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市(县)域医共体模式下的医疗设备资源共享的经验和挑战

2022-03-13杨国泉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医共体医疗基层

杨国泉

仪征市人民医院设备科,江苏仪征 211400

市(县)域医共体(医疗联合共同体)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解决区域医疗服务碎片化等问题的重要举措[1-2],而实现医疗设备资源共享是医联体内部合作、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3]。医共体建设通常以“市(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院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并与乡村一体化有效衔接,发挥市(县)医院的龙头作用和城乡纽带作用,形成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协作分工机制,搭建市(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但目前大部分医联体运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各成员单位在提升医疗设备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认知不一、沟通不畅及标准不一的现象,缺乏医疗设备资源下沉动力,造成医疗设备管理和使用效率较低,极大限制了基层医院的发展[4]。

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仪征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其在医疗设备资源共享方面的经验及挑战,并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完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和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4 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重复购置,最大限度利用医院的医疗设备资源提供借鉴。

1 医疗设备资源共享的实践经验

1.1 医疗资源充分整合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是全国、全省医改工作启动较早的县市级医院之一,2018 年被江苏省确定为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2019 年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目前仪征市以仪征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医院,分别有8 家医共体成员单位。 由于医院科室的设置较为细分,且科室之间存在一定的治疗共性,这为设备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设备协调分配、统一管理,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作为龙头医院,仪征市人民医院把医疗设备较为集中的科室成立五大中心, 它们分别是影像远程诊断中心、心电远程诊断中心、集中消毒供应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医学检验中心。

影像远程诊断中心:将本市影像专家与基层卫生院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影像远程诊疗服务体系网络。 减少了因地域环境、诊疗资源差异所造成的诊疗困难,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为基层患者提供了准确、高效、便捷的影像诊断服务,进而早期进行疾病干预治疗,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看病负担,同时减少了部分基层卫生院因为缺少CT、MRI、DR 等影像设备而导致诊断医生产生的苦恼。

心电远程诊断中心:借助区域化网络平台,实现远程心电数据的实时传输、远程分析以及报告回传,有效帮扶和指导县域内基层卫生院(区域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群众享受到同质化心电检查与治疗作出积极贡献。不仅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还增强了基层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

集中消毒供应中心:需要高温高压设备、清洗设备等,还需要质控设备且配备有操作资质的专人负责。 运行成本很高,成立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并由本院专人、专车负责运送消毒物品。减少了各乡镇卫生院的消毒供应室重复投入,节约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营造了全市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 同时,质量和监测体系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能得到高质量的完成。计算机全程追溯质量管理,实行卫健系统、院级、科级3个层级的质量管理控制,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安全。

病理诊断中心:开展常规临床病理诊断工作,承担基层疑难病理会诊工作, 负责对全市的病理诊断制度、流程等进行修订和完善, 同时做好病理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并提高了全市病理诊断水平。有效提高了区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医学检验中心:医学检验中心以本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为母体,接收全市所有基层卫生院(区域卫生服务中心)的标本,集中进行检验,项目涵盖临床血液、体液、生化、免疫、激素、肿瘤、血气分析、细菌、院感监测等。医学检验中心的成立,减少了各医疗机构检测设备的重复投入,完善了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了检验报告的准确性,缩短了报告时间。

针对贵重可移动的精密设备,基层医院病例少,投入购买经济效益太差,还有人力成本。由本院购买运行,实行共享,具体由医联体办公室组织协调医疗设备统一调拨,每次由专人运送设备,配合医疗专家治疗、手术等。 如腔镜、泌尿科钬激光和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等。 另外针对基层卫生院的手术量少,耗材量少,购置整包装材料,使用不完会过期的情况,本院专家在二级库房借耗材带去手术,基层卫生院定期购买配送归还结算。 针对不可移动的大型设备,如CT、MR、超声心电及B 超等检查,为方便群众在就诊地基层医院门诊缴费、住院记账,可凭单据到人民医院预约诊断,大大方便了广大患者群众。

1.2 设备维修一体化管理

医疗设备维修一般分两种方式:①医院设备科工程师参与维修;②医院采用公开招标或邀标的方式选择设备维修外包商承担维修。 无论哪种方式,在医共体模式中,龙头医院要由工程师组建的设备维修委员会统一负责和管理医共体内设备维修事务。 对于龙头医院,科室设备发生故障, 应由各科室专人上报至医学装备科,医学装备科派专人维修; 对于基层卫生院的设备故障,报医联体办公室,医联体办公室帮助协调,人民医院医学装备科可以维修的帮助维修,无法维修的协调其他相关单位人员进行维修。县、乡、村一起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切实提高区域医疗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集中技术力量,实现医技及医疗辅助功能的共享, 促进三方联动发展,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医疗设备资源共享面对的挑战

