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的策略和建议
2022-03-13李育武
李育武
摘 要:作为有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结构最为完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森林生态类型的保护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典型性、稀有资源不可替代性等特点,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保护价值和科普价值。为充分发挥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发挥保护区的科普宣教作用,提高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该文介绍了保护区的资源情况和科普宣教现状,并就提升保护区的科普宣教水平、提高科普宣教成效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4-0065-04
Abstract: As a forest ecological type protection zone with the largest area and the most complete structure of zhongshan wet-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China, Ailao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as biodiversity, ecosystem typicality, rare and irreplaceable resources, and has important scientific research value, protection value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 valu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esource superiority of the reserve, play the role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publicity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nature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ource situation of the reserv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publicity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publicity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education in the reserve.
Key words: Ailao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publicity education; Suggestion
科普宣教是自然保護区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公民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1]。保护区科普宣教包括科普教育和宣传教育2个层面。科普教育是保护部门借助大众传媒向具有某种普遍特性的群体传播保护法规、自然知识、生态理念等信息内容的社会过程,以增强保护意识为基础;而宣传教育是保护部门向保护区内及其周边社区开展的多类型宣传警示性教育,活动内容多是针对保护区和社区存在的问题设计,以解决管护问题为基础。目前,国外一些自然保护区非常重视科普宣教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科普宣教工作进行了积极尝试,但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存在区域人口、经济、民族、文化等多种差异,导致各个保护区科普宣教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不尽相同,成功的经验无法复制推广。因此,本文结合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的特点和实际,对科普宣教工作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切实加强保护区的科普宣教工作提出了建议,以使人们的被动保护逐步变成自觉的行为,为保护区科学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助推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1 哀牢山保护区情况
1.1 哀牢山保护区基本情况 哀牢山山体高大,纵贯云南中部,是云南省特殊的自然区域之一,具有景观资源的珍稀性和独特性,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堪称滇中瑰宝。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哀牢山山脉中北段上部,地理坐标为100°44′~101°30′E、23°36′~24°56′N,总面积67700hm2,共涉及云南省楚雄州的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普洱市的景东县、镇沅县,玉溪市的新平县[3]。
1.2 哀牢山保护区资源情况 哀牢山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以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林区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区内保存了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结构最为完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保护区内共有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9个植物群系;有维管束植物207科720属1813种;有哺乳动物27科63属86种;有鸟类51科323种;有两栖爬行动物17科43属65种[4]。
1.3 哀牢山保护区社区情况 哀牢山保护区共涉及6个县市的16个乡镇,96个村委会,1092个自然村,人口141045人。居住着汉、彝、哈尼、拉祜、傣、白、瑶、回、苗、布依等11个民族,区内村庄、道路、农田农地较多,受交通等自然条件限制,区域总体经济发展滞后,保护区内及其周边社区群众对区内的自然资源存在不同程度依赖。做好保护区的科普宣教工作,教育引导人们保护自然、爱护自然是历年来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 哀牢山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现状及不足
2.1 现状 哀牢山保护区自建立以来,针对区内人口众多、农田道路复杂的实际,保护区管护机构在不断完善科普宣教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工作。一是借助项目资金,建设了科普宣教展示室、电子宣教屏和宣教广播等科普宣教媒介,开展了包含法律法规、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科普宣教活动;二是在保护区周边校园或乡镇街道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了“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地球日”等相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制作了自然保护主题宣传画、环保袋、宣传纸杯等,向社区群众发放宣传;四是在保护区周边主要路口、重要区域设置专题宣传栏、警示牌等,向过往群众进行开放式宣教;五是划分片区,职工入户对社区群众开展包保宣教。
