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8—1929年孙良诚在泰安岱庙的施政及其困局

2022-03-14李俊领

北方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泰安

[摘要]1928年5月,泰安成为山东省政府临时驻地,孙良诚任省府主席。其在任期间,选择性执行国民政府的相关政策,大幅拆改岱庙。孙良诚在该庙举行的诸种政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民众的抗日热情,但甚少顾及民生与民间信仰传统,且伴有省政府与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的权力冲突。孙良诚对岱庙的改造与利用造成政治动员、古迹保护与民间信仰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得到一些新知识人赞同之时,也受到社会舆论的质疑与批评。1929年4月,孙良诚奉冯玉祥之命离鲁,岱庙的政治色彩随之骤减,而当地民间信仰习俗渐趋常态。这一时期岱庙遭劫的命运表明,孙良诚的施政既凸显其个人威权,也遭遇党政纠葛与派系纷争,终究未能实现区域性“善治”。

[关键词]孙良诚岱庙文物保护破除迷信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哈尔滨近代市政体制研究(1898—1931)”(16BZS034)

[作者简介]李俊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北京100101)

[DOI编号]10.13761/j.cnki.cn23-1073/c.2022.01.010

1928年12月,山东省政府主席孙良诚下属的军队在岱庙中大力拆解神像。据说,他们在拆除配天门与仁安门内的鹰虎神塑像时,以整整一连的兵力都没能将其拉动,均颇感异常。原来这尊塑像高近8米,其盔缨上边的枪尖与大殿的横梁连为一体,十分牢固。查明原因之后,他们先击破神像的头颅,进而拆解枪尖,才最终将该神像推倒。在孙良诚治下,包括岱庙在内的泰安庙宇多遭破坏。

孙良诚(1893—1951),原名孙良臣,字少云,天津静海人,少投戎伍,追随冯玉祥南征北战,作战以勇猛强悍著称,是西北军中公认的虎将,所部第三军被称为“铁军”。孙良诚1928年5月至1929年5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目前学界关于孙良诚的研究论著较少,对其主政山东省的探讨更是稀见。有学者初步论述其出任山东省政府主席时计划实施的交通、教育、水利、风俗改良等举措[1]340-344。还有学者在讨论国民党山东地方政府改造泰安庙宇时涉及孙良诚的活动[2]。不过,学界至今对孙氏改造和利用岱庙的真实情形仍不够清楚。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报刊、档案、日记与志书等资料,呈现1928年10月至1929年4月间孙良诚拆改和利用泰安岱庙的政治活动轨迹,从微观层面揭示这一时期国民党派系纷争在山东的实际情形及其对地方社会建设的影响。

一、孙良诚治下的岱庙古迹拆改

1928年10月1日,孙良诚正式上任山东省政府主席,这距离山东省政府在泰安成立已有四个月。“五三”惨案发生后,由于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北伐上的军事合作关系更为密切,作为冯氏爱将的孙良诚因战功而受蒋垂青,旋由蒋提议孙良诚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当时冯玉祥表示:“孙良诚勇敢善战,但非担任主席之人材。”[3]97蒋则以为应论功行赏,坚持任命孙为山东省政府主席。6月1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泰安正式成立,孙良诚任主席。6月3日,孙向国民政府致电称“国贼未灭,北伐方殷”,自己作为军人,应当勠力杀敌,请收回对他的山东省政府主席之任命[4]。因为当时蒋尚无力应对山东的日军,仍命孙主持山东政务。不过,孙接获任命后,率军沿津浦路北上德州作战,并不问政事。9月上旬,孙在南京谒见蒋期间向外界表示,其为军人,“不习政治之学”[5],但因冯一再催促,遂将上任主席之职。

孙良诚主鲁之时,山东省政府实际只管辖鲁西20余县,财政收入微薄,实无力建筑新式办公、集会场所,遂多方占用和改造岱庙。该庙系清代大型古建筑群,包括峻极殿、城隍殿、炳灵宫、唐槐院等多处殿宇、院落,主祀东岳大帝。鉴于当时国民党在全国大力营造对孙中山的崇拜[6],山东省政府于1928年9月中旬议决将在泰安城中建设中山公园[7]。10月上旬,在孙的督导下,将岱庙后半部分场所改筑为中山公园的工程破土动工[8]。该庙的四座角楼与多处城墙被拆毁,仅存正阳门左右二楼。12月下旬,又将“岱庙配天门下大神像用巨绳拉倒,西配殿神像抬出”[9]100。随后,配天门改为民众餐馆,仁安门改为货品陈列处。另外,配天门的部分建筑被改造成戏园子,俗称前戏园子。配天门东西两侧殿堂成为乞丐们的住所,其中的哼哈二将神像均遭破坏。配天门东面的三灵侯殿被改造为王姓医生的私人医院,其西面的太尉殿则成为博物馆[10]199。炳灵宫及其后面的城隍殿一并被拆除,省政府将拆除后的瓦砾堆成一座假山,上面种植了4株碧桃,摆放着石桌、石凳和石棋盘,常有人在此下棋或遛鸟[10]197-198。

