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构成、动因及发展机遇:以涪陵为例
2022-03-13王志标杨京圆关赛赛
王志标,杨京圆,关赛赛
(1.长江师范学院 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 408100;2.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11。但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区域层面有何表现?什么因素影响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些问题尚未得到较充分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涪陵滨江路、宝龙广场、奥体、珍溪、焦石、百盛、两江广场、攀华、马鞍等12个地方的问卷调查分析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构成、动因及其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一、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构成
人民美好生活不等于幸福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等,而是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种根植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发展目标[2]。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构成内涵广泛,不仅有物质生活方面的,还包括经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等方面。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特点,构建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指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分析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构成,以解决新社会矛盾为价值指引,深刻认识涪陵居民发展现状和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客观差距。
(一)指标构建原则
要构建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指标,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在选取指标时要根据涪陵当地现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反映美好生活需要构成。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在指标选取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反映和体现美好生活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准确理解和把握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选取要操作性强、简洁明了,并且能够符合客观规律和涪陵人民的主观感受。
(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构建原则和调研数据,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政治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以衡量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指标体系共包括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是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二级指标是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政治层面以及生态层面五个指标;三级指标主要考虑满意度和理想预期。具体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构成指标体系
(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构成分析
调查问卷共510份,有效份数478份,有效率达93.73%。本文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将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构成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层面
人民对自身经济状况的评价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问卷中对涪陵人民的收入及人们在经济层面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是受访者的收入分布图。有效受访者计478人,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占37.24%,收入在2 000~4 000元的占34.1%,收入在6 000元以上的占11.92%,受访者中大部分收入在6 000元以下。人们的收入是经济的直观反映,从调查结果来看,涪陵人民的收入主要分布在2 000~6 000元,但是2 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者比重较高。
图1 涪陵受访者收入分布
图2所示为涪陵人民经济层面的满意度。调查主要从工作满意度、收入满意度、住房满意度、健康满意度等几个方面展开。从图2中可以看出,有56.48%的人对目前的工作满意,26.99%的人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16.53%的人对目前的工作表示无所谓;62.13%的人对收入水平不满意。从这些调查数据来看,涪陵人民对目前的工作是基本上满意的,但是人们的收入水平期望和工作满意度并不匹配,因此,74.9%的人愿意接受继续教育,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高自己的技能,以进一步增加自己的收入。从图2中可以直观地看到,41.64%的人对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不满意。工作压力大、熬夜等都是造成不健康的重要原因。受访者中有41.21%对自己的住房不满意,大部分是因为自己的住房面积、位置、小区环境等不够理想,其深层次原因仍然是在购房时受到了收入的限制。
图2 涪陵受访者经济层面的满意度
2.社会层面
民生是人民幸福的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因此社会层面的需要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构成要素。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况。为了了解涪陵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因素,从医疗、养老、社会治安等方面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涪陵受访者负担程度
从图3 中可以看出,有20.5%的人认为当前养老负担过重,15.06%的人认为养老负担重,85.35%的人每月的养老负担是3000元以下,14.65%的人每月的养老负担是3000元以上,这说明目前大部分人的养老负担一般。有18.45%的人认为养育子女的负担过重,20.71%的人认为养育子女负担重;12.55%的家庭为子女每月支出3 000元以上,18.62%的家庭为子女每月支出2 000~3 000元,68.83%的家庭为子女每月支出在2 000元以下。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父母越来越注重子女的多方面发展,相应地对于子女的支出也在逐渐增加。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费用也成为人们负担的一部分。目前14.44%的人生活费支出在3000元以上。医疗改革的推进和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降低了人们的一部分医疗支出,但是医疗支出仍然是人们的一大负担。从图3 中可以看出,19.25%的人认为当前医疗负担过重,大部分人认为当前手术费和医药费仍是人们医疗支出的主要部分。
通过对涪陵社会治安的调查发现,有51.67%的人认为涪陵社会治安一般,30.54%的人认为涪陵社会治安好。这些结果说明,涪陵当前的社会治安总体上是好的。社会安全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考察社会和谐程度的硬性指标,社会和谐发展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保障。
3.文化层面
文化需求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30.33%的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7.66%的人是高中、职高及中专文化程度,21.13%的人是专科文化程度,而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不足11%。总体而言,涪陵人民受教育程度以中等及以下水平居多,所以未来受教育程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4 涪陵受访者受教育程度
其次,文化程度作为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民能否享受美好生活的关键。进入新时代后,涪陵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们更加向往美好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满意的工作和满意的收入,而文化程度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敲门砖,所以未来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4.政治层面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含了对公平、正义、法治等政治层面的诉求。调查发现,有37.18%的人认为政治参与度令人满意,24.58%的人认为政治参与度令人不满意,38.24%的人对政治参与持无所谓态度。因此,涪陵人民的政治参与诉求大体是得到了满足的。
