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研发管理到创新服务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访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

2022-03-14杨平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技术开发成果专项

文丨本刊记者 杨平

邓小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当前,广袤的乡土大地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节点,更需要充分向创新找动力、要动能,以科技的能量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承担“七大农作物育种”等7个重点专项管理服务工作。重点专项成果如何?项目管理有何创新?“十四五”又有哪些创新举措?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

记者: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绩效四问”为抓手,承担管理的七个重点专项取得了显著成效,有20余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这些成效重点在哪些方面?

邓小明:“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承担了“七大农作物育种”“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智能农机装备”“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7个重点专项管理工作,共立项项目319项,其中,基础研究49项,共性关键技术177项,应用示范93项,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类项目将近一半,打破了“重技术研发、轻基础和转化应用”局面。

专项的实施有效支撑服务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育种专项育成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1896个,其中国审品种和国家登记新品种778个,实施期内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7.1亿亩,据测算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对增产的贡献率平均达到54.9%,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现代食品与粮食收储运专项解决了粮谷籽粒加工普遍存在的加工损失大等难题,全国推广后将实现每年减损成品米约1100万吨,占全国粮食产后损耗总量的1/3。

在基础研究方面,揭示了重大机理机制。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在《Nature》《Science》《Cell》《PNA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部分领域实现了前沿领跑。育种专项精准鉴定和创新利用一批优异种质,精细定位和克隆一批重要性状的有利基因,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材料、基因资源与路径。作物基因编辑与单倍体育种等关键技术取得明显突破,加速了作物高效育种体系的构建与快速应用。畜禽专项在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畜禽重大疫病与人兽共患病病原的遗传变异、致病与免疫机制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在关键技术研发上有了很大突破,驱动相关产业发展。智能农机专项研制出高效动力、智能作业、精细养殖、高质加工等装备672种,国产农机产品供给能力达到90%以上,支撑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林业专项突破无醛绿色木质材料制造关键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甲醛释放问题,对促进木材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近年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着力推动科研项目“专业化管理”和“管理专业化”,具有哪些管理创新?

邓小明:在科技部党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资管司、农村司指导下,按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求,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认真贯彻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精神,落实部党组提出的“遵循科研规律、坚持公平公正、加强能力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总体要求,一手抓“绩效四问”推动成果产出,一手抓“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成果转化,不断优化科研管理,提升项目管理绩效。

为进一步加强项目间的交流与衔接,以学术相关性、技术相通性、目标相似性为原则,在专项内部设立若干项目群,如“水稻育种基础前沿”项目群、“作物单倍体育种”项目群等,开展学术与成果交流,推进各项目间技术任务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实施。

按照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持续探索符合农业领域特点的管理举措,努力做到放出活力、管出成效、服务到位,推动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一是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持之以恒落实减负专项行动,下放科研人员技术路线决策权等事项,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科研人员获得感。二是以“绩效四问”为抓手,提高重点专项实施质量。为切实加强学风作风和科研诚信建设,破解“唯论文”等难题,积极推行专项管理“绩效四问”,即:做了什么工作、怎么做的、谁做的;发现和解决了什么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什么基础?为行业和产业科技进步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什么贡献?确保专项实施取得成效。三是创新实践“项目群”管理模式,促进重点专项一体化实施。为进一步加强项目间的交流与衔接,以学术相关性、技术相通性、目标相似性为原则,在专项内部设立若干项目群,如“水稻育种基础前沿”项目群、“作物单倍体育种”项目群等,开展学术与成果交流,推进各项目间技术任务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实施。四是“抓两头、带中间”,推动项目单位法人责任制落实。对执行好的项目进行经验交流,分享项目团队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凝练重大标志性成果;对于进度不够理想或执行存在困难的项目,认真查找分析原因,共同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力度推动项目单位法人责任制落实。五是主动做好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团队和总体专家组作用,每个项目设有项目专员和跟踪专家,及时关注和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六是建立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应用。为引导项目成果和科技资源向基层下沉,探索构建“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积极为项目单位和地方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推进专项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记者:“十四五”期间,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承担了哪些重点研发专项?

邓小明:“十四五”期间,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承担“农业生物重要形状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8个重点专项。

记者:2022年,党的二十大将召开,也是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之年,在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的工作有哪些新举措?

邓小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顺利召开,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2022年作为科技政策落实年总体部署,研究制定《农村中心关于抓好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的工作方案》,切实推动科技政策在农业农村领域落地见效,突出加强重点专项创新管理服务,按照“绩效导向、分类管理、系统联动、协同融合”的工作思路,推动系统化布局、体系化推进、差异化实施。以种业和黑土地保护专项为试点,探索符合专项特点的组织实施新机制;立足“揭榜挂帅”“部省联动”“青年科学家”等不同项目类型特点,开展针对性管理服务。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进园入县”行动,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园区县域创新发展。通过系列政策落实落地举措,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引领支撑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乘着时代的东风大踏步前进,中国的科技发展实现跃升。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整体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的实施为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科研团队作为支撑,新世纪以来,中国粮食才能历史性实现十八连丰,完全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将十四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把目标指向更多的科技壁垒和技术险关,凝聚合力,以一连串的科技突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续上动能。

猜你喜欢

技术开发成果专项
验收成果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众媒时代数字付费电视的现状与转型策略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