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2-03-14江苏连云港市东辛中心小学222242
江苏连云港市东辛中心小学 (222242)左 云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核心素养理念下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较深,一些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课堂上给学生深度参与思考学习的机会并不多,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课堂缺乏活力,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呢?
一、设置悬念法
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文本内容巧设悬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心中总想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展开思考探究,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设置悬念的方法来教学。
悬念(一):“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可诸葛亮却立下了三天完成的军令状,他难道糊涂了吗?他为什么还这么做呢?”
悬念(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向鲁肃借船,要求鲁肃不要告诉周瑜。如果鲁肃没有听他的话,把这件事情告诉周瑜,他的计划能成功吗?”
悬念(三):“诸葛亮立了军令状,向鲁肃借了船,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才趁着漫天大雾逼近曹军水寨。如果此时曹军突然发动攻打,诸葛亮还有胜算吗?”
在悬念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胆略过人、神机妙算等特点。如果没有悬念,学生的阅读就会如一潭死水,更别说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了。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悬念可以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在《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三个悬念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思考的状态,促进了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了解。
二、推波助澜法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课堂教学也如同文学作品一样,不能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时而高潮、时而低谷,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或推波助澜,或着力扭转等,使整个课堂学习具有挑战性,让学生在挑战中收获水平提高、思维发展的快乐。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乡下人家》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主要从屋前、屋后、院里等方面描写了乡下人家的迷人景色。显然,学生只是理解文本的基本意思。于是,教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用学过的读课文想象画面的方法,给课文描写的几幅画起名字。这个要求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思考,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不断地提炼、概括、总结。最后,有个小组总结说:“这篇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生活的七幅画面,可分别取名为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群鸡觅食图、群鸭游戏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这样的回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一般的教学通常至此为止,但教师并未止步,而是提问学生:“你们能不能用一首小诗来把乡下人家的迷人风景描绘出来呢?”课堂顿时沉默了。这时候的课堂看似平静,可实际上学生大脑内部的思维正在暗潮涌动。终于,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有一个学生这样写:
乡下人家
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个学生的发言获得了教师和同伴的一致掌声。这是一节具有思维含量的语文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发言高潮迭起,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虽然中规中矩,但同时也缺乏深入的思考。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意提高要求,这样能让整个课堂高潮迭起,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三、智慧追问法
追问即追根究底地问,多次地问。阅读教学中,追问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渐深入,而且能使学生的阅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追问一定要问在学生思维的节点上,要在认真倾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段场景描写:“我”和父亲住在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臭虫咬的红疙瘩;父亲找茶房理论,茶房说没办法,除非我们愿意加钱换好一点的房间;听了茶房的话,父亲动心了。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追问的策略来引领学生深入剖析作者描写这个场景的原因:“父亲动心了,他为什么对茶房的提议动心?”“父亲为什么会愿意加钱换房间,是他突然有钱了吗?”“你从这个场景描写中,除了读出父亲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红疙瘩感到心疼,还读出了什么?”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还理解到这样的内涵:父亲虽然花钱十分节省,但是只要是对“我”好的,他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不愿让“我”受委屈;而“我”明白家里的状况,不想给父亲增加负担,充分体现了父亲和儿子对对方的爱。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追问,学生就很容易忽视这些地方,也就很难感受到文本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的追问可以让学生的阅读由浅入深,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对文本内容或者人物形象的深刻感知。在《父爱之舟》一课教学中,在教师的追问之下,学生深刻地感受父亲对“我”的疼爱以及“我”对父亲的理解,同时获得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故意出错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故意露出破绽,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让阅读教学显得更加精彩。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柏林》一文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教师故意把“寂静”一词读成了“安静”。读完后,有个学生立即指出问题:“老师,你读错了。课文中是‘寂静’,而不是‘安静’。”对学生的话,教师故意满不在乎地说:“‘寂静’‘安静’,这两个词的意思都差不多,没有关系吧。”刚说完,学生又表达他们的意见:“不一样,不一样。”这时候,教师故作疑惑地问:“是吗?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呢?”有一个学生说:“安静一般形容教室等场所的安宁、平静,寂静是形容山谷、空旷处的安静,寂静比安静更静。”另一个学生说:“这里的‘寂静’不仅写出了车厢里环境的安静,还写出了此时车厢里人们心情的不平静,表现了车厢里人们心情的沉痛及悲哀之情。”还有的学生说:“‘寂静’在这儿是一种表象,反衬出车厢里人们心里的‘动’,也就是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此时,人们的心里是不平静的。”就这样,在教师故意出错和引领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提升了语文课堂思维的含金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故意出错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并展开质疑与探究,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在柏林》一课教学中,教师故意把“寂静”一词读成“安静”,引起了学生对“寂静“一词的深层次思考,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五、夸大评价法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手段。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度进行夸大评价,以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样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演绎更加精彩的课堂。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教师故意这样说:“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把课文反反复复地读了好几遍,尤其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我发现作者这段话的描写实在是妙不可言。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哪位同学能像老师一样发现这段话中的妙不可言之处。”当有学生找到“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可是还能感觉……挤压过来……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段话之后,教师马上用夸张的语气对学生进行评价:“你找到了和老师一样感到妙不可言的地方。不过,老师还想听听你的分析与看法。如果你的分析与看法和老师一样,那我们就是心有灵犀了!”思考片刻后,这个学生说:“作者在这儿把自己感觉到的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尤其是小船的小与孔隙的小。作者写自己都紧贴在船底了,还感觉额角、鼻子会被擦伤,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这样描写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时,教师为学生竖起大拇指,并评价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样,在教师适度夸大的评价下,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表达更精彩。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适度夸大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思维更活跃,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信心更强,让语文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精彩。
六、适度放手法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放手不等于放任,而是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时空中展开思考、探究。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写鲜花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有的学生说,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不同的花儿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对学生的不同理解、看法,教师没有直接给予肯定或者否定,而是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段话是围绕着“鲜花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还是围绕着“不同的花儿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进行描写的。在教师充分放手的前提下,有的学生以对比法进行阅读,有的学生以列表法进行思考,还有的学生反复地朗读体会。这样,学生对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阅读教学中,教师适度放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敢于进行大胆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七、由果及因法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开阔性的培养,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思考与解决问题,深刻地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结果入手向原因推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请简要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并没有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而是极力捕捉有价值的资源,让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这么长,怎样才能在复杂的内容中寻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简要概括呢?”这样,学生就不再局限于对结果的认知上,而是从方法入手,对问题进行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结果出发引领学生对问题进行逆向思考,由果及因,使学生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思维形式由单一走向多维,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要依据文本的内容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思考探究,从而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