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曲靖地方史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

2022-03-13

文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曲靖历史文化

方 惠

(云南省曲靖市教育体育局 教育科学研究所,云南 曲靖 655000)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音频、视频、动态图片资料的引入,历史教学较之过去,在方式方法上已有较大的改进。但从教材和教学内容来看,现行的中学历史统编教材与中学历史教育所要达到的增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仍有一些差距,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如偏重于通史的“知识系统”,更多从宏观角度来演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大历史,而较少兼顾各地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使教材内容显得教条刻板,视野不宽;过于强调大一统的意识和政治教育功能,缺乏生动具体的情节,较少趣味性和时代感,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教学效率不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并作一些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一、地方史与历史教学的融合是一种双向互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程资源意识,……积极、充分地开发各种历史课程资源。”把地方史作为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加以开发,有利于丰富历史学科内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弘扬地方历史文化,助力中学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学“要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1]。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定地理区域的历史记录,包括发生在这个地理区域的事件及当地一些历史人物,这种关于地方的历史往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及乡情气息,在历史课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本区域地方史的讲解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增强历史课的学习效率是有非常明显效果的。历史课教学与地方史的融合能促进教学相长,历史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在了解大历史的同时也获得对地方历史和地域文化的认知。地方史资料内容丰富翔实,对其适当加以运用既能体现历史发展过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历史事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不但能够减少学生与历史教材的隔阂,还可以开拓学习和研究方面的视野,从而使历史学习显得更加饱满、富于情趣,活跃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同时,地方史资料来源于当地,来自于身边,很多当地的历史知识可能早早地就由长辈们口口相传且铭记于心,因此这种融合最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心理上容易接受和认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容易对与我们所处时空较近的历史人物、事件感兴趣,他们特别关注本地方所发生的一切。“读史明智,鉴古知今”,学习历史、总结经验,可以丰富人们的头脑,开阔眼界和思维,提高认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指导当前和今后的活动。从这个角度出发,地方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对现实的借鉴、指导作用更直接。因此,结合统编教材,通过教学向学生展示曲靖市在历史上的建置沿革、文物古迹、著名人物、重大事件、民风乡俗、文学艺术等,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关注社会的视野,树立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观念和与国家民族同荣共辱的家国情怀,赋予高中历史教学与地方史研究更旺盛的生命力。

以曲靖为例,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地处滇东北的这片红土地没有太多的深厚积淀,论历史文化,它比不了昆明、大理这些历史名城,论民俗风情,它比不了西双版纳、德宏这些民族地区。其实不然,曲靖也拥有悠久漫长的历史和深远博大的文化。旧时器晚期的盘江两岸就开始有人类在此生衍繁息;曲靖在秦代被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成为云南较早得到开发的地区;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正式在今曲靖三岔村设置行政机构——味县;公元271年,西晋宁州建立,置州府于曲靖,使曲靖成为云南第一个被中源王朝进行统治的一级行政单位。之后的五百年内,曲靖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个人们难写难念的“爨”字,更是一个曲靖古代历史文化的标志。因此,纵观云南历史,自庄蹻开滇直到近代,曲靖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云南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与滇池和洱海两大文化区域既有有机联系,又有独特之处。爨文化作为滇东文化的象征,是值得人们追思和弘扬的。即便今天,我们从《爨龙颜碑》《爨宝子碑》所显示的书法技艺和文化内涵上,仍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爨文化这一束古老的文化之光所散发的灼人色彩。而在近现代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后两次途经曲靖,在所经过的城镇和广大农村,都积极宣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传播马列主义,发动群众、劫富济贫,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留下了大量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和革命遗存。自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的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曲靖这片热土上革命先辈们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革命史迹。这对于我们今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以及纪律教育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一本难能可贵的好教材。另外,古往今来,曲靖也出现过很多名人志士,如岳阳楼长联的作者清代名士窦垿;抗战时期以一首《在太行山上》火遍大江南北的著名音乐家桂涛声;曾参加重九起义,发动护国战争,创建云南大学的唐继尧;一级战斗英雄、全国自强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十佳卓越人物史光柱等。如果能将这些本地的历史适当引入课堂之中,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爱乡、爱国之情。

二、地方史与历史教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其实就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2]。所以人文素养教育应该是个人生存目的的教育,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众所周知,在新课改启动之后,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目标之中所占的比例已大大提高,中学历史课程所担负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更加凸显,而爱国首先就要爱家,教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已成为共识。古人曾说“人有爱乡心而后有爱国心,不能爱乡而言爱国者,是谰语也”。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开始的。运用地方史料于历史教学中,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先辈在历史上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了解到家乡人民在历史长河中辛勤劳动传承下来的文明和英勇斗争的业绩。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家乡人民的可爱,体会到祖国的灿烂文明。这样一些具体的史实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更易被打动,更愿意去接纳及传承区域文明。除此之外,学生还会自觉地保护地方文物古迹,爱上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激发出对家乡的强烈自豪感和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继承发扬、热爱保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教育,可以为学生奠定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基础,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授统编教材时,应指导学生联系地方史进行学习,探索地方史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莫过于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对学生都有特殊的意义,学习家乡的历史,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是学生的愿望,也是当代教育的需要。实践证明,在讲述地方史时,学生的感觉是亲切的,兴趣是浓厚的,能够营造学生渴望了解历史的良好氛围,也能使历史教师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2.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可利用当地的历史文物和遗迹,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既能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又能锻炼观察能力;教师运用相关的地方史料,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讲述,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和想象力;地方史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训练和养成;组织学生对本地的史料和史迹进行探究,能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发展。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热爱国家的情感往往是从热爱家乡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因此,地方史教学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手段。 曲靖市是爨文化的发源地,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家乡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学生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得到深化的同时,自然也加深了他们热爱国家的情感。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地方史教育时,曾设置过一些竞赛类的试题,如:

