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产气荚膜梭菌病
2022-03-13代红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463400
代红/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463400
1 病原学
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氏阳性大杆菌,没有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的创伤组织中能够形成夹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产生芽孢,能够产生多种毒素。在病菌繁殖期间,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强,选择常规的消毒剂能够灭杀,但是芽孢的抵抗能力比较强,需要在90℃的环境下经过0.5h 能够灭活,或者在100℃的环境下5min 能够杀死。通常情况下,可以在葡萄糖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形成隆起的菌落,能够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等,并且产酸和产气。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很快的繁殖。
2 发病原因
2.1 病源性原因猪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是因为感染产气荚膜梭菌造成,病菌进入猪只体内的胃肠道之后会大量的繁殖,并且发酵产气,导致猪只出现便秘和气体无法排出的现象,临床症状为腹部急剧的膨胀,许多病猪在没有及时治疗之后就死亡。该病菌容易和其他的细菌发生混合感染,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等,感染之后会使病症更加严重,增加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2.2 饲养管理不当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没有做好管理工作,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饲料的发霉变质,出现大量的霉菌毒素,在猪只采食之后会引发消化不良或者胀气的现象。在日常养殖中,养殖户过多的喂食饲料,导致饲料在胃肠道内滞留,影响消化蠕动的速度,导致肠道内大量的产气荚膜梭菌繁殖,产生许多的有害气体,使猪只的胃肠胀气,对内脏器官造成很大的压迫,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有些患病猪因为脑供血不足而缺氧窒息死亡。在母猪饲养中,尤其在限位栏内饲养很容易发病,因为母猪的运动量比较少,喂食全价饲料比较多,青绿饲料较少,会影响母猪的消化能力,容易引发便秘和胀气。
2.3 饲养环境条件恶劣养殖场的卫生条件比较差,没有安装水帘风机设备导致夏季的气温比较高,要需要使用风扇降温。养猪场的供水不足,无法满足机体饮水需求,不利于夏季的防暑降温。此外,养殖场的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引发该病。
3 流行病学特点
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存在与土壤、粪便、饲料和污水中,也出现在健康动物的肠道内。在长途运输、气候环境突然变化和饲料突然改变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影响肠道功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和紊乱,导致病菌在肠道内大量的繁殖,从而引发该病。病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健康猪采食到被污染的饲料和水资源之后直接染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在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尤其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秋末和初冬季节很容易发生,加之阴雨潮湿的夏季也是高发期,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4 临床症状
4.1 仔猪一周龄以内的仔猪染病之后的临床症状为红痢,发病之后采食量下降,逐渐消瘦,行走不稳,衰弱无力。排出的粪便带有血液,并且混杂坏死组织碎片,病猪的后躯体会沾染大量的粪便。发病之后腹部肿胀明显,大声尖叫,最后可能抽搐死亡,病程时间大概为3d,死亡率高达100%。
4.2 保育猪保育猪染病之后的临床症状为腹泻,排出黄色或者黑色的稀粪,病猪迅速的消瘦,严重的脱水。
4.3 成年猪成年猪呈现急性发病的特点,并且死亡比较快,在死亡之前的膘情良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体温和采食情况正常,可能突然不安,采食量下降,腹部肿胀明显,剧烈疼痛和呼吸困难,有些患病住呕吐和全身发白,常常卧地不起,肛门松弛,排出没有经过消化的黄色稀粪,最终因为呼吸衰竭死亡。
4.4 母猪在患病的初期阶段,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和采食量下降,有些母猪呕吐。患病初期排粪停止,之后排出水样的粪便,并且带有酸臭味,体温升高明显,达到40℃~41℃。经过检查发现鼻镜干燥,起卧不安,频繁做出排粪便和尿液的姿势,但是不会排出粪尿,从口鼻中流出泡沫状的白色液体,全身肌肉颤抖发出呻吟声,通常情况下,在发病的两天死亡,并且腹部肿胀明显。
5 治疗措施
5.1 止酵消气选择一定量的鱼石脂,与适量的酒精均匀的混合之后给病猪灌服;也可以灌服300mL 左右的石蜡油或者150g 的人工盐;利用温肥皂水清洗肠道部位,要干结的粪便清洗干净,之后选择硫酸镁、适量的温水灌服即可,间隔10h 之后再灌服1 次。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配合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溶液1000mL 和维生素C 10mL。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钠,连续喂养1 周即可,要避免发生酸中毒,这种治疗方法只适合轻度胀气的患病猪。
