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励志文章,树向上精神

2022-03-14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成才励志赏析

所谓励志文章,指的是那些拥有正能量,能激励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文章。好的励志文章往往从生活中某些真实的故事出发,对读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无耳提面命的说教之感。近年来,高考作文十分强调作文主题的积极向上,阅读励志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效的表达技巧,比如将故事和道理有机结合起来,重视记叙、抒情、塑造人物形象等,从而使我们的作文更加生动,也更有温度。

活用人称,拉近距离

借鉴点

采用第一人称“我”或者用第二人称“你”,会让读者觉得这是写作者在讲述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是在跟自己作一对一的交流,从而可以增强文章内容的真实感,迅速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加深与读者的情感联系,更易被读者接受。

片段赏析

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而成功却好像还遥不可及?那就问自己一句:你觉得世界亏欠了你么?有个朋友开玩笑说,星爷的电影票还了,小李子的奥斯卡还了,听说世界只欠村上春树一个诺贝尔了。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被欠就是一种成功。一个人如果努力到让世界都亏欠了他,那他就已经成功了。我今天要说的,并不是成功学,我要说的是努力。我自己就是一个失败的典型,关于成功,我无从谈起。我只想告诉自己,我写得还不够好,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可以再疯狂一点,再努力一点。与君共勉。

——米盐《努力到世界都亏欠你,你就成功了》

解析:

这段文字开头连用两个问句,先用一个问句揭示了当前许多人存在的一种付出与成功不成正比的“委屈”心理,再以第二个问句交代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在表达观点时,作者不是直接评判人们“委屈”心理的正误,也没有直接为“成功”下定义,而是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相结合的方式,与读者作交流和商榷,使作者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学以致用

仔细想来,我从很久以前的视游戏如命,到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再到后来的不玩游戏,这一系列的变化,看似是时间使用上的变化,但是如果从更深一层来分析,那一定是我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了,而且这种能力还是不断增强的。

现在的我,除了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以外,还通过学习各种技能来武装自己……当然,我知道,这些都是拜我的控制能力所赐。而这才是我成熟的模样!

——优秀作文《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点评:

这里运用第一人称“我们”的好处是将考生自己纳入评判对象中,拉近了与读者考生的距离,让读者更易接受。

讲好故事,引人入胜

借鉴点

有道是“形象大于思想”,在故事中体现道理和观点,既能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又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道理。口号式的道理很难打动人心,满篇大道理、说教意味太浓还会让读者产生抵触情绪。我们在写作文时应当避免单调空洞的论述,适当加入故事性的叙述。

片段赏析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其实,在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姑婆”。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商人,却有非常巨大的家园。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林清玄《大和小》

解析:

这篇文章是基于一则生动有趣而又富含哲理的故事展开的。林清玄以一则短短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的任何需求都应该以适合自己为准则,过多的欲望反而会妨碍自己前行。

学以致用

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是蚌经受沙粒的磋磨,一次一次抗争而成的。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史铁生在年轻的时候失去了双腿,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用文字去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贝多芬失明且失聪,但他依然写出了《英雄》《命运》等大量音乐作品,在人生的不幸中,他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这些都是曾经摔过跤的人,但他们却都坚强地站了起来,与命运、与不幸抗争,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摔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对生活失去勇气和信心。

——优秀作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点评:

在这一片段中,这位考生先是以一个比喻揭示自己的观点,再以史铁生和贝多芬的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叙议结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短短一段文字,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用了极为典型的事例,寓说理于叙述之中,让读者易于理解接受。

对比反复,力求凸显主旨

借鉴点

励志文章为了使文章的主题鲜明突出,在行文过程中常常围绕主题频现关键词或其近义词,还会抓住关键词的对立性词语展开叙述和描写。无论是采用反复的手法突出文章的关键词,还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凸显文章的主旨,都自然而不做作,真情而不矫情。

片段赏析

人的一生常处于抉择之中,如:念哪一所大学?选哪一种职业?诸如此类的事情常让人大伤脑筋。一个人抉择力的有无,可以显示其人格成熟与否。倒是那些胸无主见的人,不受抉择之苦。因为逢到需要决定的时候,他总是寻求别人的意见:“嘿,你看怎么做?”大凡能够成大功业的人,都是抉择力甚强的人。他知道事之成败,全在乎己,没有人可以代劳,更没有人能代自己决定。在抉择的那一刻,成败实已露出端倪。——吴言《抉择》

解析:

这段文字最大特色便是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有主见的人”和“无主见的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前者会承受抉择之苦,而后者则享受着无需动脑的安逸。但是,只有慎重抉择,三思而行,我们才有可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切听从命运安排,事事接受别人摆布,必然难以闯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学以致用

对一名学生来说,“成功”应该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便是成人,第二则是成才。一个人也许不能成才,但一定要成人,要活得身心愉悦,活得光明磊落,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最大的成功。一个人倘若不懂得做人的根本,没有正确的三观,自私自利,就算他“成才”了,也难以给社会乃至家庭、个人带来益处,难以走得更远。这样的人不仅算不得“成功”,甚至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失败者。社会上那些高智商、高学历、高职位的“三高人才”中因三观不正而误入歧途甚至堕入罪恶深渊者,谁会承认他们是“成功者”?

——优秀作文《成人与成功》

点评:

这一片段中有三个关键词——成功、成人和成才。考生通过“成人”与“成才”的对比,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作文先闡述了什么是“成人”及“成人”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只知道眼盯着“成才”而忽视“成人”教育的危害——这样两相对照,凸显了“成人”的重要。

猜你喜欢

成才励志赏析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生活励志
“差钱”也演“励志”剧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励志之情对里隐 嵌名之趣联中生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