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药护管理对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的影响

2022-03-13张红彩林燕玲

北方药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服药

张红彩,林燕玲

(龙岩市博爱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

肺炎对人类危害较大,是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1]。肺炎患者在出现急性呼吸障碍、血氧失衡时,需要及时治疗,但是有的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出现循环系统障碍时,说明患者可能存在合并重症肺炎情况[2-3]。而感染性休克时最常见的一种,多发于急性器官功能损伤之后,出现发热、冷颤、心动异常、精神状态异常等症状。因此需要对患者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改善患者后期预后[4]。精细化护理是以人为本为中心,制定符合患者病情发展的护理措施,从而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5]。本研究提出对患者进行精细化药护管理,干预措施综合考虑护士和药师的实际情况,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进行护理。从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住院就诊的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探讨精细化药护管理模式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住院治疗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展开,研究前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常规管理,试验组30例患者采取精细化药护管理模式进行干预为。所有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确诊重症肺炎。收集本研究两组病例一般资料信息,对照组含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平均年龄(62.35±4.26)岁;试验组含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平均年龄(61.55±4.92)岁。两组患者均无吸烟、饮酒行为。患者及其家属均阅悉并签署知情书,同意参与本项目研究。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重症肺炎住院患者,符合美国感染病协会/美国胸科协会诊断标准;②合并感染性休克,符合《第3版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定义的国际共识》中标准。

排除标准:①常规肺炎患者;②其他原因导致感染性休克;③患者及其家属依从性不佳;④心理、精神障碍患者。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状况,配合医生联合处理、常规指导,包括定时、定量分配药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等,出院后电话随访,掌握患者服药情况,定期复查、配药。

干预组: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精细化药护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本科室的药护工作制度,形成护士、临床医生、药师合作的工作模式,护士对异常用药问题向药师进行汇报,同时针对药品浑浊、异物等问题与药师及时反应,以减少错误。明确护士领取、保管、检查等工作,并且记录在工作档案中。(2)统一规范,进行培训。药师围绕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常见用药情况对护士进行统一培训,考核通过即可上岗。培训过程中记录每个护士的成长记录情况和考核情况。(3)定期督导,量化管理。每月对该科室药品情况进行检查,并且记录结果。检查时量化药护管理工作情况,提升服务质量,保障用药的质量安全和准确情况[6]。(4)建立药护护理小组:护士长和护士组成,随时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制定精细化的药护管理方案,遇到问题与药师交流进行调整。(5)落实药护精细化护理方案:将每个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登记信息档案上,并且随时记录患者状态包括情绪变化,护理人员随时了解服药过程中的困难和情绪变化,给予科学指导,帮助其缓解情绪,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科学健康教育,告知服药的必要性和药理学知识,稳定其情绪;药品储存环节管理,保证药品储存环境的湿度、温度适宜,每天做好消毒工作,保持环境的清洁程度;记录每个患者的性格特点、情绪变化,帮助临床医生和药师制定适合患者的用药行为;加强出院指导,对患者及其亲属讲述服药的必要性、饮食、运动等。

1.3 观察指标

由本院临床护士收集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出现咳嗽、低血压、发热、胸痛、白细胞增高、二次感染率等预后并发症情况;另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疗效显著、有效、无效及死亡结局。另由本研究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量表(SAS、SDS)的问卷填写,SAS量表各项目评分总计为50分以下为无焦虑情绪,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SDS量表各项评分总计53分以下为无抑郁表现,分值与抑郁程度呈正比。同时在出院后由本院责任护士以问卷调查及电话访谈随访记录两组模式管理下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主要包括服药管理、规律作息、健康饮食、运动管理等内容评价,各项分值为25分,总计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管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两组患者药护管理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有效、无效及死亡的构成比相比较,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9,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管理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管理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治疗后出现咳嗽、低血压、发热、胸痛、白细胞增高、二次感染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67%,χ2=4.3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管理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管理前焦虑、抑郁量表(SAS、SDS)评分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管理后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改善,P<0.05,且试验组SAS、SDS两项评分都低于对照组,t=11.895、8.942,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量表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随访调查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情况

试验组经管理干预后服药管理、规律作息、健康饮食、运动管理及依从性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随访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管理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评分比较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由于多种病原体感染导致患者出现的实质性炎症,患者除了常见的呼吸异常外,还伴有呼衰、多脏器功能障碍[7-8]。其病情发展迅速、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死亡风险大。经研究表明重症肺炎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其是一种急危疾病,其中部分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主要是患者的周围循环系统衰竭,血流分布异常,细胞组织血液灌溉不足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脓毒病,病死率高达50%以上[3,9,10]。对于患者的常规护理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本研究拟通过精细化药护管理进一步提升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救治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及健康状况。

重症肺炎患者出现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当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临床治疗的难度明显增加,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质量要求也会更高[11]。本研究在药护管理基础上,强化精细化管理,从护理人员药学培训,药品认知培训考核出发,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药护小组定期督导,完善制度化管理。同时与药师的沟通也更加利于护患的服药指导。此管理模式下,试验组患者住院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虽然两组疗效表现未有统计学差异性,但由于本研究样本仍不充足,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时精细化药护管理下,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得到改善,该结果与既往研究中提高护理人员技能及护理质量、安全性的结果有一致表现,提高患者的治疗的积极性和自我肯定,从而也为肺部症状改善、缓解提供有力条件[12]。经针对性的科学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对药品的认知和服药配合度的提高。此结果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也有良好的应用效果[13]。

药护管理是一种运用药学、护理学多学科相融合的护理模式,本研究中的精细化药护管理模式强化了医、药、护的沟通、协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服药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服药禁忌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谨防过敏性休克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小儿咳嗽也要提防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眼睛也会感染性病
服药先分阴阳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