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彰显档案作为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若干思考

2022-03-14郑金月

档案与建设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二十大工作

郑金月

(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浙江杭州,310007)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档案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结合起来,重点是要深刻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忠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学以致用,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当前工作、谋划未来发展,把学习成效体现到更好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中彰显档案作为上。

1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档案实践

党的二十大指出,这十年,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1]档案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要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档案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1.1 对标坚持人民至上,让档案工作更好地造福人民

在档案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坚持人民至上的要求,就是要把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档案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档案领域的落地落实,也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根本价值导向。一要体现建档为民。要扩大民生档案归档和收集覆盖面,扎实做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事项档案的归集工作,构建完整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确保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类民生档案从源头上收集齐全、安全保管。二要体现档案惠民。要扩大档案开放,拓展档案利用渠道,简化档案利用手续,要通过数字赋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进查档服务高效化和便民化,不断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的多层次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档案事业发展成果。三要体现公众参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竭源泉,档案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民创造和人民智慧。公众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档案工作中的民主权利,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广泛、有序的公众参与,是做好档案工作、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方法。[2]我们有理由相信,公众参与将成为今后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趋势。

1.2 对标坚持自信自立,使红色档案更好地彰显“四个自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四个自信”来源于历史自信,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而这种历史自信就蕴含在红色档案之中。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红色档案资源建设。要摸清红色档案家底,加大红色档案征集力度,加强科学保护,着力构建以红色档案资源和记录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历史的档案资料为主体的档案资源体系。另一方面,要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要开展系统研究,打造精品展陈,强化教育功能,把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与党性教育、“四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形成一大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档案文化精品,以传承革命精神、滋养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1.3 对标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3]守正创新包括守正与创新两个方面,守正是指固本培元、坚守正道;创新是指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就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实践,从而产生符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新型成果。[4]档案系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一方面,要继承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坚持按照档案工作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比如,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落实“三个走向”要求、确保档案的真实可靠、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等。另一方面,要主动地进行档案工作创造性实践,有目的地创造出新生事物。各级档案部门要突出创新引领,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深化拓展对新时代档案工作的认识广度和深度,创新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

1.4 对标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档案事业发展短板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档案系统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档案工作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档案事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的档案需求问题、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重大业务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新修订《档案法》施行,迫切要求深化依法治档、提高档案治理能力和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档案信息、档案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加快档案开放、扩大档案利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档案工作环境、对象、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迫切要求创新档案工作理念、方法、模式,加快全面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档案工作存在制约高质量发展的观念障碍、制度缺陷、技术瓶颈和人才短板,地区及行业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明显存在,档案利用服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基层基础工作还有薄弱环节。”[5]在“十四五”期间,着力补齐这些短板,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档案事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全国档案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使之落地见效的重要任务。

1.5 对标坚持系统观念,加快构建档案事业发展科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运用系统观念指导档案工作实践,就是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档案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思想方法。首先,要把档案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个大系统中来思考和谋划,发挥好档案工作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其次,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对档案事业发展的系统性要求,进一步明确档案工作的总体定位,健全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优化档案工作的治理方式,落实档案事业新发展理念,完成好档案工作的重点任务,努力实现档案工作的目标与价值;第三,要统筹推进“五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档案治理、资源、安全、利用、创新体系,推动“五个体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互为支撑、互为动力,使档案事业发展体系更加科学、更为有效。

1.6 对标坚持胸怀天下,积极利用档案讲好中国故事

一方面,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积极开展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深刻洞察世界档案工作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国际档案界的普遍关切,为解决国际档案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中国贡献,同时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档案事业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利用档案讲好中国故事。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世界各国的共识。用档案说话,往往是最能说服人的。要充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 坚持在记录新时代中体现历史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及时跟进、全面记录留存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既是档案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举措,也是档案部门必须扛起的政治担当和历史责任。

