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3-13陈海华慕鸿雁王雨生
陈海华 慕鸿雁 王雨生
摘 要:该文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探讨了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食品安全观”,及时更新食品化学教学内容,融入食品化学领域前沿研究和热点话题,加入爱国主义、爱岗敬业、诚信守法等思政元素,创新食品化学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中心、问题导向的“学—教”教学理念,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关键词: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4-0150-06
Abstract: Teaching reform on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Food Chemistry course was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it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nd “view of food safety”,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Food Chemistry was immediately updated. The front research and hot topic issues in Food Chemistry research areas as well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uch as patriotism, dedication, honest and law-abiding) were also added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Food Chemistry courses. Creating “learning-lecturing” teaching method with educational ideas of student center and problem orientation realized the same direction between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Food Chemistr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orality education
“十年樹木,百年树人。”高校承担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任务[1],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高校课程体系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知识,既能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能厚植家国情怀[2],引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做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作用[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目前,国内高校已有关于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1,5-7],但很多学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导致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思政了解很少,理解有一定偏差,影响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的衔接和融合。目前,高校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宏观层面[8,9],关于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和手段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如何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1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支柱产业,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政治问题。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是以“食品中的主要/重要成分—化学变化—食品品质和安全性”为主线,全面系统地学习食品在加工、贮藏和流通等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与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食品化学反应的程度,提高或保持食品品质和安全性[10,11]。食品化学课程是前期基础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的知识延伸,也是后期专业课程(粮油食品工艺学、肉制品工艺学、乳品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果蔬贮藏学)和实践课程(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食品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毕业实习、创新实践)的理论基础[10],在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知识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食品安全观”等思政元素,既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型食品类人才的培养目标[12,13]。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化学课程于2006年开设,2008年立项为青岛农业大学多媒体网络课件建设课程,2010年立项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2014年立项为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达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的建设课程,2017年立项为校级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在山东省课程联盟平台“智慧树”上线[11],2020年立项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该课程前期建设的工作基础为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途径。
2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目标
围绕食品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3方面确立了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10]。课程目标包括:(1)掌握食品成分在加工、贮藏和流通中发生变化的基本原理,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延缓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措施和方法,打牢食品化学的理论基础。(2)掌握食品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能灵活运用食品化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生产管理、食品研究和开发等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11,14]。(3)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将食品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或食品生产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和近代对食品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4)使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课程论文、实验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报告撰写、陈述发言等能力[11,15]。(5)使用食品化学全英文授课、食品化学前沿研究和热点话题的英文文献阅读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国际合作交流的能力。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围绕工程知识、研究、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等方面,有利地支撑了食品类人才毕业要求的各指标点(表1)。
3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食品安全观、职业道德观、社会责任感等,深入挖掘各章节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素材,拓展教学内容,将有形的专业知识与无形的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化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12,16]。
3.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产教研经验丰富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是教书育人的实施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17],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曾获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提名奖,是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团队于2019年被评为青岛农业大学优秀课程教学团队,由执教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和科研经历丰富、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组成。团队教师均有博士学位,70%以上成员有超过6个月的国外留学/访学经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团队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横向科研课题,熟悉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食品安全观、职业道德观等,结合食品化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热点话题、科研经历等,有效开展思政教育,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报效祖国、致力于乡村振兴、服务于“三农”发展的情怀。
3.2 紧扣专业知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课价值引领的育人作用[12,16,18]。食品化学课程主要内容之一是研究食品成分在加工、贮藏和流通过程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原理,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19]。食品品质和安全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20]。课堂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食品安全观为主线,将食品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食品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严谨性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食品化学的知识点中(见表2),夯实课程思政基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21]。
