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03-13张曼飞付伟张旭杰凡哲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云南对策

张曼飞 付伟 张旭杰 凡哲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现如今,低碳农业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趋势,不仅关系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还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该文介绍了云南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云南今后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4-0001-02

据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出具的第4次评估报告(2007)显示,农业在温室气体排放量中位居第2位,且占比高达13.5%,其中,中国的农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7%[1]。为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农业碳排放量,必须重视低碳农业产业体系规划,从而促进农业低碳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全力打造低碳农业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就中国来说,低碳农业的研究要晚于国外,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发展模式日渐成熟。低碳农业的研究大体分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杨艳凤[2]、庄振杰[3]通过研究低碳农业,探究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二是影响低碳农业发展因素的研究,范纯增等[4]首次提出低碳农业园区评价体系,并利用AHP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大小;三是以某一地区为例对低碳生产行为进行探索,王绮雯和张小有[5]以江西省为例,对其地形特征与作物类型对化肥实质性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四是低碳农业碳排放与碳汇问题,陈柔[6]等通过研究我国各省市农业碳排放、碳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农业发展的相关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何慧爽[7]等采用IPCC经典碳排放理论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进行计算,发现内蒙古、吉林和辽宁的碳减排压力较大。

由于国外社会制度的不同,低碳农业研究政策方面考虑较多,许红[8]按政策类型将国外低碳农业分为外部激励型,以美国德国为主;政府主导型,以日本韩国为主。在国内学术界,陈儒[9]认为低碳农业议题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在2010—2011年此类研究尤为突出,文献产出量较高,但近几年的研究数量明显减少。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低碳农业的研究仍较少。首先,西方国家对低碳农业政策性研究较多,其次大部分文献侧重于低碳农业的影响因素研究,而针对某一地区低碳农业的研究则较为薄弱。为此,本文以低碳经济为时代背景,基于云南低碳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出促进云南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低碳农业概念

低碳农业将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作为农业大国,重视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经济强盛的根本保障。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农业”(Low-carbon Agriculture)随之出现,但目前还没有统一定义,如果依据碳经济来定义农业,那么传统农业无疑就是“高碳农业”。不同专家学者关于低碳农业的定义各抒己见。我国最先提出低碳农业的王昀[10]认为,低碳农业的本质是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简言之就是低投入高产出,并且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翁伯琦等[11]指出能够在农业生产时以最少的碳排放获得最大效益的农业即为低碳农业。吴一平等[12]提出低碳农业的实质是能源与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农业。贺顺奎[13]认为,低碳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低碳的发展。许广月[14]将我国农业发展模式分为减源型农业发展模式、增汇固碳型农业发展模式和低碳乡村建设模式等3种类型。总体来看,低碳农业概念尚未有统一定义,而发展低碳农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低碳农业范围的界定,所以未来任重而道远。

2 云南低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农业发展都备受关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虽然已经可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人们对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作为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带,农业发展受到了多方面制约,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2.1 农业基础设施缺乏 目前,国家全力支持农业发展,对待“三农”问题也是慎之又慎,足以表明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但是农村发展相较于城市仍旧是发展缓慢,各方面的设施都跟不上。基础条件达不到,以至于很多当代青年人都不愿意返乡务农,这直接导致了农业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并且平均年龄逐年偏高。农业发展缓慢,低碳化难以推进,究其根源离不开资金的短缺。所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将是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2.2 农业化学药品投入过多 农民喜于粮食丰收却往往忽视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直到近几年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人们才开始慢慢重视起来。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投入的减少,使粮食产量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对于化学药品投入问题,短时间内想要彻底根治并非易事。化学药品投入表面上看来可以增加产量,短时间内不会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但经研究表明,这并不代表对人体没有影响,只是当下表现的不明显,不易让人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体内所存留的化学药品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危害极大。通过过多的化学药品投入换得高产是完全不可取的。

2.3 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农业的发展依托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的高低。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其他產业发展的基础,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质量。由于农村发展相对落后于城市,很多地区的教育水平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师资力量也不够充裕,导致很大一部分人都未享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少人也会误以为务农不要太多知识,所以当有机会享受知识教育时,他们往往也是不为所动的,并不认为渊博的知识可以带来农业的增收,实则不然。低碳农业更需要知识的力量,未来的农民应当是有知识的新农民,懂科学、有力量。

3 促进云南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它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农业低碳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目标。

3.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缺乏是导致云南低碳农业发展缓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是发展低碳农业最基本的保障。现如今,不少地区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完善的基础设施在方便农民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的节能减排。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生活的幸福指数,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农业,心甘情愿地为农业产业兴旺奉献自己的力量。

3.2 减少化学药品的投入 当前,农民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不断改进设备的同时,还加大了农膜、农药和化肥的用量,这确实增加了粮食产量,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更大。粮食出现农药残留危害人们自身的健康,土地中滞留的农药化肥,还有农膜的使用都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有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相悖。实现农业低碳,首要出发点就是减低碳排放,严格管控对农业投入品,让农业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可以通过实现农业机械化来提高粮食产量。

3.3 提高农民整体的文化水平 低碳农业近些年才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对于农民而言,很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才是低碳农业,如何实现低碳农业,这对低碳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农民是农业的直接接触者,农民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方向。单靠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这一保守思维模式,这就需要国家辅助开展农业知识类讲座、兴办农民大学、鼓励农业创新,从而使新时代的农民有相应的行动能力,且拥有与之匹配的科学文化知识。

4 结语

低碳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云南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格外关注其农业发展动态。农业关系着我们的生存发展,农业低碳化也是出于对我们赖以生存环境的考虑。不管何时,我们都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谋求发展,而应当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泓希,陈儒,姜志德.西北地区低碳农业联合生产强度测算与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6):327-334.

[2]杨艳凤.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轉变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07):232,234.

[3]庄振杰.关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20(10):18-19.

[4]范纯增,许源,顾海英.崇明东滩低碳农业园区建设绩效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12):1454-1461.

[5]王绮雯,张小有.农业低碳技术视域下地形特征与作物类型对化肥施用质性影响分析——以江西省规模农户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3):61-64.

[6]陈柔,何艳秋,朱思宇,等.我国农业碳排放双重性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软科学,2020,34(01):132-138.

[7]何慧爽,付帮杰.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测度与减排压力研究[J].生态经济,2019,35(11):99-104.

[8]许红.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经验及借鉴[J].农业经济,2019(04):9-11.

[9]陈儒.低碳农业研究的知识图谱及比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3):22-34.

[10]王昀.低碳农业经济略论[J].中国农业信息,2008(8):12-15.

[11]翁伯琦,王义祥,雷锦贵.论循环经济发展与低碳农业构建[J].鄱阳湖学刊,2009(3):92-102.

[12]吴一平,刘向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我国现代农业[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2):58-65.

[13]贺顺奎.低碳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贵阳学院(自然科学版),2010,5(3):39-41.

[14]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72-78.

(责编:张宏民)

3800500338265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云南对策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诊错因 知对策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