2.1 档案记录新时代要更加全面、立体

传统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着“五多五少”的问题:从记录对象看,记录整体情况的多,记录个体样本的少;从记录内容看,记录事件头尾的多,记录事件过程的少;从记录层次看,记录宏观概况的多,记录微观实情的少;从载体类型看,纸质文档多,照片、音视频档案少;从进馆单位结构看,直属单位多,基层单位少。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必须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创新档案接收理念和方式,丰富记录手段,拓宽收集渠道,努力构建起全面系统、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档案资源体系,从而使档案能够更加全面、立体、生动地记录、反映和展示新时代。

2.2 档案记录新时代要有重点、有标识度

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主题主线,坚持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记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加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中心工作等重点领域档案收集工作,着力全方位收集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档案材料,特别是要把新时代重大成就和标志性成果记录好、留存好,重点做好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的归集工作。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是指在举办重大活动和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2020年12月12日,国家档案局第16号令公布《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旨在加强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科学管理,确保档案完整、安全与有效利用。比如,党的二十大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6],档案系统就应该围绕这三件大事,建立健全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和主动建档的科学机制,特别是要做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档案的收集工作;又如,党的二十大指出,五年来“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7],这又对当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3 新时代要更加重视电子记录和数据资源

在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大背景下,电子形式的记录将成为主要记录方式,数据资源将成为档案资源的主体。从档案数据资源建设的现状看,也存在着“五多五少”的问题:从载体迭代看,传统载体档案多,电子档案少;从数据质量看,不规范数据多,规范数据少;从数据颗粒度看,数字化的多,数据化的少;从数据治理看,原始数据多,已治理数据少;从数据共享度看,孤岛数据多,共享数据少。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必须把档案数据资源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国家档案数字资源规划管理,大力推进“增量电子化”,促进各类电子文件应归尽归,电子档案应收尽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公自动化、在线政务服务等领域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建立以档案数字资源为主导的档案资源体系。

3 坚持在服务新使命中实现档案价值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从现在起,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这一新的使命任务。档案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在“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上下功夫、抓落实。

3.1 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是当前最大的大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要推动档案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要在深度挖掘档案资源、提供资政服务上发挥更大作用。档案部门要自觉将档案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站在全局高度谋划开展档案工作,自觉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以及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度挖掘档案资源,撰写资政报告,提供决策依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和保障,进一步发挥档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独特作用。

二要在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具上发挥更大作用。新修订的《档案法》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立法目的,明确了档案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档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说明了档案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军事、外交、科技等重要领域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事实上,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中约有30多部法律、70多部行政法规对建档或归档作出了规定。要求建档的领域,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保护公共利益和安全,如食品、种子、血液制品等;保护特定事项,如人权保护、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国有资产保护等;行政机关监督管理,如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处罚等。由此可见,档案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抓好上述领域的档案工作,对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要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加大档案宣传、发挥更大作用。档案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9]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0]等。在这些方面要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独特作用,特别是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宣传引导社会大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遗,有力反击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篡改历史的罪恶图谋,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作出了贡献。

3.2 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1]这同样是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档案部门必须站牢人民立场,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扎实有效的工作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档案需求。

一要加大档案开放力度。依法向社会开放档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是档案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新修订的《档案法》对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缩短了馆藏档案封闭期,明确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的责任主体,扩大了开放档案的利用主体范围,增加了档案开放的种类,加大了对馆藏档案开发利用的支持力度,规定了不依法开放档案的法律责任,更好地保障了公民合法利用开放档案的权利。各级各类档案馆要贯彻落实好新出台的《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国家档案局第19号令),加快推动国家档案馆档案的开放,提升档案开放工作水平和能力,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公众利用需求。

二要提升查档服务水平。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尤其是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推动数字赋能查档服务、便民惠民方面作出了许多探索,包括推出网上查档、异地查档、掌上查档等档案利用服务,建成了全国一体化查档服务平台,极大方便了公众利用档案。下一步,应聚力打破数据壁垒,着力推进档案数字资源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共建共享,要推动查档服务由低标准的“查得到”向更高标准的“查得全、查得准、查得快、查得便捷”转变,积极推动查档利用向基层延伸、向手机端拓展,消除数字鸿沟,切实解决查档服务便捷度和均等化问题,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要创新档案文化服务。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2]。档案服务要着力由单纯查档服务向多元化的档案文化服务转变,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精神文化力量。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对档案服务的需求随之提升并日益多样化。档案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档案展览、编研、论坛等常见的档案文化服务形式的基础上,用好用活档案资源,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档案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一批可听、可视、可读、可体验特别是受青少年青睐的档案文化精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全面推动档案文化成果“用起来”“立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获得感。