1928年12月,孙良诚令省建设厅“将岱庙神像一律毁去,改筑中山市场”[11]。翌年2月,在炳灵殿及周围区域设立的“中山市场”汇聚了经营书籍、碑帖、拓表、文具等物品的各色商家。从仰高门至仁安门、东神门一线,辟为东市场街,取名“中正街”;从见大门至仁安门、西神门一线,辟为西市场街,取名“玉祥街”,后因冯玉祥反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该街又更名为“至善街”。两条街上分布着由政府统一规划的店铺。中山市场保管委员会等机构设于青阳门内的驻跸亭[12]77。作为亲历者的赵新儒述称:“省府令就岱庙营市场,发帑十万元。撤神像,环咏亭、雨花道院废为旅馆、澡堂。古刻石碣凿供石料。”[13]137环咏亭内的韩琦、蔡襄、范仲淹、欧阳修、石曼卿等大家名流笔迹多毁于此,还有一些古碑碣被改作建筑石料。3月8日,泰安各界在岱庙举行中山市场成立大会的开幕典礼,同时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14]。

在建设中山公园与中山市场之时,孙良诚还特地将岱庙的峻极殿改建为人民大会场。拆除该殿的神像之后,其匾额题字改为“人民大会场”五字,下面悬挂着孙中山遗像、党旗和国旗;殿中的古代壁画“启跸回銮图”被凿毁一段。据其部队的军乐队号手常逊甫忆称,孙原拟将峻极殿的壁画《启跸回銮图》全部拆毁,在拆解过程中遇到一位愿意斥资30万银元购买该图的美国商人,遂意识到此壁画为国宝,才停止破坏[15]59。他还对此解释称:“你别看我在峻极殿的西山墙垒了戏台,壁画就要毁掉,但我毁有毁的道理,拆有拆的原因,你拿这点臭钱想买我这国宝,是对我中华的污辱。……现在我已令人看护起这幅壁画,同时也下令停止了这项改建工程。”[15]59可由此推断,若非那位美国商人介入,峻极殿的壁画将荡然无存。孫所言拆毁该壁画的“道理”与“原因”并不明确,但无论是破除“迷信”,还是旧物利用,都无法掩饰其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缺少敬意的实情。孙以激进的暴力方式拆改岱庙古迹,甚少顾及当地文化传统、士绅心灵感受与部分商民的日常生计。峻极殿西壁处新修了戏台。这里上演一些新式戏剧,其意与山东省财政厅设立“青白剧社”大致一样,“共谋正当之娱乐,兼以改良戏剧,寓教育社会之深意”[16]。

孙氏对岱庙的拆改,沿袭了冯玉祥在河南开封建筑新式场馆与改造寺庙的举措。1927年,冯拆除开封龙亭公园内的真武殿,驱走其中的道士,将该公园名改为“中山公园”,还将龙亭大殿改为中山纪念堂。同年,将大相国寺改为“中山市场”,山门以北空地辟为“平民公园”。1928年夏,冯筹款建成了可容纳数千人的“人民大会场”[17]。从中山公园到中山市场,再到人民大会场,孙对冯的追随颇为明显。这些举措顺应了当时国民政府主导的营造孙中山崇拜之政治符号的风潮。

在将岱庙改造为孙中山崇拜的政治空间之外,孙良诚还在该庙、皇宫院和旧府署等三处修建省政府的机关办公室[18]。岱庙中新设的“民众旅馆”由李永年经营,系当时泰安城的高级旅馆。西华门的城楼被改造成旅馆的茶厅,其南面的“延禧殿”建成“民众澡塘〔堂〕”[10]206。

孙良诚拆改岱庙的举措固然受冯玉祥的影响,客观上也是贯彻国民政府处理神祠的相关法令。1928年10月,国民政府颁布《神祠存废标准》,将泰山神灵信仰视为“迷信”。该项政令叙述了五岳四渎、东岳大帝与送子娘娘等传统信仰的历史根源,并指出其“神道设教”的局限。以此为基础,确立“淫祠”的判定标准[19]504,否定泰山神灵信仰的正当性。其一,东岳大帝虽载入明清祀典,但在民间多被附会成《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不符合现代文明潮流,因而没有继续保留的必要。其二,送子娘娘是《封神演义》中的三宵娘娘的翻版,“实淫祠之尤,亟应严禁”[19]505。在民间信仰中,送子娘娘是碧霞元君的分身。国民政府以当时的“科学”观念为依据,解释禁止祭祀泰山神灵的合理性。《神祠存废标准》在文化政策上造成岱庙神灵信仰合法性的危机。依据该标准,岱庙的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等神灵信仰均为“迷信”,而“一切迷信为训政进行之大障碍”[20]。不过,孙将岱庙的神像全部拆毁,已明显超出《神祠存废标准》规定的范围。

