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粉彩画的美学内涵研究
2022-03-14邱嘉冀
邱嘉冀
(景德镇学院,景德镇, 333000)
0 前言
陶瓷是见证人类社会文明的器物,随着人类不断发展,陶瓷肩负生活艺术等职能作用,具有固定固定审美价值情趣,其自身工艺材料传递陶瓷艺术独特魅力。陶瓷绘画在陶瓷装饰功能发展中遵循时代审美规律,当今陶瓷绘画从陶瓷温室桎梏中脱离,代表艺术家的审美观。艺术家与陶瓷绘画创作紧密联系创造独有的艺术价值。随着陶瓷绘画艺术的时代性特点不断明朗,明确陶瓷绘画形式时代性非常重要。改革开放带来西方绘画流派的吸收,陶瓷绘画需要不断变革发展,创作审美意识阻碍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粉彩在中国陶瓷历史上享誉盛名,粉彩瓷器具有色彩粉润等特点,粉彩风格意境深远。现代粉彩绘画风格追求清新典雅,陶瓷艺术者往往忽略粉彩绘画与美学思想的联系。研究陶瓷粉彩画审美内涵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1 陶瓷粉彩画审美研究
陶瓷绘画艺术自彩陶开始展现其独特魅力,陶瓷绘画陶冶陶瓷装饰领域对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很大影响。陶瓷艺术家积极探讨陶瓷语言与装饰手法,当代陶瓷绘画对传统陶瓷绘画发出挑战。陶瓷绘画游离于现代陶瓷艺术外,固定的装饰手法影响当下陶瓷绘画艺术,市场化体制下淹没艺术领域的清澈,陶瓷粉彩画随着审美观念的转移发生巨大变化。研究陶瓷绘画审美意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陶瓷艺术审美分析
美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美是物质感性存在,具有社会意义内容。在人类早期体现在满足人的生理与感官刺激,陶瓷艺术早期发展体现人类对美的理解与认识发展。陶器满足实用功能后绘制图案成为先民表达对生活的感悟[1]。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美有不同的看法,陶瓷艺术在人与天地相互协调中概括中国艺术哲学体系。关于美的定义已有许多学者作出大量研究,中西方学者对美学有不同的看法,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俄国的车尼尔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我国思想教育家庄子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德国美学家保姆加登首次提出美学为感性学,规定美学学科边界与标准,但缺少使之成为科学的配套方法。日常生活中到处蕴含美学的原理,陶瓷工艺诠释美的内涵。
1.2 粉彩陶瓷绘画工艺
粉彩瓷是在清廷诞生的著名彩瓷,是将颜色低温固化的彩陶,釉上彩后出现青花瓷,粉彩瓷等彩瓷[2]。彩粉吸收五彩的优点,具有色彩丰富的特点。粉彩瓷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瓷制作工艺繁杂,经过彩料填色等多道工序。粉彩纹饰多绘团花,水仙灵芝等。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楷书款,民窑精品有图案标记,乾隆期粉彩部分继承雍正时期舒朗艳丽纹饰特点,部分在粉彩瓷内壁施绿彩。
粉彩是釉上彩瓷器品种,彩绘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白瓷上勾画出图案轮廓。风格笔法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特征,粉彩瓷器是景德镇陶工的创举。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具有“东方艺术明珠”美称。粉彩瓷装饰画洗染吸取姊妹艺术的营养,采用画法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简洁洗练的写意画。将水彩画等姐妹艺术融汇运用,粉彩绘制经过打图等工序,打图到拍图是用墨线起稿创作,做图是将浓墨图样从瓷器上排印下[3]。粉彩描绘着色技法复杂细致,所用工具包括画笔,彩笔等许多特制笔。
