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

2022-03-13崔艳叶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专业

崔艳叶

(1.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399;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服务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关系着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33由此可知,教育是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34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基本前提。“育人的根本问题在于立德。”[1]34高校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是融入思政元素,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突破口。进入新时代,党全面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改革创新得以全面深化,教育公平和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立德树人得以全面落实。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与进步,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这与实践教学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集开放性与协同性于一身,汇专业性与创造性于一体的重要优势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主阵地,融入思政元素,关系着学生专业技能的达成,关系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更连接着高校进行思政建设,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然而,高校实践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依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师资队伍建设、场地建设以及课程实施过程等方面依然有待完善,因此,厘清高校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优势,探讨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实践教学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优势

实践教学是高校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其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集开放性与协同性于一身、汇专业性与建设性于一体的显著优势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思政元素以其立德树人的本质、协同育人的理念、立体多元的结构、显隐结合的方法、科学创新的思维指导教育教学的发展,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指向,为实践教学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念支撑和方法指导。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着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1.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

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是高校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首要优势。马克思指出,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可见,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以此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根据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践类课程分为“专业实验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实践”[3]三类,虽然教学内容和教学定位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作为实践教学,都具备了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共同特征,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方法,在进一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是解决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重要环节,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由单向传递向多向交流的转变,完成了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重要使命。这一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为思政元素的融入以及思政效果的呈现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与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立德树人的本质以及协同育人的理念不谋而合。学生作为课堂的学习主体,能够在课堂上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 操作中去,又能在实践操作中进行理论的总结与升华。在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达到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2.集开放性与协同性于一身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实践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甚至已经成为某一专业的一门独立课程,其重要的时代标志之一就是集开放性与协同性于一身的特征。实践教学的开放性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也可以称为社会性,是指在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等特殊的方式给予学生和教师更多的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机会,有助于师生及时转变教与学的理念,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更大的平台。高校实践教学的协同性是指教师与学生、企业导师之间协同发展,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更多的因素。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这已经成为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众所周知,新时代是中华民族最有可能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实践证明,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然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不应局限在理论课堂之上,而更应该通过立体多元的结构,显隐结合的方法来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实践教学集开放性与协同性于一身的特质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现实的载体和平台。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在联系社会实践、校企合作、外聘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育人平台等方式上已经趋于成熟,有利于提高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给予学生了解并接触市场需求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关注时代变化,在开放性与协同性的育人实践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3.汇专业性与创造性于一体

如果说实践教学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中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在开放性与协同性的结合中彰显出了融入思政元素的现实载体和平台,那么它在专业性与创造性的结合中则展示了融入思政元素的生命力所在。一直以来,突出专业性与创造性都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维度。实践教学的专业性是指教学内容要与理论学习相辅相成,创造性是指实践教学中凸显出来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无论何种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共性上都是一个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过程,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获取更多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这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要求达到了完美的契合。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繁荣的新时代,创新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树立既科学又创新的思维,怎样以新的思维催生新的思路、以新的思路谋求新的发展、以新的发展推动新的方法、以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一直以来是高校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在高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创造、对理论知识的创新,激发了思政育人的生命力,有利于高校在教学中完成价值理念教育、精神指引教育以及创新知识教育的育人目的。

二、高校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困难与 挑战

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完成“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同向而行、全方位发展的实施历程较短,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中仍然面临着教师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思政元素融入的驱动力不足,思政元素缺乏、融入实践教学的载体受限,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有待完善等困难与挑战。

1.教师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驱动力不足

目前,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改革也颇具成效。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操作占据了课程的大部分时间,但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很多专业实践老师只讲技能不讲育人,只注重实践结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不注重过程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5],进而产生教师主体性作用欠缺的突出问题。教师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就导致了思政元素在融入实践教学的实施中缺乏引导和活力,不足以实现思政价值指归的目的。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队伍的主体作用,激活教师队伍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的驱动力,仍然是高校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2.思政元素缺乏,融入实践教学的载体受限

