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比较
2022-03-12杨帆
杨帆
临床上,小儿心肌炎又称感染性心肌病,是儿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因尚不清楚,但可合并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有效控制心肌炎引起的心肌损伤是治疗小儿心肌炎的重要原则之一。磷酸肌酸钠和果糖二磷酸钠是治疗小儿心肌炎的常用药物,对心肌有保护作用[1],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炎等多种心脏疾病治疗中,效果良好[2]。本研究探讨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妇产院区新生儿科2018 年1 月~2019 年1月收治的100 例小儿心肌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研究组男27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11.52±2.92)岁;病程7~29 d,平均病程(15.52±4.89)d;室性早搏25 例,房室早搏10 例,窦速心率过缓10 例,窦性心率过速5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5 例;平均年龄(11.34±2.91)岁;病程7~29 d,平均病程(15.67±4.99)d;室性早搏24 例,房室早搏10 例,窦速心率过缓10 例,窦性心率过速6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心肌炎诊断标准;②家属同意本研究并签字。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疾病患儿;②药物禁忌患儿。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及内环境的稳定,对患儿进行吸氧、降颅压、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必要时给予强心处理。7 d 为1 个疗程,患儿共接受2 个疗程的干预。
1.3.1 对照组 患儿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1 g 果糖二磷酸钠+灭菌注射用水10 ml 溶解,混匀静脉输注,2 次/d,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3.2 研究组 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将1 g 磷酸肌酸钠溶解于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 次/d。
1.4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心室射血分数和E/A。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E/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E/A 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临床上,小儿心肌炎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心肌损害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肌损伤,治愈后难以完全恢复,可导致长期心功能不全,增加长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发生率,因此有必要最大程度地保护患儿心肌,减少治疗期间心肌损害的程度[3,4]。磷酸肌酸钠和果糖二磷酸钠对心肌功能均有保护作用,可避免能量耗竭对心肌收缩性的损害,减少细胞膜的损伤。其中,果糖二磷酸钠安全性高,可提供大量能量保护心肌组织,避免心肌过氧化损伤,帮助钾离子内流,支持能量代谢,减轻缺血性心肌损伤,增加心肌收缩功能,可活血化瘀,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指导患儿保持充足的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减轻心肌耗氧量[5,6]。磷酸肌酸钠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三磷酸腺苷(ATP)浓度的5 倍。在消耗ATP的过程中,磷酸肌酸钠可以转化为ATP,迅速恢复心肌细胞的功能,其具有快速、直接的疗效,可保护心肌细胞,避免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7-9]。目前,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葡萄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刺激磷酸果糖激酶,导致细胞内ATP 浓度显著升高,具有改善和修复细胞的作用,能稳定细胞膜,有效降低心肌兴奋性,恢复细胞极化状态,具有积极作用[10-12]。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缩短心肌酶谱恢复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儿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E/A 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E/A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炎是儿童常见的心脏病,由甲型肝炎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细胞免疫机制在小儿心肌炎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小鼠实验进一步证实,细胞在免疫机制作用后容易被心肌细胞吸收和溶解。此外,自然杀伤细胞的加入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浸润、纤维改变等[13-15]。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脏负荷和抗病毒,从而保护心肌,减轻心肌损害程度。磷酸肌酸钠已逐渐成为治疗本病的主要辅助药物。果糖二磷酸钠是糖代谢过程中的代谢中间产物,作用于细胞膜,刺激磷酸果糖激酶,提高ATP 浓度,恢复细胞极化,发挥修复改善作用,稳定细胞膜,降低心肌兴奋性,从而起到正性变力作用。磷酸肌酸钠属于一种细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可有效实现对心肌的保护,最大程度减轻心肌所受到的损害,从而促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16-18]。磷酸肌酸钠可通过将高能磷酸键进行水解而有效实现对骨骼肌和心肌等细胞的能量供应,促使心肌代谢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能改善心功能指标,减少心肌损害,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