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2-03-13张新龙
张新龙
摘 要: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类具有毁灭性的流行病害,导致小麦减产、品质降低,损失巨大。结合阳谷县农业生产实际,该文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发生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技术措施、政策措施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技术措施包括科学选择品种,及时更新换代;重视绿色防治,针对性进行化学防治;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区域之间加强联合、打造示范基地等,为当地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4-0079-03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为条形柄锈菌,属于气传叶部病害,是小麦生产中易发的流行性、毁灭性病害之一,对小麦的安全生产极为不利,发生程度轻的田块减产幅度一般在10%~30%,严重发生的情况下可造成减产幅度超过50%[1]。小麦条锈病目前在我国常发的区域有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河南省等,给小麦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病原菌可以在高空气流等的作用下传播很远的距离,表现出快速蔓延性、突发性、难以有效监测、发生后损失严重等特点[2]。
阳谷县气候条件适宜、比较适合农作物的种植,目前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近些年来,随着当地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小麦种植的面积有所调整,为了实现粮食的安全生产,需要积极提高生产技术的水平,以提高小麦的单产及品质[3]。小麦生产中,影响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即为病虫害,由于农户对其危害认识不够、防治方法不科学、防治时间不及时,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加重,对小麦的优质高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3]。近些年阳谷县小麦生产中条锈病时常发生,导致小麦减产、降低品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农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为此,本文对近些年小麦条锈病在当地发生的特点、原因以及技术与政策2个方面的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总结。
1 发生特点
1.1 传播范围广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为条形柄锈菌,侵染繁殖的形态主要为夏孢子,传播的距离远,可通过气流、风等途径扩散开[4]。因此,某块麦田出现小麦条锈病后,很容易扩散到相邻区域的麦田,如果在同一区域内相近的麦田播种时间不一致,则易导致小麦条锈病持续较长的时间。尤其是早春时遇到较低的温度、较弱的光照天气,加上降雨后空气中的湿度条件增加,小麦条锈病生长繁衍的速度加快,很快在麦田内传播开,最开始发生时的症状为点状发生,之后成片传播扩散开,反复侵染,导致病害的暴发流行[4]。
1.2 侵染能力强 小麦条锈病一般只在小麦植株上发生,与其他农作物病害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小麦感染小麦条锈病的几率高。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有着很强的繁殖、反复侵染的能力,很容易从发病中心往周围快速扩散开。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小麦条锈病越冬导致次年麦田内此类病害的侵染大流行。对于气候阴凉的区域,小麦条锈病越夏的病原菌数量多,则侵染流行的速度更快。
1.3 危害性大 小麦条锈病的主要危害部位为小麦的叶片,有时候也会对其他部位产生危害,如麦穗、茎秆、颖壳、叶鞘等。小麦条锈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小麦植株叶片的绿色褪去,发病部位上有疱斑发生,为鲜黄色或黑色,在叶片上成行排列。一般小麦条锈病在小麦植株上发病的部位较多、面积大,对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大,导致小麦减产严重。一般小麦条锈病每2~3年中度流行发生1次,6年左右重度发生1次,造成的产量损失巨大、品质也不佳。
2 发生现状及原因
2.1 发生现状 阳谷县近些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即为小麦条锈病,自21世纪初以来,阳谷县的小麦生产区每年秋季均可见到发生小麦条锈病的植株。该病在当地的发生具有时间早、发病程度重等特点。当地越夏的小麦条锈病病原菌的数量多,在当地小麦播种结束后随气流传播扩散到麦田内。通过十几年来年对阳谷县小麦条锈病的调查,2004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范围大、超过80%的小麦发病,发病程度5级左右,2005—2007年条锈病发病程度处于中等水平,2008年发病程度偏轻,2009年发病程度呈大范围流行,之后发病程度处于偏轻或者中等,2018年之后发病程度又呈重发趋势。
小麦条锈病在阳谷县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开始发生,田间发病的小麦苗数量占比约10%,如果发生程度重则发病率可超过35%。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阳谷县冬季的温度相对较高,创造有利于病原菌繁殖的环境,春季后条锈病暴发的几率增大。结合近些年阳谷县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情况分析,当地該病出现的高峰期集中在每年的3—4月。以2020年为例,4月上旬统计的小麦条锈病发病率为69%,明显高于3月下旬。
2.2 发生原因 一是外地存在大量的菌源。在冬季气温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小麦条锈病的菌源地发病时间早、发病程度重。每年的3月初左右,山东省周边的江苏、河南、安徽等省份小麦条锈病已经开始流行扩散,存在大量的病原菌,为进入山东省境内产生侵染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菌源。二是有适宜的气象条件。小麦条锈病病原菌侵染最适合的温度范围在16~22℃,阳谷县每年的3月上旬至5月上旬均温在15~16℃,且降雨量相对也较为丰富,比较适合病原菌的侵染。三是条锈病的病原菌发生变异,致病能力更强。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在我国各地自然条件下常年均可进行有性生殖,此种生殖方式下后代变异性较大,导致病原菌出现变异、致病能力更强;经过1个有性生殖世代后,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后代毒性的变异率可超过70%,在越夏区的转主寄主上频繁发生变异,不仅降低了小麦品种自身的抗性能力,还增强了病原菌的致病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更强。以2019年调查结果为例,当地主栽的小麦品种鲁原502、济麦22等多数抗病的品种也发生了小麦条锈病的感染。四是人为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相对于其他行业,农业较低的效益对农户的吸引力不强,大量劳动力外出,留在家中务农的人员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不重视小麦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很多采取粗放式的管理,且存在“重治轻防”问题,在药剂防治中存在随意加大用量等问题,大量过多药剂的施用也提高了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导致一旦发生则难以控制[2]。
3 防治措施
3.1 技术措施
3.1.1 科学选择品种,及时更新替换 结合各地的气候特点,科学选择适合的小麦新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出在当地具有较好适应性及丰产性、抗逆能力强的小麦品种,进一步优化阳谷县当地的小麦品种结构及种植布局。有的小麦抗病品种也可感染条锈病,需要在抗病品种上加大选育的力度,以实现当地小麦品种抗条锈病遗传基因的丰富化。结合近几年小麦条锈病在阳谷县流行发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广预防措施,将一些种植过程易发生小麦条锈病的品种逐步淘汰掉,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如济南17号、济麦44、山农28号、烟农999、泰科麦33等,加快小麦新老品种的更新换代,从而实现小麦种植结构向优质专用型高产小麦的转型升级之路。
