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的机遇、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
2022-03-14刘泽琪蔡艺
刘泽琪 蔡艺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7)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1],这是新时期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解决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多方面问题做出的重大决定。在“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下,艺术体育等非学科类科目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体育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在“双减”政策出台前,由于语、数、英等学科类课程繁重的学习压力,音、体、美等非学科类课程常被占用,体育教师也经常“被生病”,中小学学生日常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学生没有充足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导致身体健康状态每况愈下。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近视率偏高,超重及肥胖率上升,握力水平下降,学生患抑郁症人数激增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因此,“双减”政策提出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在减轻学生校外培训及作业负担的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地给他们“增负”。“双减”政策指出,要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在课后服务时间里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1]。增设课后服务时间是为了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的困难,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里可以将学校布置的作业做完,也可参加更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作为中小学课后服务众多活动之一,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必将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未来发展迅猛之势,无待蓍龟矣。
1 “双减”政策颁布的背景和目的
1.1 颁布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国民生育意愿持续减弱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8.7%,达到了2.6 亿,在2010 年到2020 年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2]。在新生儿出生率方面,2021 年我国的新生儿出生率同比下降约16%[3],已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低。近期,我国开始实施全面开放三孩政策,同时取消向二孩后再生育孩子的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以此鼓励生育,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一系列数据表明,人们生育意愿正持续降低,提高国民的生育率已迫在眉睫,我国亟须出台多方面政策来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保障新生儿的出生率。
1.1.2 长时间的伏案学习,青少年学生的视力和身体素质受到了严重伤害
在学校,像音体美等非学科类课程经常被挤占,取而代之的是语数英等学科类课程,学生得知课程被挤占后容易造成逆反心理,难以达到学习效果。上完学校课程之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已经严重下降,却往往又被家长送到培训机构,此时学生不但学习效率低下,耽误了休息娱乐的时间,而且身体素质也变得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对学生身体和精神都是一种摧残,甚至抑郁症患病率已在这一学龄的孩子中渐增。近年来,学生因学业压力而导致精神疾病甚至跳楼的新闻屡见不鲜。
1.2 颁布目的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这一问题早已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多年,也引发了如学生体质下降、学生压力过大等诸多后果。然而,为中小学学生减轻学业负担仅是“双减”目的之一,“双减”的另一目的是要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学习引导。21世纪初,日本发起了新学力观的教育改革,与国内一样,日本当时的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政府想通过减负,把学生的时间释放出来,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比改革前后的调查发现,日本的中小学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成绩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学生在家学习做作业的时间并未增多,反而是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增加了。
无论教育以何种方式改革和发展,都应以育人为目标,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把更多时间放到感兴趣的学科上去,让兴趣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动力,从而让学生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这亦是“双减”政策之初衷。学校通过减轻学生的学科类课程压力以及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参加体育社团等课后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其全面发展。
2 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的机遇
作为一个平台,体育社团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当前“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1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的机遇首先体现在当前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上。“双减”政策强调,要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1]。这就要求学校须确保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后服务时间,满足学生在校参加体育社团等多种需求。此外,还要求学校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要在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劳动、阅读、社团等活动。“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之一便是严格限制课外培训机构,让更优良的教育资源回归校园。如果未能提高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那么学校课后服务便成了盘木朽株,非但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会弄巧成拙,耽误了学生本该用以提升自我的时间。作为课后服务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一,社团活动既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圈,提高学生的社交和组织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对于该社团活动项目的兴趣及其自身创造力。而体育社团除具备以上功能之外,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因而其必将在课后服务时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丰厚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为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2020 年,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万亿元,同比增长5.65%,并持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43 万亿元,同比增长6.55%[4]。与此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了新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的配备标准[5]。现在,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越来越多的学校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将体育设施更新换代,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好的条件保障,学生可以尽情地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2.3 中小学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增大
