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训练结合文体疗法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效果分析
2022-03-13朱鹏鹏郭爱松
朱鹏鹏,郭爱松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南通 226001)
功能性构音障碍是指构音器官不存在任何运动障碍、形态异常等情况,且语言发育水平大致已达4岁以上,部分发音错误,表现呈固定状态,但找不到明显原因的构音障碍,这种障碍一般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恢复[1]。儿童尤其是学龄前期,容易分心,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将娱乐、游戏等训练项目融入到对患儿的训练中去,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更加配合地接受治疗[2]。本研究观察在言语训练基础上结合文体疗法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1 年10 月因言语不清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患儿,且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五官科、神经科等科室的相关检查,排除构音器官形态异常、神经肌肉疾病、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情况,确诊为功能性构音障碍,同时患儿及家属对治疗与研究知情同意,且能积极配合。最终46 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3 例,其中男14 例,女9 例,年龄3.83~8.32 岁,平均(5.71±1.29)岁;观察组23 例,其中男12 例,女11 例,年龄3.71~8.05 岁,平均(5.66±1.20)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训练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进行言语训练,包括口腔训练、呼吸训练、语音矫治训练。(1)口腔训练:通过被动活动、手法按摩或借助电动口腔按摩棒、冰棉签等,作用于面颊、颈部和口腔内部,放松与激活口腔周围肌肉。构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如舌进行吸吮、伸展、舌尖舔上齿龈等运动;唇进行圆唇、展唇、唇齿接触等运动;下颌进行上下、左右、前伸运动以及咀嚼训练,增强咬肌肌力。(2)呼吸训练:先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然后进行言语呼吸训练,采用经鼻深吸气,然后缓慢呼出,控制呼出气流量、流速的方式,提高肺活量,获得正确的言语声。(3)语音矫治训练: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异常的音位,分析原因,制定适合的方案。训练过程遵循正常儿童的音位习得顺序[3]。同时多感官参与训练,如镜子、录音机等工具的视听反馈,学习构音器官在形成目标音时的正确活动位置,不断强化目标音;患儿可以用手感受正确发音时的气息及口肌运动幅度。语音矫治训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习得目标音后,逐渐过渡到单词、短语、句子等。每周治疗3 次,30~40 min/次,并布置相应的家庭任务,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家庭训练。10 次为1 个疗程,共4 个疗程。
1.2.2 观察组 患儿在言语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文体疗法。(1)放松训练:四肢伸展活动、听音乐等用于患儿适应治疗环境或治疗中出现不配合、注意力下降等情况。(2)趣味性训练:画画、看图识物、下棋等方式引出目标音,积极调动患儿的参与,如“b”音,在进行看图识物时,以与“b”音相关图片为主。(3)集体训练:通过集体游戏、竞赛等方式调动患儿训练的积极性,如吹气球、拍球等,将其融入基础的言语训练中去。训练结束后,以卡片、贴纸等作为患儿的奖励与鼓励。每周治疗3 次,30~40 min/次,其中1 次为集体训练。治疗结束后布置相应的家庭任务,指导患儿家属将言语训练融入到文娱活动中去。10 次为1 个疗程,共4 个疗程。
1.3 评价方法 (1)构音功能的评估:采用《构音语音能力评估》,确定患儿构音语音障碍的问题所在,评估其构音清晰度[4]。(2)构音器官的评估:采用简易口部运动功能的评估,包括下颌9 项、唇8 项、舌16 项以及整体运动功能,观察静止与活动时的状态,每个项目采用5 级评分,0~4 分,分数越高,代表口部运动功能越好。评估应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总时长30~40 min。通过对训练前后的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评估结果的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应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的评估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儿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的评估结果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3 讨 论
近年来,儿童因口齿不清就诊的明显增多,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病因,可能与儿童的饮食习惯、家庭语言背景、错误的学习方式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5]。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表现呈固定状态,早期不加以干预,会对其正常的社会交往、生活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从而可能导致自卑、孤僻、影响学习等不良影响[6]。因此,儿童需要尽早地接受治疗,消除不良影响,大部分均可治愈。
在接受常规的言语训练时,患儿常出现抵触、消极、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从而影响了训练效果,延长了治疗时间。本研究发现,治疗初期进行放松训练能使患儿尽早接受陌生的治疗环境;治疗过程中进行放松训练可缓解治疗中的疲惫。进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时,将目标音在游戏娱乐中引出,鼓励患儿学习或跟读,改变单一的训练模式,缓解患儿训练中的枯躁,提高学习效率。集体训练中竞赛、互助等形式能提高患儿学习目标音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患儿的社会交往,改善自卑、内向等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 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的评估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治疗周期较长,患儿在接受医院专业康复训练的同时,适当的家庭训练也必不可少。治疗师会根据每次的训练内容,布置相应的家庭训练作业,家长在治疗师的指导下,给患儿正确重复、示范训练内容[7]。为了让患儿能够配合,家长可以与患儿在进行游戏、体育等文娱活动时引出目标音,引导患儿模仿口部运动等,在说错或一直反复不能改进时,家长切忌急躁,适时地鼓励患儿。
综上所述,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在常规言语训练中结合放松训练、娱乐趣味性游戏等文体疗法,有助于提高疗效和患儿对治疗的接受度,也有利于其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