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服务领域老年人年龄歧视研究进展

2022-03-14李芳潘晓彦刘婷王敏

护理学报 2022年22期
关键词:结果显示年龄老年人

李芳,潘晓彦,刘婷,王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随着老年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老年死亡率的降低,全球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到2050 年,世界60 岁及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20 亿。 与此同时,与老年人有关的社会和文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其中年龄歧视便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每2 个人中就有1 个人对老年人存在年龄歧视[1]。 年龄歧视不仅对老年人的心理、躯体健康等造成影响,还会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研究表明,年龄歧视每年会给社会造成630 亿美元损失, 同时导致1 704 万例健康问题[2]。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 年通过了《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 呼吁在未来15 年内开展打击年龄歧视的全球运动。 2019 年,我国颁布《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强调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因此,消除年龄歧视,促进老年人健康,减轻社会负担十分必要。 当前国内学者对老年人年龄歧视研究较少, 且主要集中在就业方面, 现对健康服务领域老年人年龄歧视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消除年龄歧视、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

1 年龄歧视概述

2021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全球年龄歧视报告》, 并将年龄歧视定义为基于年龄的刻板印象,基于年龄的偏见和基于年龄的歧视行为[1]。 年龄歧视有多种表现形式,包含3 个不同的维度:认知(如刻板印象)、情感(如偏见)和行为(如歧视);它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也可以隐匿地发挥作用;年龄歧视可以在3 个不同层面上表达,包括个人层面、社交网络层面和制度文化层面;年龄歧视可以是自我导向的,也可以是他人导向的[3]。 此外,年龄歧视还有着截然不同的两幅面孔——消极的年龄歧视和积极的年龄歧视。 消极的年龄歧视可表现为对老年人的忽视、评判和虐待等;积极的年龄歧视可表现为对老年人的过度保护、家长式作风、提供老年人不想要的帮助等,可能强化老年人无能的信念,导致习得性无助[4]。

2 年龄歧视相关理论

2.1 现代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 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卫生技术、现代经济技术、城市化和教育都可能使老年人地位下降,从而导致年龄歧视[5]。

2.2 社会认同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个人身份与群体认同之间的关系, 个人会试图从积极的角度来定义自己的群体,又从消极的角度来定义相反的群体。在社会中, 年轻人会为了提升自己的自尊而强烈地认同其他年轻人,并排斥老年人[6]。

2.3 恐怖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由于对死亡的恐惧,会选择避免接触使自己联想到死亡的情况。年轻人在与老年人接触时,会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性,从而可能采取年龄歧视的态度和行为来疏远老年人[7]。

2.4 刻板印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童年时期接触到老年相关的年龄刻板印象, 在成长过程中将其内化,并一直延续到老年时期,年龄刻板印象会在心理、 行为和生理方面对个人以及其他不同年龄的人产生影响[8]。

3 老年人年龄歧视的现状

3.1 医护人员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 医护人员作为健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其年龄歧视程度对健康服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Hwang 等[9]对韩国护理人员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韩国护理人员的年龄歧视处于中等水平。Punchik 等[10]对俄罗斯16 个地区的903名医生和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年龄歧视为中度。 Gomez-Moreno 等[11]对墨西哥100 名接受肿瘤培训的医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在职医师对衰老的看法大多是负面的, 典型的例子是使用负面词汇来描述老年人。 Rababa 等[12]对约旦290 名护生的1 项调查表明, 所有参与调查的护生都对老年人持有一种及以上的年龄歧视态度及行为。

医护人员的职业、工作经验、与老年人的接触经历等都会影响其老年歧视的程度。 Kolushev 等[13]对以色列431 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医生的年龄歧视程度低于护士, 同时突出的年龄歧视与衰老焦虑、死亡焦虑直接相关。 Lee 等[14]对韩国医护人员与医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医生对老年人的歧视态度更严重,但歧视行为较少,这可能与多数韩国人遵循传统儒家思想有关,即使存在老年歧视思想,但没有付诸行动。 在Punchik 等[10]的研究中,年资较高、 半年内治疗患者更多的医生有着较强的年龄歧视态度。Hwang 等[9]研究者发现,经验>5 年的护士明显比经验<5 年的护士有着更消极的年龄歧视态度,同时与老年人的接触次数越少、接触质量越差,其年龄歧视程度越严重。

由此可见, 健康服务领域医护人员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情况较为普遍。 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医护人员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 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体验。