孙记山东省政府在拆改岱庙古迹时,并未真正遵照国民政府当时已公布的有关文物保护与寺庙登记的法令。根据1928年9月公布的《名胜古迹古物保存条例》,岱庙无疑属于应予保护的名胜古迹;对于拆毁岱庙的行为当“依照刑法所规定最高之刑处断”;对于疏于保护而使岱庙受损的情况,泰安地方政府“负责人员应受惩戒处分”[21]309。然而,内政部无力干预孙良诚拆改岱庙古迹的行为。此外,根据内政部于1928年10月公布的《寺庙登记条例》,岱庙不动产包括寺庙本身建筑物及其附属之土地房屋,其“法物包括宗教上历史上或美术上有重要关系之佛像、神像、礼器、乐器、经典、雕刻、绘画及其他保存之一切古物”,都在应登记之列[21]304。时任泰安县县长姚冠廷与孙良诚同为西北军冯玉祥的部属,他们对于该条例不以为然,仍以革命与“破除迷信”的名义拆改包括岱庙在内的泰安城中数十所庙宇。这种激进的建筑古迹改造行为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神祠存废标准》,但明显违反《名胜古迹古物保存条例》与《寺庙登记条例》。

拆改岱庙古迹之时,山东省政府与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为“省党指会”)亦有往来,共商泰山文物保护事宜。1929年1月26日,省党指会宣传部长陈资一提议设立泰岱古物陈列院,随后省政府开会通过该提议,由该部会同泰安县教育局筹办[22]。其结果尚不得而知。当时虽值“训政时期”,省政府与省党指会属于双轨并行的政治机关,但前者行权施政并不受后者的领导与监督。此前,省政府于1928年曾设立古物董事会,駐于岱庙的道士尚士廉任事务员,负责看管岱庙文物。翌年,该董事会改为古物保管委员会,尚道士仍任事务员。实际上,岱庙中被拆毁的神像、碑刻、殿宇等建筑设施并未得到妥善管理。

当时“破除迷信”之声高涨,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并未追究孙良诚选择性执行国民政府的相关法令及其对岱庙古迹的破坏行为。山东省党指会在“破除迷信”上亦颇为激进,其所属机关刊物《国民新闻副刊》发表的署名文章称:“破除迷信,在目下的中国,是比任何事业都重要的。……我们在训政开始时,就应该把中国的庙宇寺观好好整理一下。就是把各地的庙宇寺观都收为国有,斟酌其情形,一律改为公共机关,不容一切旧有的僧道把持。……要把一切使人迷信的象征,都要去个干净,然后三民主义才有实现的可能。否则,人民只管希望出皇帝,只管相信鬼神,你要〈日〉他讲自由平等,不是费话么?”[23]以此而言,孙良诚拆除岱庙神像的举措也符合其政治主张。

除拆改岱庙古迹之外,孙良诚还在该庙中凿井,试图改善民生。这眼井位于岱庙唐槐院中,是孙良诚主鲁时开凿的第一眼井。不过,到1929年4月孙良诚离鲁,该井建设已费时4个月,耗资8000余元,仍未竣工[24]。此番凿井的无果结局固然有技术与地质等方面的因素,但也存在选址欠妥的问题。

在孙良诚的强制拆改之下,岱庙、西武庙与泰安城东关的迎春庙等庙宇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仅注重从器物层面革除迷信习俗的政治举措,固然有将传统庙宇改作现代公共建筑的实用性,但也有对历史文化古迹与民众信仰习俗缺乏尊重和调适的破坏性。

二、岱庙中的政治动员及其派系纷争

孙良诚到任山东省政府主席之前,泰安党政军与社会团体已将岱庙作为公共政治场所。1928年5月19日下午,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国民党泰安县党部、县政府、公安局、男女各学校、各民众团体等单位的8000余人,在岱庙举行军民联欢大会。在岱庙的峻极殿设主席台,台中悬挂孙中山遗像、遗嘱、训词与党国旗[25]。6月7日,山东省党指会、省政府、妇女协会、泰安县党部、农民协会、商民协会等泰安各界2000余人在岱庙开会[26]。7月5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在岱庙举行追悼北伐阵亡将士及济南死难诸先烈大会[27]。在当晚及随后的两天中,山东省政府组织表演各种新旧戏剧及武术,并播放电影[28]。8月25日,山东省反日委员会在岱庙举行为期三天的反日运动游艺大会,进行反日宣传[29]。因有上述诸种先例,加之省府财力窘迫,孙良诚将岱庙作为其治下的首要政治活动场所。

