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2022-03-14魏学慧
魏学慧
(费县探沂农业综合服务站,山东费县 273411)
0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大豆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升。但是大豆在种植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例如气候变化、耕作方式、病虫害防治、土质条件等等,导致大豆的生产效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如此一来,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不利于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发展。所以,加强大豆种植栽培技术研究至关重要,要加强种植科学化管理,选择优良大豆品种,切实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助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 大豆种植栽培技术的现状分析
大豆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大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以及种植经济效益,是全球第一大油料作物。我国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黑龙江,据相关数据显示,黑龙江大豆产量占据我国大豆种植总产量的约40%。我国大豆资源丰富,品种多样。大豆作为密集型农作物,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而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多属于平原地形,且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大豆种植。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大豆振兴计划,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2 影响大豆种植的主要因素
我国大豆种植产业发展良好,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效益降低,例如气候环境、地形地势、土壤条件等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会对大豆的生产效益产生直接性影响。要想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首先要从环境因素进行考虑,在选择大豆种植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例如南方地区降雨量大、气候相对潮湿,不适合大豆的种植,而北方地区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比较适合大豆的生长,如果选择在南方地区种植大豆,不仅会延长大豆的生长周期,还会影响大豆的生产产量,大豆品质也无法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大豆的生产效益还与大豆品种的选择、栽培技术、种植方式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等息息相关。首先,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采用高质量的种子进行栽培,是提高大豆产量的第一步。其次,由于种植过程中施肥过量、农药残留、田间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大豆的生长,从而影响生产效益。最后,大豆种植方式也会对大豆产量造成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农业生产逐渐向现代化、规模化迈进,特别是大豆这类密集型农作物,传统的小规模、粗放化、机械化程度低的种植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大豆的规模化种植需求。在进行大豆种植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为大豆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优化大豆栽培技术,切实提升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率与效益,从而推动我国大豆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大豆种植栽培技术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大豆栽培之前,有几点基本要求,首先,选择适宜的种植土地。大豆的种植效益与种植地区的土壤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宜的种植土地既能够实现灌溉,又能够为大豆生长输送足够的营养成分。其次,需要对土壤进行科学处理,做好土地的翻耕,有利于大豆在种植期间汲取土壤养分,通过对土壤进行翻整,可以改善土壤土质,增强土壤肥沃力,从而为大豆种子栽培技术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大豆种植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4.1 整地问题
众所周知,大豆在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整地处理。在整地过程中,经常存在因为小型拖拉机等农机具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的土层变薄的情况。这样不仅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还会使土壤肥力下降、通透性降低,同时还有可能在土壤深层堆积有害物质,从而不利于大豆的生长。在大豆栽培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地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大豆产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4.2 施肥不合理问题
我国大豆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化肥、轻农家肥”的现象,造成施肥结构不合理。化肥的使用中主要是氮肥与磷肥,钾肥的使用量较少,肥料的配比缺乏科学合理性,容易造成大豆营养吸收不均衡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与品质。除此之外,肥料使用量不达标或者过度使用也不利于大豆的生长。
4.3 化学药剂问题