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是产生运动动机的基础[6],中小学学生天性爱玩,学生可以在玩耍中探索未知,并从中激发自己创新能力;在玩耍中,学生可以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并从中获得乐趣。然而,由于近年来诸多短视化、功利性的问题,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能够给学生休息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堆积成山的试题和上不完的课外培训班,长此以往,便出现如学生的视力下降、肥胖率升高、患抑郁症概率上升等问题。“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轻了繁重的学业负担,并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加之学生家长希望增进孩子身心健康,支持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增强,这必然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增大,加入体育社团的愿望也将更强烈,可将长期以来学生在学校的被动体育转变为主动体育[7],充分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3 中小学体育社团的现实困境
“双减”政策的实施有效压缩了学生的作业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精力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为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但中小学体育社团仍普遍存在一些束缚自身发展的问题。
3.1 社团管理水平尚待提高
“双减”政策指出,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1]。体育社团作为第二体育课堂,亦当提高其管理水平,让学生在社团既能够玩得快乐,也能学足、学好知识。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水平仍普遍低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外部管理,学校是对体育社团进行外部管理的主要力量,在制定适合本校社团的管理章程,创设社团良好发展生态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学校尚未对体育社团有足够的重视,在制定社团管理章程的过程中脱离实际,有关体育社团的人事任命、组织协调等方面也疲于应付,使得对其管理形同虚设。第二,内部管理,社团本是以自我管理为主的组织,但参加中小学体育社团的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6~15 岁之间,缺乏管理能力,但因社团内部的分工不明确及社团指导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许多体育社团的内部运行较为混乱,社团活动的开展也受到严重制约。
3.2 社团活动经费短缺
“双减”政策明确强调,各省要制定好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办法。尽管有了长足进步,但经费短缺目前仍是困扰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的一大顽疾,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同农村中小学体育社团相比,城市中小学体育社团无疑拥有更丰富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但由于许多城市中小学学校对“双减”政策重视程度不足,尚未完全贯彻落实该政策,因此社团审批到的活动经费较少,组织人员亦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想到一些新颖的活动也难以开展。第二,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这种差距也体现在城乡中小学体育社团中。与城市中小学体育社团相比,无论是配备的场地器材,还是社团的活动经费,农村中小学体育社团皆难以望其项背。刘斌[8]在2018 年通过对云南、贵州、江西、湖南、广东、浙江六省抽样调查发现,城市小学和初中的体育场地达标率分别为47.68%和66.34%,而运动器材达标率分别为50.32%和70.12%;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达标率分别为31.56%和39.64%,初中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达标率分别为34.68%和41.36%。第三,目前中小学体育社团经费来源主要为学校拨款,以及向社团成员收取会费两种方式。中小学体育社团具有非营利性质,因此,对学生仅是象征性收取少量会费,占比最大的是来自学校的经费支持,但限于许多学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不足,拓宽社团经费来源渠道似乎成了更为可取的选项。
3.3 社团指导能力参差不齐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兴趣是其参与课外活动的内生动力,但由于对体育社团缺乏足够的认知,许多学校对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计无所出,从而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双减”政策指出,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1]。但受限于许多学校对“双减”政策理解和把握不到位,以及体育社团的组织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扎实,他们组织的社团活动缺乏新意,活动形式单调,内容乏善可陈,无法培植自身特色。此外,还有许多体育社团即便开展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但因开展前后的推广工作不到位,使得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并且,体育社团与体育课堂存在同样的问题,即中小学体育社团的活动与训练内容衔接度不足,许多初中生在社团练习的依旧是小学生的练习内容,这对他们运动水平的提高毫无帮助。
4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的实施路径
4.1 健全学校体育社团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学校应该根据体育社团发展的需求,设立专门管理体育社团的部门,部门人员可由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学生干部共同组成,在减轻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还应明确社团管理权责,社团管理人员应分工明确,富有责任意识。为保证体育社团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轨迹,还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使社团更加规范,从而促进社团工作的开展。制定适合管理学校体育社团的规章制度,必须要在做好实际调研的前提下进行,这样便可促使社团正常规范地组织活动,确保其高效运作,让学校体育社团继续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4.2 提高体育社团参与人员修养,丰富社团的文化内涵
诸多优秀学生社团的发展轨迹证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其根植于自身深处的信念永远不会改变,这亦是社团文化底蕴之来源。相反,那些不重视甚至轻易放弃自身文化的社团则很容易黯晦消沉。因此,决定一个社团的生命力旺盛与否,首先在于其文化的生命力。学校体育社团作为一个活动平台,也是学校体育文化传播的承载者,在新时期“双减”政策背景下必然有更重要的使命与担当。未来,社团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日久沉淀,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形成自身文化[9],体育社团成员要做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授者与学习者,更要做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者与建设者。首先,应该让社团成员丰富自身内涵,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要多阅读与体育运动项目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还要提高成员的自身修养。提高修养,就要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这就需要有人带头示范,学校体育社团的带头人应首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为社团成员起到表率作用。当然,除了学习,社团成员还需要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不可一蹴而就。
