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信息管理在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与创新

2022-03-13颜嘉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管理软件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

颜嘉欣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0 引言

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管理体系中,教学管理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间,我国各地方高职高专院校进一步贯彻与落实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转型提供了保障。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与此前相比,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效益不仅仅取决于教学工作,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工作。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面临着生源不足及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如果想要实现长期与健康发展,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则应该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以此使教学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通过合理应用信息管理技术,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高职高专院校则能够有效实现上述目标。而这也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发展方向。

1 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中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在信息管理模式之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则能够凭借信息化管理平台获取、存储,并且分析与处理各项信息数据,以此大幅度提升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益。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教学计划的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之下,高职高专院校则能够针对不同等级教学管理人员设置相应的管理权限,以此更加有效地管理院校的教学工作。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而言,则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工作需求,检索或者修改相关信息数据。除此之外,还能够依据课程性质编制课程编号,基于此将信息数据存储与信息管理系统中[1]。

1.2 教学课程的功能

在信息管理系统之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管理人员则能够合理编排不同课程,基于此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发布。同时,也能够动态调整已经完成编排的学生课程,基于此发布于信息管理平台。除此之外,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课程管理人员还能够与各学科教师保持积极互动,而学科教师也能够借此与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提升教学工作质量[2]。

1.3 学籍系统的功能

在信息管理系统之下,教学管理人员则能够有效管理学生学籍,对学生学习与生活各项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与存储,且不仅仅包括毕业时间与奖励信息,同时也包括转专业或者休学时间。如此,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与学科教师都能够对学生情况予以明确,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1.4 考务系统的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考务系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借此针对具体教学活动指派教师进行监考。同时,也能够对不同教室使用情况予以明确。除此之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能够在考务系统内检索信息,与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互动。

2 信息管理在高职高专教学管理运用中的优势

2.1 对教学状态的跟踪

考虑到信息化管理有着显著的实时性特点,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则能够进行动态地教学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够掌握学生活动动态,另一方面,也能够动态了解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管理人员则能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拥有主动权[3]。

2.2 加快信息录入速度

考虑到我国高职高专教学管理工作包括了大量学生信息,因此,如果仅仅应用传统信息录入模式,则很可能会导致信息错误,降低工作效率,增加管理人员的业务负担。在信息管理系统之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则能够以更高效率录入信息。

2.3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在信息管理系统之下,我国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人员则能够凭借计算机技术进行学生信息管理工作,大幅度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如此,教学管理人员则能够以院校角度出发,对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以此为后期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指引,最终实现更高效益的教学管理工作。

3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与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现阶段,扩招政策得到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积极贯彻与执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量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发展态势。同时,高职高专院校也在不断扩建,并且聘用更多工作人员。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符合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工作实际需要。而这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考虑到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既没有明确信息化建设路径,也缺乏信息化建设经验,故教学管理实践中往往依然倾向于应用手工管理模式。甚至有部分教学管理人员质疑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由于担心无法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而对教学管理工作造成阻碍,因此对信息化管理存在抗拒心理。

(2)各种管理软件使用不深入。考虑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工作的趋势,因此,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即使依然应用传统管理方法,也同样为院校配置了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与计算机软件。如此,不仅仅能够体现院校改革决心,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已经配置了信息化设备,并且完成了校园局域网的搭建工作。其中,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还配置了先进的教学管理软件。然而,上述信息化设备与教学管理软件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其教学管理价值大幅度下降。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配置了青果管理软件,但是软件的应用程度仅仅局限于两个模块程度,而且往往被用于学生成绩管理与排课管理等层面。除此之外,部分教学管理人员也没有熟练掌握各项管理软件的应用方法,继而导致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效。不过,也必须得到正视的是,我国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已经能够充分利用包括青果系统等资源,而且将不同系统融入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部流程之中。在信息管理系统之下,学生与教学管理人员则能够对学生信息教学检索,专业教师与学生监护人也能够借此了解学生动态。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正逐步配置信息化设备与管理软件,然而,各项设备与软件目前依然缺乏充分利用。

(3)人员配置不合理。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化管理的效益。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没有全面培训教学管理人员,继而导致教学管理人员无法熟悉使用信息化技术。同时,部分教学管理人员依然受到传统管理意识的约束,对信息管理的进一步深化产生了阻碍。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没有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而管理人员自身也没有明确信息化管理的本质。