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各种化学药剂,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大豆的产量。但是,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会影响大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有可能延长大豆生长周期。除此之外,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影响大豆的生长品质。一些种植户种植知识不足、思想观念落后,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能力有限,防治技术相对落后,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一味地采取喷洒农药的方式,对防治技术与防治方法不合理,不仅造成种植成本增加,病虫害防治也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4.4 重迎茬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豆种植重迎茬问题比较突出,有相关研究说明倘若选择重迎茬种植,那么大豆产量减少的幅度将会随着重茬年限的增长而扩大,直接影响到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除此之外,重茬种植大豆,品质也会受到影响,大豆的粒重下降,病粒数上升,虫食率增加;种植户病虫害防治意识不强,大豆生产效益降低。大豆重迎茬种植减产问题,主要是由于土壤条件恶化与大豆根部病虫害问题严重而引起的,大豆根系生长受到影响,固氮系统遭到破坏,从而无法对营养成分进行有效吸收,根系生长缓慢,生长周期延长,从而使生产效益受到影响。
5 大豆种植技术分析
要想提高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就必须改善大豆栽培技术,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方面入手,注意大豆生长环境的适宜性,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加强日常管理,科学施肥,做好病虫害防治。
5.1 大豆选种技术
大豆种植的第一步是选用大豆种子,为了提高生产效益,要特别注重大豆种子的选择。选择优良的品种能够促进种植的顺利实施,为提高大豆产量与质量奠定基础。在选用大豆种子时要综合分析种植地的气候与土壤环境,同时,要根据种植地区的机械化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选择大豆种子。大豆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热资源,在进行种子选择时,一定要避免盲目性与随意性,这样才能提高大豆种植的效率与效益。
做好种子精选。大豆种子的质量决定着种子的成活率,还会影响后续的苗齐、苗壮、苗全,进而影响到大豆的生产产量。因此,在大豆选种时,一定要选择高质量的种子,例如籽粒饱满、抗虫抗旱性能强的品种,做好种子精选工作,科学使用选种工具,对于质量较差、籽粒不饱满的种子进行剔除,从根本上提升大豆种植的品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人工选种或者精细化机械选种。除此之外,要将选好的种子与农药进行混合搅拌,进而提升种子的抗虫害性能,提升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
5.2 整地技术
5.2.1 做好土地翻整
在大豆种植之前要对土地进行翻整,这样不仅能够清理杂草、减少病虫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与蓄水效果。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高低,因此,要对土地进行科学翻整。在种植之前,需要对种植区域进行实地勘察,确定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是否适合大豆的生长。同时,要对耕作区域进行科学筹划,对土地进行定期耕翻种与施肥,土壤要上虚下实,才能够为大豆生长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
5.2.2 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在大豆种植前,需要科学选择地块,重点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否适合灌溉与排水,要选择方便灌溉及排水处理。第二,土壤土层是否厚实,在选择时可以选择种植过高粱、小麦或玉米作物的土地,方便大豆吸收土壤养分,在选择时,尽量避开刚结束豆科作物种植的土壤。第三,要保证科学的打垄,合理控制地块的温度与湿度,加强深层耕作处理,以此提升大豆的排涝与抗旱能力,为大豆生长提供优异的生长条件。
5.3 大豆播种技术
5.3.1 合理密植
要想提高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就必须进行合理密植,还要确保大豆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因此,要合理控制大豆种植密度。在种植范围内科学计划种植株数,避免密植的盲目性,提升密植的科学性,在进行密植时,要综合考虑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大豆的品种以及当地的机械化水平等等因素。
5.3.2 科学施肥
做好科学施肥是保障大豆生产效益的关键性技术。做好科学施肥,合理进行肥料配比,按照2∶3∶1的配比原则施用磷肥、氮肥、钾肥,确保大豆生长能够汲取所需的养分。当然,在肥料配比时也要根据大豆的品种进行适当的调整,还可以适当施加锌与锰等微量元素,促进大豆生长发育与增产。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注意施肥深度的控制,适当地将分层施肥与深层施肥相结合,增强土壤肥力,为大豆根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除此之外,要控制肥料的使用量,采用微生物肥料与农家有机肥,促进土壤中营养成分的相互平衡,改善土壤营养结构,从而促进大豆产量的提升。
5.3.3 做好大豆田间管理
大豆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大豆的生产产量与品质。如果田间有杂草,必须及时清理,大豆的生长需要充分的营养、水源以及光照条件,清理杂草能够避免杂草吸取土壤养分,避免大豆在开花期间受到影响。同时要注意病虫害防治,科学喷洒农药,确保农药成分配比、使用期限符合相关标准,控制农药喷洒量,避免农药残留、造成环境污染。在大风、暴雨等天气禁止喷洒农药。还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技术,消灭病虫害。大豆常见的有灰斑病、蚜虫、天牛等等虫害,在选择防治方法时,需要对症下药,以确保药到病除。
5.3.4 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
在耕作方式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尽可能避免水土流失。科学选择耕作方式,需要结合土壤类型与土壤肥力指标变化规律来考虑,比如,在一些高岗地主要是采用大垄耕作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温度,达到排水防涝的目的。
5.3.5 科学选择播种时间
大豆播种时间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大豆的生产效益,如果不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播种,大豆的发芽率会因此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最适合大豆种植的季节在4~5月份,大豆发芽的环境适宜在6 cm左右的土壤深度,在气温升高时进行播种。但是,在播种时要结合大豆品种以及当地实际情况,晚熟品种可以尽量早播种,早熟品种则可以晚些播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做到因地制宜,科学播种。
6 结语
要想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就必须改进种植技术,做好大豆种子精选,科学控制种植密度,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从而提高大豆的生产效益,促进我国大豆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