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多感官教学的中职财务会计教学设计
——以银行本票为例
2022-03-14宋小萍
占 寰 宋小萍
会计学科作为传统经济管理学科,为社会输送经济管理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中,财会专业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核心课程,对中职院校财务专业学生而言,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学习会计,他们没有丰富经济生活经历,财务会计中很多知识点对他们而言尤为陌生、抽象,课堂教学容易陷入效率低、效果差的困境。同时,学生正值青春期,内心躁动迷茫,需要有人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多感官教学是新西兰教育学家克里斯德·沃德将脑科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所提出的提升学习效果的方法。国外研究多运用在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国内学者的应用研究多侧重于美术、音乐等人文素养学科或语言类学科,通过知网搜索关键词“多感官教学在会计”、“会计多感官教学”发现文献为0。因此,笔者尝试将多感官教学理念运用到财务会计教学,以解决会计知识抽象枯燥,教学过程刻板乏味等问题,在轻松愉快氛围中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提升学习质量。
一、中职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浮于表面
当下国内很多学者提倡众多教学理念,如“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不管是教学模式的探索还是教学内容的深度、价值,在大多数课堂中都很少贯彻实施,尤其对以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的财务会计而言,会计准则的“规范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缺乏艺术性地创作,因此教学理念往往浮于表面。
具体来说,体现在三方面:1.教学理念缺乏深度和高度。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描述的是抽象的经济活动和规则,很难融入思政元素;2.教学理念融入课堂过于刻意。财务会计教师为了融入思政元素,容易出现生搬硬套、理想主义等问题;3.教学理念深入课堂的动力不足。大多数职业院校开展的财务会计教学没有升学压力,偏向“精英化教学”搞技能大赛,因而不重视普通班的教学效果,更不会注重在教学中传递良好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
当前,教学手段追逐流行,以信息化手段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往往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各类教学大赛的赛制标准制定了有关信息化手段的众多要求,潜规则里“信息化”已经成为各类教学作品的标配。没有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设计就是“失败”的,甚至都不会在各大教学大赛“露脸”。然而,信息化手段未必适应各类学科,没有使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也可以非常生动或教学效果突出,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教学达不到“教育的初心”。
(三)教学氛围缺乏有力支撑
财务会计在会计职业培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核心课程,当下会计师职称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财务会计相关。然而,职业院校因为技能大赛大环境的压力,财务专业“少数精英化教育”仍是现状。管理组织从上至下关心的重心是技能队精英的应赛水平,而不是整个专业学生核心课程的学习状况,财务会计教学无法上升到足够的重视程度。即使一线专业教师重视学生财务会计的教学,但往往因为工作内容繁杂,可能无法潜心研究提升财务会计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多感官教学的内涵和设计原则
当下主流观念认为,多感官教学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刺激学生眼、耳、口、手、脑等感觉部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动觉、视觉、感觉及直觉参与学习,建立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深刻记忆,用不同的信息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并提升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笔者认为多感官教学融入财务会计教学要遵循以下三个重要的原则。
(一)主体性
现代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想法也颇多。多感官教学设计要客观认知这一特点,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设计活动、参与活动、感悟活动。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否决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明线是学生主体设计、参与,而暗线是教师的有效引导、设计。在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活动误区”时,及时地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富含思政元素的积极意义活动来学习知识。
(二)多元化
教学活动设计要兼顾各感官的特点,合理调动多个感官,避免某个感官过于疲劳,而失去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同时,活动形式应多元丰富,有利于融入思政元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劳动教育。多方位来攻克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刻板,过程乏味的问题。
(三)可操作性
考虑现实中职院校的“技能大赛”压力,财务会计教师大多是忙于技能队“精英化教育”,多感官教学要在中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堂中提升教学质量,而不是流于形式,则必须设计操作性强易行的活动形式。财务会计教学活动形式可多参考多感官教学运用成熟的特殊教育、音乐等教学。
三、多感官教学理念下银行本票教学设计
(一)教学选题
本次研究选取的教学主题是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银行本票章节,该章节是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考核内容。本次教学是银行本票项目的第一次课,时长40分钟。
虽然银行本票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已经很少用到,很多银行从业人员亦不太了解其使用流程,但从知识体系的全面性角度出发,我们仍要克服困难传授学生。
由于授课对象均是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学习会计,没有丰富经济生活经历,银行本票对他们而言尤为陌生又抽象。因此,本次研究旨在克服财务会计课程银行本票生涩抽象的问题,研究设计即轻松愉快传递“正能量”又印象深刻学习效果显著的多感官应用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针对五年制职业院校二年级初次接触财务会计的学生展开。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基础会计,具有基本的会计理论常识,但不太理解会计原理,还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会计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但从未了解过银行本票。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是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了解银行本票的概念和特点,能理解银行本票的业务流程,并推导申请银行本票的账务处理;在情感价值观层面,学生可以在教学环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并在履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乐观向上认真细致、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美好品质。
