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从延安《解放日报》改版至今党报融媒发展的现状

2022-03-13岑泓蓉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6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党报报纸

◎岑泓蓉

(广西日报社,广西 南宁 530026)

一、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奠定了党报发展的基础

相关史料记载,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布《为改造党报的通知》,直接吹响了党报改革的号角,要求当时各地根据“整风”精神检查和改造报纸。同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期间实行了改版[1],此次改版行动直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头。延安《解放日报》通过发表文章来进行改版,比如社论《党与党报》《本报创刊一千期》《提高一步》等,以及胡乔木的《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一系列理论文章[1]。新闻学的基本问题和无产阶级党报的基本理论由这些文章发表刊登,等于是奠定了当时乃至以后中国新闻的基础,同时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学者们学习和探讨,也为日后党报事业的改革发展夯实了基础。

《解放日报》更是通过社论《致读者》检查了近10 个月以来党内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问题,文章指出要实行“彻底的改革”。此后《解放日报》在宣传报道上,都以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生产生活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并且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当时的《解放日报》还努力实践毛泽东提出的“党报必须由全党来办”的指示(后来被总结为“全党办报”方针)。中共中央于1942年8月决定,将《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目的是用机关报的特性,加强与陕甘宁边区党组织的联系[1]。在机关报的功能体现上,各级党委用《解放日报》定期检查工作并向西北局报告。

通过当时《解放日报》改版前后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报的改革需要在新闻来源和报道、报纸的性质和宗旨、报道创新、新闻从业人员素养等多方面进行整顿和改革创新。另一方面,从其改版可以看到,早期的报纸改革基本从体现思想内容的文章上着手,但无论何种改革,党报都是党的声音的传播载体,必须以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为主,将宣传的方针政策融入群众生活中,将党的群众路线为主导线贯穿在整个编排内容中。

二、从理论和实操版面分析党报的改革发展

新闻学的基本问题和无产阶级党报的基本理论体现,从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始终贯穿在日常编排工作中。接下来从党报的几个基本理论点展开,深入分析理论引领实践的重要性。

(一)新闻本源概念是党报工作的最基本理论

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如实报道真实的新闻。坚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第一、新闻第二是新闻从业人员自我规范的行业道德准则。而新闻本源的概念是事实,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有发生的事实就有产生新闻的可能。反之,任何背离事实、捏造事实而做出的新闻都是假新闻。

在新闻传播工作中,“用事实说话”是在“新闻真实性”基础上的新闻传播的一大特色,记者编辑通过适当选择与表述事实新闻,将办报理念和立场巧妙地表达出来。也就是“新闻本源”概念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渗透:不做违背事实的一切采访报道,真实记录新闻事件内容的始末;为保证材料的真实性,新闻材料的收集和整合工作不能假手于人;为避免阅读信息时产生歧义,编辑在审核改写新闻稿件时不擅自删除关键字或词;为减少版面差错,美术编辑在排版时要细心操作。

(二)1945年后党报的发展状况

1945年以后,《新华日报》《群众》等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刊物在《解放日报》停刊后相继被迫停刊。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新华社在国内建成新华通讯社总分社9 个、分社40 多个[2]。这是新华社在延安《解放日报》停刊后,完成了建立中共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三大任务,而后新华通讯社口语广播部扩充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广播事业脱离新华通讯社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新华通讯社此时的扩充举措,代表我国新闻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发展、收缩、再发展的重要阶段。

我国新闻事业经历70 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报纸有大约1 800 多种,排名前10 的综合报纸中有6 家为中央媒体,分别是《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12月发布的《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等18 种报纸平均期印数达到或超过100 万份[3],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国报业印刷和发行同比有所下降,印刷实现的收益大幅缩水。新京报传媒研究发表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国中央新闻单位从业人员22 402 人,地方新闻单位171 861 人;全国报纸从业人员70 131 人,期刊4 333 人,通讯社2 919 人,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电影制片厂94 370 人,新闻网站3 285 人(其中中央新闻网站1 836 人,地方新闻网站1 449人),融媒体中心19 225人[4]。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全国党报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各级党报传媒也都成立了新媒体部门,积极建设“网站和社交媒体”数字化传播平台,以多媒体形式传播新闻信息产品,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完善多媒体移动传播体系。以人民日报的新媒体客户端为例看党报传媒的发展,其“两微两端多号”截至去年底,用户覆盖率总量超6.5 亿;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粉丝超过1.4 亿;人民日报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达2.73 亿;微信公众号用户订阅量突破4 050 万;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累计下载量496 万;人民日报抖音账号粉丝超1.4 亿[5]。这一庞大的数据表明,我国党报传媒深度融合发展,多种形式融入互联网,致力服务全球用户,取得了空前的好成绩。

(三)党报报纸版面呈现的变化

“整风”运动结束至今,党报的报纸版面设计、工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报纸印刷工艺的改良,版面文章字体由粗黑体到宋体的转变,代表着浓厚油墨的铅字印刷向套版印刷改革。报纸版面的版式上,也从原来的火柴盒的布局向更有分明主次的黄金比例版面分割转变,更有大胆的版面留白设计,让主题新闻更加醒目,这在原来的报纸中是从未出现过的。图片也会依据版面需求来设置,文字绕排功能被文字块的异形所代替,图表、图标、漫画近些年常能看到,用文章中提炼出的数据做成图表,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其中的特点、变化,漫画的设计则让版面更生动有趣,借由这些设计拉近读者与新闻报道间的距离,更是深入其中阐述其内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各地党报精心策划推出各类图鉴、特刊、报道,惟妙惟肖的报纸版面设计将新闻报道呈现在读者眼前。例如,新华日报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83 个版特别报道、解放日报的《百年风华 初心永恒》100 个版特刊、浙江日报的51 个版特刊、河南日报的《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27 个版特刊、湖南日报的《百年华诞湖湘潮》100个版、海南日报的《初心照亮海之南》和《海南阔步新征程》79 个版特别报道、四川日报的《光辉100》49 个版特刊、广州日报的100 个版特刊,以及《广西日报》隆重推出208 个版《百年征程阔 壮美新广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型纪念特刊》等。