图5是受访者对涪陵社会公平性的评价。从图5中可以看出,31.31%的人认为社会总体是公平的,21.65%的人认为社会总体是比较公平的,47.27%的人认为社会公平性一般,认为公平和比较公平的比例要高于认为不公平或极端不公平的比例。从人们自身或他人遇到事情后所感受到的正义性来看,59.46%的人认为遇到事情的正义性一般,26.82%的人认为遇到的事情是正义的,23.77%的人认为遇到的事情是比较正义的。由此可见,涪陵人民对于社会公平和正义总体是较为满意的。有37.30%的人对社会公平性持有疑问,但认为社会不正义的人仅占12.47%。
图5 涪陵受访者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评价
5.生态层面
生态环境是构成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图6所示是涪陵受访者对环境状况作出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过半数的人认为环境污染水平一般、空气和饮用水质量一般;认为环境污染程度高和较高的人要稍多于认为环境污染状况较好的人;认为空气质量差和很差的人稍高于认为空气质量好或较好的人;认为饮用水质量差和很差的人同样稍高于认为饮用水质量好或较好的人。
图6 涪陵受访者对环境状况的评价
因此,总体上人们对涪陵的环境评价是不乐观的。尽管相比于国内不少地区,涪陵的空气质量和饮用水质量都更有保障,但是人们基于自身健康的考虑对此仍有担忧。调查结果表明,涪陵人民总体上对于生态持保守态度。空气和水等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公共资源的质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这些资源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人们自然对其有更高的期望。
二、形成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动因分析
根据以上对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构成的分析,结合涪陵近几年生产、生活以及环境等的发展情况,形成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需要
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候,经济需要对于一个人而言都是基本需要。没有收入,没有可消费的物质资料,人们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也就无暇顾及其他方面的需要。经济需要从支出和收入两条线体现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经济因素,通过判断涪陵人民当前收入情况和消费状况,可以考察人们在经济方面的获得感。通过统计近几年来涪陵人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形成涪陵人民美好生活的经济需要。
表2是2009—2016年涪陵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消费性支出以及人居可支配收入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一方面,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产生了提高收入水平的需要。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涪陵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从2009年的98.4%增加到2011年的105.3%,2011年之后开始下降,到2016年下降为101.8%。所以涪陵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处于增加状态,但是增速下降。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升导致人们的消费性支出增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收入水平提高的需要。
表2 涪陵居民消费价格、人均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情况
另一方面,涪陵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人民开始追求高质量、高层次产品。从涪陵居民的收入情况看,2009—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年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随之增加;由于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产品的质量,在消费产品类型不变的情况下,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产品;与此同时,在人们产品需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支出的增加,人们更需要高层次产品。以住房为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面积、小区环境、住房位置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社会需要
形成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动因之二是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的形成根源于教育水平提高和信息传播,是一种发展型需要。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社会需要有了自己的判断,而信息传播使人们得以了解可以实现哪些社会需要。以下从教育水平和信息传播两方面对形成涪陵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需求动因进行分析。
图7是2009—2015年涪陵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涪陵人均受教育年限总体上在逐渐增加,从2009年的9年/人增加到2015年的10.5年/人,增加了1.5年/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医疗、养老等有了更准确的判断。人们可以更有效地选择自身需要的医疗、养老等需求,进一步提高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效率。
图7 2009—2015年涪陵人均受教育年限变化趋势
表3是涪陵信息传播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09—2016涪陵移动电话用户、国际互联网用户、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在逐年增加。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从2009 年的61.14 万户增加到2016年的108.48万户,增长了77.43%;国家互联网用户数从2009年的7.28万户增加到2016年的28.03万户,增长了285.03%;涪陵的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了97%以上。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话、广播以及电视等信息传播途径,涪陵人民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信息的传播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社会层面的需求,反过来强化了人们对便捷、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的需要。
表3 2009—2016年涪陵信息传播情况
(三)文化需要
文化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越来越注重通过图书、报纸、媒体等途径获得必要的精神“食粮”,以满足自身对文化的需求。新时代涪陵人民对文化的需要日益增长,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后,涪陵人民期待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生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因此文化需要是形成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动因之一。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层次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当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需求发展。随着涪陵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涪陵人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需求也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满足,人们转向较多的文化需要是自然而然之事。人们之所以有文化需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文化可以使人愉悦。一些文化产品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如音乐、电影、电视剧、小说都可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从一些不愉快的活动中摆脱情绪。
第二,文化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改革开放之后产生了很多“暴发户”,人们之所以不满意于“暴发户”,就是因为这些“暴发户”虽然收入剧增,但是内心仍停留在狭隘和保守之中,以至于无法为社会、为公共利益付出。人们常说,知识分子耐得住清贫,原因在于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富有的,甚至是波澜壮阔的。
第三,文化可以使人产生归属感。文化具有识别群体的功能,而人是群体性动物,需要认同与被认同。无论国家还是家乡,人们对此的认同就在于其与一群人共享某种文化。
(四)政治需要
人们要实现经济需要、社会需要和文化需要,就需要获得一定的政治话语权,这就产生了政治需要。政治话语权在我国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来实现。这就决定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直接影响决策,那么人们的政治需要就只有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间接实现。要实现人们的政治需要,需要有有效的制度建设,以确保人民的呼声能够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公之于众。对于个人而言,政治需要就是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样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才会更加充实、更持续。