粉彩瓷萌芽于康熙时期,雍正时期进入全盛时代。康熙后期景德镇粉彩瓷问世,建国后粉彩瓷得到长足发展。粉彩瓷装饰题材主要沿袭国画风格,粉彩人物画起源较早,是独立成科最早的画科,包括仕女画、风俗画等类型。魏晋时期佛教传入兴起,出现以顾恺之为代表的首批人物画论。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时期,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中国人物画中高士画大量出现。中国人物画可通过综合想象创作类型化虚构人物形象,人物画题材引入粉彩瓷表达可以融合瓷胎质感,达到独有艺术气质。
1.3 粉彩瓷画审美分析
清代时期粉彩瓷绘画是制瓷工艺发展的升华,审美历程伴随制瓷技术的发展。瓷画是陶瓷绘画结合的艺术形式,粉彩绘画的人物花鸟等精美画面形成陶瓷艺术的重要方面,粉彩陶次绘画是综合学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4]。陶瓷作画不同于画纸技法,绘画技法有特殊要求。陶瓷经窑火煅烧,审美价值兼具陶瓷与绘画艺术美学意味,遵循从复杂到本真的演变历程。充分流露出材质美,展现深远意境效果。粉彩瓷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产生是复杂内外部因素作用。
随着瓷胎绘画工艺技术复杂,胎体洁白厚重,光润透亮,表现形式有绿地粉彩等粉彩瓷,构成骨式有起伏连绵的缠枝,活泼的折纸纹等。图案从自然界中选取素材,有动植物等画面。粉彩瓷绘画纹饰经历简单美到繁冗精致美,体现瓷画美演变到本真美的阶段。如一些粉彩瓷花鸟纹为自然界动物写照,对荷叶等辅助纹饰细致描绘。清代粉彩瓷画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呈现出浑厚妖娆雅致的神韵[5]。瓷绘用平涂,山石无凹凸感。花心多用另外颜色填彩,有的红花青心,或红花绿心。粉彩瓷画色彩艳丽,用色绘画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山水画原指水墨勾勒皱染基础上敷设淡彩山水画,陶瓷粉彩山水是用粉彩绘制山水工艺,色泽多为水绿等,粉彩中人物以侍女居多,常见画面女子双目露出无奈,画面淡雅柔和。常见粉彩花卉主题有牡丹、菊花等,为适应陶瓷工艺特点,通常保留花鸟生动外形特征。构图形式出现严格对称形式,均衡构图是运动形式,因富于变化显得生动活泼[6]。创作瓷画要有良好的绘画功底,传统瓷画作品流程包括设计着色等,首先选定绘画题材,然后打稿绘制细致作品,绘制写意作品直接着色,主题内容完成后配景需要主次分明,图案绘制后要落款。粉彩作品题材易经集中代表粉彩瓷画的精神风貌,凸显粉彩瓷画独特清幽隽永之美。
2 传统陶瓷装饰审美观的形成
陶瓷绘画与创作者品行有密切关系,陶瓷绘画创作脉络传统是历史沉淀[7]。传统陶瓷装饰以纹饰为主,明代具有民间满构图特点,总体是按照一定图案模式结构经过变化组合表现出的纹饰。陶瓷装饰纹样千年审美观念积淀演变为工艺技法,陶瓷装饰演化反映华夏文明从原始到理性的美学追求。传统陶瓷装饰审美受到宗教政权,科学与工艺技术等因素影响。
2.1 政权的影响
金字塔式国家治理结构中,封建社会对经济文化产生很大影响,皇帝是国家运行方向的决策者,前年的封建统治为皇权服务,制瓷业呈现出官民窑相互独立影响的关系。官窑是朝廷监造的窑口,刑窑白瓷是唐代为政权供奉陶瓷精品,北宋时北方战火连绵毁尽北方窑口,宋德景年间赐南镇为景德镇,南方瓷业得到繁荣发展。元朝官窑以烧制日用瓷为主,明清时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丰富的陶瓷装饰随着前年封建专制朝代变迁,宋代书画院蓬勃发展,带动名窑瓷器釉色沉稳大方。清代釉上装饰体现统治思想对陶瓷装饰的影响,乾隆时期陶瓷装饰风格富丽堂皇。官窑与民窑相辅相成,为现今陶瓷绘画创作留下宝贵题材。
2.2 工艺技术的演变
工艺技术随着陶瓷的发明不断演变,工艺是陶瓷物化的前提,由于科技的发展,陶瓷工匠利用陶瓷材料描绘出陶瓷艺术民族魅力[8]。陶瓷绘画中呈现丰富的工艺技法。陶瓷装饰工艺包括釉下与釉上装饰,釉上装置是利用矿物原料经高温烧制瓷器白胎装饰。古翠研制成功取代大明五彩中釉下青花,古彩装饰方法使用珠明了勾线,经活炉低温烧成。题材上表现中华民族中吉祥寓意,表现手法吸收民间年画特点。基于古彩在玻璃白渲染扬名的粉彩温文尔雅,雍粉彩在珐琅彩基础上发展,人物故事题材多含吉祥寓意。
民国新粉摆脱传统粉彩程式化装饰方法,“珠山八友”创立落地粉彩等工艺拓展其表现力。当今粉彩不断探索形式内容结合时代的语言,但囿于其保持百年前形式未能通变创新。新彩是经高温烧制白胎绘制图像经低温烧成装饰技法。清末新彩颜料需要进口,颜色品种多样,色彩明快大多数可自由调配。先进新彩装饰技法包括绘画等多种装饰手法,釉上装饰以其文人情怀受到历代陶工艺术家青睐,显示出帝王不同时期对陶瓷装饰审美垄断。花鸟虫草图案预示国泰民安,工艺技法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与陶工对陶瓷材料的创新。
