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实验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2022-03-13葛兆宁于昌贵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00392

兽医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检查者实验员动物

葛兆宁 于昌贵/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300392

动物实验的开展,是为了保障医疗药品安全。针对动物实验现场进行综合检查,有利于建立协调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关系。在动物实验中,动物被充当实验品,用于获取临床数据,应有效改善动物生存环境,以此提升医疗产业发展质量。

1 动物实验设计的必要性

动物实验是医疗药品研究中的主要内容。之所以要设计动物实验,是为了增加研发药物的安全性,得出可靠的实验结果。如在研究七氟烷麻醉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人体认知功能产生的具体影响时,出于人道主义,并不能直接在患者身上验证麻醉剂浓度差异结果,否则将侵害患者机体健康。此时如若能够利用实验小鼠,建立动物模型,可从小鼠麻醉前后的逃避潜伏期以及逃避总路程上,推断出适宜的七氟烷使用浓度,借此指引临床麻醉师准确控制麻醉剂浓度安全范围。因此,动物实验对于维护患者身体健康有着关键性参考作用。事实上,若在医疗行业发展中缺乏动物实验,类似于FGF1 抗糖尿病新药以及抗SARS 多肽新药,均不能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基于此,动物实验设计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2 动物实验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2.1 动物身体安全问题动物实验虽然能够为医疗进步带来助力作用,但针对动物实验现场展开全面检查,也是优化实验环境的重要步骤。从相关研究中可发现,动物实验现场明显存在侵害动物身体安全的问题。检查者于动物实验中发现,动物生长环境仍有待优化,虽然在水源供应与食物供给上符合管理要求,但实验员常在实验操作中忽视动物生理性疼痛等不良情况,且实验员未能密切关注实验中动物躯体健康及其舒适度。实验员单纯将实验动物看成是实验所需工具,未能为实验中的动物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对于此种行为,检查者应及时督促实验员予以纠正。

2.2 动物意识形态问题动物实验现场检查中检查者在实验场地内,曾明显发现实验员忽略动物意识形态问题。动物虽然被充当实验品,用于支持新品药物的研发与药效测定项目,但本身在实验中应得到相应的尊重。某些实验员常认为动物因其智慧水平低,而不具备行为意识以及心理意识。然而实际上动物也拥有着人类相似情绪,或恐惧、或开心,它们也在日常饮食、玩耍中感受着自身乐趣。显然动物的意识特征未得到实验员重视,在某些动物实验中直接无麻醉杀死动物,并没有在乎动物接近死亡时的恐慌意识。所以,检查者对实验员违背伦理道德的动物实验方式应予以批判。

2.3 动物生存权利问题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儒学与道学理论均对动物提出善待思维,即“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由此证实动物与人都享有生存权,人类不可凌驾于动物之上肆意剥夺动物生命。而在动物实验现场检查过程中,实验员更关注动物在实验中的临床反应,侧重于实验数据的整理。而对于实验中乃至实验后动物是否能够恢复健康、正常生存,均处于漠不关心状态,这样将严重危害动物生存权利,致使动物于动物实验中丧命。

2.4 动物样本采集问题在动物实验现场,实验员常通过喂服新品药物或者注射药物等方式,依据动物实际表现,记录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毒性作用。据此,实验员在采集动物样本时,直接抓取动物,审核体质健康情况后将其纳入实验项目中。然而,某些药物存在缺陷或者验证某个实验猜想时很容易对实验动物带来损伤。所以,按照传统样品采集方式,并不能最大化实现动物伦理学的应用。

3 动物实验现场检查问题的优化对策

3.1 加强检查者伦理教育动物实验现场检查问题的有效改进,可以通过伦理教育的方式,促使实验员认识到往日实验理念的悖论性,而且可以从中深化善待动物的思想。伦理教育对于长期从事动物实验的实验员而言很有必要。由于实验员在多次实验项目中,对于动物本身出现的应激反应习以为常,从而导致实验员心理素质有所加强。在此种情况下,尽管初期在实验动物中会考虑动物的感受,后期也会为了强调临床研究数据的精准度,而转移关注点。面对实验员频繁出现的忽视动物身体安全的问题,可从下述两个方面实施伦理教育。

道德伦理学培训,针对实验员的伦理教育活动,可以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实验员转变固有观念。善待动物本身属于一项美德,可从品质培育与思想教育联合培训中,督促实验员遵从动物伦理学要求从事动物实验。例如针对某个科研机构专门组织了“一点多维”思政课程学习活动,在线上线下混合教育中,为实验员重新树立生命观,使之意识到动物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于线下教育中开设了“动物保护签名活动”,以海报制作、默哀等方式,强化实验员对动物生命的敬畏意识。线上成立 “动物伦理教育平台”,经过线上讨论等手段,汇聚动物健康保护方法,以此指引实验员在实验期间掌握正确的动物饲养技巧。检查者在以伦理教育活动深化实验员思想时,可以达到显著的改善效果。