一是政治生活权利是宪法规定的人民所享有的权利之一。拥有充分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是美好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享有参与政治权利的广度和有效度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3]
二是美好政治生活具有实现的现实性。由于涪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4],很难一下子实现涪陵居民物质财富上的均等化。但是,可以实现涪陵居民享有基层民主、参政议政等权利。
三在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政治需要将提上日程。马克思主义将人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人们在生存需求和享受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会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自我实现需求和自由全面发展需求等,因此政治需要代表了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
(五)生态需要
生态需要是人民出于对健康需要而衍生出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和涪陵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涪陵人民对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的期盼愈发迫切,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在新时代,涪陵人民追求更加健康的身体、更加健康的食品、更加健康的出行方式等,这一切都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人类提供干净的水和食物,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在;其次,生态环境的好坏与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的质量决定着人的健康质量,涪陵人民对健康的需要必然催生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恶化会给生态平衡、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一,威胁生态平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物种减少等会严重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第二,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污染会增加呼吸道疾病和生理机能障碍发生率,高浓度大气污染甚至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者死亡。日常生活中被污染的水、瓜果蔬菜以及噪声污染也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降低人类生活质量。第三,直接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直接相关,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尤其是工业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曾带来过惨痛教训。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永远不能复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三、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带来的发展机遇
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这种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涪陵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带来的需求机遇;二是涪陵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带来的供给机遇。这两个层面的机遇蕴含着涪陵多维度发展的空间。
(一)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带来的需求机遇
新时代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其内涵的扩展和人民需要层次的提升上,这两方面形成了涪陵发展的需求机遇。
1.涪陵人民生活需要内涵扩展带来的机遇
新时代涪陵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内涵更为广泛,涉及物质生活、生存环境、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涪陵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比重逐渐下降,对娱乐、保健等非必需品的需求比重逐渐上升,体现出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从消费质量来看,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拥有更多财富、入住更大更好的房子等,同时也向往和期待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公平的发展机会、更稳定的社会治安、更健康的精神文化等,释放出高水平的消费需求。
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种种变化给涪陵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可以引导涪陵未来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涪陵经济发展中供需错配的问题;其次,涪陵人民高水平的消费需求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加大企业转型力度,优化更新产品结构。总的来说,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内涵扩展。从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两个方面来看,蕴含的需求机遇,有助于对涪陵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好的定位,形成其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进而实现涪陵经济的高速增长。
2.涪陵人民需要层次提升带来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涪陵作为重庆市的中心城市和乌江流域最大的城市,经济水平一直在稳定中快速发展,城区力争成为现代化大都市。涪陵人民的物质生活随着涪陵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极大改善,因此人民的需要层次也不断发生着转变和提升,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高层次性。人民的需要从生存型需要向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转变。第二,多样化。随着现代生产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思想和需要也产生了广泛的差异[5]。第三,个性化。现代社会是一个彰显个性、注重个体化发展的新时代,人民需要的个性化趋势十分明显。第四,动态性。人民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和提升。
涪陵人民需要层次的提升也为涪陵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涪陵人民需要向高层次的提升说明,一味地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方式可能不再行得通,企业和政府应该做出发展理念和目标的转变和升级,围绕人民需要强化幸福产业的发展,如加大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的供给。其次,涪陵人民需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表明,千篇一律的大路货将不再受到追捧,企业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定制的产品和服务[6]。最后,涪陵人民需要的动态性特征表明,面向大众的产品需要创新,涪陵产业结构也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及时进行优化和调整。总的来说,涪陵人民需要层次的提升可以促进涪陵地区的产业优化和产品升级,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涪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带来的供给机遇
涪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体现在许多方面,要解决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根本上取决于供给侧持续的变革,这体现为增加供给和改进质量两个维度[7]。
1.涪陵不平衡发展带来优化供给结构的机遇
发展不平衡既是问题又是机遇。涪陵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不平衡、产业不平衡和领域不平衡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分别蕴含着涪陵发展的各种机遇。第一,区域不平衡。涪陵的区域不平衡主要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总体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据统计,2017年涪陵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 70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466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1。第二,产业不平衡。涪陵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17—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6.1∶61.0∶32.9,总体表现为“一产偏低、二产偏重、三产低”,且重工业占比过高,高新技术产业不足。第三,领域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涪陵经济领域发展迅速,但社会文化、生态文明领域的发展与之相比有较大差距。