3.3 改革教学模式,凸显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食品化学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三的学生,这些学生思想相对成熟,并且已学习了部分专业知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生认知特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图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食品安全观为指导,强化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设计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目标,采用翻转课堂、启发式教学、分组讨论等,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社会广泛关注的典型食品安全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养成诚信守法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以“色素”一章为例,介绍与“色素”知识点有关的思政元素和教学设计(见表3)。
教学模式上,食品化学课程以教学团队制作的山东省课程联盟平台“食品化学”作为线上课程资源,结合超星学习通平台、微信群,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见图2),采用“课前预热—课中互动参与—课后拓展反思”三阶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课前,利用线上平台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一是以知识点为核心,推送与食品化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前沿研究和人们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话题;二是设置开心一课栏目,推送食品化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各种精密仪器设备的检测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
课中,一是采取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限时答题相结合的形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教”模式,打破课堂的沉默状态,培养学生勤学反思、批判质疑的素养。二是教师根据学生线上测试情况,对于学生正确率比较低的一些综合题,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三是针对人们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话题,如“肉制品中是否可以使用亚硝酸盐护色”,以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课后,一是学生梳理知识,总结学习成果。二是针对知识点内容,组织学生查阅文献资料,采取“小组合作—学生讲解—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评价”的模式。如结合“色素”一章中的“影响花青素稳定性的因素”知识点,让学生查阅关于“具有酸碱指示剂功能的食品包装膜”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文献资料,撰写阅读报告,画出思维导图,并将文献阅读报告发布至线上平台,供各小组相互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制作PPT,在线下课堂进行交流讨论,强化学生的陈述表达能力。三是借助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实现食品化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6]。
3.4 加强过程性评价,助力课程思政实施 改革食品化学课程的考核模式,将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见图3),增加课程思政元素的考核比例。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包括学生课堂出勤、山东省课程联盟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平台线上自学、线上测试、小组讨论、文献阅读报告、随堂测试等。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德、能、勤、绩”,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考核方式。一是利用过程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二是过程性评价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食品安全观,体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三是考察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认真等基本职业素养。四是考察线上测试和文献阅读报告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通过加强过程性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环节,达到“课程考核方式助力課程思政实施”的目标。期末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食品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试题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开放性问题,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操守、理想信念等。
4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反思与成效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将食品化学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一是及时更新食品化学教学内容,融入食品化学领域前沿研究和热点话题,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加入爱国主义、爱岗敬业、诚信守法等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9]。二是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中心、问题导向的“学—教”教学理念。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逐步由“教學”向“导学”转变,增加课程挑战度,提升教学效果。三是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成果走进食品化学课堂,提升了课堂温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每年的学生评价均为优秀。采用问题解决式、小组研讨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教学班级成绩明显好于平行班的成绩;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也明显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近几年,团队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70余项,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奖项、省级优秀毕业论文等。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有力支撑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支撑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玉程,李平.以“科学治理”为着力点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4-6.
[2]周娟.家国情怀下的社会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62-64.
[3]张申,万静,高倩然.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讨:以“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16):81-84.
[4]万婕,罗舜菁.以工匠精神为内涵的《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17):315-318.
[5]李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三重向度: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理论与实践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95-96.
[6]王斌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系建构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9(12):36-38.
[7]宋浠睿,姬晔.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立足民生保障发展的思考:评《新时代高校思政十讲》[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7):88.
[8]张瑞敏.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9]佘双好,周伟.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高校辅导员,2020(6):8-13.
[10]陈海华.WSR方法论在食品化学课程建设中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3):173-177.
[11]陈海华.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化学”课程说课设计与创新[J].农产品加工,2019(2):98-101.
[12]冮洁,陈晨,姜爱丽,等.《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6):318-324.
[13]张丽华,刘梦培,葛珍珍,等.思政育人元素在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中的融合探索[J].现代食品,2021,27(1):49-51,54.
[14]陈海华.粮食工程专业建设的调研及改革思路[J].农产品加工,2015(8):81-84.
[15]梁丽云,孙守如,贺巍,等.思政理念在《茶叶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学刊,2020(35):104-107.
[16]杨丽萍,杜传来,李先保,等.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实践研究[J].现代食品,2021(4):95-99.
[17]胡燕,王钊.“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20(10):132-134.
[18]王文华,魏友利,耿梅.高职食品检测专业在“三全育人”理念下落实课程思政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2020(11):129-131.
[19]冀晓龙,侯春彦,杨留枝,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食品化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轻工科技,2020,36(6):161-162.
[20]刘卫华,王向红,米思,等.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20,36(11):142-144.
[21]毛碧飞,张炳聪.创新创业背景下《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10):304-308.
(责编:徐世红)
339350033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