孙良诚在岱庙的政治动员着力推动“济案”交涉。“五三惨案”发生后,举国激愤。在孙就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当天,泰安各界万余人在岱庙举行“济案”的外交后援大会,并于午后游行示威[30]。11月1日,该后援大会再度举行,“党政各界均有激烈演说”[31]。当时山东省政府与省党指会为妥善解决“济案”积极进行舆论造势,并借此促进民众的政治觉醒。省党指会责成泰安县党指会成立抗日会,并发动群众在岱庙内建立了“五三纪念碑”[32]。在山东党政机构的推动下,泰安的抗日宣传空前活跃,第三中学、泰安师范等院校不断在校内外演出抗日主题的歌剧与话剧,并组织开展抵制日货活动,青年学生的政治觉悟也因此得以提高。1929年3月28日,经过国民政府与日本方面的数月交涉,双方就“济案”的协议方案签字。4月9日上午,在山东特派交涉员崔士杰的陪同下,日本驻青岛总领事藤田荣介与代理济南总领事西田畊一等人由济南到达泰安,孙良诚在岱庙民众旅馆为其准备了休憩所。双方在岱庙民众饭店会谈了约3小时,基本确定中日军队的接防办法[33]。由于特殊的因缘,岱庙成为解决“济案”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

孙记山东省政府与相关机构、团体在岱庙中举办多种庆祝与纪念活动。1928年10月9日,山东省政府、省党指会与社会各界在岱庙祭奠革命先烈[34]。10月10日上午,山东省党政机关与泰安各界在岱庙举行国庆大会。到会者约有万人,他们皆手持小旗,上书各种标语。开会奏乐后,首先由省府主席孙良诚率众向孙中山遗像行三鞠躬礼,并鸣炮24响,表示庆祝。其次,由省党指会代表王立哉宣读总理遗嘱。最后,全体静默3分钟。仪式结束后,省党指会代表李澄之、省府委员阎容德与胶东民众请愿团代表赵仙舟等8人相继演说,至11时散会[35]。10月11日,又在岱庙举行孙中山伦敦蒙难纪念大会[36]。11月11日至13日,山东省政府各机关、团体及城乡民众共同举行为期3天的孙中山诞辰庆祝活动。省政府与各团体代表组成的临时委员会拟定了17项举措,其中第3项即建议山东省党指会在岱庙建立一座“总理纪念碑”[37]。1929年1月19日,总理奉安山东筹委会议决,在泰山修筑孙中山纪念碑,在岱庙设立孙中山铜像[38]。不久,省政府会议核准,将于泰山建立“总理奉安纪念碑”,而在岱庙设立总理铜像之事“缓办”[22]。3月10日,省政府民众联合处在人民大会场举行成立大会[39]。14日,孙良诚在该会场欢宴山东二次全代会代表130余人,并有游艺活动助兴,负责维修中山市场的诸多工友前来参观[40]。18日,省政府与泰安各界在岱庙人民大会场举行“三一八”纪念大会[41]。4月,又举行纪念奠都二周年大会[42]。

从1928年10月至1929年4月,孙良诚在岱庙主导、参与了诸多庆祝、纪念等集会活动,但孙记山东省府与省党指会却明争暗斗,始终不和。省党指会于1928年7月成立,以王立哉、蔡自声、李澄之等人为常务委员,下设组织部、训练部、宣传部与民众运动委员会等组织机构。该委员会由“改组派”势力主导,对蒋介石等人把持的国民党中央颇为不满。不久,李澄之因公开发表反蒋言论而被撤销省党指会的常务委员职务,并被开除党籍[43]537。该委员会还反对蒋介石与胡汉民主张的在地方层面实行党政分开的双轨制。1928年,其下属的《国民新闻副刊》称,从事实上知道,“党治下的政府,不能吻合党部制的政纲。党部尽管〈站在〉代表民众的利益,制定政纲,但实际上,政府多不能彻底的执行;有时,党治下的政府之设施,且有简直违反革命的”[44]。省党指会对孙记省政府并不满意,甚至不能维系表面上的合作。但由于不能直接干预省政府的行政,也缺乏与后者对口的机构设置,省党指会在宣传三民主义与革命思想之时明确表达其对扩大党权的期待。1929年春,该机关在岱庙、岱宗坊、中天门、南天门等泰山上下的诸多建筑古迹上大量刷写政治标语,造成“岱宗党化”的特殊景象[45]。如一天门的石坊上写有“革命不易,建设尤难”,“共同奋斗”[46]22。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其在玉皇顶的“无字碑”上刷写“党权高于一切”时任省政府代秘书长的泰安名士赵新儒感叹道:“(无字碑)今正面有尺余大‘党权高于一切’六字……无字碑已变为有字碑矣。殆非党权高于一切,无此伟力欤。”见[明]萧协中撰,赵新儒校注:《新刻泰山小史》,第78页。6个大字。当时,省党指会坚持“党权高于一切”的观念,力图将地方行政纳入其直接指导与控制之下。这一时期,该机构下属的山东省国民新闻社发表了《反对军人当主席》的社论,批判孙记山东省政府[47]39。孙良诚对此大为愤怒,直接派兵查封了该报社。孙的参谋长傅二虞后来回忆称,孙主鲁之时“无政绩可言,惟与国民党省党部争权,甚至还演出过扣押省党委笑剧”[48]130。此言可能指孙查封山东省国民新闻社一事。