1.曲靖素有“鱼的故乡”之称,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早期鱼类栖息和繁衍的天堂。当今世界上已发现的绝大多数古生代鱼类——无颌鱼类、盔甲鱼类、盾皮鱼类、棘鱼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几乎都能在曲靖找到踪迹。目前曲靖发现最早的鱼类化石距今约( )

A. 4.2亿年 B. 3.8亿年

C. 3.2亿年 D. 2.1亿年

2.曲靖沾益马雄山,属云贵高原乌蒙山系,位于城北50多公里处,海拔2444米,是中国西南三条江水的发源地,素有“一水滴三江”之美誉。三江指的是( )

A.黄河、长江和珠江

B.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

C.南盘江、北盘江和牛栏江

D.南盘江、白石江和礼社江

3.今天仍保存在曲靖一中“爨文化博物馆”内的一通立于北宋开宝四年(971),成为探究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团结友好关系的珍贵实物见证,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与汉族历史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碑刻文物是( )

A.爨宝子碑 B.爨龙颜碑

C.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D.南诏德化碑

4.抗日战争中,曲靖儿女舍生忘死投身于这场关乎民族兴亡的战争之中。1944年的衡阳战役,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于东安一线阻击日军,军长身先士卒,率部奋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这位军长原籍曲靖。他是( )

A.唐淮源 B.陈钟书

C.甲本 D.周建屏

5.1948年9月5日,为推动云南解放,曲靖沾益某中学的师生及当地农民武装600余人举行“九·五”起义。在樊子诚的指挥下,经过激战,成功地打退了敌人进攻,建立了反蒋游击根据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次起义的学校是( )

A.沾益第一中学 B.沾益炎方中学

C.沾益盘江中学 D.沾益播乐中学

6.2009年,在曲靖麒麟区寥廓山森林公园内,兴建了一座仿明清古建筑风格的楼阁式塔,此塔高81.6米,是中国第二西南第一的仿古人工塔,彰显了曲靖秀美山川和人文景色,建成伊始,就成为曲靖当地的标志性景观。这座塔的名称是( )

A.建宁宝塔 B.靖宁宝塔

C.景宁宝塔 D.南宁宝塔

我们希望通过这类试题,引导学生爱乡爱国,感受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升华至民族自信、国家自信。希望通过这类试题,引导学生关注脚下的土地,热爱家乡的山川草木,使他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怀揣一颗热爱思考的心灵,铸就一个身具家国情怀的灵魂。

三、地方史与历史教学融合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适当补充一些地方史知识,往往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也能满足他们学习身边历史的兴趣和愿望,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维教育的目的。更可以摒弃历史课通常靠死记硬背带来的枯燥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田野,走进自己的内心。中学历史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以爨文化为代表的曲靖市历史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应当作为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的乡土教材加以开发,为丰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当地史学人才、促进曲靖市文化发展尽应有之力。

如讲到曲靖的爨文化历史,可以带领学生去观赏两爨碑,领略一千多年前刻在顽石上的古老文字和那段历史。讲到秦代修筑的五尺古道,可以到古道遗迹去看那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记,缅怀那段悠远的如烟岁月。还可以去博物馆看八塔台古墓出土的那些青铜器、陶器;看出土的几千年前的炭化稻,那是曲靖先人们在农耕时代留下的人工种植水稻。近现代革命遗迹更多,曲靖西山三元宫是红军长征军委总部及首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宿营遗址,在此召开的三元宫会议,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继遵义会议、扎西会议后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中央红军当时所处环境及敌我斗争形势,做出了西进北上迅速抢渡金沙江,到川西建立苏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保存红军有生力量,实行战略转移,顺利渡过金沙江,都具有重大的决定性意义,[3]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针对这些史料遗迹,也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请当地一些文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具体讲解文物古迹、革命大事件在这一地区产生、变革、消亡的具体情况,剖析其存在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以及对当地乃至对云南及更大范围的影响等等。曲靖还是中国三长河——珠江的发源地,境内壮美的山川河流、乡风民俗无疑都是学生们感兴趣学习的大课堂。在这些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搜集、整理,并亲自参与演示、讨论、探究、思考,这些深入实地引领学生直接参与的开放性教学活动,既能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锻炼其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用历史创新的观点去了解历史,正确看待历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综合发展各种能力。当然,开展历史教学与地方史的融合,对教授历史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新的要求,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一味地只在兴趣上做文章,在选择二者融合时要分清主次关系,既要注重同课堂内容结合,又要注意其所担负的不同意义,不能主次颠倒,只有在了解中国历史的大前提下,再考虑将地方史巧妙地融合其中,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增进对历史的全面了解。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若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地方史,必定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使学生早日建立起更正确的历史观。同时,也有利于将前辈们留下来的优秀地方文化及文明更精准地传递及传承给这一方水土上的下一代。这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只要我们真正科学、合理地将地方史与中国大历史有效整合,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课堂的教学中来,历史课堂必然会有新的活力和亮点。

猜你喜欢

曲靖历史文化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曲靖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曲靖时代新装
谁远谁近?
新历史
曲靖方言的语气词“说”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