2.2 不足 近年来,哀牢山保护区在探索有效的科普宣教工作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2.2.1 科普宣教经费紧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 保护区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所需的业务经费未能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工作经费得不到持续保障,科普宣教工作难以系统谋划、持续开展。保护区管护机构科普宣教人员不固定、不专一,普遍缺乏公众教育方面的技能培训,尚未组建长期稳定的科普宣教人才队伍,缺乏现代化的宣传教育设备,科普教育體系还不尽完善。
2.2.2 科普宣教方法传统,宣传手段单一 已开展的科普宣教工作主要局限于保护区内及其周边的社区群众,对社区或乡镇领导、社会公众、中高等学校师生等群体的宣教较少,科普宣教的受众面小、针对性不强。同时,对保护区内及其周边社区群众的科普宣教多以发放宣传单、摆放宣传展板、播放电子显示屏等为主要方式,宣教方法和内容较为简单,深度和广度不够,内容缺乏特色和创新,未有效发挥保护区资源的科普宣教作用,社区群众和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仍较粗浅。
2.2.3 科普宣教工作不系统,缺乏综合性和全局性 科普宣教工作的内容多以保护区相关政策法规为主,宣教主体多以社区群众为主,宣教形式多以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材料等开放式宣传为主,没有编制实施系统的科普宣教规划,科普宣教体系没有科学系统构建。
2.2.4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科普宣教工作任重道远 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还相对较落后,群众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大,仍然存在一些与自然保护不相符的实际情况。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群众的生产发展[5],属地政府和社区群众对自然保护工作还存在不同看法,部分群众仍持有消极态度,科普宣教工作还需持续加强。
3 哀牢山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的策略和建议
3.1 策略
3.1.1 科学合理定位保护区 开展科普宣教工作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受众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进而保护自然,提高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缓解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与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自然保护成效。对保护区科学准确的价值判断和合理定位是做好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的重要前提。哀牢山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和云贵高原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位,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地貌类型复杂,加之气候、土壤等条件优越,地形多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荟萃之地,是云南省乃至全国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地区之一,是地理学、地质学研究的绝佳场地,是西黑冠长臂猿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是科研教学实习的天然课堂,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开展候鸟迁徙研究的理想之所,有“大自然的博物馆”“生物物种基因库”和“南北动物迁徙的走廊”的美誉。哀牢山保护区的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典型性、稀有资源不可替代性等特点,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保护价值和科普价值。
3.1.2 充分认识保护区的科普宣教资源 科普宣教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是影响保护区科普宣教成效的关键因素[6]。哀牢山保护区有着丰富的科普宣教资源,一是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区域气候、丰富的水资源等环境资源;二是有多样的河流水文景观、森林生态景观、湖泊和溪流景观、人文资源景观等多种景观资源;三是有包括森林、群落、生态系统资源、生物个体与物种资源、生物种间关系资源等在内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四是有包括地方风俗习惯、民族宗教信仰、传统居民生活习性等在内的人文资源。
3.1.3 明确科普宣教工作思路 清晰的工作思路不仅是保护区科学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的核心。哀牢山保护区的科普宣教工作应该以借上级党政之力引导方向、借国家公园建设之机传播思想、借网络媒体之势扩大宣传、借法律制度之威遏制破坏、借专家学者之智指导发展为工作思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科普宣教水平,促进保护区健康有序发展。
3.1.4 准确区分科普宣教受众 根据不同的科普宣教对象确定不同的科普宣教内容是科普宣教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7]。哀牢山保护区的科普对象不仅要包括诸如保护区周边群众、中小学生、辖区各级领导干部、进入保护区考察学习和实习的科研人员或学生等会直接对保护区管理造成影响的社区群众及社会公众,还应该包括诸如行政辖区管理人员、保护行业从业人员等在内的公众人员和包含从事新闻报纸、电影电视、广播、抖音、微博等在内的媒体人员及含大中专学生、教师、医生等在内的会间接对保护区管理造成影响的社会公众。宣教对象则至少应该包括会直接对保护区管理造成影响的社区群众及社会公众。对中小学生可以进行自然生态知识科普和自然认知教育,对大中专学生可以进行实践验证性科普和自然教育,对普通大众则可以从提高科学认知方面进行互动式自然科普教育,对专家学者可以进行生物多样性探索和研究再认知教育。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特性、需求,制定不同的科普宣教策略。