除孙记山东省政府与省党指会的纠葛之外,孙良诚还陷入蒋介石与冯玉祥的派系纷争之中。孫主鲁时在岱庙举办的政治活动多系执行国民政府相关政令的“规定动作”。在上任山东省政府主席时,孙宣称其将“禀承中央,革新鲁政”[49],“掬诚努力,效忠党国”[50],还宣布六项施政目标(即肃清土匪、审慎用人、铲除贪官污吏、整顿教育、扫除积弊、实现军民合作),但实际上仍听命于冯的调遣。1929年1月,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关系开始走向破裂,阎锡山也时刻关注蒋、冯的军事动向。3月23日,效力于阎锡山的耿寿伯(原名杰临)与北平行营主任何成濬深谈之后,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第49师师长任应岐,称孙良诚抗日“态度不明”,“惟须严防,否则可即击之”[51]。在国民党各派势力暗中角逐、国家政治尚未进入正轨之际,孙在泰安,却难以身心安泰。随着蒋冯两派的关系愈发紧张,孙良诚无心再经营山东。1929年2月27日,孙良诚在全省宣传会议上演说,称国民党是一个整体,“个人不能代表党”;其本“良心做事”,如为个人利益,大家就起来将其打倒;在“济案”解决之前,其不会“先日军而逃”;本省建设事业已次第进行,“实事求是,不尚宣〔空〕谈”[52]。然而,时局变化非孙所能左右。4月23日,冯玉祥致电孙良诚,表示蒋介石图谋进攻冯的部署日益明显,因而要求孙“设法离开泰安”,并注意此事“不可过于操急”,“计画必须预有准备,免致临时仓皇”[53]。经过一番准备,孙于4月25日致电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称其因胃病不能胜任工作,请求辞去山东省政府主席之职。4月27日凌晨,孙良诚带领民政厅厅长张吉墉、财政厅厅长魏宗翰等官员与将士1000余人开赴河南,留下委员吕秀文及教育厅厅长何思源等人维持泰安局面。5月18日,国民政府正式免去孙的山东省政府主席之职。

三、岱庙施政的社会反应

孙良诚在岱庙主导的庆祝、纪念等政治活动,多辅以娱乐项目,受到媒体的关注。如1928年10月10日的双十节庆祝活动,《申报》对此次庆祝活动报道称:“(山东)省政府偏安泰岱,不能行使职权于全省,既为中国革命统一上之最大缺憾,亦为民众所最可椎心泣血之痛史。故于举行庆祝之中,仍存卧薪尝胆之意,非仅作一庆祝之仪式而已。”[35]该报表达了山东省政府以泰安为临时驻地的无奈与悲怆,同时激励全国民众反抗日军侵略的民族主义情感。再如同年11月11日至13日的孙中山诞辰庆祝活动,《益世报》对此报道称:“商民欢天喜地,互相告语,数年来无此兴致。”[37]可以说,孙在岱庙中主导的政治集会活动在泰安当地引起了较大轰动。不过,参与这些活动的普通民众大半未能真正理解国民革命的意义。从后来孙良诚本人对国民政府的背叛以及省党指会与国民党中央的冲突而言,前述政治集会活动对维护国家“党治”体制的精神感召作用着实有限。

相对于政治集会活动而言,孙良诚对岱庙的拆改涉及文物古迹保护与民间信仰传统,引发了不同向度的社会舆论。

一些新知识人对山东省政府拆改岱庙古迹的做法表示赞同。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的青年教师倪锡英于1929年6月游览泰山,后来在游记中写道,由岱庙峻极殿改成的民众大会场一点儿“也看不出那庙宇的痕迹”;佩服“省政府里的同志们”把这样一座充满了香烛和纸钱气的岱庙成功改造为一个“民众的乐园”[54]112-113。他还注意到,人民大会场背后的角落里有“一大堆的菩萨们的尸体”,其中“东岳大帝”的铜像“现在赤裸裸的倒在垃圾堆上,受一班游客们的笑骂”[54]113。1931年5月,《大公报》的一位记者前往山东旅行,视察民生状况。他对岱庙中的中山市场大加赞赏,称这里“百货咸备,玩物尤多”。其中,泥猴、泥狮子、泥娃娃等儿童玩具,梳子、篦子、刷子等日常用品,铁器、铜器、磁器等生活用具,“应有尽有”;小饭铺、杂货铺、广货铺等门店也是一应俱全。除烟卷以外,这里的货品全是国货。由此,他感叹说,这里的中山市场才真正配得上“中山”二字,不像其他地方的中山市场“充满舶来〔品〕”[55]。

