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研究
2022-03-13毛羽佳梁玥
毛羽佳 梁玥
摘 要:长江经济带发展依托我国第一大河,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结合度不高、省际协同配合不够深入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而从创新驱动、区域协同等方面提出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生态建设;经济建设
中图法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长江水量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长江流域面积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极具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2015年经济工作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战略,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和措施,长江经济带迎来了更好更快发展的契机。与此同时,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区域协同理解深度问题等,影响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1]。本文梳理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结合度不高、省际协同配合不够深入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并从创新驱动、区域协同等方面提出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分析
自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以来,国家出台政策措施进行引导支持,长江经济带省市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发展规划并探索合作模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效果,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增长势头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8 年 4 月 26 日,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仍存在一些片面认识”[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发展效果距离理想状态还有相当差距。
1.1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仍然严峻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整个民族的长远利益,因此,国家制定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导向,沿江11省市采取行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3]。但是,生态环境破坏的历史包袱较多,破坏程度较深,治理难度较大。长江经济带高能耗和高污染产业占比大,湖泊河流污染物排放量严重,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大,固体废物污染处置能力不足[4]。
1.2 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性不强
长期以来,经济建设在地方政府各项活动中居于核心位置,为了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能够做出各种妥协。例如,“先污染后治理”成为众多地方政府的选择,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经济发展经常以生态破坏为代价。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已经由负相关转变为微弱正相关,但转变的速度还不够,绝对值离满意状态还很远[5]。
1.3 创新资源与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差异显著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长江经济带,创新资源和经济建设是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9[5]。创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一方面,创新可能是环境破坏型的,服務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也可能是绿色环保型的,服务于低能耗、高清洁的行业和企业。目前,长江经济带创新资源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为弱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仅为0.14[5],说明长江经济带创新活动的绿色化还需提升,不仅要关注创新的经济效益,更要关注创新的生态价值。
1.4 东中西三大板块差距大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涵盖11个省市。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东部沿海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态势,东部地区产业基础、产业附加值较好,中西部地区较弱。创新资源的分布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在人才资源、高校科研院所、研发经费投入、创新产出成果、风险投资、法律证券银行等服务机构方面,东部地区占据优势,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6]。在自然系统方面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西部地区具有相对优势,东部地区处于相对弱势,中部地区居于中间状态[7]。
1.5 一体化程度低
长江经济带资源丰富,协同发展潜力大,但地域广阔,涉及地方政府多,各省市间合作难度较大。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内部合作关系较为紧密,省际间合作较为松散,长三角地区略好,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间的合作更为稀少[8]。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各自发展,先进省市的带动示范效果差,协同效应不明显,没有形成整体。
2 长江经济带发展障碍分析
本文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存在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2.1 经济发展动能转换需加速
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对长江经济带原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具有限制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并不冲突,发展长江经济带需要转换思维,由生产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增长转换为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增长,要强化绿色创新的重要地位,将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统一起来[9]。但是,受限于原有产业基础的路径依赖,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动力不强,思路不够开阔,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创新资源有限,创新基础薄弱,表现更为明显。
2.2 省际协同配合发展待深化
在生态建设方面,由于污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需要长江经济带相关省市齐抓共管,《长江保护法》的出台为省市间的协同确立了原则和方法,但因出台时间短,具体的落实和执行还需要探索和推进。在经济建设方面,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有特色,各个省市各有优势,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产业对接、错位发展的区域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缺乏统筹规划协调,造成长江经济带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存在重复建设等现象,这不仅不利于经济效率提升,而且对生态环境有负面作用。
3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策措施
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发展原则绝不意味着放低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以创新(特别是绿色创新)转化经济增长方式,以区域协同合作发挥比较优势,配合创新资源共享、立体交通网络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能够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多重目标。
3.1 发挥创新在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源动力作用
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高度重视创新经费投入和人才建设,发挥中心城市(下游中心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中游中心城市包括武汉、长沙、南昌,上游中心城市包括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的核心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论文、专利、标准等创新成果产出效率。政府通过优先资助等方式鼓励创新主体共建研发平台,成立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形成一种长效、稳定的共同体和一批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联合舰队,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体制约束,以增强长江经济带自主创新能力。
重视创新的绿色导向。一方面,紧抓传统产业,特别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工作,实现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和清洁化[10];另一方面,瞄准新兴产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争取做大做强一批新产品、新企业和新行业。
3.2 加强顶层设计,畅通主体间协同合作机制
长江经济带沿线涉及省际、县市等不同行政主体,如不从国家层面有序引导、把控和给予政策倾斜,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无序竞争与博弈,形成内耗。因此,做到统筹协调对长江经济带健康有序发展十分必要。
一是完善区域政府间协调机制。为打造长江经济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高位推动,建立经济带内省际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就合作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体磋商,统一部署落实。研究制定专项合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督促落实。
二是完善区域生态建设协调机制。根据《长江保护法》,地方政府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开展区域间合作。首先,省市间要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拓展经验共享平台,提升生态环境修复和建设的效率;其次,省市间要突破生态环境建设行政区域边界思维,具有全局和整体意识,共同行动,采取整体最优的解决方案。