3.2 建议 保护区科普宣教的成效受受众群体性别、婚姻、年龄、信仰、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地位、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做好哀牢山保护区的科普宣教工作,直接关系到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3.2.1 建立科普宣教体系,推动科普宣教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建立完善哀牢山保护区的科普宣教体系,设置专门的现代化科普宣教中心、科普实习基地,通过建立电子沙盘、动植物模型、智能宣教系统和借助具体的动植物标本等实物开展室内的科普宣教活动,同时通过建设宣传专栏、宣传展板、宣传画册、宣传电子屏等开展对外的科普展示,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将保护区宣传片、警示片等进行推送播出、动态展示。构建系统全面、简洁明了的解说体系,结合保护区的区域特点和资源情况,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保护区重要入口设置微信扫一扫、广播解说等科普宣教点,同时在适宜位置设置体现宣教理念且带有创新意义的标识、宣传牌、公告牌等,让保护区的科普宣教工作常态化[8]。结合保护区特点,组织开展参与式科普宣教活动,让部分自然爱好者亲身参与保护区的保护和科普宣教工作,让参与者在活动中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和认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亲身感受生态保护的紧迫性,进而激发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热情,带动身边的人携手共同保护大自然。科普宣教是一项涉及面广的长期性工作,要常态化开展[5],只有长期坚持,社区群众和社会公众才会逐渐认识保护自然的作用和意义,才会认可参与自然保护工作。
3.2.2 搭建平台开展科学研究,为科普宣教助力 借助保护区良好的生态区位及动植物资源优势,搭建科研、科普宣教平台。一方面是积极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开展系列调查研究,在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素材和依据的同时,不断丰富科普宣教内容,提升保护区的科研监测能力和对外宣教水平;另一方面是借助科研,挖掘保护区资源科普宣教潜力,助推保护区的科普宣教能力提升,使保护区逐渐成为科普宣教的推广及交流平台,进而推动保护区的科普宣教工作开展。再者,在做好保护区科研和科普宣教工作的同时,应该加强部门间的合作[9],深化科研、科普宣教成效。可结合实际编写部分乡土自然教育教材,并争取将教材纳入属地教育部门的教学计划当中,作为教学参考书在各学校以兴趣科普课的形式推广使用,在填补自然教育教材在当地教育体系上的空白的同时,也将极大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扩大其科普宣教影响面。
3.2.3 创新科普宣教方式,以“双赢”的取向开展宣教工作 科普宣教工作是长期性、持续性工作。保护区应创新科普宣教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教活动,在以提高受众保护和守法意识的同时,还应坚持“双赢”的取向,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社区群众生产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保护区保护之间的现实矛盾,通过科普宣教与引导帮扶社区发展多元经济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社会公众和社区群众共同支持保护区工作的合力,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形成全民参与自然保护的良好局面。
3.2.4 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投入,培养建立科普宣教的人才队伍 保护区及其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普宣教的重要性,提高组织领导能力,保障科普宣教经费的投入,培养科普宣教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应加强与属地宣传、教育等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科普宣教的横向协作,扩大科普宣教的受众面,提高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应培养并组建科普宣教队伍,提高科普宣教的专业化水平,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同时,应吸收一些专业素质高、涉足领域广、在生态环保教育和公众科普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团体、学生团队和自媒体组织参与,为其提供平台的同时,运用团体的影响力和受众面提升保护区的科普教育质量及影响力。
4 结语
科学有效的科普宣教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科普宣教工作对保护区的管护管理成效具有重要影响,有效的科普宣教策略和方法是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为此,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的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工作建议,以供各类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参考,以提高保护区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管护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盛荣,胡崇德.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保护教育的策略分析——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防护林科技,2011(3):76-78.
[2]聂润娟.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系统评估[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8.
[3]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自然保护区[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
[4]徐永椿,姜汉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集[M].昆明:民族出版社,1988.
[5]王亮,杨增武,任廷锋,等.安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宣教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4):297-299.
[6]邓江宇.分析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资源与应用[J].生态环境保护,2017(10):177.
[7]王义忠.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遵循的原则和发展对策——以安徽省皇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18,44(6):30-32.
[8]张潇.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科普宣教设计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7,145(4):80-81.
[9]陈箐箐,陈粤超,张苇.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模式探讨[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4,10(1):27-29.
(责编:徐世红)
394850033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