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工作措施研究

2022-03-14齐少楠

传播与版权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作措施数字出版

齐少楠

[摘要]在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的校对功能、校对客体、校对技术以及校对范围均出现变化。因此,本文对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的发展变革进行简要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合理提出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工作措施,旨在为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促使图书出版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数字出版;图书校对;工作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电子图书的需求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为满足社会需求,数字出版应运而生。数字出版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传输介质,通过网络化阅读、数字化生产等手段,可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全新出版方式。相较于传统出版方式,数字出版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传播性以及拓展性,可以满足人们在新时代的阅读需求,但同时其也使图书校对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对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工作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为后续图书校对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的变化

(一)校对功能

数字出版主要采用电子文本传播方式,相较于传统出版的纸质传播方式,数字出版不仅达成了“无纸化办公”的目标,而且有效提高了传播效率和效果。在数字出版实践中,图书资源的编辑和修改均可以通过电子文本的方式进行,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引入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等诸多新型校对方法,而传统的校异同功能则逐渐被削弱[1]。此外,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持续推进,数字出版校对技术的日益发展,促使数字出版图书校对功能从原本的消除与原稿不相符内容的基本功能,逐步发展为可将新型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常识理论综合融入校对目标,并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校对功能,进而为数字出版时代图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

(二)校对客体

如今,随着数字出版物数量的持续增加,图书校对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也更加复杂。在具体的图书校对工作中,图书校对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推动图书校对工作实现“无纸化”,即所有图书校对工作均由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相对来说,在数字出版时代的图书校对工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有效提高图书校对效率,还可实现“一键校对”,在缩短校对时间的同时,提高校对质量,进而大幅度提高图书出版发行速度。

当然,数字出版时代的图书校对虽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但其对校对人员的技术素养和校对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校对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电子文本相关技术,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提高图书校对效率和效果。此外,虽然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得传统校对中缺字、漏字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也引发诸多新问题,如重复输入、同音错别字、标点符号形态错误等,相关问题的存在均会给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三)校对技术

在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技术也在持续发展。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与传统图书校对存在较大区别,以至于传统图书校对中的诸多技术手段难以得到有效应用,再加上图书校对技术应用中排版、编辑以及计算机故障等问题的存在,想要有效保障图书校对效率,图书校对技术就必须持续发展[2]。在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人员可在图书校对过程中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即采用专业图书校对软件进行图书校对,并结合传统人工校对,通过人机结合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重复输入、同音错别字、标点符号形态错误等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问题。这要求图书校对人员熟悉专业校对软件的各类操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校对软件的优势。结合当前实际来看,很多出版社已经引入新型校对工具,以应对数字出版时代对图书校对工作提出的挑战。另外,通过人机结合方式,出版社还可以发挥人工校对的灵活优势,深入发现并解决图书校对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促使图书校对工作能够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实际要求,缩短图书校对周期,提高图书校对质量,为图书出版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校对范围

相较于传统图书校对工作,数字出版时代的图书校对工作更为复杂,其不仅需要对传统字义错误、错别字错误进行校对检验,还需要对常识性错误、专业性错误、思想领域错误等更高层面问题进行校对。这意味着图书校对的校对方式和校对范围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拓展。在此背景下,图书校对人员需要掌握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并在后续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补充新词语、新概念等信息,促使自身可以在图书校对工作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图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二、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工作措施

(一)做好图书校对质量管理

在数字出版时代,很多图书作者都是利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完成作品撰写,然后通过互联网将图书电子稿发给出版社,再由出版社图书校对人员进行图书校对。在此过程中,相较于传统图书校对工作以“校异同”为主要任务,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工作则是以“校是非”为主要任务。也就是说,进入数字出版时代后,原本的“校异同”已经转变为“校是非”,其要求图书校对人员转变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3]。在此背景下,出版社应在图书校对工作中引入绩效激励机制,并将图书校对人员的工作成效与绩效激励机制挂钩,实现有错即罚、有功即奖,最大限度地激发图书校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此外,出版社还需要定期对图书校对人员进行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培训,具体培训方案应在业内专业人士的帮助下科学制订,以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图书校对人员的校对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提升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術的持续发展,各类图书校对技术日益成熟,图书校对人员应充分利用各类图书校对技术进行图书校对,进而提高图书校对效率和效果。此外,在日常图书校对工作中,图书校对人员还需要根据图书电子稿的专业性特点,将各类易出错的专业性内容和专业术语输入易错字词库,为后续图书校对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图书校对效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图书专业性内容和字词错误。结合当前实际来看,出版社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引入各类图书校对工具辅助图书校对人员,将可以减少图书校对工作中约50%以上的一般性错误、常识性错误[4]。

由此可见,出版社在图书校对工作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后可以有效减少校对失误问题,进而降低校对成本,提高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效率。当然,由于在数字出版时代各类信息的更新速度相对较快,所以图书校对人员需要经常更新易错字词库中的数据信息,并在出版社的支持下,构建较为全面、涵盖诸多专业知识领域的图书校对专家数据系统。此系统不仅可以为图书校对人员的日常字词审校提供重要参考,还可以为图书校对工具的自动化校对提供专家数据库支持,确保图书校对工具所提出的修改意见能够真正符合图书实际情景,从而进一步减少图书校对人员的工作量。