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植入或者僵硬的嫁接,而是要充分辅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相互推进的教学机制。目前,在高效的实践教学中,对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广度和高度还不够,导致思政元素缺乏,不利于实践教学的灵活运用。另外,语言文字、课件信息、理论知识等作为思政元素融入的重要载体,一旦受到影响,思政元素的融入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不论何种专业,突出专业技能培养都是高校实践教学的显著表现,实践性越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就越高,语言、知识、文字、信息等作为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的载体就越容易受到限制,实践教学就越难在课堂上完成思政育人的任务。思政元素的缺乏,融入实践教学的载体受限成为制约思政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实践教学中如何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扬长避短,开辟新思路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3.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的育人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必将成为培养学生价值理念的重要方面,如何提升育人的质量和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思政元素在融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张以显隐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教师既要适当地引导,又要适时地留白。当前,在实践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情景教学难以掌控、教法陈旧、学生积极性以抛物线的形式呈现、后发动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实践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存在着生搬硬套、生硬复制的现象,如何以显隐结合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还有待创新;另外,在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上,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老师,缺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参与单位的认可。尤其是新冠感染等特殊时期,学生校外实习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何克服困难,创新教学方法,避免因考评机制单一造成考评结果不科学、欠公允、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同样是当前实践教学发展进步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高校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实现路径

一直以来,人才都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力量。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开出一条路来,让有才能的人很快成长,不要老是把人才卡住。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6]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一直是教育的价值指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即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教学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教师的思政培训、发挥教师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如何挖掘专业精神、创新思政元素融入的载体,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至关重要。

1.加强教师的思政培训,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程思政建设的成败关键在教师”[7],实现思政元素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加强教师的思政专项培训有助于直接推进实践教学与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合。实践教学以其专业实践性、开放性、协同性、创新性为显著特点,课堂上学生参与实践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规划好实践的各项环节,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及时融入思政元素,启迪智慧。疫情形势之下,线上线下教学、培训已经成为大的发展趋势,教育已经迎来数字化时代,“腾讯会议”“钉钉课堂”“ZOOM”等不同的互联网学习形式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加强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网络沟通,建立了多方相互联系的桥梁。加强教师的思政培训,有助于强化教师的思政组织能力,克服教师主体作用发挥受限的重要困难,为教师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其次,关于谁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问题,已经经历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师与学生成为课堂双主体的历程,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渠道,在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路径中,需要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主体地位实施情景式教学模式,组织场景教学,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实践任务,实现“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的紧密配合,在双主体的紧密配合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思政元素的融合发展,在和谐、科学的氛围中完成实践任务。

2.挖掘专业精神,创新思政元素融入的载体

把握好一个专业、一门课程要传达的精神内核,是实现思政元素融入实践课程的重要前提。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挖掘思政元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结合专业特色,挖掘专业精神。实践教学既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一定蕴含着服务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导向等思政共有元素,这有助于确立起指导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另外,术业有专攻,不同的专业培养方案往往呈现出不同的专业精神,这是思政融入实践教学的特有元素。例如数学专业求真创新的精神、文学传承与创造的精神、生物学科精益求精的精神,还有经管类专业经世济民的精神、理工类专业大国工匠的精神等,都为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广泛的案例。其次,创新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载体必不可少。课程思政建设本身意味着课程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8]。创新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载体可以通过创新思政知识传授载体,即建设优质线上资源,使主动学习思政知识更加便捷,创新思政价值塑造载体,即优化教学内容,发扬师生之间“传帮带”的传统,引发道德共鸣,创新思政能力培养载体,即坚持能力成果导向原则,改变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使思政元素融实践教学知识化、系统化。

3.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

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是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实践教育注重专业性与科学性的结合,不能直接照抄照搬,唯有根据学科特点,注重不同学科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才能真正地创新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方法。首先,在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坚守专业定位,以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为思想指导创新教学方法,这既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也与思政建设目标一致。其次,教学方法的进步总是与沟通交流相关联,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学校与学校实践教学思政建设的学习交流平台,是创新思政元素与实践教学融合教学方法的必备途径。最后,完善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与理论教学和专业思政教学不同,从评价内容上来说,应该是多维的、立体的、全方位的,既包含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又包含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查,还有对学生综合道德素质和人生价值观念的考查。从评价主体上来看,应该是多元的、多主体的,既有来自教师的考查,又有来自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有来自校外实践参与者的考查。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考评机制的完善,共同体现出思政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

实践类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探讨,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教学条件下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出思政育人和实践教学的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