教学的重点是银行本票的业务流程和申请银行汇票的账务处理,难点是申请银行汇票的账务处理。
(四)基本思路及可取之处
本次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人类学习认知的基本规律入手并应用卢卡斯的环境教育理论,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容设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为了学生能高效地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组织多感官教学,即设计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比如眼、耳、口、手等)的学习活动,活动的设计力求趣味性、话题性、参与性。
本次教学的可取之处是以学习的认知规律和环境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内容既符合大脑学习知识的客观规律,又可以达到素养培育目的。
(五)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预习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一个是预习银行本票的概念、特点、票样及使用用途,这一个作业作为鼓励愿意分享的学生,不会课前指定课上分享的学生。第二个任务是了解银行本票有关的业务流程,由于学生比较腼腆,班级还未形成各小组轮流进行情景演示的习惯,因此事先挑选个性活泼愿意展示的同学作为第一次情景演示的主角。该预习任务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个别指导,鼓励他们用贴近生活的经济语言进行业务流程的演示。
2.课堂过程
(1)预期成果分享
环节一:分享预习任务一
很多学生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这个环节是为了鼓励学生勇敢突破自己,在参与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环节二:演示预习任务二
预习任务二是学生以采购业务背景演示业务流程,这是本次课的亮点和趣味性精华所在。台上表演的同学语音生动,肢体语言丰富,他们自发增加了业务流程的故事性,让业务流程变得既生动又有趣。整个过程,台下的同学观看地非常认真和专注。这一段精彩的演出为新课作了铺垫,让学生通过“眼观”、“耳听”、“口议”等感官体验了解了业务流程。
(2)新课展开
环节一:业务流程再现
以上个环节为引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勾画业务流程图。接着,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画出业务流程图。整个过程再次激发学生“眼观”、“耳听”、“口议”,尤其是经过大脑处理信息,手画流程图,达到了反复认知业务流程的目的。这个活动让学生印象深刻的,结合上个环节的演示,可以达到深刻记住该教学重点的目的。
环节二:会计语言转换
对照黑板上的业务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把业务流程中的经济事项转换成会计语言——会计分录。这是本次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申请银行本票的账务处理。
学生回忆并分析学生演示的业务流程及对话细节,在欢快的气氛中自行推导,辅助教师的引导。“同学们请回忆,刚才申请银行本票,银行陆行长先给票还是企业申请人的孙老板先给钱,孙老师整个过程中给了多少钱”?学生基于这样的回忆引导,可以迅速得出账务处理的贷方是“钱”(情景剧中是一沓演示钞票),接着转换成“会计语言”——会计科目“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和使用规定,由此学生得出贷方常见的是银行存款,并指出刚才演示中用“库存现金”的不合理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得到的是什么形式的资产,学生立马大声回答借方是表示银行本票的“会计科目”。由于学生有其他货币资金的学习基础,经过提醒,个别同学能迅速反应正确的会计科目是“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存款”。推导账务处理的过程主要调动学生“口述”,为了让学生全员参与,基础好的同学带动基础略差的同学,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当正确的账务处理被推导出来,学生齐声“口述”,强化记忆。
到此,本次课结束。剩下业务流程对应的账务处理留在下次课,仍旧以学生演示的业务流程为背景展开引导。
(3)课后作业
待银行本票剩下的业务流程对应的账务处理学习完,布置以采购和销售业务为背景的账务处理题。
四、课后反思
(一)课后作业反馈
首先,从批改全班34位同学的银行本票作业来看,结果显示学生能基本掌握采购业务背景的账务处理,约90%的同学全对。但涉及销售收到银行本票业务时,只有50%的同学选择对了会计账户“银行存款”,其他同学会选择“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存款”。分析原因主要是课上同学演示的业务流程背景是采购业务,因此学生对采购业务背景的银行本票流通印象深刻,易于理解。而销售方取得银行本票兑现的环节没有演示,学生没有被调动多感官进行学生进而印象不深。这说明了课堂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能够对促进学习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课后测评分析
时隔两个月,笔者设计调查问卷调研学生对整堂课的印象和教学内容。结果显示,90%以上的同学能正确说出教学的主题。所有环节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演示的业务流程。90%以上的同学表示这次课的气氛轻松愉快,非常喜欢。调研说明此次教学设计达到了既定的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点滴中感悟学习是快乐有价值的事,培育完成任务的耐心,感知生活的美好。本次课一反会计课枯燥乏味的印象,时隔两个月,学生仍旧能回忆起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当时传递的精神力量。多感官教学理念让本次课活动充满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营造环境,增强了学习内容的辨识度和记忆度,符合学习认知规律。
(三)教师备课感受
本次财务会计教学设计从教学效果出发,并没有过多的信息化手段,仅仅是罗列知识点的PPT,设计核心是能调动学生多感官的活动,在课堂愉快环境的引导中循序渐进导入规范性强的会计知识和潜在的精神力量,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不错,印象深刻且积极愉悦。
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负担并不大。课上业务流程通过传统方式在黑板上书写,呈现了过程性,且准备难度比PPT动画等信息化形式低。这个过程调动学生“眼观”、“手动”,增强了记忆性。教师在此基础上修改,既易行又体现了流程的过程性,符合认知规律。课后作业也没有借助信息化的平台,批改工作反而比使用目前主流的信息化平台要轻松,批改易操作,有圈有点,意见清晰。
总之,一堂课的质量好坏,不仅仅在于它让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或使用了多少信息化技术手段,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会了精神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我们面临的中职阶段学生,正处在懵懂寻找自我、矛盾的生命阶段,他们大部分精力在学校度过。作为专业教师,有责任克服专业课程的枯燥性,打破财会专业现有教学现状的问题,从多感官教学的理念设计“务实性”的活动——既轻松又增加知识辨识度和可记忆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在课堂里慢慢体悟、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完成繁琐任务的耐心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