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之言
2022-03-14王充闾
文/王充闾
赠猎骑
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
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
恐有家书寄远人。
双雕原本在天空中自在翱翔,可是,射猎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硬是鲜血淋漓地把它们射杀了。这还不止,眼看他再次翻身走马,转过身来,准备再觅空中新的猎物。这时,诗人忍不住发话了:请你(“凭君”)手下留情吧,再不要这么射下去了。那南来的鸿雁,说不定就带着寄给远方亲人的书信啊!
情辞恳挚、激切,感人肺腑。这里含蕴着深沉的护生观念与恻隐之心,以及佛禅所提倡的众生平等思想。用我们今天的话语来表达,就是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意识。其实,与其说保护自然生态,莫不如说保护人类自身。人类号称“万物之灵”,但是实际上是相当脆弱的,如果脱离开了身旁的植物、动物、空气、土壤和水这个“生物圈”“生命链”,单靠人类自身,根本无法存活下去,遑论发展!
应该说,这种护生观念与恻隐之心,属于善良人性超越时空的共有因子。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孔孟也好,老庄也好,都积极倡导天人合一,物我一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许多有识之士,包括那些视野开阔、具有远见卓识的诗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诗文。我手头就有一幅弘一法师书写的条幅:“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这是宋代诗人黄山谷的戒杀诗。与此相近,苏东坡讲得就更实在了:“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本来讲过了护生观念,这首七绝也就完成使命了。但诗人杜牧并未就此停笔,这样,又有了“恐有家书寄远人”的牵挂。在环保意识之外,又增添了亲情、乡情、友情的意蕴。特别是在古代,关山阻隔,交通不便,一轮明月,两行归雁,几枝折柳,甚至数缕炊烟,都凝结着万种离思、千般挂念,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尤其是系于雁足的“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的书信,就确确实实“抵万金”了。诗人的这一请托,或曰警示,无疑更进一步深化了保护自然生态的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