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主多元”跨企业职工培训与管理模式探索研究

2022-03-14山长军

技术与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职工技能院校

山长军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1 引言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企业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尽管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诸如资金、设备、技术资源、人力储备等,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则是企业的技术储备水平。因此,在岗职工应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足[1]。

为了满足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和企业职工技术提升的实际需求,就需要建立企业技术技能培训体制。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也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2]。高职院校在师资、设备和场地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需要在职业教育基础上拓展面向企业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进而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

2 企业职工培训现状分析

涌入我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大多具有完备的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如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美国杜邦公司、荷兰皇家飞利浦等。相比而言,我国只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等一些大型企业建有专门的职工培训中心,并且仅对职工进行技术技能提升培训和岗位操作合格性培训[3]。这是由于建立一所职工培训中心需要投入设备、场地、师资和管理,尽管投资较高,使用率却不高,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附加成本,因此中小微企业通常不会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中心),或者缺少专门的职工培训机构(中心)。这样就造成了企业职工入职后,基本上没有技术技能培训,而是单纯依靠生产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严重制约了企业和职工自身的发展,并使其缺乏相对稳定的竞争力。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中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4]在此背景下,笔者所在的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始终一直致力于与企业合作,并打造职教集团多元协同框架,不仅为企业培养新员工,还积极参与企业在职员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并被评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现结合学校多年的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实践,就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与多个企业合作的“一主多元”跨企业职工培训模式展开研究。

3 “一主多元”跨企业职工培训模式分析

3.1 “分餐式”培训内容

为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企业培训内容通常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结合受训对象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来共同商定。企业培训项目的实施对象一般为新入职员工和企业在岗职工,由于企业职工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切忌“一刀切”,而是要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并充分考虑到职工的培训需求开发培训项目,如进行模块化的“分餐式”培训课程等。

“分餐式”培训课程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内容上的选项,也更便于企业进行技术管理。目前,即使是能够进行企业在岗培训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存在着职工学历结构较为复杂、文化基础和技术技能储备千差万别等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分餐式”培训内容正是解决方法之一。例如:对于学历较低且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职工,应着重培养其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与岗位工作必需的实践技能;对于学历较高但缺乏专业技术技能的职工,应着重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对于有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需要的职工,应按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制定培训课程;对于有学历提升需益要的职工,应鼓励其进行继续教育。另外,根据企业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培训的学习方式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即实施弹性学制,这样既便于企业职工得到与在校学生相同的专业课程学分,进而取得同等学历证书,还能够满足企业对职工学历和能力提升的要求。

3.2 “集散式”培训方式

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开展的企业培训主要是应用技术培训。从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角度而言,无论是什么内容的学习,实际操作的效果都远超于理论传授,尤其是企业技术人员更多依靠于长期实际操作的工作经验积累,往往并未将知识和技术技能有机融合。因此,开展企业培训能够有效提升职工的技术技能并激发其创新活力。然而,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全日制学习不同的是,企业职工培训并不适合开展一段时期固定时间的有序性学习。企业的职工不仅基本上都是与岗位逐一对应,并且大多数都需要倒班,因此根本无法利用整块时间进行脱产集中学习,这就使得职工培训的时间必须与其具体工作适配。

笔者认为,针对这种情况,应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集散式”培训方式。例如:开展企业培训时,对于一些技术技能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上采用虚拟仿真的方式,灵活安排职工的学习时间;在线下则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并将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每期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派职工进行轮训。值得强调的是,网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培训方式,尽管前期投入较大,但却凭借使用灵活、适合分散式学习的特点,节省了职工集中培训的时间与费用[5]。此外,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上传的文档、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的方式不仅信息量大,还具备传递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明显优势,非常符合职工培训学习的需求。这样企业职工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只要利用碎片时间就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或PC 终端进行网上学习,真正实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6]。

