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走罐配合刮痧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意义分析
2022-03-12贺燕
贺燕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以侵犯骶髂关节为特征,其也是一种与滑膜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的疾病[1]。强直性脊柱炎会累及患者的骨骼,尤其是其脊柱轴关节,并逐渐累及患者周围软组织,属于免疫炎症反应,如果患者肺部等其他器官受损,且该疾病导致的侵蚀没有及时有效地预防,在免疫炎症的影响下累及患者眼睛,并且会导致关节滑膜附着点钙化,甚至导致脊柱轴关节僵硬,最终导致患者多器官受累,其具体表现为患者脊柱竹结样病变,并会导致患者眼部葡萄膜炎、心脏瓣膜疾病等[2,3]。强直性脊柱炎在我国的临床发病率约为0.291%。由于强直性脊柱炎具有侵袭性,该疾病导致患者的伤残率相对较高,并累及多器官损害。一旦临床强直性脊柱炎发展到中晚期,将导致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除腰背疼痛或活动受限外,疲劳症也是大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可忽视的症状之一[4]。患者疲劳属于主观体验,常把它描述为劳累感、精疲力尽或行动缓慢[5]。现有资料表明强直性脊柱炎会导致患者疼痛、晨僵。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肾痹”范畴,现阶段根本原因尚不明确,属于主要累及脊柱的慢性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以持续的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X 线片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明显破坏,尤其是晚期患者,其骨质疏松最为严重,患者易发生骨折,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本病多发于智力良好的男性,大多在中青年期发病,可占87.53%以上[6]。近几年,随着中医中药的发展,中医药治疗逐渐应用到临床,作者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脑病康复科就诊的60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22~31 岁,平均年龄(27.19±1.99)岁。试验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22~31 岁,平均年龄(27.97±1.9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中西医关于风湿病相关学会制定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患者胸部角度低于同龄正常人,患者腰椎活动功能减弱,患者夜间存在明显的腰痛,活动后可缓解;患者病程持续≥5 个月;患者年龄20~50 岁;依从性好,能接受规范治疗患者。排除标准:不符合临床治疗方法的患者;伴有心脑血管、肝、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存在严重关节畸形的患者;其他风湿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取刮痧治疗:暴露背部,涂抹刮痧油,右手持消毒后刮痧板以45~90°进行刮拭,从颈至腰,沿两侧骶棘肌,将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穴位从上到下、由外向内反复刮动,力度由轻渐重。刮痧时力度要适中,以患者耐受为度,采取腕力,不可用力过猛。每个部位刮拭30 次左右,以出现温热感为度,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注意观察刮痧过程中患者的面色、表情、出汗情况。20 min/次,疗程1 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经走罐治疗:选取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上穴位,涂抹润滑油,使用闪火法,留置于背部,从上到下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宜。20 min/次,疗程1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常规指标评分、症状分级评分、证候疗效评分 ①常规指标评分:分析患者发病形式、首发部位、家族史、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骶髂关节X 线片、血尿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如腹泻、头晕、头痛、皮疹等,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指征越好。②症状分级评分:观察患者腰骶部腰痛、腰椎疼痛、脊柱活动受限、晨僵、关节肿胀、发热、肢体困重情况,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赋予0~2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③证候疗效评分:0 分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降低≥90%;1 分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证候积分降低75%~89%;2 分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证候积分降低35%~74%;3 分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降低<35%。
1.4.2 比较两组患者骶髂关节评分及脊柱疼痛评分①骶髂关节评分:0 分为患者骶髂关节正常;1 分为患者可疑骶髂关节炎;2 分为患者轻度骶髂关节炎,近关节区域硬化,关节间隙轻度变窄;3 分为患者中度骶髂关节炎,近关节区域硬化,骨质破坏明显;4 分为患者骶髂关节融合或完全强直,伴硬化。②脊柱疼痛评分:疼痛程度采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V 强直性脊柱炎对照表,目测类比量表疼痛评分。用长0~10 cm 的一条直线,记录疼痛程度,0 分为患者无痛;1~2 分为患者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3~5 分为患者疼痛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6~10 分为患者患者有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睡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常规指标评分、症状分级评分及证候疗效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常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分级评分、证候疗效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常规指标评分、症状分级评分及证候疗效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常规指标评分、症状分级评分及证候疗效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骶髂关节评分及脊柱疼痛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骶髂关节评分、脊柱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骶髂关节评分及脊柱疼痛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骶髂关节评分及脊柱疼痛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临床慢性疾病,主要侵犯患者骶髂关节以及脊椎旁软组织,并且会累及周围关节,严重者会出现脊柱强直和畸形[6]。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晨僵。该病发病率比较高,但是发病原因不明,中国古代没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名,本病归于“痹证”范畴,主要原因为先天不足,后天调摄不当,外感风寒湿邪,经络不通,主要的病位在脊柱及腰背部,为“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经络循行上,因此治疗主要选取这两个经脉的穴位。拔罐疗法为中医传统外治法,由于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7]。拔罐用于肌肤表面,治疗效果可以由表及里,起到疏通经络、活血的作用。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8]。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记载,中国古代文献多有记载,中医学认为,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位均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有着内外表里相应,彼此之间互相作用。拔罐虽然作用于机体表面但是通过脏腑、经络、气血等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9-11]。可以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拔罐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其中由于负压所产生的罐斑,影响局部血流量和氧分压,从而影响免疫功能。同时拔罐的负压刺激皮肤、穴位产生综合作用[12-14]。循经走罐是在拔罐中发展起来的,通过润滑油在机体游走,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并且对督脉进行持续的刺激,激发机体的阳气。强直性脊柱炎产生的疼痛在中医学中认为是气血不畅导致的,不通则痛,而气血不畅可以导致皮肉、经筋、脉络、骨节失去气血的濡养,导致不荣则痛[15,16]。督脉为阳脉之海,为全身阳气的统领,刺激督脉可以激发全身阳气,推动血液的运行,从而濡养四肢百骸。
综上所述,采取循经走罐配合刮痧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