3 粉彩陶瓷绘画现代审美观的发展
“珠山八友”继承文人画审美情趣,由于其共同追求拓宽陶瓷绘画语言,在学习古代中国花技法同时结合当时社会生活创作符合时代的陶瓷画艺术,后世继承“珠山八友”基础上受中国画的影响,其陶瓷绘画与现今绘画材料无异,建国后由于题材阻碍陶瓷绘画艺术家创作的自由。艺术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探索不同工艺技法,现代陶瓷绘画审美观受到学院教育,现代艺术市场等因素影响。
3.1 学院教育的影响
19世纪末国人现代意识觉醒,追求言论自由的激情为中国现代美术运动造就时代背景。写实主义为中国美术教育勾画西方教育模式的图画,20世纪初湖南瓷业学堂创办拉开中国近代陶瓷艺术职教序幕,中国陶冶学堂由培养陶瓷工人开始,1958年德镇陶瓷学院成立为陶瓷艺术语言拓展作出巨大贡献。上世纪40年代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开设陶瓷科,出现大批陶瓷艺术教育家。祝大年主张陶瓷装饰性,梅健鹰强调绘画效果适应器皿造型。高庄指出现代工艺美学思想与工艺技术要融合。陶瓷艺术家开放思想为我国陶瓷艺术教育作出巨大贡献,为陶瓷绘画发展奠定基础。
3.2 现代艺术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后,西方意识流入中国对各行业产生影响,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红色政治桎梏,罗中立的《父亲》超级写实等,昭示着西方艺术流派影响中国主流艺术,现代陶瓷艺术学院陶瓷艺术家努力探索陶瓷形式语言,陶瓷艺术散发无比的魅力光彩,陶瓷艺术在20世纪动荡年月故步自封,陶瓷绘画统治陶瓷装饰的发展,现代艺术流派督促下陶瓷艺术发生巨大变革,当代陶瓷绘画风靡全国,影响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西方陶艺发展由现代艺术大师参与出现雏形,现代艺术大师参与利用泥土创作开启陶艺制作先河,毕加索使陶瓷艺术以全新面貌立足于艺术之林,为陶瓷艺术增添新的血液。
由于当代陶瓷绘画批评理论研究缺少,大量艺术家为生存迎合市场失去审美意识的独立,文化发展依赖于经济状况不利于文化的发展。现代艺术发展为陶瓷艺术发展带来更多的参考方向,现代艺术对陶瓷绘画影响体现在技法与思潮中,陶瓷绘画吸收国画设色等表现方式,随着西洋油画由传教士的引进,陶瓷绘画出现三维立体等油画技法,陶瓷绘画在相互借鉴融合氛围中不断成长,拓宽绘画工具的使用。上世纪80年代大量西方流派传入中国,当代伤痕、乡土等艺术思潮对陶瓷绘画产生很大影响,艺术家创作陶瓷绘画艺术时审美观念停留于唯美基础上,当代艺术家新文人画家参与给予陶瓷绘画更多启示。
3.3 陶瓷绘画审美观的反思
艺术是对现实的延伸,当代艺术走进与社会公众脱离的局面,程序与唯美构成景德镇陶瓷绘画的整体局面。全球一体化时代下,陶瓷艺术在20世纪40年代末像绘画雕塑一样创作,陶瓷是媒介物质,艺术家要了解陶瓷绘画工具材料,陶瓷绘画受到工艺的限制,当代艺术家创作中往往忽视对内心性情的关注。当下陶瓷媒介问题是如何获得与当代生活方式匹配的语言形态。陶瓷绘画家试图将陶瓷绘画艺术从民间工艺品中独立,艺术家创作时审美观是影响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发展的潜在阻力因素。学院教育为陶瓷绘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随着附加实验状态促进陶瓷绘画的发展。艺术家审美意识是艺术创作的内核,陶瓷绘画经历象征寓意等阶段发展显示审美意识的更替,科学进步为陶瓷绘画提供技术支持,陶瓷绘画历史积淀为后代艺术家提供宝贵实践经验,要求艺术家对审美观念现代性提出质疑,促进陶瓷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时代不断崛起,创作人的审美观可以使艺术成为艺术,人类对艺术的渴求不仅停留于技术泛滥的欣赏。人们必须回到艺术的本源,审美判断标准是陶瓷绘画创作人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艺术必须与人存在价值有关系,艺术不是追求附和和数字带来的迷茫诱惑。陶瓷粉彩绘画流传至今大放异彩,外来艺人推动使得陶瓷绘画艺术成为陶瓷语言艺术的主流。随着时代的进步,要学习古人绘画艺术精神,不断增强美学理论,推动陶瓷绘画艺术的兴盛。陶瓷粉彩绘画要注入更多美学思想,使人们观赏粉彩作品中沉浸感受自然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