泰安本地的教师王连儒从破除迷信、开启民智的角度,推崇孙良诚将岱庙改作公园和人民大会场的举措。其在《泰山游览志》一书中批判前人以“神道设教”方式禁锢民智的行为,称:“迷信有碍进化,本编注重开通民智,不复假神道设教等口吻助长愚民政策之残焰。”[12]3因此,他认为岱庙过去为“迷信张目”,“今改名中山市场”,成为民众的乐园,而其原名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12]75。在其看来,这种“名迹演进”是革故鼎新的“著例”,确有意义[12]75。

不过,一些社会媒体对孙良诚拆改岱庙古迹的行为提出质疑。1929年4月,《大公报》的一位记者报道了岱庙的现状,并对此深怀忧虑。其一,岱庙中的民众饭店与民众旅馆价格公道,有消费合作社的性质,但出入其间者多为职员、学生及往来之政界旅客,底层民众鲜有问津者。不仅如此,当地“营旅馆饭食业者,颇受影响”。其二,在山东省政府即将迁至济南之际,这里的中山市场如何保持,确是一个难题。虽然有官员表示,“将以泰安为模范县,加意维持一年来之新事业”,并设法广泛招徕旅客,但其前景并不乐观。其三,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这里的文物古迹保护。这位记者看到,当时岱庙中只有“少数大碑尚立原处外”,而其他石碑“未见其集中保存之处,亦有卧倒地间者”,并不像政府工作人员所言岱庙中的碑刻“凡载在府志者另聚一处,一律保存”。他忍不住提醒道,将岱庙改作民众公益之用“本为可行”,但庙中的古碑古像多具有艺术价值与历史意味,“不得尽以迷信论”,希望山东当局注意保存岱庙中的文物古迹。这位记者敏锐地指出了山东省政府拆改岱庙古迹时存在只顾破除“迷信”而忽视文物古迹保护的局限[56]。

1929年夏,由山东赈务委员会常务委员赵新儒与省政府相关人员及岱庙道士尚士廉组成古物保管委员会,对岱庙文物采取了一定的保护举措[57]。7月12日,蒋介石游览岱庙,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至岱庙,观唐槐汉柏,可爱。庙中规模极大,惜为孙良诚修改增俗矣。”[58]显然,他对孙拆改岱庙的举措并不赞同。

孙良诚拆改岱庙的初衷之一即破除“迷信”,开启民智,然而其对于当地民众神灵信仰的改造一时间未见成效。1929年5月,有人在登览泰山过程中听到香客们说“哪一个是天下的真神?只有老奶奶才是真神呢!”[59]14-15同行的向导再三向其介绍碧霞元君(俗称老奶奶)的威德,说她是唯一的神,天底下的什么地方她都能照應到,纵是外国人上到泰山来,没有不给老奶奶烧香的[59]15。可见,孙良诚当时在泰安破除神灵迷信的举措收效微弱,而当地普通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依然如故。1931年8月,有人注意到泰安当地的婚丧风俗“仍多含迷信意味”[57]。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冯玉祥为画家赵望云的泰山社会写生画配的诗句仍可见当地信仰习俗带有迷信的色彩。其中一首《上山烧香》诗云:“泰山古庙多,巨石伴松柏。为求财与福,香客常成伙。……小女虽缠足,忍泪登高坡。纯洁幼儿心,已被迷信侵。……教育不猛进,国弱大众贫。实践重科学,始有真快乐。”[60]可以说,孙良诚拆毁岱庙神像的举措固然体现其破除“迷信”与开启民智的用意,但这种外在的激进行为并不能直接去除民众心中的神灵观念。然而,岱庙中真正有益于开启民智的图书馆却被改作国民党泰安县党部的办公地。

孙良诚在岱庙中凿井之事半途而废,名为改善民生,实为劳民伤财。1931年7月,有人在《大公报》上撰文称,孙在岱庙的凿井工程“令人可发一笑,有名无实”,“结果徒耗公帑而已”[24]。其实,孙主持改善民生的整体计划实施艰难,成效甚微,甚至出现破坏民生的事件。据泰安学者王价藩记称,1928年12月省政府在泰安县城西南郊修筑公路,而当地的村民愁苦不堪,一则在于“划毁麦田”,二则在于“虐待民夫”。还有农民因为半亩坡地被占作车路而“生活绝望,自寻短见”[9]100。因为缺少同步改善民生的条件支撑,孙良诚通过拆毁岱庙神像以破除迷信的举措,也很难触动普通民众靠天吃饭、求神保佑的信仰习俗与文化观念。

四、余论

孙良诚虽骁勇善战,但非政治之才,由于特殊机缘而成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后世有学者认为孙氏治鲁“远谈不上什么政绩”,其实施禁烟、开展卫生运动、举办识字班、招收女职员等举措令人耳目一新,但终究是昙花一现[1]340。相对而言,孙在岱庙中的施政尤为引人深思。