3.3 “多层式”培训体系

企业是以生产和盈利为目的经营团体,构建培训体系必须考虑生产秩序,因此其职工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特殊性,而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必须依托区域内高职院校建立的专业职教集团。职教集团作为职业院校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和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产物,在打造时应采取以学校为主体、众多企业联合参与的“一主多元”多层能力递进式的培训体系,从而在培训内容或技能水平方面实现从入职到技术能手,再到技术领军人物的能力递进式培训。

笔者认为,根据工作岗位性质和学校性质,培训体系应分为以下层次:第一,在学校层面对接职教集团内企业某工种岗位群的技术技能培训,以满足企业对入职职工的要求并促进毕业生的就业,该层次属于基础培训;第二,在工厂车间层面针对职工本职岗位生产的具体要求,该层次属于必要的基础性技术技能培训;第三,在工厂整体层面针对某工种岗位群的技术技能培训,重点进行技术技能突破与产品技术攻关;第四,在职教集团层面针对集团内企业某工种岗位群的技术技能培训。“一主多元”培训体系的四个层次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使职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对应的培训项目和层次得以实现。

3.4 “多元式”培训场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企业发展和技术迭代的需求。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职工技术技能的提升不仅需要自身投入时间精力并刻苦专研,在岗培训也是实现职工技术技能提升的必要手段。然而,不同培训项目需要不同的培训设备,而且随着培训项目的变化,培训场所或环境也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完整培训体系在场地选择上,往往也具有“多元式”特征。在现代化的大工业企业中,企业内部产品伴随科技进步往往需要技术更迭与设备升级改造,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往往带来部分职工劳动分工的变化。因此,在培训内容中需要及时反映出企业自身的特点,但是由于企业往往缺乏专门的培训车间,甚至部分中小微企业根本不具备设立独立培训单位的条件,这就使得企业通常选择在生产车间进行培训,自然提升了培训中的安全风险系数[7]。由于实训车间需要建设专门的场地、设备和师资队伍,不仅投资力度较大,也提升了企业管理成本,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率。笔者认为,通过高职院校的职教集团来进行校企合作,就可以有效解决由职工培训所产生的附加问题。这是因为依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大多建有功能相对完善的实训室,并实现了师资和设备的共建共享,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企业持续投入问题。另外,职工的专业基础性技术技能培训完全可以在学校进行,至于企业专用设备的技术培训则可以由职教集团中符合条件的企业来进行,这样就实现了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4 “一主多元”培训基地管理机制建设

企业培训不仅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促进校企交流的重要渠道。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培训职工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并提升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文化品位;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为了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企业培训,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不断引入新知识、开发新技术,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持续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并不断丰富培训知识内容,以及建设特色培训项目。当然,为完成企业培训并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完善的师资队伍和满足需求的培训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自然也离不开实施管理的保障机制。

4.1 培训项目的开发与管理

可持续发展培训工作离不开特色培训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在一定时期内,优秀的特色培训项目能够密切学校和企业的联系,促进双方共赢。因此,为促进教师开发特色培训项目,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激励政策。例如:学校可以在特色培训项目认定和成果应用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尤其是在职称评审和岗位定级等方面,而这些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也正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破五唯”的具体体现。同时,为保证教师开发特色培训项目的质量,可以通过校内建设项目立项研究,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4.2 培训设备的建设与利用

随着培训项目的建设,开发相应的培训设备就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采购的培训设备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培训要求,唯有自主研发培训设备,这样才能更加契合高职院校的长足发展需求,不仅能够满足学校教科研发展的需要,还能够使设备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就在彰显出高职院校培训的实力的同时,助力于培训工作的展开。因此,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开发培训设备,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通过制度对教师成果予以认定,真正做到维护教师从事该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培训项目也是在进一步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这也一定程度上为促进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3 培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科学的培训教师成长机制是促进高职院校培训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除了特色培训项目,培训中心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培训教师的实际水平方面。为了促进培训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并满足企业日益提升的实际需求,培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与综合素质。为全面提升培训教师的水平,应为教师提供更多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并完善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这样就在鼓励教师不断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和培训的同时,为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8]。另外,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通过不断扩大自身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来满足培训工作的长远需求。

5 结语

“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不仅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笔者相信,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职院校的培训工作必将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职工技能院校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