4 坚持在奋进新征程中推动事业进步

档案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既要着力服务大局,也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加快推动档案事业自身发展。要紧密联系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紧密联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奋进新征程中不断把档案事业推向前进。

4.1 着力构建档案事业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3]。档案事业也要在新征程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一要完善党管档案工作的组织格局。要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档案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进一步理顺机构改革后的档案工作体制,做到上下贯通、执行有力。[14]要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完善与新修订《档案法》实施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各级档案主管部门统筹谋划和指导协调能力,增进局馆协同,加强基层档案机构履职能力建设。二要构建社会力量参与的治理格局。《档案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档案事业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是“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通过诉求表达、政策建议、档案利用、档案工作支持等方式,参与档案事业发展、行使档案权力、实现档案权利和提供档案管理服务的过程。”[1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有利于完善档案事业发展的整体格局。三要构建区域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区域档案管理体制,加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档案工作的支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制,推动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密切配合长效工作机制,助力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四要构建国际合作的开放格局。深入推进档案对外交流合作,深化与国际档案理事会及其地区分会等国际组织交流合作,参与国际组织管理。积极拓展双边和多边档案交流合作,组织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档案领域合作,大力推动以档案为载体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

4.2 着力提高档案工作法治化水平

党的二十大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1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档案工作“三个走向”,首先便是走向依法治理。档案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档案治理,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一要完善档案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要健全与《档案法》相配套法规制度体系,健全档案法律法规实施有效机制,制定和实施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档案标准体系方案,加大对不同业务领域的档案标准供给。二要打造良好档案法治环境。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协调工作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违法责任认定和追责制度。加强档案法制宣传,特别是加强领导干部档案法治教育,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三要严格档案执法。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档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责追责,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真正把法律的权威和刚性树立起来,使档案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档案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更加明显。

4.3 着力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7]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是档案部门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背景,对档案工作理念、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进行全局性、系统性、根本性重塑,通过平台支撑和数据驱动促进业务创新,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从本质上看,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是以平台和数据为主要驱动力推进档案业务创新,其目标是实现档案治理现代化,核心内容是档案业务的全面数字化。

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技术融合化、平台一体化、服务智慧化、制度重塑化等。资源数字化是指构建以数字资源为主体的档案资源结构,包括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档案单轨制管理、档案数据化等工作;业务数字化是指在数字世界重构档案业务工作流程,通过流程在线化、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实现流程再造、高效协同;技术融合化是指集成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采用传统方法长期无法解决的档案业务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推进档案技术应用创新;平台一体化是指对档案应用平台的顶层设计、统筹建设和一体应用,包括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业务一体化;服务智慧化是指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档案数据治理,实现档案利用服务的便利化、实时化、个性化、知识化;制度重塑化是指要推进档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变革,建立适应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体系。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就是要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档案力量。

4.4 着力强化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支撑

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8]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发挥档案科技、人才、创新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一要加快推进档案科技创新。要实施科技兴档工程,完善档案科技创新和应用机制,提高档案科技管理质量。集中力量打好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坚战,着力开展新时代档案治理相关理论及政策研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电子档案长期安全保存等重大课题研究。建立档案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坚持“集中攻关一批、示范试验一批、应用推广一批”的档案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推动科研成果在档案工作中转化应用。二要加快推进档案人才培养。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加强政治能力建设,锤炼档案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实施档案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推动档案学科建设,培养更多创新型、管理型人才,加大档案领军人才培养选拔力度,深化全国档案专家库建设。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深化档案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促进人才评价与人才培养有效衔接,将人才评价有机融合到档案事业发展大局中。三要加快构建档案创新体系。“档案创新体系是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以档案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全社会档案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的的一个大系统。”[19]要坚持创新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构建和完善档案创新体系,为档案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二十大工作
二十大颂
放歌二十大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童心向未来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