(三)以人为主,以机为辅

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方法的信息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图书校对人员开始熟练运用图书校对工具进行图书校对。在具体图书校对工作中,大部分出版社均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即人工校对与图书校对工具相结合的校对方式。人机结合是数字出版时代下图书校对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途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版社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校对和图书校对工具的优势,多维度保障图书校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图书校对工具在专有名词、错别字校检等方面更具优势,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图书校对,进而对图书校对人员的人工校对提供重要支持,降低其工作强度,提高其工作效率。

不过,由于图书校对工具只能够处理形式化内容,很难有效处理自然语言等无法完全形式化的内容,再加上我国语言较为复杂,现有图书校对工具所采用的数字模型无法对自然语言进行全方位校检,所以这些内容通过图书校对工具检验后仍然会存在一定问题。据统计,现有图书校对工具对自然语言的误报或者错报概率约为50%[5],其难以精准发现和针对性地处理自然语言中存在的语法错误、语言逻辑混乱、专业知识错误等方面问题。因此,在人机结合图书校对过程中,图书校對人员应对图书校对工具的不足具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进而在实际图书校对工作中充分利用图书校对工具的优势,并针对其不足进行深入校检,最终达到以人为主,以机为辅的数字出版时代图书快速校对效果。

此外,相较于传统图书稿件,电子稿件的错误率相对更高,电子稿件的主要错误在于编写错误、排版错误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上述电子稿件的问题已经出现较为有效的人机结合纠错手段,即图书校对工具,其在电子稿件校检过程中具有速度快、精准性高等特点。作为传统校对方式的改进措施,图书校对工具虽然可以发挥较强的图书校对效果,但是也存在上文中提到的诸多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各类图书校对工具均在不同程度上进行针对性地更新和完善。这些经过更新后的图书校对工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图书校对工具在实际图书校对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根据图书校对人员的使用特点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定制服务,进而加强人机结合效果。

(四)图书校对人员转变思维模式

无论是传统图书校对工作,还是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工作,均要求图书校对人员工作认真、仔细,确保能够在校对工作中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此外,图书校对人员的工作经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校对效率与效果,具体表现为拥有丰富经验的图书校对人员能快速发现常见问题等。在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人员不仅需要找出图书在排版中的主要错误,还需要找出作者或者编辑没有发现的常识性、专业性,甚至政治性问题。这不仅要求图书校对人员对图书内容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还要求其对相关知识和学科内容有着良好认知。如此,图书校对人员才能够快速发现图书内容中的问题,并精准判断原稿是非,达到“校是非”效果[6]。因此,图书校对人员必须转变自身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学习新知识、新内容,不断补充和完善新的专业知识,并熟练运用数字出版时代下新的图书校对方法,为做好图书校对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五)严格落实“三校一读”制度

“三校一读”是提高图书质量,确保出版物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正确的基本保障。所谓落实“三校一读”制度是指通过对图书电子稿进行三次校对和一次通读校检来有效减少图书中的错误。在此过程中,三次校对是指初次校对、二次校对和三次校对,每次校对过程都是对图书电子稿的全面检验。通过多次校对,图书校对人员可有效避免因疏忽等因素所导致的错漏情况,进而提高图书校对效果。因此,出版社必须严格落实“三校一读”制度,并将制度落实情况与图书校对人员绩效评估挂钩,对制度落实较好的校对工作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反之则给予适当处罚。

(六)实施图书校对综合性保障制度

出版社可通过实施图书校对综合性保障制度,以确保图书校对人员对图书电子稿中的科学性、技术性、常识性以及政治性内容进行全面校对,避免图书出现基础性、原则性、专业性错误,从而多维度提高图书校对工作成效。具体来说,出版社实施图书校对综合性保障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科学性保障。对自然科学、专业技术图书校对工作,图书校对人员应侧重于核对图书中数字、数据等方面内容,确保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保障图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第二,技术性保障。图书校对人员应熟悉图书的版式设计等技术要求,并在校对过程中深入分析图书实际版式与要求版式是否一致,正文分级标题与内容是否一致等。同时,图书校对人员还需要对文本表述中逻辑性特征进行校检,避免出现重复输入、同音错别字、标点符号形态错误等数字出版时代图书错误问题。第三,常识性保障。图书校对人员应注重知识积累,以应对图书校对中的各类常识性问题,尤其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表述差异问题,确保图书文本表述方式符合时代、地域背景特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持续推进,图书校对工作必须契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出版社应将传统图书校对方式向人机结合的图书校对方式转变,以此来适应新时代图书校对工作的特点及规律。具体来说,出版社应做好图书校对质量管理,提升图书校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并在人机结合过程中,遵循以人为主,以机为辅的原则,促使图书校对人员转变思维模式,严格落实“三校一读”制度,实施图书校对综合性保障制度,进而多维度保障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工作成效,促使图书出版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鹤.校对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浅谈图书电子校对方式的优势与不足[J].新闻传播,2020(22):74-76.

[2]柴丽丽.数字出版时代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策略研究[J].消费导刊,2020(12):86-87.

[3]柴延红.新时期图书校对质量的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探究[J].休闲,2020(24):46-47.

[4]吴贯一.新时期制约图书校对质量的因素与应对策略[J].科技传播,2020(04):185-186.

[5]熊筠.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编工作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6):151.

[6]张进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措施研究[J].新丝路:中旬,2020(05):173.

3154500338202

猜你喜欢

工作措施数字出版
浅谈计量工作的重要作用
高校系部教学管理工作之初探
西海子管护站森林防火工作措施
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及对策分析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探索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