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保护及对策
2022-03-13杨丹怡
杨丹怡
作为中国的文物大省,山西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古建筑资源。其具有历史跨度长、艺术、科技价值高等特点,可挖掘潜力大,保护好、利用好山西古建筑,对宝贵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是山西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古建筑面临着被破坏的危机。幸运的是,近年来民族文化意识不断增强,使古建筑保护力度随之加大。文章详细介绍了山西省古建筑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试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探求最佳的保护和利用途径。
山西古建筑保护的迫切性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拥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山西拥有着不可计数的地上文物,这些地上文物以古建筑最为丰富。这些建筑类文物的数量达到了两万八千多处,在其中,有五十多处被定义为最有价值的古建筑文物,而比其稍次之的古建筑文物也有四百多处。在这些古建筑中,时间较为古老的建筑文物占据了全国古建筑类文物的七成以上,因此,山西也被称作“古代建筑的博物馆”。这些古建筑无疑是中华历史的见证人,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承载着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各方面价值都不可估量。
這些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山西实施完成了众多古建筑保护工程,在山西南部的多处古建筑、彩塑壁画、古村落等都得到了完善的保护,虽然取得了不错的保护效果,但这些项目的保护远远无法覆盖目前山西省的所有古建筑。山西古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其样式繁多,每一座古建筑都具有其他建筑无法相比的独特性,且整体造型极富艺术性,建筑的细节之处更是精致华丽,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但与砖石结构相比,木质结构更容易被自然环境所损坏,除此之外,人为的损坏以及管理部门保护不到位也使这些古建筑遭受了十分严重的破坏,更有甚者直接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现代文明对于古建筑的损毁造成了不少物质遗产消失,有许多古村落彻底被时代抹去了名字,曾经的历史见证者如今真的成为了历史。
山西古建筑保护工作的意义
山西的古建筑保护既有全国古建筑保护的通性,也有其特别之处。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现存宋辽金以前的木质结构古建筑共有160座,仅在山西就拥有120座,占据全国总量的75%,而元代之前的木质结构古建筑在山西境内有350座,占据了全国的80%。因此在山西寻求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保护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古建筑文物具有非常源远流长的意义,对于下一代而言也是一笔价值不菲的文化财富。由于古建筑是采用独特的建筑方式,从而让古建筑成为山西的独特风景,并且在众多古建筑当中,部分古建筑拥有重要的意义。古建筑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是古代人民智慧结晶和勤劳双手的见证,保护古建筑文物就是在保护历史,是给后代留下了解历史的途径。
通过古建筑去了解建造时期的建造水平,它们诉说着历史的声音。通过对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分析,对当时经济水平、百姓喜好、宗教信仰等有全面了解。如果古建筑文物被大量破坏,将会让后代失去具象了解古建筑知识的途径,只能通过书籍去了解历史,缺乏可供实际参考的案例,可能导致古建筑了解只存在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入研究。
山西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古建筑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由于木材具有寿命较短的特点,很难长时间保存下来,这是古建筑的先天劣势。这些古建筑在漫长的历史传承当中,很容易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导致保存难度大大增加。
砖体风化现象,在砖体结构古建筑文物保存过程中,会出现严重风化作用,给建筑物形状造成严重影响,大量古建筑物会出现脱落、变形等问题,给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严重阻碍。
山西古建筑中,木材结构建筑占据较大比例,木材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容易导致木材变形、腐蚀等现象。尤其是一些历史久远的古建筑,它们大部分都是采用木材作为承重结构,很多承重木材都已经腐化,甚至彻底消失。在实施保护时,一旦出现任何失误会给整体建筑造成严重损失,甚至会造成建筑倒塌现象。
现代建筑的地基质量较高,而古代建筑却不同,这就使得地基对于建筑的质量和高度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出现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时,很容易出现地基下沉现象,从而给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出现墙体开裂、坍塌等现象。
在古建筑文物保护过程中,人为因素同样是影响古建筑文物保护质量的重要因素。
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于对安全和美观的考量,需要对旧建筑进行翻新。但由于重建工作急于求成,在设计城市规划时没有考虑到古建筑保护,建立健全的古建筑文物保护计划,重建工作导致大量古建筑毁坏。城市化进程导致古建筑的生存空间被再次压缩,逐渐成为了历史,而代替它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例如,吕梁的大武木楼,这是建造于明代景泰年间的古建筑,在其塔顶有黑色的琉璃瓦剪边镶嵌,十分罕见,是名副其实的建筑珍品。可就在前几年,这座具有时代意义的建筑周围却堆满了建筑垃圾,完全失去了古建筑应有的独特魅力。经过相关调查,原来是因为当地政府正在进行新城建设,而且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并不想让大武木楼影响了整个新城的建设格局,于是一座精妙的古建筑就这样淹没在了现代建筑里。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山西数不胜数。
