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机化发展成效、问题及思考
2022-03-14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陈勇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天津市围绕现代都市型农业需求,积极探索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机械化技术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为农民增产增收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
一、天津市农机化发展成效
1.智能农机装备应用进入快车道。主要成就有:机械化平地作业全部采用卫星平地技术,机械化深松作业实现远程智能监测,植保无人机作业实现智能控制,部分拖拉机、插秧机智能导航作业受到合作社青睐。此外,还启动建设了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为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奠定扎实基础。
2.特色农产品机械化取得明显突破。一是科学制定了“三辣”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配齐了全程作业的机械,实现了从“有没有”到“能不能”的转变,开启了辣椒收获跨区作业模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显著;二是形成了马铃薯、红薯等块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路线,全程机械化作业装备配套,进入机械化生产模式;三是沙窝萝卜种植实施机械化线播,除收获环节外均可实现机械作业,尤其是,机械化种子包线和机械化线播节约用种量50%以上,效益显著。
3.设施农业步入“宜机化”轨道。年新建设施农业20万亩,推广5种标准化棚型,为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实施标准化棚型财政补贴政策,把大棚钢骨架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
2021年数据显示,天津市小麦、玉米、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100%、98.83%、100%,进入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时期。
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1.粮食作物方面。目前,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提质增效尚有很大空间。例如:近两年天津农业种植部门大力推广水稻直播技术,能够缓解在育秧和插秧阶段配套劳动力较多的问题,减少投入,节省人工费用。但是农业机械配套方面机械化技术还跟不上,效果也不好;小麦精少量播种是将小麦条播技术转向精少量播种,每亩可减少5—10kg种子,以天津市小麦播种面积170万亩计算,节种效果可观,但缺少适用播种机械。此外,在良种良机配套结合、玉米去雄、水稻侧深施肥等方面,还需加强机械化试验研究。
2.经济作物方面。蔬菜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仍很低。2021年数据显示,天津市陆地蔬菜播种面积70多万亩,主要品种有:大白菜、番茄、黄瓜、芹菜、青萝卜、辣椒、大蒜、大葱等,播种面积约为34万多亩,占比50%,突出的问题表现为,播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经调研测算,主要品种的播种和收获机械化率为:大白菜约35%和5%;花椰菜均为零;青萝卜约17%和零。辣椒、大蒜和大葱在天津种植历史悠久,但目前缺乏专业配套播种、采收机具,耗费人工大效率低,其播种和收获机械化率为:辣椒约45% 和36%,收获机械以割晒机为主,联合收获应用极少,且适用性和作业质量都有待提高,亟需研制适用于天鹰椒的联合收获机械,实现从割晒向联合收获的提升;大蒜播种环节最薄弱,机收率约9%,大葱均约32%。尤其是,大葱、大蒜都以分段收获为主,需要引进示范更高效的联合收获机械。
3.其它方面。提高智能农机应用水平,是保障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农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还不广泛,带有自动导航的拖拉机等动力机械处于推广示范阶段,装载图像识别、智能控制等智能化的作业机具保有量较低;目前仅有深松作业实现了远程智能监测,植保无人机可以智能控制。在农机作业全要素管理方面,缺乏从育种、采收到后加工储藏的全产业链条智能化管理。
三、高质量发展思考及对策
1.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一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育种培有机结合。针对性地引进筛选玉米品种,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开发完善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并开展示范推广。二是以水稻直播技术为切入点,重点引进示范配套农机具。致力于打造以“新品种、新农机、新农艺”为特色的立体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提升直播机械化水平。三是大力推广应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增产增效。四是开展小麦精少量播种研究,按照播种量变化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探讨小麦种植农艺新模式。
2.着重补齐蔬菜生产机械化短板。在重点地区加大推广应用力度,锁定大白菜、花椰菜和萝卜等特色品种,在播种、植保环节提升机械化水平,可争取专项支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发挥示范点和示范户的带动作用,逐步扩大技术应用面积;重点推广应用蔬菜种子包线、蔬菜种子线播、蔬菜秧苗移栽等机械化技术;突出地域特色,重点解决辣椒、大蒜和大葱全程机械化生产难题,逐步提高播种、植保和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水平;积极引导企业研发实用型蔬菜种子精播、收获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3.充分发挥惠农政策引领作用。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导向作用,持续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充分利用天津市级财政资金,创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蔬菜类生产机械补贴力度,以政策引导为突破口,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在蔬菜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突破技术瓶颈;重点推广叶菜类精播机械化技术,实现节种节本增效。
4.进一步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建设,加快智能农机化技术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机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机作业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提高智慧农业发展水平。以振兴“小站稻”为契机,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智能机械化水平,扩大卫星导航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智能农机应用水平。
5.有效提升农机应急能力。加强农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制定农机化防灾救灾应急预案,发挥农机化优势,提升应对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在治涝灾方面,调整土壤含水率,恢复土壤团粒结构;通过深翻清理田间秸秆和杂草,翻埋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持续推进农机作业减损工作。要始终把机收减损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农机手作业技能培训,推动机收作业精细高效、提质减损;引导生产企业不断提升农机装备质量,鼓励生产企业技术更新,将损失监测、智能化技术等指标融入收获机械产品提档升级中;加快淘汰老旧收获机械,促进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