三是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制定长远务实的地方政策体系,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要逐步修正和统一各成员单位的地区性法规和政策,如财税制度、土地制度、人才制度、社保制度等,修订与统筹协调有冲突的地区性政策和法规。在此基础上,商讨建立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法规,整合和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倾向,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区域分工与资源合理利用,防止产业同构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此外,要完善市场监管,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在制定负面清单的前提下,让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以外的领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四是鼓励组建一批区域性中介组织。区域合作中除发挥政府作用外,还需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建立以政府协调合作机制为主导的、多层次参与的区域发展协商与协调机制。首先,发展各类研究咨询类中介组织,包括建立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长江经济带咨询委员会,对重大规划及事项提供咨询;其次,发展跨区域的行业协会,可考虑在长江经济带大多数地区有所涉及的行业,如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物流业、旅游业,建立区域性行业协会。
3.3 開放创新资源,打造科技共享平台
为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增强自身创新实力的基础上,要加强省市间的创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特别是发挥好下游省市创新实力强的优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建立区域技术创新联盟,结合各区域重点工业园和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特点,确定长江经济带各重点产业链技术创新分布,并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制定和实施一批国家重点产业创新路线图;二是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优势,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着力培养大批产业技能人才,造就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三是积极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加强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和关键产品研发,提升长江经济带在智慧城市、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热点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地位,构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搭建区域开放合作平台,实行开放式资源共享,鼓励各地探索跨省联合开发、委托战略投资者成片开发、共建产业园等多元开发机制,鼓励企业跨区域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双赢。
3.4 依托交通优势提升生产要素流动强度
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基本保障。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衔接制造、商贸、运输、信息、金融等领域的复合型产业,也是具有增量价值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水运、铁路、公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高综合运输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将有力支撑长江经济带经济建设一体化和生态建设一体化发展。
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以北斗/RFID为代表的设备终端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快递、仓储和物流规划、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智慧物流,建设支撑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口岸“五位一体”的枢纽客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形成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物流信息交换系统。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推进物流大数据应用,完善物流支撑体系。建立新型物流模式,重点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物流模式中的应用,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加快推进园区作业自动化、过程可视化、产品追溯化、设施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建设,推动智能化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智慧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建设一批具有智能化管理调度中心、智能化物流配送中心、智能化物流口岸、智能化监控与感知引导平台等物流载体的智慧物流园区,推动长江经济带物流业迈向新台阶。
3.5 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积极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导、市场多元化资金为基础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共同出资,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资金,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
4 结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双碳”目标的提出再次体现了党中央的决心。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覆盖面积广,人口众多,产业雄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本文对长江经济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仍然严峻、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性不强、创新资源与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大板块差距大、长江经济带一体化程度低,产生这些问题最关键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不力、省际协同配合不足。因此,要发挥绿色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根本动力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畅通主体间协同合作机制,要开放创新资源打造科技共享平台,依托交通优势提升生产要素流动强度,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保障创新驱动和省际协同的有效落实。
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推进。第一,选取具体产业链分析不同环节在长江经济带的空间布局问题,制定省际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规划措施;第二,分析长江经济带不同产业链生態建设的难点和重点,确定创新方向,推动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相统一;第三,设计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同合作制度体系,从职能范围、责任划分、利益分配、关系协调等方面给出具体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朱.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政策脉络与若干科技支撑问题探究 [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8):1000-1007.
[2]习近平.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4月26日) [J]. 求是,2019 (17):4-14.
[3]吴晓华,罗蓉,王继源. 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J]. 长江技术经济,2018,2(1):1-7.
[4]续衍雪,孙宏亮,马乐宽,等. 基于《长江保护法》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J]. 环境保护,2021,49(19):56-59.
[5]石庆玲,曾刚,滕堂伟,等. “双碳”目标下,长江经济带生态如何协同发展[EB/OL].(2021-12-10)[2021-12-23].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938299_1.
[6]李想.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一体化发展空间非均衡性统计测度 [J]. 统计与决策,2020,36 (14):103-106.
[7]宓泽锋,曾刚,尚勇敏,等. 长江经济带市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发展潜力初探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9):1348-1447.
[8]唐余方,曾媛. 以创新之笔绘就产业发展新图景:长江经济带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J]. 当代党员,2021 (1):26-29.
[9]白洁. 以创新驱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J]. 决策与信息,2016 (4):48-51.
[10]彭智敏. 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J]. 长江技术经济,2018,2(1):8-11.
Research on innovation-drive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Yujia Mao1 Yue Liang2
(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2. School of Managemen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Relying on the largest river in China,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spans the three regions of the East,the middle and the West. It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strategies” implemen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unification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finds that the low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lack of in-depth inter provincial cooperations are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and then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the aspects of innovation driving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Key words: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regional development;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ecological construction;economic construction
301850190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