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22-03-14罗洁

技术与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基地实训

罗洁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1 引言

目前,我国各类学历背景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供求不足。据资料显示,截止2020年我国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缺口达到2 200 万。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岗位需求、实际操作为目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既要具有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岗位实践能力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要与相关企业积极进行深度合作。

生产性实训是通过产品生产、运输供应、技术研发、技术检验和社会服务等生产性过程获得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一种生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素质、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增强校企合作密切性、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设备利用率、促进教学与社会融合、缩短毕业生就业适应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坚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方向[1]。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 号)中提出,“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19 号)中明确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3]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既要密切结合产学研鼓励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人才,还要继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发展。同年6月16日,教育部等六个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 号)中清晰阐明,要对一些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技能提升环境。由此可知,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指出了清晰的道路——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即兼具教育教学功能和产品生产功能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笔者在研究国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发现,我国高职院校愈来愈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尽管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同、建设水平层次不齐[4],但总体而言较为侧重在校外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实训基地,而对于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不大、水平也不高,这也导致了我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设模式、运行管理模式、运行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等各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仿真型校内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生产任务和产品真实生产过程来建设实训基地,并设置课程内容,以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是学生通过仿真的企业生产环境,既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又可以学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这为学生就业后快速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仿真”毕竟与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与管理模式存在着差距,因此这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应用时主要还是用于教学,而无法完全复制真实的生产过程。第二类是简单拼凑型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建设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都是采用这种形式,即将以往单个实训室或实训基地按照一定的工种或流程或工艺拼凑起来形成实训中心,再与企业合作挂牌并聘请企业专家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生产。该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际上只是将单个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合并后统一命名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因此难以达到企业生产的标准,更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

3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路径分析

3.1 选择合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建设模式,并积极探索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有两种,分别是学校自主建设和校企合作建设。这两种模式都是采用市场运行机制来进行产品的生产、经营,及技术研发[5],不同处在于前者完全是由学校自己投入资金类建设实训场所、购买实训设备,并安排教师进行实训教学,即主要以教学为目的;后者则是以教学和生产为目的,由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并按出资比例或合作协议各自行使权利、承担义务,最终共同建设、管理、盈利和承担风险,该模式可以减少学校的资金投入,并依托企业提供更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

由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实训教学,因此在合理选择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新的实训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并根据课程内容和产品生产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其次以企业生产任务和产品生产流程来创新课程实训项目,让学生体验企业的生产环境,参与真实产品的高标准生产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最后是采用理虚实一体化的实训教学方法,通过真实的产品生产过程,检验并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笔者认为,合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实训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还能够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锻炼并提升了教师的“双师型”素质。此外,还能服务区域经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提前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3.2 构建适应教学运行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和生产相结合,令教学更好地对接岗位需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企业生产坏境。如此就会将生产和学习深入融合,并用生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教学和生产时常发生矛盾出现,因此构建适应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运行的管理模式至关重要[6]。

笔者认为,新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首先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拔管理者,并共同参与教学和生产的管理。由于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到同时兼顾学校教育教学效果和企业生产效益,因此先要根据企业生产和管理来灵活制定教学运行计划则,再要具备职业教育研究、创新及职业院校运行管理能力,然后后要具备依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对校内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和综合设计的能力以及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运行管理和技术研发的能力,用以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经济效益[7]。

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应打破现有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和运行方式,设立工作岗位小组或者企业班组,并在实训教学时以此为单位组织。岗位小组或班组中的成员可以是不同年级以及不同班级的学生,这样就能够实现“老带新”,避免了不同学生在交接过程中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合格产品,避免了降低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等问题的出现。教学内容应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进行设置,并以企业检验产品的标准来检验学生生产产品的合格率,进而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另外,应建立产品、人才、管理委员会议事、责任、财务管理、晋升和薪酬等激励和督促管理人员与教师的机制,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创值的能力,同时还要对设备采购、生产耗材、设备维护保养、办公用材,以及其它各种经费的支出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当然,建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后,并非不能改变,而是要根据实训基地教学运行的实际情况、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情变化来不断调整,实现优化和升级管理层结构、管理机制与考核机制等,从而提升实训基地的管理质量、教学运行效果以及合作企业经济效益。只有建立科学、有效、服从市场机制且符合市场运行要求的实训基地教学运行管理模式,才能建立真正的“校中厂”“厂中校”。同时,各地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职业院校和企业积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相应人才培养成果的奖励机制,通过激发职业院校和企业积极性来深化产教融合,并创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

3.3 建立有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保障机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要有科学的运行管理模式,还要有有效的保障机制,如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管理保障、师资保障和质量保障等,用以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行。首先,实训基地需要政府部门的保障,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上,统筹全局并从长远角度出发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加大资金扶持,鼓励高职院校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并在政策上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促进校企合作等;积极宣传和鼓励社会各界筹集建设专项资金[8]。

除此之外,实训基地还需要学校和企业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教学和生产管理。例如:《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条例和明细》《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工作常规》《考勤管理制度》《生产部工作程序》《产品验收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采购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学生学分制实施办法》《实习考核制度》和《工、量具使用管理制度》等。

3.4 完善科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体系

目前,对实训基地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同行评议法、网络评估法和第三方数据评估法。同行评议法是由该领域专家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和运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议,从而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网络评估法是通过向网上平台传输实训基地的各项资料面向所有人进行评估,另外还包括对参与实训的师生、企业人员以及学生家长的网络调查问卷,该方法适用于评价初期的自我评价,可以快速收集到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资料和数据。第三方数据评估法是通过来自被评估方和评估方以外其他机构的数据资料而进行的评估。其中,第三方可以是实训基地同行业的权威机构或知名企业,由其对基地的设施设备、运行管理模式作出评定;也可以是行业技能认证机构,并对受训学生进行技能评定,评估基地的人才培养成果。采用成果考评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9]。以机械专业为例,定性考评主要对学生加工工件的质量进行评价,具体方法为根据工厂制定的检验标准测量工件,并将工件定性为合格产品或不合格产品。定量考评则主要是根据学生设计的加工工艺方法进行经济性评估,具体评估指标包括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等。

4 结语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还能够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教学运行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因此,只有建设装备水平高、管理运行模式合理、考核制度严格且兼具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才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生产性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