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22-03-14胡志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机电工程立德机电

胡志雄

(云南省曲靖应用技术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

中职机电工程类院校要切实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对立德树人的基本观念和实践方法的理解,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从根源上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个问题[1]。随着中职院校对机电类专业的人才培训方式改革,应该把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课程实施等各方面,从而形成具有较高质量的专业技能。

1 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及其问题探析

1.1 人才培养主体错位,中职培养偏重理论背离行业需求

中职机电专业的人才与一般的高职高专院校相比较,应该结合行业、市场和国家的实际需求,在培养方式上兼顾了教育和专业的两个方面。中职人才的培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虽然当前中职机电专业的人才培训已基本意识到业内的密切关系,并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指标,但是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中职的机电专业人才的培训方式无法与国内的机电工业相适应[2]。例如,在实践中,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老师的传授方式依然是以教授的方式传授,在课堂上,很难经历思考、质疑、论证等过程,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随着中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机电工程领域对机电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和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机电工程技术人才的培训方式必须与之相适应。但是,当前的机电工程专业还停留在以学校和老师为主要内容的常规培训方式,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与同行业的实际需要难以相适应。

1.2 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设置失衡,模式化问题突出

根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中职机电工程技术人才的培训方式应该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相适应,为高职院校提供多样化的专业课程,以适应高职院校的特点,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素质教育[3]。然而,当前国内高职高专机电专业的机电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着模式化、程序化等问题,缺少科学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公共基础课的比例不断提高,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也逐步成为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机电行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但是,由于学校的教科书与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行业发展脱节,使学员们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到最先进的工作技能,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3 学校同行业联系不紧密,实训环节薄弱

到目前为止,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一些中等职业院校可以根据机电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改革,开设实习场所,以满足这些要求,但因为场地占地面积大、机电专业的机器装备成本太高,因此在实践中,实习基地的面积远远低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且不能充分的利用。同时,由于实习场所与企业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差异,很难真正适应公司的需要。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在开展机电教学时,主要由专任教师教学,教学内容以教学为主。在实践方面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多是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他们的知识结构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而在这个行业息息相关的领域里,校方并不重视这个领域的高效衔接,也没有办法通过与其他公司的交流,来深化彼此的交流,让校方更好地理解这个行业的需要。

1.4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创新思维不高

而在机电一体化的教学中,师资力量也占有很大的比重[4]。然而,在传统的机电人才培训中,教师们尽管意识到思维多元化、发散思维、实用主义等因素对机电人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他们仍然注重于理论教学,缺少与学员的双向交流,不能充分理解学员的问题。另外,中职院校的人才培训方式,基本的理论课程和能力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或电子仪器来教授,但是老师使用的案例、PPT甚至是机器,并不能确保与业内的技术同步,也不可能帮助学员真正了解行业动态。而在实务教育方面,老师们往往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是“口头解释”,而不能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

1.5 教师片面追求成绩指标,忽视学习过程的考核

一套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实训效果。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片面追求提高考试成绩是我国多数中职院校教学的通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价值目标缺乏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进步情况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仅仅依靠单项技能考试,难以检测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生就业后会面临不适应时代需要和工作岗位需求等众多问题。

2 立德树人下的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 以综合素质为目标,因人而异培养人才

立德树人这个基本使命,使高职院校的机电工程技术专业在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素质、综合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高校要从机电专业自身入手,从专业知识的构成上进行剖析,并根据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设定复合型、全面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把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思想道德素质三条主线,着重对劳动法律知识、英语知识等进行全面、充实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和认识,增强了行业的适应性。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因而,高校要培育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机电类专业技术人员。中职学生刚离开初中,对中职生活和人生目标没有规划,所以中职学生的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能否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在于教师能否把握学生的独特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教学需要用心指导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和状态,尽可能地排除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阻碍,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多进行鼓励,让他们树立成才的信心。

2.2 以技术和资源为核心,设计机电专业课程

针对中职机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特征,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一是机电工程专业要按照产业需要进行课程的设计。中职院校与同行业之间的关联度比较高,所以在制订职业教育课程时,要考虑到职业发展的趋势、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比如英国BTEC的教学体系,就是根据我国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课程。就国内高职院校来说,也可以根据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和产业公司的特殊需要来完善自己的专业教育。高职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的基本目标,从教学实践中发掘立德树人的典型事例,并根据学生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意见,适时地进行课程设置,确保高职机电专业的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5]。

学校在培育学生时应注重借助资源,丰富培养模式,加强对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丰富其内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与开拓。另外,学校可以多开设一些机电专业的比赛,不仅能让学生见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还能使他们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动力,在比赛中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

2.3 以兴趣和能力培养为根本,提升人才质量

教师应拓展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主张兴趣优先,激励学生自我学习。无论老师知识多么渊博、讲的多么生动,都不如学生自己感兴趣,自我学习更有效果。比如在学习气焊与电焊时,老师可以详细解释其中的差别、优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兴趣,从而确定自己喜欢的方向,从内心产生学习的动力。

从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出发,中职机电类院校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要注重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基本功的建设。机电类人才的培养应以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核心,注重思想道德素质和理想信念,注重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的训练,使其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既要符合高校专业的基础课知识,又要符合社会、行业和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4 以校企合作为中心,设计教学特色

中职院校在立德树人这个基本使命的指导下,必须立足于其教学特征,构建具有鲜明个性的教育设计。中职院校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重点是必须解决校内、校外如何培养的问题,必须真正按照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适应现今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按市场要求制定培养人才方案,可避免盲目性、不适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实用性。

首先,中职机电工程专业要深化与校企的紧密协作,校级领导充分利用自己的力量,与校内外的公司进行沟通,促进各行业之间的职责分工。此外,公司还应该经常到学校面向师生进行行业讲座,告诉学生行业发展前景,技术水平,以及对人才的需求。保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协作。第三,以校企之间的密切协作为前提,建立具有鲜明个性的校内实习基地。一方面,要为高校实践基地的设备购置、理论技术开发和师资培训提供经费;同时,高校实习中心要充分面向大学生,并安排学员每周定时参与实习,并对器材的使用进行培训。

2.5 以实例教学为基础,实践探索教学

中职院校在立德树人这个基本使命下,必须坚持教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的水平,从而为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做出相应的努力。其次,通过引入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在此背景下,实践个案研究因其与行业紧密联系、生动性强等特性而逐渐被赋予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在选材上,教师要注重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关键问题,强化与业界的密切关系,使学员从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问题。过程性的课程评估还可以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防止旷课等,并可以指导他们积极地进行学习。比如,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控车床操作之后,再让他们学习简单的编程将指令输入车床专用计算机驱动电路,再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成果,从而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

2.6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疫情的持续,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进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挥优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弊端和问题,避免出现刻板枯燥教学。比如在开展机电教学过程中,使用智能化白板,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交互操作功能,同时也相应地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为直观的知识图像信息,使学生更为高效地接收教学知识内容。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开展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结合机电专业当中的机械制图的内容,为学生展现出一个三维动态化的模型,保障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参与度不足,影响日常学习效率。因此使用信息技术授课,可以让教师掌握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更加明确可行的教学方案,极大地满足现今社会教学方面的实际需求,极大提升教学质量。[6]

3 结语

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机电工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中职学生的培养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现代中职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真正转变人才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兴趣中充分地自我学习、借助学校资源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协作、创建优质的学校实习基地、创新师资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加强同行业的紧密合作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水平,才能够保证学生成为机电行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为机电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机电工程立德机电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精细化管理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BIM技术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