(4)执行不彻底、制度不完善。现以不同角度分别阐述执行情况。①制度建设。在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有着统一的规章制度,而且制度构建相对完善。然而,却存在着制度与院校教学现状不匹配等问题,继而导致操作手册无法指导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②绩效考核。在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没有贯彻执行业绩评估机制,降低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效益。除此之外,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没有构建有效的奖励机制,同样阻碍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5)传统管理模式依然存在。在过去十几年间,我国各地方政府高度关注高等教育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提供了助力。在高等院校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院校不断扩建,专业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逐年上涨,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积极优化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将各项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了院校管理环节中。然而,以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依然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采用传统教学管理方法,对教学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管理人员没有明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价值,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而且也没有深入探究在教学管理中融合信息化技术的路径。除此之外,部分教学管理人员不具备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的经验,而且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也缺乏专业性的指引。

4 如何使信息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广泛运用与创新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保证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共进。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着手:①我国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层应该与教学管理人员保持统一的思想,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的融合,全面探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意义,明确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价值。②避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停留在形式层面,而应该将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视作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必要前提。院校领导层与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只有积极推动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从而达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制定的新标准。③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应该由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层统筹部署,在此基础上组建专门工作团队,并且对教育技术与教务处等不同部门人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责任予以明确。④对于各部门负责人而言,则应该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于领导层,并且进行分析与处理,以此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合作。除此之外,在出现各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层应该及时介入,协调各部门人员业务,做出准确的决策,以此解决相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保障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与协调。

(2)合理配置人员,加强培训,保证工作的执行与落实。在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层与教学管理人员统一思想、且制定有效机制的基础上,则应该保障机制与思想的全面贯彻执行。对于高职高专的人事部门而言,则应该对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一方面必须规范聘用标准,另一方面也必须定期培训在职的管理人员,使管理人员能够正确应用各项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各项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考虑到信息化技术自身也在进一步发展与革新,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则必须通过学习了解技术发展前沿和信息化理念。在现阶段,我国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高度关注在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构建并全面贯彻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以此确保教学管理人员能够达到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实际要求。同时,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会利用寒、暑假期间培训教学管理人员,邀请企业员工来校演讲、与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互动。在此基础上,高职高专院校也应该从院校实际需要出发,对后台系统进行优化。为了能够掌握信息化技术发展动态,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还应该通过定期组织讲座与讲学等路径,将前沿科技信息传递于教学管理人员,以此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思维,激发教学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热情,并且提升其责任意识。

(3)加大投入,购置设备,保证软硬件同时助力。众所周知,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信息化设备与计算机软件。通过应用信息化设备与计算机软件,高职高专院校也应该促进教学管理人员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在必要的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也应该为管理软件研发工作给予财力扶持。以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大多配置了信息化设备与管理软件,然而,管理软件种类却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还存在着无法深入应用管理软件等问题,导致院校管理资源浪费,而管理软件的应用价值也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一方面,使得教学管理人员无法有效获取和处理学生信息,另一方面,也对高职高专院校软件研发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4)严格考核,奖惩并举,保证高效的工作积极性。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对教学管理人员业绩评估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且以评估结论指引后期岗位配置工作。通过评估工作,高职高专院校则能够明确教学管理工作效益,掌握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考虑到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依然缺乏完善性,而且教学管理人员也缺乏信息化管理工作经验。因此,现有的业绩评估模式很可能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评估工作的需要,而必须对业绩评估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同时,评估指标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业务数量或者业务时间等层面,而应该侧重于业务质量与业务成效等层面。在构建教学管理人员业绩评估机制的过程中,则应该保障机制具备科学性与完善性,并且鼓励教学管理人员针对管理工作与软件进行创新,避免过度惩处等现象。如果教学管理人员业绩良好,高职高专院校方面则应该对其进行奖励。如果教学管理人员出现较大错误,则应该进行培训,若相关人员依然无法通过评估考核环节,则应该对其职位进行适当调整。唯有如此,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与责任意识,并且在此基础上为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

5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过去十几年间,我国经济与社会都实现了进一步发展,对包括互联网及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教育领域中正逐步引入各项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大幅度提升了高职高专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成效。除此之外,高职高专院校也应该配置先进信息化设备与计算机管理软件,定期培训教学管理人员,以此促进教学管理工作与信息管理技术的相互融合,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管理软件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
仓储管理软件在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中的应用与发展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基于三维TGIS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项目法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中的应用
共享电单车的管理软件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面向Web的BIM三维浏览与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