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汴绣视觉语言特征与传承开发路径
2022-03-14冉梦瑶郑文浩宋振源
冉梦瑶,郑文浩,宋振源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古时人们为装饰自身创造了刺绣,而在刺绣摆脱政治辅助工具属性,成为百姓美化生活的装饰物后,它便也成为了民艺的一部分。汴绣是开封著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源于距今八百多年的北宋时期的宋绣,于1982 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活动中,被评为第五大传统刺绣,并于2008 年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
1 开封汴绣的发展流变
汴绣的源头可追溯到宋代。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京城开封出现了专业“百姓绣户”,相国寺东门外有一条街叫“绣巷”,“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此外,民间百姓嫁娶、生子和公共场合装饰中也广泛运用到绣品,甚至出现了“彩楼相对,绣旗相招,掩翳天日”的景象[2]。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当时刺绣业市场规模庞大。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朝在宫廷中成立了“文绣院”,专门为皇室绣刺服饰和祭祀用品。宋绣结合了宋代的绘画特点,开启了刺绣的书画之风,有“画绣”之称,刺绣作品精致典雅,深得皇室贵族喜爱。
靖康元年(1126 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部分绣匠被带至江南,为苏杭刺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部分散落于中原民间。明清至民国时期,开封刺绣的发展已经受限,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前,开封刺绣针技已经步入失传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汴绣才得以恢复。1954 年张福友等7 人成立绣花小组,1956 年转为合作社时,开封刺绣定名为“汴绣”,1958 年发展为地方国营开封汴绣厂。此后,经过对宋绣技艺的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和创新,使得汴绣有了新的面貌和发展。1980 年成立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扩充了汴绣研发队伍,随着改革开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战略的实施,近年来,热爱汴绣事业的人士纷纷加入,进一步推动了汴绣产业的发展,汴绣也开始走向复兴之路,并成为开封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开封汴绣的视觉语言特征
汴绣的题材多样,主要以绣制中国历代名画著名,作品风格细腻雅致,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文化性和美观性,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中的著名绣种。随着现代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市场需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发创新了刺绣油画、人物肖像、壁画、装饰画等,使刺绣针法技艺不断得以完善成熟。
2.1 汴绣题材特征
汴绣按题材划分,最常见的作品可以划分为:绣画类、动植物类、人物类以及风景类。绣画类这一类题材主要以模仿古画刺绣为主,后来出现了模仿油画、国画等作品进行绣制的,运用刺绣的手法将国内外名画进行创作,可以让观者在视觉和触觉上感受到汴绣的魅力。绣画类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图1)、《五牛图》(图2)、《丽人行》(图3)等。
图1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2 《五牛图》局部
图3 《丽人行》局部
如图4、图5 所示,动植物类这一题材主要是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为主。植物类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等,牡丹象征富贵,莲花象征圣洁,兰花象征君子。另外,绣品中也会出现菊花、兰花、松树、竹子、桃子、石榴、佛手、葫芦等植物。动物类多以凤凰、孔雀、马、鱼为主,凤凰象征着祥瑞,孔雀象征着前程似锦,马象征着成功,鱼有年年有余之意。除此之外,还有龙、狮子、虎、鹿、狗、猫、猴、蝙蝠、鹤、鸳鸯、喜鹊、锦鸡、燕子、蝴蝶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动物。动植物类绣品形象生动,用色大胆考究,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图4 汴绣动植物类作品1
图5 汴绣动植物类作品2
汴绣中人物类绣品可以分为神话人物、民间故事人物和国内外知名人物等,其特点是注重神态的刻画。神话人物多以人们常见的佛像、观音菩萨等为主,民间故事人物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和八仙等,神话人物和民间故事人物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国内知名人物绣品有邓小平肖像、刘少奇肖像和文莱国王肖像等,人物形象刻画逼真,针法细腻,线条流畅,具有汴绣的艺术特色。
汴绣中风景类的题材内容多是以照片写生+创作的形式进行刺绣,风格较为多样,主要以建筑类刺绣作品为主,比如1959 年,汴绣推出了四幅新作:《龙亭》《铁塔》《延庆观》《古吹台》,将开封这四大著名景点绣制成精致绣品,绣面中让龙亭、铁塔、延庆观和古吹台建筑与周围植物结合进行创作,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美观性。
总而言之,汴绣风景类作品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规律可循,比如绣面中的草地草丛高低错落有致、疏密合适、动静结合,既注重整体画面,又注重细节和节奏感。而天空的设计层层叠加出由深及浅的天空与浮云的形态,色彩搭配和谐,画面生动。而主体物则注重冷暖对比,体积感的塑造,画面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和透视效果。
2.2 汴绣针法特征