3.1.2 重视绿色防治 要加强对小麦生产绿色防治措施的重视程度。具体结合小麦各阶段生长需求的特点合理施肥,培育出健壮的幼苗,避免小麦植株发生贪青晚熟、降低抗病能力等。结合阳谷县的气候特点以及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对播种时间进行调整,确保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可以避开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高峰期,降低病害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采取轮作措施,同一块地上杜绝连续多年连作,可选择玉米、棉花等与小麦实行套作,提高田间生物多样性,对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起到控制效果,避免病原菌的快速扩散蔓延。阳谷县小麦种植适合的播种时间以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好。播种结束后对地块进行精细化整理,敲碎土块、清理干净土层中的石块及杂物,并施入底肥,主要选择有机肥、辅助施入一定比例的化肥,并对氮肥的用量做好严格的控制。种子出苗后加强田间巡查管理。小麦生长进入到抽穗期后,施肥主要选择磷、钾肥。田间管理期间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如果遇到连续降雨天气要及时进行排水,避免因积水过多导致小麦植株出现渍害现象。小麦成熟后机械化收获,并做好土壤深翻处理,将田间自生麦铲除干净,以对病原菌的生存环境进行破坏,达到降低来年田间病原菌基数的作用[2]。
3.1.3 针对性开展化学防治 一是加大对病虫害的监测,科学预报。结合当地当年的气候特点以及往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流行动态及特点、致病能力等做好病情的监测,科学预报,一旦有流行发生的趋势立即汇报,由专业人员结合预测结果做出科学的应对措施,做好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二是开展化学防治。在小麦播种前,选择10%~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g与50kg种子拌和均匀,之后晾干、备播。田间刚发生小麦条锈病时选择15%~25%三唑酮乳油675~900mL/hm2,对准小麦植株进行喷雾防治,每7d喷1次,连喷3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小麦分蘖、拔节、抽穗前后,分别推广实施统防统治1次,起到降低田间病原菌基數的作用。小麦进入齐穗期后,选择10%~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g/hm2等防治1次,对水量要足,一般在450kg/hm2,要求喷药均匀、不漏、不重,确保防治的效果[4-5]。
3.2 政策措施
3.2.1 加大宣传力度 县农村农业局要在广大农民朋友就小麦条锈病防治的现实意义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更多的种植户对此给予重视,并积极参与到防治中,在统防统治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确保综合防治措施充分落实到位[5]。宣传方式有多种多样,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结合各地实际选择,方便广大种植户易以接受,如印发宣传册、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现场指导等[6];对农业技术人员,要制定培训计划,就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防治方面开展系统化培训,聘请专家前来指导[6]。结合各地实际组织起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小队,要求成员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等特点,为当地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人力支持。
3.2.2 加强区域合作 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可制定符合实际的长期防治战略,区域之间加强合作,以取得预期的防控效果。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可以形成合作力量,将小麦种植户的热情调动起来,进而在获得小麦的丰产、扩大小麦种植面积、满足市场对小麦产量的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区域之间还可通过召开学术研讨会、专项指导会等,将各自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分享,互相之间扬长补短,不断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体系进行优化,以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区域之间还需要在小麦的绿色种植、信息化检测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科学防控条锈病等方面合作,集思广益、采取联防联控,制定科学的策略,以提高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
3.2.3 打造防治示范基地 要实现小麦条锈病防治经验的快速、广泛推广,需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大力进行示范基地的培育,为当地种植户提供免费参观学习的场所、让其真正看到科学进行小麦条锈病防治的效果,进而约束其在进行小麦绿色种植的同时实现条锈病防治的规范化,一来提高防治的效果,二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6]。各地政府对示范基地的建设应给予大力支持,制定相应的制度、创造适宜的条件促使示范基地的有序运行,以科学、规范地防控小麦条锈病[7]。
4 结语
小麦生产中条锈病的发生,对其优质高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条锈病的防控,避免农户的损失[8]。防治上首先从技术上要求选择抗性水平强的小麦品种,推广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做好田间病害的监测工作、及时采取绿色及化学药剂防治;从政策方面加大对小麦条锈病防治重要性的宣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统防统治,区域之间加强合作、积极打造防治示范基地,以营建起小麦植株良好生长的环境、科学防控小麦条锈病的效果,避免病害的发生对小麦的安全生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实现小麦高产、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周瑞岭,蒋兴梅.江苏泗阳县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35):31,33.
[2]陈俐.小麦条锈病在西藏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策略[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11):28-30.
[3]贺振东.2020年山西河津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与防治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35-36.
[4]林倩,于凯,缪玉刚,等.烟台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22):105-106.
[5]王艳云.菏泽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21,37(04):85-87.
[6]温彩虹,李酶.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与高效防控技术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20,66(11):56-58.
[7]曹洪俊,常志胜,卞琳.浅谈小麦条锈病监测与防控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8):98-99.
[8]严浩浩,闫佳会,侯璐,等.青海省春小麦条锈病减药防控技术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4):12-18.
(责编:张宏民)
334950033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