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9年江西省餐饮业餐(饮)具中微生物污染现状分析及其菌种鉴定
2022-03-13易巧章红刘卫德储梅君刘绪平
易巧 章红 刘卫德 储梅君 刘绪平
(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省药品与医疗器械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南昌 330029)
1 前言
餐(饮)具是生活的必需品,其卫生状况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若餐(饮)具的清洗和消毒不到位,易受某些致病菌污染,使用不合格的餐(饮)具易引发肝炎、痢疾、病毒性消化道疾病及感染性寄生虫疾病等食源性疾病[1]。目前,餐(饮)具被大肠菌群污染的研究报道较多[2-4],但对污染餐(饮)具的大肠菌群进行菌种鉴定的报道较少,王春霞等[5]对其单位公共食堂餐(饮)具中的大肠菌群进行研究,发现了4种常见类别。
为评价江西省餐(饮)具的卫生质量,本文于2016年7月—2019年11月,对江西省部分餐饮单位的餐(饮)具进行卫生质量抽查检验,并对其中检出的大肠菌群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别,以期为今后对餐(饮)具消毒卫生的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2.1 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YXQ-LS-50SⅡ,上海博迅实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微波炉格兰仕(D8523CTL-2W,顺德格兰仕微波炉电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Sartorius T601-L,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净化工作台(SW-CJ-2D,苏州净化有限公司);生物安全柜(Heal Force-900C,上海力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细菌培养箱(PYX-DHS,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霉菌培养箱 (MJ-160B,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VITEK2 Compact自动微生物快速检测分析系统(梅里埃)。
2.2 材料
生理盐水(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乳糖胆盐发酵管(北京陆桥生物有限公司);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北京奥愽星生物有限公司);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北京奥愽星生物有限公司);缓冲蛋白胨水(北京奥愽星生物有限公司)。
3 采样与检测方法
3.1 采样
于2016—2019年,自全省522家餐饮店购入614批餐(饮)具样品。样品涉及江西省内7个地级市、25个县(区),其中7个地级市分别为南昌、宜春、上饶、九江、抚州、新余、景德镇。由于餐饮的有效期较短,从抽样到样本检测有时间限制,因此抽样采取就近原则,南昌市采集样本占比最大,达到66.1%,分别来自于9个城区。采集的样本主要由口杯、筷、勺、盘和碗组成。部分样品由口杯、筷、勺、碗4个部件组成,占总样本的4.5%。
3.2 检测方法
2016年采集样本按照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7]检测,微生物检测指标是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2016年后餐饮具样本根据GB 149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6]进行检验,微生物检测指标是大肠菌群、沙门氏菌。
3.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统计软件中的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菌种鉴定
各批次餐饮具中检出的大肠菌群阳性菌进行划线分离,将分离得到的单菌落转接至营养肉汤并置于-80℃冷冻保存。同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并进行革兰氏染色,应用VITEK2 Compact自动微生物快速检测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
4 结果
餐(饮)具采样共614批,其中255批检出大肠菌群,检出率为41.3%。2016年144批样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检出率为0.7%。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均未检出。
4.1 不同年份餐(饮)具检测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4年抽检餐(饮)具样品的总体不合格率为42%;各年度的不合格率分别为40%、45%、61%和22%;各年度餐(饮)具不合格率差异显著(χ2=18.121,P<0.01)。说明2016—2019年江西省餐饮业餐(饮)具的不合格率较低。
表1 2016—2019年餐饮具采样不合格率比较
4.2 市、县餐(饮)具卫生情况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地级市采集363批样本,其中144批不合格,不合格率40%;县级市采集77批样本,其中24批不合格,不合格率31%;县城采集174批样本,其中87批不合格,不合格率50%。统计分析结果为χ2=291.87,P<0.01,有显著差异。
表2 市、县餐饮具采样不合格率比较
4.3 不同类型餐饮具检测结果
收集的样本均为用塑料膜封装好的套装餐具,主要由口杯、筷、勺、盘和碗组成。其中口杯和筷的不合格率低于盘、勺和碗,各类型餐具的不合格率见表3。统计分析结果为χ2=4.220,P>0.05,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类型餐饮具采样不合格率比较
4.4 菌种鉴定结果
通过对检出的大肠菌群阳性菌进行分离纯化和菌种鉴定,发现被污染的餐饮具中占比较高的大肠菌群有: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布氏柠檬酸杆菌(Citro braakii)、产碱普罗威登斯菌(Prov alcalifacien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itro freundii)、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amalonaticus)、乡间布丘菌(Buttiauxella agrestis)、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同时还鉴别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克氏库克 菌(Micrococcus kristinae)、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等条件致病菌。
5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外出就餐的机会增加,餐(饮)具的卫生质量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次调查发现,2016—2019年间江西省餐(饮)具的卫生质量较差,平均合格率仅为58%,与同期其他地区的抽验结果相比[8-11],江西省餐饮具合格率明显低于2017—2019年深圳市(95.83%)和2017年杭州市(94.7%),以及2019年河北省(79.4%)样品的合格率。说明江西省2016—2019年间餐(饮)具的卫生质量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样品的合格率有较大提升,合格率为78%,较2018年提高了近40%。这是由于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省卫计委、省工商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餐(饮)具清洗消毒专项整治行动,对全省餐饮服务提供者、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进行整治,并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严查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多措并举促进了餐饮卫生水平的提升。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上述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次抽验的样品分布较广,分别来源于地级市、县级市及县城。统计分析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1)。县城抽检的餐饮具样品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市级抽检样品,说明县城餐饮具卫生质量较差,需要加强对餐饮消毒企业的监管。
通过对检出的大肠菌群阳性菌进行分离纯化和菌种鉴定,初步得出了大肠菌群的8种菌属。表明被检的餐(饮)具已被粪便污染,有传播肠道菌群传染病的危险。此外,试验过程中还分离出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说明部分被污染的餐(饮)具不仅有传播肠道疾病的风险,还有导致其他传染病的风险,提示需要对餐饮具的卫生状况高度重视,加强卫生监督,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餐饮具卫的生质量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为提高餐饮业餐(饮)具的卫生质量,建议相关部门不断优化管理体系[12],强化对风险控制点的监督,让集中整治的效果成为常态。完善餐饮具消毒行业的标准准则,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企业责任感,以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障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