部分工作人员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时,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保护理论存在差异,虽然他们都有保护古建筑心理,但在保护工作落实中缺乏相关经验,无法形成有效保护。比如:晋水发源地的晋祠在保护建设过程中,泉眼遭到污染,很多泉眼都已干涸,很遗憾无法再现当日之景。
不同的地域风格也是古建筑所特有的魅力之一,但这些地方性的非文物类古建筑却没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度。由于当地政府对于这类的古建筑保护力度差之甚远,导致这些珍贵的财富正在一点一点的消失。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对于这一类的地方性古建筑国家难以做到每一座都制定出符合其实际需求的保护措施,因此这一类古建筑更多的是要依靠所在地方的政府,依据建筑本身的特点以及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位于临汾市乡宁县的鼎石村,是一座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古老村庄,几乎全部由石块砌成的房屋给人以非同寻常的感觉。村里的房屋与窑洞依山层叠,鳞次栉比,曲径相联,院落互通。村里的住户大多已经搬迁,现在只剩几位老人还在这里居住生活。如今的鼎石村大部分房屋都屋顶坍塌只能在与人齐高的杂草中慢慢消失。
如何有效地保护山西古建筑
想要将保护古建筑文物措施彻底落实,必须要提升群众的文物保护重视程度。要加强古建筑文物保护教育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古建筑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加强群众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可以借助时下流行的各类新媒体平台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对古建筑知识进行科普,增加民众的保护意识,为保护文物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发展理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让全国人民都参与到保护古建筑传承和发展的行列。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要提升政府部门和相关的文物保护部門文物管理的重视程度,彻底落实管理责任,积极参与文物保护法律宣传,发挥法律的强制性,在法律范围内严格执行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对于违反古建筑保护法的行为要给予严肃制止。多部门之间要紧密联系,统筹协调,加大古建筑文物破坏的惩处力度,对文物偷盗现象给予严肃处理,给古建筑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对于古建筑的修复要做到重视保护,合理“翻旧”,保留建筑的原真性,不能因为翻新建筑而破坏了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空间格局。城市的发展和古建筑的保护可以合理共存,在保护工作进展中坚持双线并行的原则,完善对古建筑以及周边文化的保护措施,将古建筑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协调一致。
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为了确保古建筑保护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知识团队,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为有潜力的人才提供舞台,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目前,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相关研究仍不够深入,缺乏专业性人才,大部分高校虽有建筑学的专业,但涉及到古建筑保护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急需设立相关专业,有针对性的提高相关人才的理论水平与实操能力。
研究表明,对于古建筑的修缮问题,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人才和技术严重匮乏。对古建筑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古建筑保护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先进的保护措施逐渐被应用到文物保护中,这也推动了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进展。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速,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也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来进行辅助。凭借前期的数字化建模,可以更好的开展古建筑的维修和重建工作。
在古建筑保护中,要加入科技投入,目前一些有机材料可以降低木材被雨水侵蚀的可能性,既可以达到提高修复质量的目的,又能让古建筑不失其原有的风貌和魅力。将传统手段和现代高科技技术相融合,探究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法,制定最优的保护措施,使得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做到最好,降低修复工作的频率,提高保护的效果。
山西古建筑保护工作是一件具有特别意义的事情。对于古建筑保护,我们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古建筑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是重要的历史载体。但从目前山西省古建筑保护情况来看,古建筑保护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古建筑稍有不慎就将彻底消亡。因此,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完美的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这不仅是古建筑保护工作者的使命,更是社会大众共同的责任。以上古建筑文物保护措施,不仅能够确保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实施,还能促进我国文物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
331450033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