3.2 老年人感知的年龄歧视 来自他人、社会以及自己的年龄歧视可以被老年人所感知, 从而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等造成影响。 白亚茹等[15]对银川市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66.1%的老年人感知年龄歧视处于较重或者严重水平。 密歇根大学[16]对美国50~80 岁成年人的1 项调查显示,82%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至少一种形式的年龄歧视,将近一半的老年人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过年龄歧视,65%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年龄歧视信息,如关于老年人的笑话等。 Chasteen 等[17]对加拿大的中老年人进行访谈, 结果显示老年人最常感受到的年龄歧视为社交假设、身体假设,其次为缺乏尊重,此外,也有部分老人报告了不必要的帮助、特殊待遇等。 Knuutila 等[18]对1 063 名80 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21%认为遭受了不好的社会待遇,并认为老年人通常得到的医疗保健较差。 Dobrowolska 等[19]对60 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30%在医疗保健机构中经历过年龄歧视,27.5%老年人报告说他们目睹了年龄歧视, 这些年龄歧视来自医生、护士、医院接待人员以及年轻患者。

老年人感知的年龄歧视与年龄、性别、居住地等有关。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显示,50~64 岁的老年人比65~80 岁的人更容易受到3 种及以上的年龄歧视,家庭年收入低于6 万美元的人比收入更高的人经历更多的年龄歧视, 生活在农村地区也与经历更多形式的年龄歧视有关[16]。 叶博等[20]对农村中老年人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无自主经济来源以及日常活动受限的中老年人存在感知年龄歧视。

3.3 老年人内化的年龄歧视 目前对老年人内化的年龄歧视研究较少,多数学者通过自我无用感、自我衰老态度等指标来衡量老年人内化的年龄歧视情况。 调查显示[16],在美国50~80 岁的成年人中,有36%存在内在化年龄歧视, 表现为他们一致认为感到孤独、抑郁、悲伤或担忧是变老的正常部分。 赵媛等[21]对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有大约20%的65 岁以上老年人存在自我无用感,年龄更大、性别为女性的老年人具有自我无用感的可能性更大。

3.4 针对老年人的结构性年龄歧视 结构性年龄歧视表现为对老年人的歧视性政策制度或偏见性社会规范。 研究显示, 结构性年龄歧视普遍存在。Alana Officer 等[22]对包含57 个国家83 034 参与者的第6 轮世界价值观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34个国家被归类为中度或高度年龄歧视。 Ju-Hyun Kim 等[23]使用宏观层面年龄歧视指数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15 个成员国的年龄歧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健康状况方面, 波兰的老年人的年龄歧视指数得分最高, 更有可能遭受年龄歧视。 新冠疫情期间,意大利麻醉、镇痛和重症监护协会发布了在资源有限的特殊情况下分配治疗指南, 建议对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设定年龄限制[24]。

结构性年龄歧视可能与当地收入水平、 政府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老年人口比例、文化差异等有关。 研究显示[22],中低收入国家年龄歧视的可能性比高收入国家高出5 倍,此外,一个国家出现中高度年龄歧视的可能性随着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和60 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增加而减少。Marquet 等[25]对比利时和布隆迪老年人年龄歧视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政府在老年人养老金与医疗保健上的支出不足, 可能导致更多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 Ng 等[26]对20 个国家的80 亿词语料库进行分析,认为文化差异也对老年人年龄歧视有重要影响。

4 年龄歧视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

4.1 精神心理方面 Zhang 等[27]对中国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消极的年龄刻板印象会导致焦虑、抑郁的增加。 Lyons 等[28]对澳大利亚2 137 名60 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年龄歧视不仅对焦虑、抑郁有显著作用, 同时会减少老年人的幸福与快乐感。Lee 等[29]研究发现,年龄歧视直接影响压力,并通过压力间接对抑郁症产生影响。此外,多项研究表明年龄歧视使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增加。 例如,Ko 等[30]的研究表明, 年龄歧视是老年人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 Kim 等[31]对韩国老年人调查发现,经历过年龄歧视的韩国老年人出现自杀意念的几率是没有经历过年龄歧视的老年人的2.26 倍。 在中国学者赵元等[32]的研究中,老年人自我无用感水平越高,死亡风险越大。

4.2 躯体生理方面 年龄歧视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之一[33]。 感知到的年龄歧视可以被身体解读为一种社会压力源, 并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皮质醇释放,加剧系统性炎症,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直接影响[34]。 Jackson 等[34]对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ELSA)6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歧视与冠心病、中风、慢性肺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Villiers-Tuthill 等[35]研究表明,对衰老的负面感知与吸烟、饮酒行为密切相关。来自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显示, 经历过更多形式年龄歧视的老年人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加[16]。

