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会和父母说话了吗
2022-03-14禹华良
禹华良
禹老师: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爸爸对我很凶,经常批评我、指责我,让我很难受,有时候明明他不对,但却总怪我不好。如果我怼回去,他就会说我:“小小年纪,还敢顶嘴!”如果我憋着不说,他又会说我:“你什么态度?居然目无尊长!”如果我和他讲道理,他总是道理比我还多,最后一定要我顺从他。面对这样的爸爸,我该怎么办?
一个总被批评的同学
这位同学的困惑估计很多同学也会遇到,如何与自己的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真是一门大学问。
我在这里首先想跟你们分享两个字:色难。
《论语·为政》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难”中“色”的意思是和颜悦色,“难”的意思是困难。孔子认为,当子女的要尽孝,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这样就算是孝了吗?有恭敬之心而“少温润之色”,那也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应该持有敬重父母的态度,要善察父母的脸色,善解父母的心思,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
可能同学会问:“我刚开始也是尊重父母的,也能和颜悦色地和父母交流,可时间长了,我说的话父母经常不听,我也会生气的,我该怎么办?”
那就来听听我们的圣人孔子是怎么说的吧!
《论语·里仁》记载:“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几”(jī):轻微,婉转;“劳”:劳心,担忧。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违抗,只在心里担忧而不怨恨。”
《弟子规》也有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所以做子女的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做子女的对于父母的要求也不能一味地服从,否则就是愚孝。父母对的,我们当然要听;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我们就得婉转地提出来,不过得注意技巧,不能直言规劝。若是他们能够知错改错,自是再好不过。可是,他们若是一时难以接受,也不能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观点,子女也不能因此而怨恨。
战国名将乐羊子外出求学,七年未归。家中婆媳相依为命,家境贫穷。一天,婆婆嘴馋了,竟然偷杀了邻居家的鸡。乐羊子的妻子知道事情后,并没有立即发火。当婆婆把香喷喷的鸡汤端到桌上时,她却不动筷子。婆婆连忙问为什么,乐妻伤心地说:“都是媳妇没有本事,没有侍候好婆婆,使婆婆受苦了,致使饭桌上摆的不是自己家的鸡。”说着,泪如泉涌,婆婆也羞愧难当。
如果乐妻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把婆婆的丑事端出来,抱怨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偷偷摸摸,真是丢死人了;或者对婆婆的丑事不是委婉提醒,而是在大街上乱讲,想必婆婆不仅改不了,甚至会变本加厉,错误越来越多。乐妻用极为巧妙的语言委婉提醒,让婆婆自省,收到了良好的沟通效果。
有的父母通情达理,有了过失时,容易接受儿女的规劝;有的父母比较固执,明明错了,却硬是不肯承认,或是知错却不愿悔改。碰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牢记:尊重父母,不应和父母吵闹,而应开动脑筋,想出巧妙的办法,有策略地提醒、规劝父母。
有什么好的策略吗?答案是肯定的!
请牢记沟通四步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一、观察
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能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区分观察和评论。比如,“他每天起床这么晚,太懒了”和“他每天早上10点起床”;再比如,“他菜做得很差”和“他做的菜很咸,经常炒焦了”。这两组情况的前一句是评论,后一句是观察。我们可将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清晰地表达出来。
二、感受
积极说出自己的感受。不要混淆感受和想法。想法通常是对人或事物的观点、判断、评价和态度,而感受则一般是对心情、情绪的描述。比如,“你这样骂我,我很难受”是内心的感受,而“我觉得你是个很容易生气的人”是想法;再比如,“你们都不理我,我很孤单”是感受,而“我觉得你们都不理我”是想法。
越清楚地表达感受,我们就越有可能与父母进行顺畅的沟通。
三、需要
对某一事物负面的感受,源于我们某种需要的缺失,因此,知道了自己的感受之后,就要去发现自己的确切需要。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我(感受到)……因为我(的某个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出当前的需要。比如,“你每天都忙着工作,我感到不开心,因为我希望和你待在一起的时间能够更长一些。”“你一回家就抽烟,我感到很烦恼,因为我希望一家人身体健康。”直接并清楚地说出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让父母猜,这样父母才更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四、请求
提出请求,最重要的就是具体。必须清楚地告诉父母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比如你对父母说:“你们应该尊重我。”父母可能会一头雾水,感到很困惑:“你想要什么,我们都尽可能满足你,怎么就成了不尊重你?”但其实你的请求就是希望父母在进你的房间之前先敲门,如果你能提出具体的请求,直接跟父母说:“我想要有自己的隐私,你们进我房间之前请先敲敲门,好吗?”这样表达的话,效果或许会更好。
在表达请求时,要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不要让父母觉得是在强迫他们做某件事。比如你对父母说:“我今天有点累,请您帮我把衣服洗了,好吗?”这是请求。如果你说:“快点把我的衣服洗了!”这就是命令了。
【实操演练】
假设:我发现父亲偷看了我写的日记,我以前是这样说的:“不许你偷看我的日记,我不理你了。”(咆哮)
我们按照沟通四步法的方法说:“我看到我昨天的日记本被翻动过了,而家里只有您一個人,我感到很生气,也很震惊。因为我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心灵空间,同时也希望您能尊重我的个人隐私。请您以后别看我的日记,好吗?如果您想了解我,您可以当面和我进行交流,好吗?”
你觉得这样沟通的效果会不会更好?
敲黑板
关于良性争论
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
——哈·纪伯伦
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
——梁实秋
关于倾听
所谓的“耳聪”,也就是“倾听”的意思。
——爱默生
关于沉默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朱自清
关于控制情绪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罗伯·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