某些实验员并不能深刻体会动物感受,此时,可以采用征集工艺作品的形式,为实验员提供亲密接触动物的计划,以动物视角看待动物世界,而后方可转变错误观念,尊重并合理看待人与动物关系。如“动物大头画”、“动物保护广告”、“自由猫歌曲创作”等,此类工艺作品的设计,可增进实验员与实验动物的关系。

3.2 优化动物现场饲养环境动物实验现场检查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动物饲养条件不佳。一方面,会增加动物患病几率,使之无法正常成为实验样本。另一方面,也会从某种程度上侵害动物健康,加大实验误差。因此,实验员需在动物实验现场为动物建立一个舒适且温馨的饲养场所。由于某些动物实验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故而要求动物在实验室停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实验员应从温湿度、水源、食物等基本生存保障上,关注动物状态。一般而言,适宜动物生存的温度多在8℃~20℃之间,湿度为75%左右。必要时可以根据动物生长特点予以微调,好比牛蛙可将饲养温度上调为28℃,而小鼠则应当加强高温防控。至于水源,可从水温、洁净度上,保证动物饮水健康。对于食物的供给,更要以差别化投放原则,为其准备爱吃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最终可在净化饲养环境的前提下,符合动物实验现场检查要求。

3.3 规范实验后动物处理步骤动物实验中常因不规范操作,而导致动物生存权得不到尊重。因此,检查者可以通过对实验后动物处理步骤提出明确要求,限制实验员肆意丢弃动物。与此同时,还需要实验员在处死动物时,应当选择无痛死亡方式,合理使用麻醉剂,防止采用摔打等致死手段,加剧动物实验中的痛苦。而且在给药或采血时,也要调整好动物体位,确保动物生存权得到最大化展现。至于实验后的动物尸体或“残疾动物”、“缺陷动物”,更要提升处理步骤的规范性。即已死亡动物,可以通过埋葬渠道,在保护生态环境之上给予最后的尊严。而对于已经出现残疾缺陷或生存可能性较低的动物,可依据伦理道德思想,对其进行“安乐死处理”,这样才能促使动物实验在实验中以及实验后,都能为动物提供周到的人文关怀服务。由于动物实验中需要从多个样本实验中,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所以,对于动物实验中所需动物的数量,需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既不能过少,又不能过多使用动物,防止因动物伤亡规模较大,违背动物伦理准则。另外,实验员也要遵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防范规范”,抑制动物病菌的传播,并对患有传染病的动物进行隔离操作,这样可以适当控制其它动物感染风险。对于原有饲养场所,还需定期进行消毒,以此为下一批动物的健康生长给予保障,满足动物实验现场安全检查要求。

3.4 依托高科技削弱动物危害动物实验素来争议不断。究其根本在于动物实验现场采样手段过于残忍,某些学者认定动物实验是在完全剥夺动物生存权,而且药物刺激也会引起动物机体损伤。因此,为了切实有效维护动物安全,提高现场检查水准,检查者可以配合实验员,善用高科技实施采样分析。在信息化时代下,许多新技术的产生,为动物实验采样工作给予了创新方向。如“人造皮肤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既能代替传统动物实验相关项目,又能对必要性动物实验中的动物提供微创采样服务。同时,依据动物实验学原则,在实验员开展动物实验时,检查员还需要引导实验员深化“3R 原则”,严格遵守动物实验管理政策,为动物提供最大化保护。第一,在动物实验中,应当尽量减少动物用量,不可过多剥夺动物生命,用于充当无意义的实验数据;第二,优化操作环境,特别是对解剖学实验,需先行以麻醉法减轻动物痛苦,以此避免在动物实验中折磨动物;第三,以可替代模型取代活体动物,防止动物实验中过多侵害动物健康。如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模型等手段,由此在“3R”原则导向下提高动物生存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动物实验现场检查工作,是为了维护实验动物的生存权,既能增加实验过程的道德性,又能逐步落实动物福利法等法律约束内容。据此,应从检查者伦理教育、动物现场饲养环境、实验后动物处理步骤、高科技实验等方面着手,继而贴合社会主义文明价值,促进人类健康研究项目的良性运作。

猜你喜欢

检查者实验员动物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健康教育对行孕前优生检查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地方高校专职实验员队伍建设现状探析
高校实验员队伍稳定性思考
高校实验员队伍问题分析及建议思考
浅谈高校实验员队伍的管理工作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脑膜刺激征
追踪式检查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