4.3 社会关系方面 Choi 等[36]对2016 年的健康与退休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感知到年龄歧视的老年人更少使用互联网, 这也意味着其从互联网中得到社会支持的可能性减少。 Pikhartova 等[37]对ELSA的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对衰老持有孤独相关的刻板印象的老年人,在8 年后更有可能感到孤独。积极的衰老态度可以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关系。例如,对衰老持积极态度的老年人, 更有可能参与社会活动和团体组织[38]。Menkin 等[39]的研究也表明,对衰老抱有积极态度和期望的老年人, 在晚年可以结交到更多朋友。

4.4 老年人健康不平等 来自医护人员、政策制度以及社会公众的年龄歧视可能导致老年人健康不平等。 1 项系统综述表明,老年人被排除在心脏病学、内科、肾脏病学等学科的试验之外[40]。 Apriceno 等[4]的研究表明,在新冠疫情期间,公众消极的年龄歧视程度越高, 老年人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资源配置优先级越低。Liao 等[41]对北京市16 家公立医院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并对医疗专业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进行访谈, 得出结论中国城市老年人面临着基于年龄的住院不平等。

5 老年人年龄歧视的干预措施

5.1 健全法律制度 完备的法律与政策是消除年龄歧视的有力手段。《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中提到, 要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可见国家对老年人权益十分重视。 目前国内尚未有专门针对年龄歧视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法律制度仍待完善。西方国家由于老龄化问题出现较早等原因, 在消除年龄歧视政策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 但多数针对就业领域的年龄歧视,如美国1967 年颁布《就业年龄歧视法》用于保护工人在就业方面免受年龄歧视;欧盟于2000 年商定第2000/78 号框架指令, 其成员国可根据 《框架指令》中的原则制定自己的年龄歧视法,但该指令仅涵盖就业方面[42]。在健康服务领域,2015 年6 月正式签署的《美洲国家保护老年人人权公约》中提到,各国有义务采取行动消除年龄歧视, 并规定老年人在医疗、 护理等健康服务中享有自由选择和知情同意的权力[43]。

5.2 加强老年知识教育 Jeste 等[44]运用Carolina 老年人护理意见量表(COCOA),对134 名参与老龄化以及老年精神病学相关培训项目的医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这些项目可以改善医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 增加医学生对老年病学的早期兴趣以及对老年人的同情,减少对老年人的歧视。 Cheng 等[45]采用高级模拟服项目(Senior Simulation Suit Programme,SSSP)对139 名护生开展1 项单盲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SSSP 组对老年人的积极态度以及服务老年人的意愿均显著增加, 穿戴可以使人联想到变老的服装道具,可以增加护生的同理心,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 Demirtas 等[46]开展的1 项研究中,119 名护生被分为2 组,对照组的同学仅参加老年护理知识的理论讲座, 而干预组的同学在参加理论讲座后,还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模拟,体验具有感官损失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同学对老年人积极态度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5.3 增加代际接触 有关衰老的错误信息和消极的刻板印象可能会因为缺乏积极的代际接触而持续存在,与老年人进行积极接触有利于减少年龄歧视。Levy[47]于2016 年提出关于衰老的教育和接触经验模型(PEACE),认为减少年龄歧视的2 个关键因素为关于衰老的教育以及于老年人的积极接触。 Lytle和Levy[48]随后对该模型进行测试,2 人开展了2 项在线实验研究,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回答老年教育、代际接触、老年教育与代际接触相结合,以及有关墙纸的问题,随后会得到详细解释,结果显示前3 种干预措施均可以改善参与者对老年人的态度, 增加衰老相关知识。 Lytle 等[49]于2020 年基于PEACE 模型开展了1 项线上实验,845 名大学生被随机分配观看有关衰老、年龄歧视、积极的代际接触以及有关壁纸的视频,结果显示基于PEACE 模型的在线教育视频有利于减少老年歧视。 在Pekçetin 等[50]开展1 项随机对照实验中,55 名护生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老年护理的理论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与老年人进行为期2 个月的接触, 结果表明与老年人进行积极接触有利于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消极态度,提高积极态度。 Fruhauf 等[51]在以色列博物馆中创办了一场“与时间对话”的互动展览,其目的是鼓励与老年人对话,促进代际接触,以减少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结果显示博物馆展览可以减少年龄歧视,且效果持久。

6 展望

综上所述,老年人年龄歧视在个人层面、人际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均较为普遍, 对老年人的精神、躯体、人际关系健康带来重要影响,正成为世界各国健康老龄化的一大阻碍。 国外对老年人年龄歧视问题研究较为丰富和深入,注重横断面研究,干预性研究相对较少。 国内学者对老年人年龄歧视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集中于老年人就业领域,未来可依据国情, 对健康服务领域老年人年龄歧视现状和干预措施等进行研究,为消除老年人年龄歧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结果显示年龄老年人
变小的年龄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最严象牙禁售令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