2.1 监督与考核机制欠缺

医共体建设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与设备资源共享相关的各类配套措施还未完全建立,更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考核机制。 从设备类型来看,共享的医疗设备以CT、MRI、DR 及 B 超等设备为主,而乡镇卫生院就医患者病情多为常见病, 当其到上级医疗机构就医时,可能会要求接受此类大型设备的病情检查,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出现医疗设备过度检查的情况。且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医疗设备共享产生的对患者的积极作用将很难有效评估。

2.2 基层专业性人才欠缺,诊疗水平不足

现阶段我国医疗的软、硬件资源是分布不均的[5-6],相较于省市级医疗单位, 基层医疗单位由于缺乏优势条件,很难吸引和引进优秀医务人员,即使在医共体龙头医院的帮扶下, 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相关硬件设备,但医师、技师、护理等相关专业技术水平欠缺[7-8]。 而医疗设备具有高技术含量属性,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及考核,则可能出现操作不熟练、误操作等情况[9-10]。 且由于受到诊疗医师专业水平的限制,其检查处方可能与患者病情实际需求不符, 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患者的病情可能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还需承担额外的经济负担。

2.3 信息化建设滞后

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区域医疗信息化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11-13]。从硬件角度看,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医共体内医疗设备资源“健康”共享的前提条件[14-15],目前仪征市人民医院医共体信息平台的远程会诊平台并不完善,居民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地还不能做到互联互通。 患者就医的病历仍是传统的纸质版,当患者到医共体内另外的医疗机构检查时,还需新的纸质版病历。如此情况,不仅给患者就医带来不便,也降低了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

3 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

对于医共体“龙头”医院,要设立专门的设备共享管理中心,基层机构需定期对其上报各类检查数据,该中心通过对上报的各类检查数据及时分析确认是否存在大处方、大检查等情况,以加强处方的监督管理。 此外,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共享的医疗设备总绩效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估,防止出现追求因逐利而损害患者权益情况[16-17]。为了降低共享设备的故障率, 该中心需制定相应制度,定期开展设备的日常质控工作和定期保养维护工作[18]。

3.2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新医改各项制度落地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医共体“龙头”医院在医共体内共享医疗设备、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加强对医共体基层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及服务水平能力。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应联合成立设备管理组,其中应包括:一名中心负责人,负责协调医联体内部之间事项以及中心任务的分配;2~3 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临床应用指导;数名专业临床医工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维修和保养。

3.3 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功能

医共体要统筹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区域信息化共享功能。该平台从结构的角度,要具备以下功能模块:设备使用人员管理、设备效益管理、设备专科管理、信息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报损管理、医疗设备申购申请、医疗设备验收管理以及系统设置等,各功能模块对应的数据库既要各自独立,又要互相关联。

在使用功能方面,该平台除了实现患者的病历电子化,还应通过整合与共享,使电子病历和健康信息数据实现互联互通。 通过优化审查流程来提高工作效率,协助医生快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此外,信息共享平台还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以便医共体内部财务实现精细化的管理与结算。各成员单位应将设备信息收录进共享平台, 这些基本信息包括设备类型、名称、数量、采购金额、编号(包括卫生部设备分类编号和财政部会计分类编号)、设备功能、供货单位、生产厂家、设备用途、保修期、是否国家强制检验设备。 设备共享平台应具有设备管理、用户中心、服务运行、预约登记查询、费用管理、汇总等功能模块。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还可通过该共享平台进行网上申请、办理借用、归还手续,实时跟踪。利用该共享平台,实现检查结果的异地读取、打印及输入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 共享平台还应包括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记录档案,充分发挥出档案资源的共享作用,提升医疗设备维修和保养的时效性和计划性,确保设备维修和保养费用的公开透明。此外,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必须对平台类各类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控,在逻辑层面分为数据权限、菜单权限、用户权限和橘色权限,管理人员可进行新角色创建,并为其分配各类权限,使不同用户拥有各自的权限以处理不同数据。

3.4 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加强成本和效益管理

医疗设备资源共享应建立在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基础上,给患者提供价廉、方便的诊疗服务,既要确保诊疗水平,又要保证收费合理。 医联体各成员单位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比例和收费标准,收益分配方式要满足基层缴费、上级检查要求,分配比例须由各成员单位协议制定,且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还要有一定的差异性体现。医疗设备资源共享还需要实时更新设备运行指标和效益指标。其中,运行指标应包括设备实际运行时间、定额运行时间、设备故障率、故障平均响应时间、正常运行维护、机时利用率、使用人次等。 效益指标包括人工支出、水电支出、设备收入、平均收费标准、维修保养支出、净收入和直接材料支出等。

综上所述,良好的医共体医疗设备共享模式,可以减轻成员单位的科室设备负担,共担成本风险,降低管理成本,促进相关成员单位科室医疗新技术发展,使科室业务运营更加高效和便捷。

猜你喜欢

医共体医疗基层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