涪陵不平衡发展的问题蕴含着优化供给结构的机遇。首先,涪陵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蕴含着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和通过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遇;其次,涪陵产业发展不平衡蕴含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最后,经济领域与社会、生态领域的不平衡,蕴含着强化社会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的机遇[8]。在解决这些不平衡发展问题的过程中,将促进涪陵逐渐从不平衡发展向平衡发展转变,持续优化供给结构并从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2.涪陵不充分发展带来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机遇
当前,涪陵不充分发展主要体现在有效供给不充分、社会事业发展不充分和增长动能不充分三个方面。第一,从有效供给来看,涪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带来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但这种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却难以被满足。第二,从社会事业发展来看,涪陵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上在逐步提升,但人民反映最强烈的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第三,从增长动能来看,涪陵的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虽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但新兴产业总体上发展缓慢,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驱动格局。
涪陵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蕴含着涪陵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机遇。首先,有效供给不充分问题蕴含着涪陵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满足居民的升级需求、促进中高端消费的机遇;其次,社会事业发展不充分蕴含着关注民生问题、补齐民生短板、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机遇;最后,增长动能不充分蕴含着涪陵提高产业水平,在创新引领、现代供应链和人力服务资本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机遇。在解决这些发展不充分问题的过程中,将促进涪陵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新机遇蕴含涪陵多维度发展的巨大空间
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这个主要矛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样,涪陵人民美好生活带来的需求机遇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带来的供给机遇也蕴含着涪陵多维度发展的巨大空间。
1.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涪陵是重庆市重要的工业和产业大区。2017年,涪陵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08.02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1.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2%。工业是涪陵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核心支撑,涪陵应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兴城”的理念,重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9]。第一,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化建设,形成涪陵页岩气示范区、涪陵工业园区、白涛工业园区“一区两园”的发展格局。第二,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快培育智能产业,推动行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和“互联网+”企业集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全面实施传统制造业智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涪陵应借助各方面的机遇和优势,着力发展以页岩气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以中药材为主的重要产业,以涪陵榨菜为主导的食品产业,推动涪陵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拓展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
城乡差距是涪陵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突出表现,农村是涪陵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短板和难点。涪陵应立足各乡村实际情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以榨菜、柑橘、畜牧、蚕桑等产业为主导,发展品牌农业,真正实现由粗放型向高端型转变,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茶叶、油茶、花卉等特色产业,以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乡村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二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环保、信息“四张网”建设,以厕所革命和垃圾处理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加强农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实施文化教育惠民工程,大力改造义务教育阶段薄弱的学校,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另一方面,加强文化建设,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挖掘易理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榨菜文化等为重点,打造突出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同时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及其他公共文体场所,并推动其向公众免费开放。
3.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开拓人民幸福产业的空间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和外延日益丰富,并由此带来人民需求层次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在此背景之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开拓人民幸福产业就有了巨大的空间。所谓幸福产业,就是与人的生命、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直接相关的产业,如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农业等产业。在消费升级的时代,幸福产业正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涪陵人民幸福产业的发展空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涪陵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基层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上学难、养老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推进平安涪陵建设,确保社会安定。第二,优化供给结构,增强供给结构对人民需要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层次的消费需求。第三,持续发展涪陵绿色产业,建设生态美好家园。一方面,正确处理好生态和发展的关系,大力推进长江和乌江水系生态屏障建设,着力解决固体废物和垃圾处理等突出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避暑观光旅游等绿色产业,着力打造武陵山大裂谷、白鹤梁、816核军工洞等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涪陵全域旅游的发展。围绕新时代涪陵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推进幸福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拉动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同时有助于解决涪陵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全面推动涪陵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贡献声明:王志标论文撰写;杨京圆负责搜集数据;关赛赛负责调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