在岱庙的整体性改造中,孙良诚以一人之力,主导全局,并且不受省党指会等机构的监督与制衡。对于岱庙古迹,孙只是遵守《神祠存废标准》,却置《寺庙登记条例》与《名胜古迹古物保存条例》于不顾,从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文物损失。其在岱庙唐槐院中的凿井工程半途而废,劳民伤财。这些举措表明孙在内心深处缺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敬意。据一位曾在山东省教育厅下属某机构工作的职员回忆称,孙出任山东省政府主席期间,“看轻拿笔杆子的人,而且讨厌拿笔杆子的人”;每周六早晨,孙在火车站检阅部队、各机关职员、民众学校与妇女补习学校的学生等,时常训称“拿了一支笔杆算是斯文人,这成什么话!你们看,我的军队怎样整齐!”[61]215-216,218孙对文化人的轻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其主政山东的傲慢与自负。

以破除迷信而言,孙良诚拆毁岱庙等数十所泰安庙宇神像的行为得到了一些新知识人的赞同。其在岱庙主导的一些政治动员集会也吸引了城中成千上万的商民参与,一时间冲击了当地民间的神灵信仰习俗。不过,这些施政举措缺少改善民生与尊重民情的条件支撑,最终难以在社会生活中落地生根并内化为普通民众的政治觉悟。在其辞鲁之后,当地民间信仰习俗又趋于常态。

在孙良诚拆改和利用岱庙的背后交织着党政纠葛与派系纷争。国民政府实行“训政”之初,其政治体制由传统的官治单轨制转变为党政双轨制,“本身即潜伏着双重衙门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62]。孙良诚与省党指会的冲突展现了这种体制的弊端。此外,孙良诚身为国民政府任命的省府主席,却在施政方针上听从冯玉祥的安排,以冯系集团利益为重,并未如其所言“效忠党国”。在党政纠葛与派系纷争的叠加之下,孙良诚在岱庙的施政几乎一直处在省政府与省党指会、冯玉祥与蒋介石的明争暗斗之中,相关活动也无助于化解双方的权力矛盾与利益冲突。

孙良诚在泰安岱庙中的施政历时约七个月,深刻影響了这座庙宇的命运,却未给地方民众带来真正的福祉。在当时内忧外患深重的社会环境中,国民政府未能建立统一的政治秩序,省域治理缺乏妥善配置权力与人才的制度安排,因而孙良诚治下的岱庙也就难以实现区域性“善治”。

[参考文献]

[1]吕伟俊.民国山东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2] 刘兴顺.近代民族国家认同重建中的泰山庙宇[J].泰山学院学报,2011(2).

[3]沈云龙,访问.谢文孙,记录.石敬亭将军口述年谱[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

[4]孙良诚电国民政府有关恳收回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之成命(1928- 06 - 03)[Z].国民政府档案,典藏号001-032220-00038-018,台北“国史馆”藏.

[5]孙良诚氏之谈话[N].申报,1928 - 09 - 13(10).

[6]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以民国时期中山公园为中心的考察[J].史林,2006(1).

[7]泰安近闻[N].申报,1928- 09- 17(8).

[8]鲁省近闻[N].申报,1928-10-04(10).

[9]王佛生.《兵事日记》摘抄(1928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M]//政协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泰山区文史资料:第1辑.1989.

[10]柳方梧.昔日逛岱庙[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泰安市郊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1991.

[11]鲁省府令毁岱庙神像[N].申报,1928-12-27(7).

[12]王连儒.泰山游览志[M].泰安:砺志山房,1933.

[13]萧协中,著.赵新儒,校勘.新刻泰山小史[M]//中国名山胜迹志丛刊:第一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14]泰安中山市场日前开成立大会[N].图画京报:第52期,1929-03-31.

[15]常逊甫,贾法凤,整理.孙良诚泰安轶事[M].泰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泰安文史资料:第6辑.1992.

[16]玄玄.山东财长魏宗晋治绩之一斑[N].琼报,1929-04-18(3).

[17]冯对民众举行大演讲[N].申报,1928-09-05(9).

[18]鲁省府修建府署[N].申报,1928-10-07(8).

[19]神祠存废标准[M]//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20]山东省济南市办理废除卜筮星相巫觋堪舆调查表,转引自严昌洪.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风俗调查与改良活动述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6).

[21]名胜古迹古物保存条例(十七年九月十三日本部公布)[M]//内政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内政年鉴·礼俗篇·附录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2]泰安电讯[N].大公报》(天津版),1929-01-28(4).

[23]有麟.破除迷信的初步工作[J].国民新闻副刊,1928(5).

[24]李新民.读了七月一日鲁建设厅答“张鸿范以后”[N].大公报(天津版),1931-07-09(11).

