为此,中学思政教师在抓好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培训研讨活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学习工作专家学者对教材知识及相关最新国内政策、国际新闻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对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思考,以此有效提升思政教师的时政素养。
未来已来,随着未来学生学习方式与教育形态的革命性变革,教师的角色将呈现出多样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领航员/学习的评估者,还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时政素养和专业能力是当下中学思政教师应对未来的必备品格之一,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