汴绣在创作时,针法细腻,常常将针和线当作笔和墨来进行创作,针法的多样化和线的不同色彩搭配可以表现出不同绣品的形象和质感。针线在绣品上来回穿梭,线条多样流畅,画面层峦叠嶂,塑造的形象逼真写实,具有“平、齐、亮、细、密、顺”的特点。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继承、借鉴、创新的基础上,1983 年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封汴绣厂等有关部门联合对汴绣针法技艺进行汇总,科学总结出汴绣针法36 种,其中继承宋代传统针法22 种:打子绣、贴补绣、辫子股绣、齐套绣、钉针绣、盘针绣、鸡毛针绣、编绣、垫绣、网绣、洒线绣、散套绣、平钉绣、盘绣、包针绣、别针绣、蒙针绣、锁边绣、棚绣、纳点绣、对针绣、纳针绣。学习借鉴姊妹绣种优秀针法7 种:双面绣、发绣、纳纱绣、十字绣、大乱针绣、小乱针绣、交叉绣。创新针法7 种:滚针绣、缠针绣、叠彩绣、反抢绣、双合绣、羊毛绣、席篾绣[3]。
以汴绣作品《清明上河图》为例来分析汴绣针法,该作品是一幅仿古画作品,共用了14 种针法技巧,120 余种纯天然色线,将其景物逐一表现出来,如运用平针法绣人物,散套绣牲畜,蒙针绣水面,滚针绣水纹,反戗绣瓦片,双合绣缆绳,辫子股绣铁链,打籽绣粮食,棚针绣船篷等,使《清明上河图》更具有立体感,从而彰显了汴绣工艺品的独特魅力[4]。
2.3 汴绣色彩特征
据《汴绣志》记载,汴绣将宋绣中的宫廷绣、民间刺绣和闺阁绣画的艺术特色进行吸收,并与苏绣与湘绣的工艺特点相结合,立足于河南地区民间刺绣的风格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汴绣文化。汴绣色彩典雅饱满,不仅继承了宋代文人画的色彩风格,又吸纳了河南民间刺绣的色彩特征,在色彩情感上注重色彩搭配和谐。在色彩的运用上面,特别是动植物和风景类作品,色彩过渡自然,层次分明,并且注重装饰图案与色彩的衔接,整幅作品更趋向于追求逼真写实的效果,画面也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
3 开封汴绣的传承开发路径
3.1 紧系地域文化基因,构建汴绣文化品牌
汴绣是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工艺,具有当地的文化基因,理当得到保护与传承。在对开封汴绣进行创新与发展时,可以从当地的历史文化、建筑特征、人文精神入手,提取相关元素与文化内涵,结合汴绣的针法、色彩、题材、纹样等信息进行认识、分析、整合并加以解读,构建汴绣文化品牌,探索地域文化赋予产品的意义,并从市场价值角度和受众人群角度出发,通过合适的选材、独特的工艺和合理的价格定位,将开封地域文化与汴绣产品进行联系,使文化之精髓渗透到汴绣产品之中。在推广营销环节,应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从而提升汴绣文创产品的价值。
在构建汴绣文化品牌时,可以与非遗传承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将汴绣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与开封地域文化符号进行结合并创作。在内容设计环节,需要将汴绣中具有代表的文化元素进行设计转译,转化成图形符号等元素进行引领市场需求的创意设计,创新出一系列消费者喜爱文创产品。
3.2 依托博物馆载体,拓展汴绣发展的市场空间
汴绣博物馆具有收藏展示汴绣精品、教育科普汴绣知识、创意设计汴绣文创产品的功能,依托博物馆,可以为汴绣的传承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发展平台。汴绣通过博物馆的形式进行相关精品的陈列与展示,可以吸引广大“非遗”爱好者进行参观,有益于提高人们对汴绣的认识和了解。另外,汴绣博物馆可以定期开展汴绣小课堂,吸引广大学者进行交流学习与交流,从而有助于促进汴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后,汴绣可以依托博物馆这一载体开发文创产品,能够吸引人们对汴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对于提升汴绣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汴绣博物馆在陈列精品的同时,增加相关文创产品的融入,是一种双赢的模式,这不仅能提升汴绣的知名度,还能够带动博物馆经济的发展。
3.3 汴绣App 研发,拓展创新发展途径
随着“故宫陶瓷馆”“豫游记”“河南博物馆”等一系列App 的开发与运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用动态的、语音讲解模式的App 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前我们处于疫情常态化的状态,人们在节假日或者居家时期,可以通过App 或小程序的形式了解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汴绣App 的研发,可以结合汴绣数字库平台、文创产品销售平台和社交沟通平台进行研发。汴绣数字库平台可以着重从汴绣本身入手,比如讲授具有代表性的汴绣作品、汴绣传承人的故事、汴绣视觉语言等相关内容,结合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文字、语音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让观众有同一个直观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其次,对于文创产品销售平台,可以将文创产品进行设计与制作,不仅可以与当下流行的文创产品形式相结合,还可以融入用户体验环节,将汴绣技法与传统节日、当下热门事件或者故事相结合,让每个消费者都能从制作作品中体会到汴绣文化带来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打造汴绣品牌。在进行文创产品销售平台的建立时,还要建立强大的用户数据库,根据市场需求对用户进行行为记录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住市场需要,进行文创产品的不断创新与升级。最后,对于传播与推广方面,汴绣App 可以借助当下各大线上平台,通过传承人推广和网络红人的推广将汴绣App 进行展示。对于汴绣的内容,其视频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讲述,比如可以与河南方言、普通话和英语3 种版本的语言方式进行音频视频解说和后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5]。
4 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文化记忆,凝集着文化认同,汴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研究与传承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开封汴绣的发展流变和视觉语言特征,使读者对开封汴绣具有新的认识和了解。另外还通过品牌的构建、文创产品的开发和App 的研发,赋予汴绣新的发展途径,既可以发展性地保护和传承汴绣,又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会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