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人民日报,其公众号运用互联网和H5 技术,推出最具震撼力的《复兴大道100 号!这是我走过最牛的一条路》长卷,打破了以往常规的新闻报纸版面传播形式,长卷最大的特点是用最少的文字配上动漫,将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里每一个富有代表意义的历史片段用漫画画出来,用手指滑动手机屏幕跟着长卷走进历史,互动式地呈现出历史,这样的移动式载体传播比传统报纸版形式传播更引人入胜。

众多媒体为报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用尽心思,让读者从报纸里看到专题报道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百年历史,再由此引发共鸣,让读者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无私奉献感同身受,更是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风雨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变革、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如数家珍地呈现了出来。

三、移动互联网下的党报改革与新媒体相互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链接全球互联网,新闻传播业发展水平更是有了显著跃升,从传统新闻注重新闻本身延伸到新闻本身的价值,进而引导社会舆论、解放人们思想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新闻传播业尤其党报媒体更是在其质的飞越发展过程中,磨合调整出行业高配的自我规范和监督功能。

(一)党报媒体管理运营模式逐渐渗透到新媒体平台管理中

在互联网新闻业的操作和运营模式中,与传统新闻传播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首先,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的特性融合下,新闻传播增加了新的关系和新的联系,传播各环节之间的直接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其次,新闻业的日常运作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加强了对新闻和社会环境关系和联系,运营框架在互联网的开拓下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另外,媒介逻辑功能也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发生全社会性的扩散,人们身处在一切的新闻传播都可以在数字化技术的高频使用下实现在“媒介化社会”中,新闻产品可以重复被理解和阐释;最后是打破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和运行模式思维,不依靠新闻传播印刷成品,让新闻在任意时间、地点和群体中传播。

互联网环境下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趋势迅猛,除了解放思想接纳新事物以外,还有接纳虚拟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在这样快速、无区域的传播特点下,新闻会因传播过快和加载时差,甚至监督不到位,而出现有让读者阅读偏差的新闻、使读者信以为真的虚假新闻、引导读者产生偏见舆论的新闻,对于这些高速发展下产生的问题,新闻传播业尤其党报媒体,要起到自我规范、义务监督的职责使命。

在这样的新闻传播环境里,一些大的新媒体平台管理从发展长远的高度,大多会参考党媒的运营模式,规范系统和运营。例如党媒改革后执行的采编和运营分开管理,可以有效杜绝因利益关系而篡改的信息,即使这是个大消费的社会,眼前的小利益和声誉的长远利益做比较,大规模的新媒体平台学习党媒改革中的模式,套以致用。

其中,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党报采编审核流程,堪称众多地方媒体和新媒体学习的楷模。当前网络上时不时会出现有效杜绝当前随手可拈来的互联网新闻、为拼流量拼眼球没有经过核实抢占先机直接铺上网的信息、容易引起歧义的标新立异标题、引发误会的带色图片……现象。甚至有一些假新闻制造者利用某一时间自媒体的假新闻报道内容,作为自身政治立场和主观判断的基础,进行假新闻制造然后发布,误导大众的判断甚至引导跑偏情绪,促发社会层面的不良舆论,导致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这一切都是新媒体平台初期体系不够完善、制度不严谨导致的,在党媒管理影响下,管理模式、采编制度流程等等逐渐渗透到新媒体行业中去,各平台着力效仿,将有效杜绝前面所提到的一些假新闻现象以及不符合新闻传播本源的问题。

(二)党报改革与新媒体视频技术强强联合

党报改革至今,随着移动互联网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展,改革的最大变化就是建设了“两微一号”等平台,这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等这些不同的新媒体渠道[6],根据各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党媒利用其渠道特点做适合其渠道受众群体的新闻内容,使人们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获取新闻资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47 亿[7],如此庞大的网民日常都在利用手机看视频资讯,有资料显示,通过视频类平台获取资讯的用户在中国网民中的渗透率高达1 146.6%。这也就说明视频资讯是党报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人民日报视频号、新华社视频号、解放军报视频号、光明日报视频号等众多中央媒体、党报集团都推出了视频号,与时俱进地加入到新媒体行列,而新媒体平台在技术上一路支持党报媒体的改革与创新,这是目前党报改革的现状,也是党报媒体融合的现状。

四、结语

从1942年整风运动期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到现如今的中央媒体和各地党报集团实现媒体融合,已经走过了80 余年,一路上有探索、有研究、有斟酌、有改变、有创新、有发展。党报改革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过程,传播大数据记录了中国人民翻天覆地的变化、努力向前的干劲。相信随着互联网大环境的变化、媒体不断加强融合,党报的发展将越来越好,进入国际发展轨道,展示我国最好的新闻传播内容。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党报报纸
报纸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议程设置框架下肿瘤防治议题浅析——以《解放日报》、《文汇报》2013-2014年相关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