4.3 开设业务培训,提升体育社团指导及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将进一步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摆在重要位置[1]。因此,体育社团作为第二体育课堂[10],在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体育社团业务培训,提高在体育社团参与指导的教师及学生干部等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在体育社团指导教师方面,可探寻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和激发指导教师的主动性,让指导教师融入社团,与学生干部一起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第二,提高对学生干部的考核能力。指导教师应该始终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及责任感的考核放在首位,辅以对其能力的考核。第三,拓展指导教师聘请渠道。组织管理指出,可聘请有资质的退休教师等专业人员进入校园,帮助开展课后服务。基于此,学校亦可请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担任体育社团的指导教师,并为他们提供薪资保障,促进有能力继续工作的离退休教师再就业,以适应我国人口结构带来的新变化。第四,提高指导教对体育社团运动项目的指导能力,指导教师可以定期参加一些运动项目的技术培训,丰富自己的“武器库”,从而更好地指导社团成员。在社团学生干部方面,应该提高的业务能力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提高社团管理的工作效率。一般来说,社团的学生干部管理社团的时间不会很充裕,这就需要他们提高工作效率,而提高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改进创新管理方式,学生干部应该明确社团管理职责,在指导教师的协作下一起设立完善的工作标准,以及规范的工作流程,保质保量完成自己分内的任务。第二,提高自身运动技能。作为社团的学生干部,需要提高该社团运动项目的技能来吸引学校其他学生的加入,并促使社团成员共同进步。因此,自身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学生干部不可或缺的。
4.4 拓宽体育社团经费来源渠道,提升经费使用效率
经费是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前提,活动资金始终是体育社团的“粮食”,“粮食”的缺乏必然导致社团的“体弱乏力”,甚至是“死亡”。“双减”政策的出台后,校园体育社团的发展亟须充沛的资金,以促使其更好地发展。目前学校体育社团活动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社团内部的会费收取;二是企业、单位的赞助;三是学校的资金支持。学校资金支持和社团的经费收入较为稳定,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增长,关键应是争取第二项企业单位的资助,这需要学校体育社团通过宣传或参加比赛获得优异成绩来吸引他们的支持,学校也可以为社团拉赞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赞助单位首先可以是学校附近的服务性行业,其次是知名度高的企业,再就是非学科类课外培训单位,如校外的足球培训俱乐部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让更多学生加入,而与校内足球社团开展合作。
想办法拓宽经费渠道后,学校需要提高的是社团经费管理能力。首先,学校应有健全的财务组织机构,要设有专门的社团经费管理部门,体育社团的任何活动都要在经费管理部门进行资金预算,通过预算后方能开展下一步活动计划,如此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之后,任何一项社团活动的完成,经费管理部门须做好财务报表,并对外公示,让师生知道经费用在哪些地方。社团经费的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并做出情况反馈,同社团主要负责人研究总结活动成果,做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保障体育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
4.5 组织丰富有趣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兴趣
“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学生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为激发学生加入体育社团的兴趣,学校体育社团需要组织策划更丰富有趣的社团活动,培植社团自身特色。社团活动的组织应遵循2个理念。其一,要坚持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理念。组织者要学会把握整体,统一安排,不在具体的活动上管得过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以及创新的能力,让体育社团活动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其二,要坚持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理念。体育社团作为第二课堂,主要职能是辅助体育课[10],应只在课后服务时间或放学后开展活动,未经批准不能占用正常课堂教学的时间。具体措施:在课后服务时间或放学后,组织社团成员进行团内的运动项目比赛,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社团与校外团体进行比赛,实行积分制,每个学期或学年末进行总结,对积分排名靠前的学生给予奖励;制定与运动项目有关的游戏,让成员在练习运动项目的同时,收获快乐;在练习时,组织者应不断改变练习的方法与手段,制订新颖的练习计划,以此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参加体育运动的快乐,使更多人加入社团,为社团注入新鲜血液。
4.6 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中小学体育社团良好发展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政策保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目前其对中小学体育社团的支持仍处于宏观引导的阶段,许多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尚未下发。因此,下阶段任务应是更进一步细化各项保障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环境的政策,明确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的具体方向,完善与学校体育社团相关的政策法规。具体如下:第一,有关部门应尽早出台全国性的中小学体育社团管理办法,使之作为管理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的基本标准;第二,地方政府也应因地制宜,在遵循国家政策基础上尽早出台适合本地区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的管理条例,为创设适合本地区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环境赋能。
5 结语
“双减”政策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同样受其影响的中小学体育社团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对中小学体育社团的研究应该更加注意从实践中汲取经验,类似于体育社团的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活动创新等方面亦有待进一步开拓。该文通过探析“双减”背景下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的发展并进行研究,认为未来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健全学校体育社团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体育社团参与人员的修养,丰富社团的文化内涵;开设专门的业务培训,提升体育社团指导及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拓宽体育社团经费来源渠道,并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组织丰富有趣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参加社团的兴趣;出台后续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生态,保障社团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