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β 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

2022-03-12谷秀平王雅鹏李娜

人人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阻滞剂类药物心功能

谷秀平 王雅鹏 李娜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心内科 山西太原 030003)

慢性心衰(CHF)为临床心内科疾病,临床发生率较高。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睡眠障碍、活动耐力受限、体液潴留等,为大部分心脏疾病终末期阶段,研究资料显示该疾病临床发生率不断升高。对于CHF的治疗,常规治疗措施为强化心肌肌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但是常规治疗难以改变心室重构进展[1]。β 受体阻滞剂可阻滞交感神经激活进展,可降低心源性猝死与住院可能性。他汀类药物可调节血脂水平,阻断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进而改善内皮功能。研究显示,联合应用β 受体阻滞剂与他汀类药物治疗CHF 可获取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改善机体心功能。本文旨在分析β 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治疗CHF 的临床疗效,选择医院治疗的76例患者为探究对象,划分成两组后分别实施不同方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来自于我院治疗的CHF 患者,与研究标准相符合者共计76 例,研究日期为2020年5 月~2021 年5 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参照组,均纳入38 例。对比基线资料:研究组中囊括女性患者20 例,男性患者18 例;年龄48~79 岁,均值(63.51±3.44)岁;患病时间1~6 年,平均(3.02±0.71)年。参照组中囊括女性患者21 例,男性患者17 例;年龄50~77 岁,均值(63.7±3.49)岁;患病时间1~6 年,平均(3.08±0.72)年。将参照组、研究组基线资料纳入SPSS24.0 软件,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

1.2 研究标准

1.2.1 纳选标准:(1)全部研究对象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对于研究内容及资料持保密状态;(3)病情诊断参考《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4)近1 个月内未接受β 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治疗;(5)心功能是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3]。

1.2.2 剔除标准:(1)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2)全身慢性感染性疾病;(3)其他心血管疾病;(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5)自身免疫性疾病;(6)精神类疾病。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心衰药物进行治疗,所用药物主要是抗醛固酮药(螺内酯)、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药(依那普利、卡托普利)、利尿药(氢氯噻嗪)、强心苷类药(地高辛)、血管扩张药(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硝普钠),连续治疗3 个月。

研究组采取β 受体阻滞剂+ 他汀类药物治疗,所用β 受体阻滞剂为酒石酸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H32025391),药物应用剂量为12.5mg,每日用药2 次,逐渐增加剂量至25~50mg,连续应用3 个月。所用他汀类药物为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H20051408),药物应用剂量为10mg,每日1 次,后逐渐剂量至20~40mg,每日2次,连续应用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疾病症状、心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判定疗效,主要为无效、显效、有效。(2)炎症因子。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测定炎症因子情况,指标为hs-CRP(C 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hs-CRP 测定方式为免疫比浊法,TNF-α、IL-6 测定方式为酶联免疫吸附法。(3)心功能。治疗前后均给予心脏彩超检查,评估患者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等心功能指标。(4)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组间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口干。

1.5 统计学方法

将全部数据录入SPSS23.0 软件中,分别实施“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以“”进行表示,若比值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研究组与参照组间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分析表[n/(%)]

2.2 炎症因子水平分析

组间接受治疗前的IL-6、TNF-α、hs-CRP 水平并无差异,P>0.045;治疗后组间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

2.3 心功能分析

参照组与研究组间治疗前的LVEF、LVEDD、LVESV 水平并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组间出现明显差异,P<0.05,检测数据见表3。

表3 心功能分析量表()

表3 心功能分析量表()

?组别LVEF(%)LVEDD(mm)LVESV(mm)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38)42.21±5.2352.29±6.3158.32±6.5758.45±6.52162.58±6.63141.65±5.26参照组(n=38)42.32±5.3449.26±6.4358.18±6.6352.47±6.32162.61±6.57147.62±5.39 t 0.0902.0730.0924.0590.0194.886 P 0.9280.0410.9260.0000.9840.000

2.4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研究组发生1 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是2.63%,参照组发生3 例胃肠道反应,2 例恶心,1 例口干,发生率为15.79%,组间差异明显(X2=3.933,P=0.047),P<0.05。

3 讨论

CHF 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疾病不仅会导致心肌功能结构改变,同时还可造成心肌梗死、射血功能异常,对于机体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均有严重威胁。机体在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心脏病变等因素影响下可发生心肌损伤,进而造成心肌功能及结构变化,最终可导致心室充盈或者泵血功能低下,进而发生心力衰竭。CHF 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公认的病因是心肌细胞能量摄取与利用障碍,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研究发现CHF 的发生及发展与全身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具有密切关系,心肌细胞在缺氧、缺血情况下,机体内ATP 水平降低,细胞膜与亚细胞膜通透性明显升高,酯酰-CoA 可对细胞膜结构造成影响,最终造成膜相解离,心肌细胞死亡[4]。对于CHF 的治疗,临床主要措施为利尿、降压、扩张血管、强心等,但是上述治疗措施难以有效减轻疾病损害,故相关学者推荐联合用药方案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37%、2.63%,参照组是84.21%、15.79%,且研究组心功能优于参照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参照组,说明联合β 受体阻滞剂与他汀类药物治疗CHF 患者可抑制炎症水平,改善心功能,有利于减轻疾病损害。β 受体阻滞剂可阻断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进而促进心功能改善,有利于心室重塑[5]。相关研究发现,予以CHF 患者β 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与猝死率,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他汀类药物吸收较为迅速,进入人体后血管壁细胞膜为基础,药物可参与血液循环,进而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对于机体消化道功能与凝血功能均无不良影响,具有长期适用性,可缓解心衰[6]。他汀类药物可明显调节血脂水平,改善患者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同时还可降低IL-6、TNF-α、hs-CRP 等炎症因子水平。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予以CHF 患者β 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依据斑块内趋化及聚集情况对于巨噬细胞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可显著降低Hs-CRPD 水平[7]。后期给药过程中,针对患者实际反应与具体情况调理用药剂量,可避免疾病恶化,有效改善心功能。此外,联合用药可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效果,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用药安全性较高。

表2 炎症因子水平分析量表(,ng/mL)

表2 炎症因子水平分析量表(,ng/mL)

组别IL-6TNF-αhs-CRP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38)61.43±5.2123.49±7.48122.21±8.3285.76±3.4312.23±2.327.85±2.64参照组(n=38)61.24±5.3727.52±7.52122.28±8.6487.59±3.2512.38±2.549.01±2.38 t 0.2562.3420.0352.4200.2682.011 P 0.8760.0210.9710.0170.7880.047

综上所述,予以CHF 患者β 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能够抑制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促进疗效升高,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阻滞剂类药物心功能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