5.2 人工放气通过人工放气也能够治疗该病,将导管插入胃中,便与胃中的气体缓慢的排出,然后灌服0.1%的高锰酸钾溶液2000mL 左右,目的是让胃部的内容物尽快的排出。选择针刺放弃,找准病猪的肋骨,将针头刺入之后放气,之后在放气的部位注入林可霉素或者定丁胺卡那,控制好剂量,配合注射5%的生理盐水200mL 左右、甲硝唑和碳酸氢钠若干,要结合胀气严重的程度控制好剂量,有效灭杀产气荚膜梭菌等产气菌,避免发生酸中毒。
6 预防措施
6.1 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为猪群提供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做好养殖场的通风管理,避免猪群出现应激反应。定期打扫猪舍内的粪便,并且集中的堆放发酵处理。在生猪采食和饮水之前,要做好料槽和水槽的清洁工作。加强养殖场的消毒管理,可以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处理,使用3%的过氧乙酸或者2%的戊二醛消毒,能够有效的灭杀细菌,避免扩散和传播。在更换饲料方面,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突然的更换饲料,造成猪群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增加细菌感染的感觉。在日常喂食中坚持定时定量的原则,坚持少量勤喂的原则,避免对猪只的消化道造成负担。在上一批猪出栏之后,要彻底的打扫和消毒圈舍,空置一周之后保证完全干燥,经过消毒之后再饲养下一批生猪。
6.2 做好母猪的管理工作在母猪进入产房之前,要对地面和产床彻底的消毒,全面清洁打扫。在母猪临产之前,要使用清水清洗阴部和乳房部位,然后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能够有效的减少该病的扩散和蔓延。
6.3 免疫接种妊娠期的母猪在生产前的30d 可以免疫接种,选择C 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每只母猪肌肉注射5mL 左右,经过14d 之后再注射8mL,母猪在妊娠阶段能够形成抗体,通过哺乳的方式可以将抗体传递给仔猪,仔猪获得母源抗体形成被动免疫。此外,种公猪可以每6 个月免一次,提高免疫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必须在2~8℃的环境下保存和运输,在使用之前充分的摇匀,注射动作要轻,不能太粗暴,在注射之前,使用3%的碘酊消毒注射部位,保证一头猪一个针头,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在注射完成之后要对疫苗瓶和器具做好无害化处理。
6.4 加强生物安全的防范在日常养殖中应该做好灭蚊蝇和灭鼠工作,避免造成疾病的传播。养殖场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尽量减少从外地引进猪种的次数,如果需要引种,要做好把关工作,要出具当地的检疫合格证明,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引进。针对引进的猪种应该隔离至少30d以上,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混合饲养。在隔离期间可以在日粮中添加敏感的抗生素1 周左右,可以减少引进病原体的概率。在养殖场的入口处要设置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对进出的工作人员和车辆彻底的消毒,避免病菌传入养殖场。
6.5 发病之后的处理工作针对病死猪,应该采取焚烧或者深埋处理的方式,加强日常的饲养观察,发现疑似病猪要及时的隔离治疗,可以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和恩诺沙星。料中添加林可霉素和恩诺沙星预防,可以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来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减少患病的概率。
6.6 合理的保健在断奶猪转入保育舍之前,可以服用金霉素或地美硝唑药物预防,转入猪舍之后可以用药保健一次。在育肥阶段,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目的是保证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加肠道蠕动能力,抑制病原菌的繁殖,也能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发病概率。做好转群工作,避免在转群的过程中出现应激,可以选择在天黑前转群。
7 结语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猪养殖业中的常见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病,如果外界环境突然变化、饲料更换等因素会增加该病的发生概率,有些患病猪在病死之前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给养殖户和养猪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在日常养殖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控原则,做好疫苗预防工作,保证疫苗注射操作规范,减少发病概率。此外,在日常养殖中,要加强饲养管理和饲料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注意日常的灭蚊蝇和灭鼠工作。合理的搭配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控制好精饲料和蛋白质的喂养量,适当的添加粗纤维的饲料,减少肠道的负担,对预防该病意义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