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术专题报告与写作”的教改探索
——以林学专业为例
2022-03-14龚文芳郭鑫淼
龚文芳,郭鑫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学术论文的撰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科技工作者成绩的重要标准[1]。学术专题报告与写作作为农林类本科院校林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开设通过对学术规范、论文的类型、检索方式、研究和写作方法、写作格式以及投稿和发表等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对科研基本程序和基本规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使学生树立学术精神,养成学术规范,理解科研特征,熟悉科研过程,掌握写作方法,突出问题导向,以达到培养大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改善专业知识结构、完善科研思维模式以及提高创新性思维的目的。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已开设该课程,但由于对课程的研究和探索不足,尤其是在农林类更加注重科研实践的高校中,出现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传统、教材更新不及时等典型问题,使得大学生的论文粗制滥造,逻辑混乱,语言浅层化,写作水平大幅下降,甚至在后期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学生依然不清楚“综述”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如何构思和撰写一篇综述[2]。因此,需要对学术专题报告与写作这门课程开展更深层次的研讨和实践。
1 课程教学状况
1.1 教学内容
学术专题报告与写作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林学专业的基础课,理论课为64学时,在大二两个学期均开设。本课程基于已有的科学文献,讲授包括期刊、书、书的章节、报告、毕业论文等科研文献阅读与引用方法,基于科研文献进行学术报告的技能,及科研写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学生完成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各自专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历史、意义、未来规划,以及由此形成的该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
(2)能力目标: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科研发展最新概况,掌握信息检索的技巧与方法,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及设备,提高获取科研最新信息的综合能力;掌握论文框架构思、论文撰写规范、论文格式规范、论文投稿过程和方法等,提升论文写作的能力。
(3)素质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中弘扬科学精神,确立人生目标,培养客观、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素质。
1.2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4次作业和一篇综述论文,其中不同文献的引用格式及文献列表创建占20%,摘要写作占20%,海报的制作占15%,文献口头汇报占15%,25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占30%。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高,态度不严谨
论文写作本质上应属于实践类型的课程,然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点繁杂,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形式,而学生缺乏实际的锻炼,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程虽然很实用,但是很枯燥,对其无法产生兴趣,甚至畏惧写作;其次,该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大多为了修学分才选课,并未深入了解该课程具体授课内容,也未深刻体会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大多数学生迫于毕业的压力才进行论文写作与投稿,把撰写论文当作一项迫不得已的任务,而采取应付的态度,甚至在其写作过程中出现抄袭、杜撰、内容堆砌等道德失范行为,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利于学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局限
学术专题报告与写作课程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需要大量实践操作,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校的授课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扮演“主宰者”的角色,以“填鸭式”讲授为主,把课程内容继承性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并且在授课过程中过于强调写作的重要性、逻辑性、概念性等理论内容,对文献检索方式、阅读方法的讲解草草带过,写作实践操作环节设计较少,甚至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只在结课之前练习几篇,对理论理解不透彻,方法运用不灵活,因此导致学生对论文写作能力的掌握效果欠佳。
2.3 教材适用性低,更新不及时
由于各方对于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对于教材内容的编写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契合度不足,版本的更新换代较慢。有研究表明,在林学专业该类课程的教改探索中对教材的适用性和契合度进行分析,表示农林院校的林学专业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教材是对所有非文科专业适用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对于林学专业偏应用基础研究与林业生产实践等方向的大学生来说过于宽泛,与林学和林业相关方向契合度不高,不能很好地与本专业学生所学知识融合衔接[3]。教材是课程的核心,它提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在此基础上选择的教学方式则必须与教材内容相适应,一门好的课程应该完美结合适用教材与教学形式。
2.4 考核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多采用传统的撰写自命题论文和综述的闭卷考试;在评价体系方面,主要以老师批改点评为主导。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容易产生个人主观色彩,还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不仅具有甄别、诊断、导向、激励等方面的基础功能,而且对于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积极创新考核内容,全面运用考核方法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
3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近年来,部分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进行了探索和改革。麻开旺等[4]为开展高校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从制度、认识、课程体系和内容以及师资和科技平台建设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和设想。邓敏等[5]针对目前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的特点,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以个性化教学为原则,构建了教师讲授、翻转课堂、学生分享交流三大教学模块,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学术交流能力。陈素清等[6]对国外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进行探究,结合国内的教学特点及学生自身的情况,针对论文写作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学生态度散漫、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欠缺等问题,在教材、导师以及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改革措施,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许杰等[7]根据当前信息爆炸时代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增删,摒弃了过时的知识,引入了新颖内容,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模拟审稿流程,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真实了解科技论文发表的过程以及审稿专家会关注的问题等。