[25]泰安举行军民联欢会[N].新闻报,1928-05-26(10).

[26]泰安各界为济案开会演说[N].新闻报,1928-06-09(10).

[27]第十军追悼北伐阵亡将士[N].申报,1928-07-16(9).

[28]馬倬云.十军追悼记[N].申报,1928-07-12(21).

[29]鲁省反日运动[N].申报,1928-08-27(9).

[30]鲁省近闻[N].申报,1928-10-02(8).

[31]泰安对日外交后援会[N].申报,1928-11-02(7).

[32]子琳.东岳泰山风景(三)·岱庙内之五三纪念碑(照片)[N].图画时报:第606期,1929-10-23.

[33]中日会议接防十日纪[N].大公报(天津版),1929-04-13(3).

[34]国庆前日祭先烈[N].申报,1928-10-10(4).

[35]泰安庆祝双十节之盛况[N].申报,1928-10-14(10).

[36]鲁省近闻[N].申报,1928-10-12(8).

[37]泰安各界纪念中山诞辰纪[N].益世报(天津版),1928-11-22(4).

[38]总理葬事筹备讯[N].申报,1929-01-25(4).

[39]泰安电讯[N].大公报(天津版),1929-03-11(4).

[40]孙良诚欢宴省代表[N].申报,1929-03-17(9).

[41]泰安电讯[N].大公报(天津版),1929-03-20(4).

[42]泰安杂讯[N].民国日报,1929-04-22(5).

[43]隋灵璧.回眸一生[M]//张则芳主编.诸城文史集粹.诸城市政协学宣文史委员会,2001.

[44]秋山.来到山东[N].国民新闻副刊(泰安),1928(4).

[45]泰安杂记(续)[N].大公报(天津版),1929-04-15(2).

[46]DRANSMANN F.T’aishan-KüfowGuide,Shantung [M].Cath. Miss. Press Yenchowfu , 1934.

[47]张学周.“五三惨案”时期的泰安[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泰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泰安文史资料:第1辑.1986.

[48]傅二虞.孙良诚从军始末及投敌经过[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49]公电[N].申报,1928-10-05(9).

[50]孙良诚宣布治鲁方针[N].申报,1928-10-22(9).

[51]北平杰临电任应岐孙良诚态度不明须防范如不从命可击之(1929-03-23)[Z].阎锡山史料档案,典藏号116-010103-0001-064.台北“国史馆”藏.

[52]孙良诚演说[N].大公报(天津版),1929-03-03(4).

[53]冯玉祥电孙良诚谋我者计益显著是以我弟设法离开泰安(1929-04-23)[Z].阎锡山史料档案,典藏号116-010102-0002-083.台北“国史馆”藏.

[54]倪锡英.曲阜泰山游记[M].上海:中华书局,1931.

[55]泰山的名胜[N].大公报(天津版),1931-05-29(5).

[56]泰安杂记[N].大公报(天津版),1929-04-14(2).

[57]孙乾符.泰安一瞥[N].大公报(天津版),1931-08-10(5).

[58]蒋介石日记(手稿,1929-07-12)[M].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藏.

[59]佚名.跑泰山[N].长虹周刊:第20期,1929-06-15.

[60]上山烧香[M]//冯玉祥,赵望云.泰山社会写生石刻诗画集.武汉:抗战画刊社,1938.

[61]骆驼.孙良诚在山东[M]//现代史料:第二集.上海:海天出版社,1934.

[62]王奇生.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J].中国社会科学,2001(3).

Sun Liang-cheng’s Administration and Its Dilemma in Tai ’an Dai Temple from 1928 to 1929

LI Jun-ling

Abstract:In May 1928, Tai’an was designated as the temporary ca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Sun Liang-cheng served as the chairman of Shan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During his tenure, he selectively carried out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substantially rebuild Dai Temple. His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the temple, stimulated people’s enthusiasm for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o some extent, but littl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folk belief tradition, accompanied by the power conflict between Shan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and the Provincial Party Affairs Steering Committee. Sun’s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ai Temple resulted in the tension among political mobilization, historic site protection and folk belief, which received praise from some new intellectuals as well as criticism and question from the public opinion. In April 1929, Sun left Shandong Province on Feng Yu-xiang’s order, and the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Dai Temple decreased sharply, while folk faith customs grad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The fate of Dai Temple’s robbery in this period showed that Sun’s administration not only highlighted his personal authority, but also encounter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Kuomintang and Government as well asfactional disputes, which failed to realize the regional “good governance”.

Key words:Sun Liang-chengDai Templ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Anti-superstition

3290500338259

猜你喜欢

泰安
Reflections about the Summer Camp of Shandong University
山东省泰安市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和对策调查研究
城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
泰安商品叫卖语言的语音特征
泰安市山地野奢酒店开发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泰安市旅游资源分析
中纤局调研组到泰安调研桑蚕茧大数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