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林学专业的特点,从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对该门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为有效开展本科生论文写作课程培养提供参考。
3.1 提高各主体的重视程度
学术专题报告与写作的主要功能是对原创性工作的记录与总结,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既是科学技术表达的手段,又是维系科研人员学术交流、研讨的纽带。所以,课程教学改革中,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可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学校官方公众号推文或将该课程设为必修课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使其树立正确严谨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抽象理论更加形象具体、浅显易懂,深入学生内心,并强调论文写作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学生学术和就业方面的意义。让他们对论文写作有更深切的认知,从而尊重并严谨对待科学研究;最后,学生也要尊重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的贡献,同时调整心态,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学习,不断探索创新,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3.2 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
文献的检索和阅读贯穿科研工作的始终,通过文献检索和阅读,科研工作者可以快速掌握科技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了解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并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为论文的顺利撰写提供理论支撑。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将文献的检索和阅读与写作放在同等的位置加以重视。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形式不定期开展宣传讲座,讲授快速检索和阅读文献的技巧以及普及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其次,采取增加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建立数字图书馆、开发微信小程序等措施,为学生搭建有效、便捷的学习平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搜集信息以及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最后,教师在教授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渗透这方面的知识,设置实践操作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文献检索及阅读的效率。
3.3 转变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广泛应用,移动学习开始流行并成为热点。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也应从单一走向多元。将单一的线下授课,转变为线上学习,或者以翻转课堂的形式,通过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自主学习,课堂时间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解疑释惑、互助交流共同完成学业,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基于腾讯课堂、MOOC、学习通等线上应用程序,构建普适性教学模式,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互助式学习方法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3.4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改革的能力。在课堂过程中要避免“一言堂”,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①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以案例为导向,开展讨论、分析、交流等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小组协作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互助、共同探讨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③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在多边互动教学环境下,通过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进而激发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模式。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成为辅助、引导的角色,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需求者,使其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对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热情。
3.5 进行教材建设,注重内容衔接
目前的图书教材领域,有关论文写作方面的书籍很多,但教材的内容与本科生所处的层次匹配程度不高,并且与各专业的切合度较低。没有适合的且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材,仅凭课堂教学的短期效应,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更应重视教材的建设,要针对学生的水平以及专业的特点编写本科生适用的教材,教材内容要与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紧密衔接,以帮助学生在获得参考信息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
3.6 全方面考核,多角度评价
对考核方式进行全面改革,将传统自命题考试和开放性命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交流沟通,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各种学术资源。
针对不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如采取自评、老师点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以及网络评价等方式,客观、有效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现状。在评价体系中,学生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客体,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而且可以从他人存在的问题中汲取经验教训,弥补自己的缺陷,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自主性[8]。
4 结语
涉农院校林学专业“学术专题报告与写作”课程是培养林学专业高科研素质本科生人才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门课程系统深入的学习,大学生应当熟练掌握文献检索和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到林学学科的专业课程论文写作、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学科文献综述比赛、大学生课余创新与实践训练项目等科研活动中,显著提升林学专业大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真正达到培养研究型的新时代林学专业接班人,同时为其继续升学就业和学术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